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管计算

合集下载

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雨水的计算

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雨水的计算

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雨水的计算
排水:分成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就是由屋面流淌下来的雨水,通过檐沟堆积
起来,通过排水管排到地面,叫有组织排水,否则就叫无组
织排水。

雨水管数量计算的公式:F=438D*D/H (D的平方用D*D表示)
这个公式就是计算单根雨水管可以收集屋面多少面积
的雨水,F的单位是平方米,H是每小时毫米,D是厘米。

计算实例如下: 某地每小时的最大降雨量H=145mm/h,所选落水管的直径D=10cm,若建筑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为1000m2,则至少要设(4)根落水管。

解析:F=438D*D/H 注意:D的单位是厘米,H单位是每小时毫米,F单位平方米,代入公式:
F=438*10*10/145=3.3 取整根数4根,所以,最后算出取整数为4根。

因为F是单根落水管的收集屋面的雨水的面积,算出来是1000平米,单根需要这么多,那么1000平米需要3.3,那么 3.3取整数是4根。

雨水管计算

雨水管计算

(一)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教学内容: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4、雨水径流调节;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第一节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一、雨量分析1. 降雨量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面积。

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

这时降雨量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

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a;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mm/月;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

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t ,称为降雨历时。

如果该降雨历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i 表示,常用单位为mm/min ,也可为mm/h 。

设单位时间t 内的平均降雨深度为H ,则其关系为:Hi t=(9-1)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q 表示,单位用(L/s )/hm 2。

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 =l (L/m 2)/min =10000(L/min )/hm 2,可得i 和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000016760q i i == (9-2)式中 q —降雨强度,(L/s )/hm 2;i —降雨强度,mm/min 。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Hit——暴雨强度(mm/min)——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100%mnqF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s ha 。

: 1167(1lg )()nA c P qt b/s ha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本设计中暴雨强度0.7583027.3(10.655lg )(19)p qt (2-5)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a) 径流系数Ψ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

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

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市政雨水管长度计算规则

市政雨水管长度计算规则

市政雨水管长度计算规则
市政雨水管长度计算规则主要是基于城市的雨水排水需求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来进行计算的。

一般来说,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市政雨水管的长度计算规则:
1. 雨水收集区域的面积和雨水产生量: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定雨水收集区域的面积和雨水的产生量。

一般来说,雨水管长度与雨水收集区域的面积成正比。

2. 雨水排放的要求和标准:根据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定雨水排放的要求和标准。

根据这些要求和标准,计算出需要安装的雨水管的长度。

3. 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考虑到城市的道路、建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确定雨水管的布局和长度。

一般来说,城市的道路网密集的地区需要更多的雨水管,而密度较低的地区需要较少的雨水管。

4. 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和效率:根据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和效率,计算出需要安装的雨水管的长度。

一般来说,设计更加高效的雨水排放系统可以节省雨水管的长度。

综上所述,市政雨水管长度的计算规则主要是根据城市的雨水排水需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和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来确定的。

雨水管外表面积计算公式

雨水管外表面积计算公式

雨水管外表面积计算公式
计算雨水管的外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管道的形状和尺寸。

下面是一些常见形状的雨水管的外表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形管道:
外表面积= 2πrh + πr^2
其中,r是管道的半径,h是管道的高度。

矩形或正方形管道:
外表面积= 2lw + 2lh + 2wh
其中,l是管道的长度,w是管道的宽度,h是管道的高度。

圆锥形管道:
外表面积= πrl + πr^2
其中,r是底面半径,l是从底面到尖端的斜高。

请注意,这些公式仅适用于计算管道的外表面积,不包括内部空间。

实际应用中,如果需要计算管道的热传导或涂料使用量等,可能需要考虑管道内外表面积的总和。

另外,如果管道的形状更为复杂,可能需要使用数值模拟或近似方法进行计算。

请根据具体管道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公式,并确保输入正确的数值以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雨水管道排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道排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道排量计算公式在城市建设中,雨水排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排放雨水,我们需要计算雨水管道的排量。

通过计算排量,我们可以合理地设计管道,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放,避免水患等问题的发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雨水管道排量的计算公式,并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雨水管道的基本参数。

雨水管道的排量计算公式如下:Q = A × V。

其中,Q表示排水量,单位为m³/s;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²;V 表示雨水的流速,单位为m/s。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雨水管道的横截面积和雨水的流速。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参数的计算方法。

首先是管道的横截面积A的计算。

管道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A = π× r²。

其中,r表示管道的半径,π表示圆周率,取3.14。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测量管道的直径,然后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半径:r = d / 2。

