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完整版)雨水提升泵站工艺设计说明计算书:城市雨水,8.5秒流量,立式轴流泵

排涝泵站计算:1.总说明①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市距南京仅45km,地理气象条件相似,本次雨水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仍采用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即:8.02989++=tlgP1(3.q13.0/()3.)671式中:q-暴雨强度(1/s ha)p-设计重现期(a)t-设计降雨历时(min)**市近20年的雨水工程规划及设计均采用以上公式。
从多年的实际使用效果看,此公式能较准确地反映本地区降雨特征,可作为本次雨水计算的基本依据。
根据城市性质、重要性以及汇水地区类型(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及本市的地形和气象特点,并参照周围相近城市所采用的标准,本次整治范围内设计重现期取1年。
②径流系数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宜采用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即按规划建筑密度将城市用地分为城市中心区、一般规划区和市政绿地等,由不同的区域,分别确定不同的径流系数。
综合考虑**市现状绿化率较高和总体规划发展目标等因素,雨水综合径流系数见表1.1。
表1.1 **市城市雨水综合径流系数③地面集水时间(t1)地面集水时间受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等因素影响,结合**市实际和国内相似城市的采用数值,本次选用t 1=15min 。
2.同意**泵站(1) 流量确定汇水面积 2.01km 2,按照市政雨水泵站规模进行计算,集流距离最长为L=2.28km 。
其中管道长度L=380m ,明渠长度L=1900m ,根据《**市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的设计水力要素,径流系数取0.5,管道流速取0.7v =(m/s ),折减系数取2,明渠流速取0.86v =(m/s ),折减系数取1.2。
则集流时间121529.05 1.236.877.26min t t mt =+=+⨯+⨯= 重现期为P=2计算的情况下:0.80.82989.3(10.671)2989.3(10.6712)97.5(/)(13.3)(78.3413.3)lgP lg q l s ha t ++===•++则对应的雨水流量为:330.597.5 2.01100109.8(/)Q qF m s ψ-==⨯⨯⨯⨯=根据排水规划中西塘水系的水力要素,同意二水系的水力计算表格为:考虑新建同意**泵站具有调蓄条件,根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P33)中对雨水调蓄计算,调蓄池的作用是高峰流量入池调蓄,低流量是脱过,通过调蓄后的进入泵站的脱过流量如下:()V f W α=(m3)1.20.150.650.50.215()[(1.1]lg(0.3)]0.2b f a n n nατ=-+++++ 式中:,,;Q Q Q Qαα''-=脱过系数既是脱过流量与池前管渠设计流量之比();f αα-的函数式3,(m );W Q W Q ττ-=池前管渠的设计流量与相应集流时间的乘积,;b n -暴雨公式参数,b=13.3,n=0.8,(min);τ-管渠在进入调蓄池前的断面汇流历时不计延缓系数调蓄水体面积S=10500m 2,根据相关资料,调蓄水深为0.4m ,因此调蓄容积为:310500*0.44200V m ==39.8(9.0536.8)*6026959.8()W Q m τ==*+=()0.1558f α=通过公式推导, 0.7758Q Qα'== 39.8*0.77587.60()Q Q m α'===因此,泵站流量为7.60m 3/s同意**泵站初拟设三台水泵,单台流量2.84m 3/s 。
雨水管涵初步设计说明

1概述 (2)1.1工程由来 (2)1.2工程概况 (4)1.3设计依据 (4)1.4 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5)1.5 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5)2设计范围及上、下游接口情况 (5)3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6)3.1 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6)3.2 气候条件 (6)3.3 水文条件 (6)3.4地质灾害 (7)4 排水管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7)5设计原则 (8)5.1一般原则 (8)5.2平面定线原则 (8)5.3竖向设计原则 (9)6设计内容: (9)6.1 雨水量计算 (9)6.2平面布线方案比选 (11)6.3工程设计 (15)7 主要工程数量表 (19)8 环境保护、劳保安全、消防与节能及措施 (20)8.1环境影响 (20)8.2环保控制措施 (21)8.3 项目对水土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 (22)8.4节能措施 (23)8.5安全措施 (23)9 上、下游接口 (23)10排水下游出路 (23)11设计概算简况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4)12建议及其它 (24)13附表1:水力计算表 (24)14 附件 (24)1、设计企业资质文件复印件 (24)2、《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关于石小路排水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审查的批复》243、《重庆市建委关于石小路雨水管网改造协调会议纪要》 (24)1概述1.1工程由来随着高九路的建成通车,高九路沿线的雨水由散排改为有组织排放,大量雨水汇集至石小路立交,导致石小路原有排水箱涵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2007年4月,随着高九路的建成,高九路项目业主(城投公司)口头委托我公司对石小路立交下游排水进行改造方案设计。
