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原文及赏析

江城⼦·密州出猎诗词原⽂及赏析江城⼦·密州出猎诗词原⽂及赏析苏轼 江城⼦·密州出猎宋 锦帽②貂裘,千骑卷平岗③。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何妨! 持节云中,何⽇遣冯唐⑦? 会挽雕⼸如满⽉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

眉州眉⼭(今四川眉⼭县)⼈。

北宋⽂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家"之⼀。

与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博的历史⽂化知识,显露出多⽅⾯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佑⼆年(1057年)考进⼠时,主司欧阳修见其⽂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年(1079年),御史台有⼈摘引其⾮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翰林学⼠、知制诰,充任侍读,⼜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兼翰林侍读学⼠、守礼部尚书。

元佑⼋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忠。

[注释] ①狂:豪情。

左牵黄:左⼿牵黄狗。

右擎苍:右臂举着苍鹰。

古⼈打猎时⽤狗和鹰来捕捉猎物。

②锦帽:头戴锦蒙帽。

貂裘:⾝穿貂⿏⽪⾐。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③,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④,亲射虎,看孙郎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⑥;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西北望,射天狼⑨。

〔注释〕①本篇选自苏轼《东坡乐府》。

写于在密州做官的第二年(公元1075年),借“出猎”抒发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密州,今山东诸诚。

②黄,指黄狗,苍,指苍鹰。

鹰和狗古时打猎用以追捕猎物。

《梁书·张充传》:“值充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

”③锦帽貂裘,锦缎帽和貂鼠裘。

古代贵族官僚的服饰。

④为报,请告知。

一说为了酬报。

倾城,倾动一城,全城,犹如说“万人空巷”。

⑤孙郎,即孙权。

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酒酣,酒喝得很畅快。

尚,更加。

胸胆开张,胸怀开扩,胆气极豪。

⑦“持节”两句,西汉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因细故被罚,削职后汉文帝遣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事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节,以竹为之,古代使者所持,以为凭证。

作者这里以善守边疆的魏尚自期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⑧会,会当,将要。

雕弓,弓背上刻有花纹,称雕弓。

⑨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以为主侵掠。

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辽与西夏统治者。

《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

”〔解析〕这是一首划时代的词。

自词被文人掌握以后,“词为艳科”几乎成了定律,往往以优美的辞藻,描绘男女相思,抒发离愁别恨,表现闲情逸趣,题材比较狭隘,风格也较柔软委婉。

苏轼的这首词,拓宽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以豪迈雄浑的笔触,开创了词作的新局面,成为词坛上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本人也颇自豪。

他给鲜于(复姓)子骏的信上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词以千骑出猎为题材,以卫国反侵略为主题,声律铿锵,格调高昂,确为前所罕见。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2,左牵黄3,右擎苍4,锦帽貂裘5,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7,亲射虎,看孙郎8。

酒酣胸胆尚开张9,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0?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1.密州:即今山东诸城。

2.老夫:苏轼自称,时年40。

3.黄:黄犬。

4.苍:苍鹰。

5.锦帽貂裘:锦蒙帽与貂皮裘。

6.“千骑”句:《祭常山回小猎》有“黄茅冈下出长围”,可作此句注脚。

7.为报:传言。

倾城:空城,尽全城所有的人。

8.孙郎:本指孙策(参看《三国志·孙策传》),这里却指孙权。

《三国志·孙权传》说,孙权曾“亲乘马射虎于凌亭”。

9.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开阔,胆气仍豪壮。

10.“持节”二句:前后倒装,即何日派遣冯唐持节赴云中。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一带。

遣冯唐:云中太守魏尚被错误地免官,冯唐认为魏尚有功,不应受这样的处分。

汉文帝接受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赴云中赦免魏尚,并复原官(参看《史记》与《汉书》的《冯唐传》)。

诗人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出守边疆。

11.会:预期。

满月:圆月,形容拉开的弓。

12.天狼:星名,主侵略,这里指侵扰中国边境的敌人。

【译文】老夫也暂且来一次少年狂游,左牵黄狗,右擎苍鹰,锦蒙帽、貂皮裘,千余铁骑,漫卷山头。

传语倾城百姓跟随太守,我要像那孙权亲自射杀猛虎野兽。

酒正酣畅、胸怀宽广、胆气豪壮,鬓发稍染白霜,又有何妨?何日遣来冯唐,手持符节到云中宣命魏尚。

那时老夫我呵,定当力挽劲弓如满月,往西北方向,一箭射落天狼。

【赏析】此词题一作《猎词》。

傅藻《东坡纪年录》云:“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后果得雨,于是再往常山祭谢。

归途中与同官梅戶曹会猎于铁沟。

苏轼写有《祭常山回小猎》诗: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及翻译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一、本篇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文章翻译:我虽已年老,却兴起少年时的狂放之志,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托起苍鹰,头戴华美的锦帽,身披贵重的貂裘,率领着千骑骏马如同疾风般席卷过平缓的山冈。

