2019中考语文常考名著儒林外史习题

合集下载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

名著丨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知识点+考点精练+中考真题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汉族,安徽滁州人。

因为其书斋名为“文木山房”,所以有亲友后辈称他为“文木老人”,他33岁搬家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自称“秦淮寓客”。

吴敬梓幼时就十分聪颖,年少时即有文名。

他擅长记忆背诵,“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且学习态度认真刻苦,故显露出很好的天赋和才气。

但他读书并不死板,更非一心闭门读书,而是时常外出浏览当地的山水风情,并跟随父亲参加一些当地名士的聚会。

加之他出生于官宦人家,沾染些豪爽挥霍的习气,从而养成一种放荡豁达的人生态度。

吴敬梓36岁时由巡抚赵国辚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结果他不赴延试。

此事之后,他放弃了秀才籍,不再参加考试。

由于他不擅长经营,且性情豪迈,故几年内就将家产挥霍殆尽,晚年家境愈加贫困,生活十分落魄。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及乾隆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内部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民间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严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牢笼士人、统治思想。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即“儒者之林”,指学术界。

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有所区别。

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与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主题概括《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

小说通过刻画一些深受八股文和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之士的虚伪卑劣,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常考名著分类集训11儒林外史(含答案)

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常考名著分类集训11儒林外史(含答案)

十一、《儒林外史》
☞小试牛刀
1.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

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2.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示例: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不喜欢:他不善识人。

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

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3.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示例:“学而优而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而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硕士、博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

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简 爱》名著导读 知识点 阅读赏析题 中考题考点(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简 爱》名著导读 知识点 阅读赏析题 中考题考点(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本必读名著导读知识点阅读赏析题中考题考点练习题汇总(带答案)(一)《儒林外史》吴敬梓知识点一、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雍正诸生。

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

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二、内容主旨《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

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

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

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士人灵魂的扭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了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的贤者奇人,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三、主题思想《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四、主要人物介绍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世故周进:中举前逆来顺受,皓首穷经热衷科举追求仕途;但秉性忠厚,迂而不恶严贡生:巧取豪夺横行乡里霸道无赖奸诈卑鄙严监生:吝啬胆小怕事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各类典型人物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1.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儒林外史》2019中考题答案版

《儒林外史》2019中考题答案版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7.2.1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考题汇编1.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22.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2)题。

(5分)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2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1)(2分)吴敬梓科举制度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给分。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3分)(2)(3分)示例:不合理,周进不是“阴气重”中的恶,而是科举制度中的恶。

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童生,饱受秀才、举人的欺凌、嘲弄,生计无着,落魄为记账先生。

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的辛酸悲苦和忍受的侮辱欺凌集中爆发,才会“撞死在地下”。

有自己明确的观点,给1分;能结合相关篇章中人物的经历佐证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给2分。

2.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8.名著阅读。

(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

《儒林外史》2019年试题汇编

《儒林外史》2019年试题汇编

《儒林外史》2019年试题汇编(共7大题,答案附后)1、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

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

’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

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

(2)昊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

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的追求。

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笔法。

2、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3、小明和你阅读《儒林外史》,发现有不少涉及南京的内容,你俩进行了专题探究。

清凉山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

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

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

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

席摆在亭子上。

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

《儒林外史》中考名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儒林外史》中考名著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

15.走进名著。

(4分)
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①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殓,讲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注〕①讧(hòng):争吵,混乱
(1)选文出自名著《》,作者是。

(2分)
(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

(2分)
答案:
15.(1)《儒林外史》吴敬梓(2)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中考名著试题∶《儒林外史》(含答案)5试卷

中考名著试题∶《儒林外史》(含答案)5试卷

中考名著试题∶《儒林外史》(含答案)5试卷一、名著阅读题1.《儒林外史》中,作者时常运用对比手法,客观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前后不同的态度,使讽刺自现。

请根据示例,概述人物之间的情节对比。

示例:梅玖之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

2.请根据有关《儒林外史》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3.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先生,我现今衣食缺少,还拿甚么本钱想读书上进?这是不能的了。

只是父亲在家患病,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兽也不如。

所以几回自心里恨极,不如早寻一个死处!”上面的话出自______(人物)之口。

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_________的性格。

4.名著阅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书中的______(填人名),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_______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中心对象。

5.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______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______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______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6.名著阅读。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专题11 九下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解析版)

专题11 九下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解析版)
示例2: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
俩人都醉心于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和嘲笑侮辱。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
【解析】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从“天字号”“又是一头撞将去”等信息可知,他指的是周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还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原著情节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观点倾向于前者,可从他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钱银用尽时只会靠变卖家产等角度来答。如答观点倾向于后者,可从他讲求孝道,乐善好施而不求回报,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挑战朱熹等角度作答。一定要联系到相关情节。
专题11 九下名著阅读《儒林外史》(解析版)
专项训练卷·一
计划用时:20分钟 题量:3题 满分:1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
1.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

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2.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示例: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不喜欢:他不善识人。

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

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3.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示例:“学而优而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而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硕士、博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