2007年5月,我公司完成初步方案,随即由市建委、市市政委、市政设施管理局、城投公司、轨道公司等部门进行方案讨论,会议上各单位均赞成我院提出的改造方案。
但会议上未确定资金来源,此后召开过多次会议讨论,最终还是未确定资金来源。
2007年“7.17”洪灾,石小路立交周边片区受灾严重,当地居民反映强烈。
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
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
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
3.2 雨水布管内容: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完整版)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
1 雨水布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
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
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3。
2 雨水布管内容: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雨水设计说明

雨水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处理雨水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往往导致城市内涝、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设计提出了一种雨水设计方案,旨在有效收集和利用雨水,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友好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自然循环原理,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对雨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并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综合利用原则:雨水设计不仅要追求雨水排放的合理性,更需要实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的充填等,以最大化地发挥雨水的作用。
三、雨水收集系统设计1. 雨水收集面积确定:根据场地特点及预测的降雨量,确定需要收集雨水的建筑物或场地的面积。
在面积确定时,应充分考虑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条件和现有建筑的布局等因素。
2. 雨水收集设施设计:设计包括收集区域、雨水收集设备和雨水管道等。
收集区域可以通过设置屋面排水系统、凹槽、平台等方式实现。
雨水收集设备一般采用雨水集水桶、集水井、集水池等形式,确保在降雨时将雨水顺利地收集起来。
雨水管道要保证良好的排水能力,且应考虑到雨水的输送距离、排放强度等因素。
3. 雨水收集设备的选用:根据项目特点和收集雨水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收集设备。
常见的设备有雨水桶、蓄水池、雨水花园等。
设备材料要具备防倒伏、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以确保设备的长期使用。
四、雨水利用系统设计1. 雨水储存设施设计:根据实际需求和雨水收集量,确定雨水储存的容量。
常用的雨水储存设备有地下储水池、水箱等。
要根据场地条件,考虑储存设施的安全、防渗漏等问题。
2. 雨水利用方式设计: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可利用面积,确定雨水的利用方式。
常见的利用方式有绿化灌溉、景观水体补充、厕所冲洗等。
其中,绿化灌溉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可以通过设置喷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等方式实现。
3. 水量控制设计:设计中需考虑到雨水供应的稳定性和合理利用,合理控制雨水的供水量,以免造成浪费现象。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精编WORD版

排水雨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排水管网计算书(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班级给排1x1姓名 xxx学号 201210524125设计时间 ~ 2014.7.3指导老师 xxxxxxxxxxxxxxx成绩城市建设学院目录1 设计原始资料 (1)1.1 城镇概况 (1)1.2 气候情况 (1)1.3 排水情况 (1)2 排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2.1 污水管道的布置 (1)2.2 居民生活污水计算 (2)2.3 街坊面积总面积计算 (2)2.4集中用户污水计算 (4)2.5面积比流量计算 (4)2.6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 (5)2.7污水管网主干管水力计算 (6)3 管道总平面图及纵剖面计算成果图绘制 (8)4 污水设计总结 (8)5 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9)5.1 主要设计参数 (9)5.2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 (9)5.3 计算步骤 (10)5.4 雨水管网主干管水力计算 (10)5.5 雨水设计总结 (11)1 设计原始资料1.1 城镇概况A 城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该城市是广东省辖县级市,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市区地势平坦,主要建在平原上,城市中间以铁路为界,分为两个生活区:Ⅰ区和Ⅱ区。