这是为了回应全城百姓倾城而出,追随太守我一同出猎的盛情。

在这场狩猎中,我将亲自射杀猛虎,以展现如三国孙权般的英勇。

酒酣之际,我的胸襟更加开阔,胆气越发高昂,尽管两鬓已微微泛白,但这又何足挂齿!我内心期待着,何时能在云中接到朝廷的符节,如同汉代的冯唐被派遣出使,获得重用的机会。

那时,我定会拉满雕饰精美的硬弓,目光坚定地向西北方向望去,瞄准那象征侵扰边境的“天狼星”,表达我愿为国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三、文章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zhengzhi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1037年1月8日,卒于1101年8月24日,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词、文三个方面。

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既有咏史抒怀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慨的短篇抒情诗。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形式上打破了旧有的束缚,内容上则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

苏轼的散文同样卓越,他的议论文深入浅出,记叙文生动形象,书信体则充满真情实感。

除了文学成就外,苏轼在书画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自然流畅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山水画,他的画作以简练的笔墨和深远的意境著称。

以下是《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详细解析:词牌与背景《江城子》是词牌名,本为单调,苏轼在此基础上创新为双调,使其成为一首豪放激昂的抒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

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江城子·密州出猎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黄犬。

苍:苍鹰。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孙权。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微霜:稍白。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作者:佚名1.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散文家和诗人。

这首《江城子》从表面看是记出猎之事,实为抒豪情寄壮志之作,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人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上阕:写太守左牵黄,右擎苍率领人马出猎平冈的场面。

突出了老夫的狂放。

老夫聊发少年狂。

老夫是苏轼自称。

熙宁八年,苏轼四十岁,刚到中年自称老夫,这是受古代文人喜欢叹老嗟年的影响,也是因是人当时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会引起年华易逝、老之将至的悲叹,但这句主要意思不在叹老,更在于不服老。

聊,右臂擎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大衣,身背雕弓,骑着骏马,带领随从千余膘马,席卷平岗。

少年时代的英姿与豪迈狂放跃然纸上。

上面四句,写黄狗,写苍鹰,写随从,写浩大的场面与声势,无一句直接写作者自我,但我们会发现,句句都与老夫聊发少年狂相关,实际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于这种间接的描写中隐约可见。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赏析一】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

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就是指的这首词。

【赏析二】本篇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词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聊:姑且。

牵黄:拉着黄狗。

擎(qíng)苍:托着苍鹰。

貂裘(diāoqiú):貂皮衣袍。

千骑(jì):众多的人马。

太守:汉代郡的最高长官。

借指宋代的知州。

这里是作者自称。

孙郎:指三国时的孙权,曾射杀过猛虎。

持节: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

云中:汉代郡名,在今山西、内蒙一带。

冯唐:汉朝人。

当时的云中郡守将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应予免罪。

朝廷便派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魏尚。

会:将。

天狼:指天狼星。

古人认为它象征着侵略和贪残。

这里代指当时与宋朝为敌的辽国与西夏。

【大意】想不到,我这个老头儿也会爆发出年轻人的豪兴! 这就姑且算是学学青年人的狂放吧。

你看,我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臂托着凶猛的猎鹰,头戴锦缎帽,身穿貂皮袍,率领着众多的人马,像旋风一般卷过平缓的山坡。

盛大的气势,吸引了满城的人都来观看;为了报答这种盛情,我决心要像当年的孙权一样,亲手射杀那只凶猛的老虎! 庆功宴上,我畅饮着美酒,胸怀开阔,胆气豪壮。

虽然我遭到了贬职,鬓发也有些斑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想当年,汉朝的冯唐拿着代表朝廷意旨的符节,来到云中郡,赦免了魏尚,让他继续守关抗敌。

说不定哪一天,朝廷也会派人来召我去守边呢! 到那时,我一定会像今天这样,进发出惊人的力量,把那强弓拉得如同十五的圆月,眼望西北,射落那贪残侵略的天狼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

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

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

6、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从骑很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

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

《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

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

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

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

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