其中,d表示管道的直径。

接下来是雨水的流速V的计算。

雨水的流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V = Q / A。

其中,Q表示排水量,A表示管道的横截面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雨水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排水量和管道的横截面积,然后通过以上公式来计算雨水的流速。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雨水管道的排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雨水的流量、管道的材质和坡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排水量的计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雨水管道排量的计算公式为Q = A × V,通过计算排量,我们可以合理地设计管道,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排放。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管道的横截面积和雨水的流速,然后通过以上公式来计算排量。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比如雨水的流量、管道的材质和坡度等。

通过合理地计算排量,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的问题,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

楼栋雨水管长度计算公式

楼栋雨水管长度计算公式

楼栋雨水管长度计算公式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雨水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用来排放屋顶和其他部分的雨水,保护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不受雨水侵蚀。

因此,正确计算雨水管的长度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它能够有效地排放雨水,同时也要节约材料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楼栋雨水管长度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一些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楼栋雨水管长度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楼栋的雨水管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L = H + √(H^2 + (2×L×S))。

其中,L代表雨水管的实际长度,H代表屋顶到地面的垂直高度,S代表屋顶的水平投影长度。

这个公式考虑了屋顶的倾斜度和水平投影长度,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雨水管的实际长度。

在使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一些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考虑到雨水管的排水能力。

根据建筑的设计和当地的降雨情况,需要确定雨水管的直径和数量,以确保它能够有效地排放雨水。

其次,要考虑到雨水管的坡度。

雨水管应该有一定的坡度,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地流入排水系统。

最后,要考虑到雨水管的材料和安装方式。

雨水管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安装方式应该牢固可靠,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除了以上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楼栋雨水管的长度计算还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如果建筑的屋顶有多个坡度,需要分别计算每个坡度下的雨水管长度,并综合考虑。

另外,如果建筑的屋顶有一些特殊的构造,如凸窗、挑檐等,也需要对这些部分进行单独的计算,并将它们纳入总体的雨水管长度计算中。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楼栋雨水管长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它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特点、当地的气候条件、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雨水管能够有效地排放雨水,同时也要尽量节约材料和成本。

因此,在进行楼栋雨水管长度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并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原则和规范进行计算和设计。

总之,楼栋雨水管长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

防水工程量计算稿一、计算雨水管的工程量1.雨水管数量的计算:根据建筑面积和计算公式,计算出所需的雨水管数量。

一般对于屋面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建筑,每100平方米面积需要设置1条雨水管。

如果屋面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建议至少设置2-3条雨水管。

计算公式:雨水管数量=建筑面积/1002.雨水管规格的确定:根据地区的降水量、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确定雨水管的规格。

一般而言,居住区建筑用φ110mm的雨水管,一般工业区、商业区、公共建筑可选择φ160mm或更大规格的雨水管。

3.雨水管长度的计算:根据建筑的高度、宽度和屋面结构,计算雨水管的总长度。

需考虑雨水管的垂直长度、水平长度和转角长度。

一般情况下,雨水管的水平长度应尽量缩短,转角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计算防水卷材的工程量1.防水卷材类型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选择合适的防水卷材类型。

如地下室、卫生间等湿度大的区域,可选择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露台、屋顶等阳光直射的区域,可选择PVC防水卷材。

2.防水卷材厚度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区的气候条件,确定防水卷材的厚度。

一般地下室、地面等湿度大的区域,建议选择1.5-2.0mm厚度的防水卷材;阳光直射的屋顶、露台等区域,建议选择1.2-1.5mm厚度的防水卷材。

3.防水卷材面积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形状,计算防水卷材的总面积。

需考虑到墙体、地面、屋面等各个部位的防水需求。

三、计算防水涂料的工程量1.防水涂料种类的选择:根据地下室、卫生间、泳池等不同区域的防水要求,选择适合的防水涂料种类。

如水泥基、沥青基防水涂料等。

2.防水涂料用量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防水涂料的施工工艺,计算防水涂料的用量。