均有给水排水设备,自来水普及率100%。
1.2 气候情况① 市内多年来的极端高温38.7℃,每年6~8月份的气温最高。
而到了冬季(12~2月)温度较低,多年来的极端低温为0℃。
②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春季湿度大,约为65~90%;③ 雨季集中在4~9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4~9月份为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降雨量大,多出现暴雨,年平均降雨量为1930mm ,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说明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系统设置1 在有市政雨水道的地区,建筑物室外场地及建筑小区应设室外雨水管网系统。
2 雨水系统应和污水系统分流。
3 室外下沉的花园、绿地、广场、道路灯低洼处积水时若有流进室的可能,则应设水泵压力流排水系统,该低洼处的雨水口不得直接接入室外雨水井。
集水池应设在建筑物外。
4 宜考虑雨水的利用。
雨水口1 布置。
小区雨水口的布置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一般设在下列各处: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的上游处。
双向破路面应在路两边设置,单向坡路面应在路面低的一边设置。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
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及低洼处,地下车道的入口处。
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地面排水点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
雨水不宜设在建筑物门口。
5)其他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2 形式、数量与间距。
1)无道牙的路面和广场、停车场,用平箅式雨水口;有道牙的路面,用边沟式雨水口;有道牙路面的低洼处且箅隙易被树叶堵塞时用联合式雨水口。
2)道路上的雨水口宜每隔25-40m设置一个。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3 雨水口的设置与连接1)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5m,连接管上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3个。
2)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坡度为0.01,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
3)连接管埋设在路面或有重荷载处地面的下面时,应沿管道做基础,无重荷载处地面以下的连接管座枕基基础,具体做法见国标图。
4)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0m。
泥沙量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置沉泥(砂)槽;有冻胀影响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5)平箅式雨水口长边应与道路平行,箅面宜低于路面30-40mm,在土地面上时宜低50-60mm。
6)雨水口不得修建在其他管道的顶上。
7)雨水口箅盖,一般采用铸铁箅子,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箅子。
雨水口的底和侧墙采用砖、石或混凝土材料。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与污水管道的布置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雨水管渠规划布置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排水流域与排水方式,进行雨水的管渠的定线;确定雨水泵房、雨水调节池、于是排放口的位置。
3.1 雨水布管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照地形划分排水区域,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多采用正交式布置,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会汇水区域。
一般不设泵站。
2.根据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雨水管道。
通常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的布置以及街坊或小区内部的地形、出水口的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是街坊和小区内大部分雨水以最短的距离排入雨水管道。
所以就需要对某一排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其汇水更加的方便和直接。
3.合理布置雨水口,保证路面雨水舒畅排除。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和汇水面积确定,以使雨水不至漫过路口。
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
4.采用明渠与暗管相结合的方式。
在城市市区,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
应采用暗管排除雨水,尽管造价高,但是卫生情况好,养护方便,不影响交通;在城市郊区或建筑密度低、交通量小的地方可采用明渠,以节省工程费用。
5.出水口的位置。
当汇水水体离流域很近,水体的水位变化不大,洪水位低于流域地面标高,出水口的建筑费用不大时,宜采用分散出口,使雨水尽快排放,反之,则应该采用集中出口排放方式,本设计中采用分散出口排放。
6.调蓄水体的布置。
充分利用地形,选择适当的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以调节洪峰流量,减低沟道设计流量减少泵站的设计数量。
7.排洪沟的设置。
\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还应考虑在规划地区周围设置排洪沟。
3.2 雨水布管内容:1)确定排水区域与排水方式:本设计中有很明显的排水区界,一条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将整个城镇划分为河南区与河北区;同时将河北区雨水排水区域分为五个个部分,分别有五条干管收集污水,河南区雨水排水区域作为一块,有一条感官收集污水。
由于该城镇为中小型城镇,且其大气污染不是很严重,酸雨等不严重,同时我们的排水管道的设计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的排水,所以收集的雨水以最快的方式直接排入水体,减少城市的积水,沿着河堤自动往西共有六个排水口。
2)污水厂和出水口位置的选择本设计城市为江西的一个中小型城市,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雨水收集后不用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雨水收集过程中不用设置污水处理厂来专门处理雨水,浪费资源,出水口的位置分散在河堤处,河南区有一个,河北区有五个,共同完成城市的雨水排除工作。
3)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定线雨水管道的平面布置,一般按照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雨水的管道设计过程中没有主干管,干管直接把雨水引入水体。
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雨水干管的走向和平面布置。
定线时,应该充分利用地形,使污水走向按照地面标高由高到低来进行,干管敷设在沿地面标高到低从一个至高点排至水体,最短却是最快的汇水方式,管道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和狭窄的道路下,一般设在两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带下。
支管的平面布置形式采用穿坊式,同时将原有的各个汇水区域进行划分,使原来的各个区域排入不同的管网,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减少了汇水时间,从而以最少的时间减少地面的积水。
进而组成的一个污水排放系统可将该系统穿过其他街区并与所穿过的街区的污水管道相连接。
管道的材料采用混凝土管4)确定雨水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和跌水井设置地点管道系统的控制点为每条管道的起点和整个管段的地面标高起伏点,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i n 1—城镇边界2—排水流域分界线 3—干管 4—主干管 5—污水厂6—泵站7—出水口8—汇水水体这些点决定着管道的最小埋深,由于整个管道的敷设过程中,埋深一直满足最实用条件,且对于将来的发展留有空间,所以不需要提升泵站,全部依靠重力流排水,由于管道坡度小于地面坡度,所以在下游的部分管段不能够满足最小的覆土厚度,所以需要设置跌水井,今本上每个干管需要设置一个跌水井,以满足埋深和覆土深度的要求。
5)确定雨水管道在街道下的具体位置充分协调好与其他管段的关系,污水和雨水管道应该敷设在给水管道的下面,处理管道的原则为:未建让已建的,临时性管让永久性管,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可弯管让不可弯管。
雨水管道的直径一般比其他的管道都要大,所以更要协调好各个管道的关系,明白各个管段的位置和相对规矩,一般雨污水管段要在给水管道的下面。
正交式雨水排水管道设置系统3.3 设计计算:3.3.1基础计算:平均径流系数为0.6,与国内的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相比,其符合江西城市的基本情况,所以采用本数值。
3.3.1.2 设计暴雨强度的确定: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降雨的规律也不同,因此各地的降雨强度公式也不同。
虽然,不同地区暴雨强度公式各异,但都反映出降雨强度与重现期p 和降雨历时t 之间的函数关系。
要求的某地区的暴雨强度,只需求出该地区的重现期和降雨历时即可3.3.1.3 设计重现期p 的确定有暴雨强度公式可知,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p 值的不同而不同,p 值越大,暴雨强度越大,p 值越小,暴雨强度越小。
P 值的确定影响着设计流量,如果p值采用较高的值的话,计算的雨水设计流量就会比较大,雨水管道的设计断面相应增大,安全性高,但是会增加工程的造价;反之,可降低工程造价,地面积水可能性大,可能发生排水不畅,不能及时排除雨水。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重现期差别比较大,同一城市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重现期。
但是本设计的目标城市为一个中小城市,暴雨强度的差别不会很大,同时没有很多重要的区域,所以整个城市采用统一的重现期。