一般以单位面积的涂料用量计算施工面积所需的涂料总量。

3.防水涂料面积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形状,计算防水涂料的总面积。

需考虑到墙体、地面、屋面等各个部位的防水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的降雨历时为 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 等
9 个历时数值,特大城市可以用到 180min。
4.暴雨强度频率
对应于特定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的出现次数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可以通过长期
的观测数据计算某个特定的降雨历时的暴雨强度出现的经验频率,简称暴雨强度频率。
雨强度,降雨历时区间取得越宽,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就越小。
暴雨强度用符号 i 表示,常用单位为 mm/min,也可为 mm/h。设单位时间 t 内的平均降
雨深度为 H,则其关系为:
i H t
(9-1)
在工程上,暴雨强度亦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 q 表示,单位用(L/s)
/min=l(L/m2)/min=10000(L/min)/hm2,可得 i 和
式中 Q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 1; F —汇水面积,hm2;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
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4):地面不透水, 1。
二、雨水管段设计流量的计算 在图 9-6 中,Ⅰ、Ⅱ、Ⅲ、Ⅳ为相毗邻的四个街区。设汇水面积 FⅠ=FⅡ=FⅢ=FⅣ,雨 水从各块面积上最远点分别流入雨水口所需的集水时间均为τ(min)。1~2、2~3、3~4、 4~5 分别为设计管段,试确定各设计管段的雨水流量。
5.暴雨强度重现期
工程上常用比较容易理解的“重现期”来等效地替代较为抽象的频率概念。重现期的定
义是指在多次的观测中,事件数据值大于等于某个设定值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年数,单位为
年 (a)。
重现期与经验频率之间的关系可直接按定义由下式表示:
p 1 pn
(9-6)
二、暴雨强度曲线与暴雨强度公式 1.暴雨强度曲线 2.暴雨强度公式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为:
q 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q 10000 i 167i 60
式中 q—降雨强度,(L/s)/hm2;
(9-2)
i —降雨强度,mm/min。
就雨水管渠设计而言,有意义的是找出降雨量最大的那个时段内的降雨量。因此,暴雨
强度的数值与所取的连续时间段 t 的跨度和位置有关。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中,经常采
q
167
A1(1 c lg (t b)n
p)
(9-9)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p —设计重现期,a;
t —降雨历时,min。
A1, c, b, 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当 b 0 时, 当 n 1 时,
q
167
A1
(1 t
n
c
lg
p)
q 167 A1(1 c lg p) tb
降雨量累积曲线上某一点的斜率即为该时间的降雨瞬时强度。将降雨量在该时间段内的增量
除以该时间段长度,可以得到描述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降雨量,即该段降雨历时的平均降雨强
度。
3.降雨历时和暴雨强度
在降雨量累积曲线上取某一时间段 t,称为降雨历时。如果该降雨历
时覆盖了降雨的雨峰时间,则上面计算的数值即为对应于该降雨历时的暴
(9-10) (9-11)
三、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 降雨面积是指每一场降雨所笼罩的地面面积。汇水面积是指雨水管渠所汇集和排除雨水
的地面面积,用 F 表示,常以公顷 hm2 或平方公里 km2 为单位。
第二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 qF
(9-12)
已知管段 1~2 的汇水面积为 FⅠ,检查井 1 为管段 1~2 的集水点。由于汇水面积上各 点离集水点 1 的距离不同,所以在同一时间内降落到 FI 面积上各点的雨水,就不可能同时 到达集水点 1,同时到达集水点 1 的雨水则是不同时间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
集水点同时能汇集多大面积上的雨水量,和降雨历时的长短有关。如雨水从降雨面积最 远点流到集水点 1 所需的集水时间为 20(min),而这场降雨只下 10(min)就停了,待汇 水面积上的雨水流到集水点时,降落在离集水点 1 附近面积上的雨水早已流过去了。也就是
第一节 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一、雨量分析
1. 降雨量
降雨量指单位地面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降雨的雨水体积,其计量单位为(体积/时间)/
面积。由于体积除以面积等于长度,所以降雨量的单位又可以采用长度/时间。这时降雨量
又称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深度。常用的降雨量统计数据计量单位有:
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a;
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计量单位用 mm/月;
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的各年中降雨量最大的一日的降雨量,计量单位用 mm/d。
2. 雨量的数据整理
自记雨量计所记录的数据一般是每场雨的累积降雨量(mm)和降雨时间(min)之间
的对应关系,以降雨时间为横坐标和以累计降雨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降雨量累积曲线。
第九章 雨水管渠的设计计算
(一)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 2、了解截流制合流式排水管渠的设计; 3、掌握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 (二) 教学内容: 1、雨量分析及暴雨强度公式; 2、雨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3、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4、雨水径流调节; 5、排洪沟设计与计算; 6、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 (三)重点: 雨水管网设计计算、合流制管网设计计算。
街区Ⅰ

街区Ⅱ

街区Ⅲ

街区Ⅳ

1
2
3
4
5
图 9-6 雨水管道设计管段流量计算示意图
从图 9-6 可知,四个街区的地形均为北高南低,道路是西高东低,雨水管道沿道路中心 线敷设,道路断面呈拱形为中间高,两侧低。降雨时,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顺着地形坡度流 到道路两侧的边沟中,道路边沟的坡度和地形坡度相一致。雨水沿着道路的边沟流到雨水口 经检查井流入雨水管道。I 街区的雨水 (包括路面上雨水),在 1 号检查井集中,流人管段 1~ 2。Ⅱ街区的雨水在 2 号检查井集中,并同 I 街区经管段 1~2 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 2~3。Ⅲ街区的雨水在 3 号检查井集中,同 I 街区和Ⅱ街区流来的雨水汇合后流入管段 3~ 4。其他依次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