结合国内的各个城市的经验数值和对该城市的具体分析,确定该城镇的重现期为1a 。
3.3.1.4 设计降雨历时的确定当汇水区域最远点到达回水管道的那一刻,相应的设计断面上产生最大的雨水流量。
所以集水时间t 是由地面雨水集水时间和管内雨水运行时间两1t 2t 部分组成,所以降水历时可用下式表达:m-折减系数;12t t mt =+ 1)地面雨水集水时间的确定1t 地面雨水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区域上最远点A 流位于雨水管道起始端点到第一个雨水口a 的地面雨水流行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的确定值1t 较为困难,故通常不予计算而直接采用经验数值。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一般采用5—15min 。
一般汇水面积较小,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单位面积径流量[L/s·hm 2]是暴雨强度q 与径流系数ψ的乘积,即0q 剩下的工作就只有确定雨水在管段内流行时间即可。
2t 相应的设计雨水径流量为:F 为其相应的汇水面积。
0Q q F =3.3.2 水力计算:3.3.2.1 设计要求1.设计充满度:由于雨水较污水清洁,对水体及环境污染小。
因发生暴雨时径流量大,相应较高设计重现期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
允许雨水灌区溢流,以减少工程投资。
因此,雨水灌区按满流来设计,既充满度。
对于明渠,超高不/1h D =得小于0.2m 。
街道边沟,超高应大于等于0.3m 。
2.设计流速与污水相似,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对应的水流平均速度称为设计流速。
设计流速过小,雨水流动缓慢,其中的悬浮物容易沉淀淤积;反之,设计流速过高,产生对管壁的冲刷,使得管材损坏严重,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最小设计流速:雨水灌渠(满流时)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
由于明渠内发生淤积后易于清除、疏通,所以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 ,非金属管道为4m/s ,明渠根据不同材质按照设计说明来定。
3.最小设计坡度与污水管道的设计坡度相似,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时,通常使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一致,这对降低管道系统的造价非常有利。
但相应于管道敷设坡度的雨水流速应该等于或大于最小设计流速,这在地势平坦地区或管道逆坡敷设是尤为重要。
为了防止其管道的沉淀淤积,所以行业中有规定最小的设计坡度。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一般规定:在设计充满度为0.5时,管径为2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1;管径为300mm时,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街坊厂区内为0.004 ;街道为0.003。
4.最小管径一般在雨水管道系统的上游部分,雨水设计流量很小,若根据设计流量计算,则设计管径会很小。
根据管径养护经验证明,管径过小容易堵塞,从而增加管道清淤次数,并给用户带来不便。
采用较大的管径可采用较小的设计坡度,从而使管道的埋深减小,降低工程造价。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雨水管道到在街坊和厂区内的最小设计管应为200mm,在街道下的最小设计管径为300mm。
本设计中的所有管段均满足以上要求。
5.不计算管段在雨水管道的设计过程中,若某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其在最小管径、最小设计流速、最小设计充满度条件下管道通过的流量,则这样的管段称为不计算管段。
设计时不再进行水力计算,直接采用最小管径即可,其他的水力参数则按照最小管径来核算。
6.最小埋设深度具体规定与污水管道相同,为了满足如下的技术要求而提出最小覆土厚度:1.防止冰冻膨胀而损坏管道2.防止管壁因地面负载而破坏3.满足街坊雨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防冻—无保温时为冰冻线上0.15m;防负载—车行道下最小覆土0.7m;衔接—建筑物出户管0.5-0.6m。
所以就需要考虑管段控制点(管道的起点)的最小埋深,以确定整个管道的埋深,同时还要考虑地下埋深,考虑地下地质和地下水以及工程造价情况,一般规定,在干燥土壤中不超过7—8m;在多水、流砂、石灰岩地层中不超过35~36185.15 17.21 6.33 1.60 84.60 1455.96 1000 4.0 1.931 1515.84 0.74 103.1 101.7 100.2299.48 2.88 2.2236~3754.4519.277.930.4679.141525.1010004.11.9551534.680.22101.7101.099.4899.262.221.7438~39176.60 10.27 0.00 1.54 117.74 1209.19 900 4.5 1.909 1213.84 0.79 103.2 102.3 100.8100.012.42.2939~40166.55 19.69 1.54 1.42 107.28 2112.42 12003.2 1.950 2204.28 0.53 102.3 101.2 99.7199.18 1.88 2.0240~4131.8025.322.970.2499.262513.1912004.22.2342525.310.13101.2101.099.1899.052.021.95水力计算后,要进行校核,使计算管段的流速、标高及埋深符合设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