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合集下载

坚定科研路见证科研心——记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元辉

坚定科研路见证科研心——记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元辉

坚定科研路见证科研心——记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元辉作者:徐强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第12期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推动着我国每一位科研人士奋力前行,顽强拼搏。

探索着科研的真谛,坚持着科研的真理,科研人士激情勃发,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着力量。

山东大学教授元辉,就是其中一位。

他近年长期从事视频尤其是3D视频的编码与处理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誉。

但是他虚心向学、严于律己,在科研领域内躬耕不辍,成为业界学习的楷模。

产生兴趣奋力有为元辉自幼年时就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1年3月,他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就对多媒体通信、视频编解码与处理展开了研究。

2016年9月,他被山东大学破格聘任为教授。

从此,他一头扎进了自己喜爱的科研事业中。

经过几年的努力,元辉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卓越的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

元辉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纹理视频与深度图联合码率分配算法。

他在国际上首次确定了虚拟视图的均方差与纹理视频和深度图的MSE之间的数学关系。

他提出的算法只要经过简单计算就能实现最优的纹理视频与深度图的码率分配,这使计算复杂度大为降低。

元辉提出了虚拟视图质量的维纳滤波方法。

他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虚拟视图中的编码失真表现为零均值的平稳白噪声,首次提出了采用维纳滤波器消除虚拟视图中的编码噪声和一种可行的3DV广播系统结构,从而能够得到最终的虚拟视图。

元辉提出了应用于深度图编码的拉格朗日因子计算方法及失真度准则和基于深度图绝对编码误差的4阶多项式模型,还根据该模型提出了面向虚拟视图的拉格朗日乘数子,在深度图的率失真优化编码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元辉还提出了基于运动模型的纹理视频编码一运动向量预测技术。

该理论成果提高了3DV的压缩性能,提高了解码端3DV的质量。

为了让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元辉展开合作,开发出实时的全自动二维视频到三维视频的转换算法和基于深度特征分析的公交车客流量统计算法。

徐丙垠

徐丙垠
(1)智能电网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合基金,2009.11~2010.06,20万元,项目主持人(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联合申报,切块经费8万元);
(2)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077090),2010~2013,7排2;
(3)变速直驱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开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英联合),2007.01~2008.12,120万元,项目主持人;
[16]Ma, Shicong,Xu, Bingyin,Gao, Houlei,An improved differential equation method for earth fault location in non-effectively earthed system,DPSP 2010,March 29, 2010 - April 1, 2010,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3)风力发电机及其并网技术
主要研究将开关磁阻电动机应用于风力发电及其并网技术。
(8)配电网自愈技术及其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电业局项目,2010~2011,44.6万元,项目主持人;
教学、科研、课题情况及指导研究生情况简介
②出版专著
(1)配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8,副主编。
(2)通信电缆障碍测试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
(3)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15]Xin-hui Zhang, Bing-yin Xu, Kun Zhang. Validity Analysis of Prony Algorithm on Faulty Feeder Selection in Distribution Grids. CICED2010, 12-16 Sep. 2010, Nanjing, China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及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丁刚毅,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95年至9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负责科研、实验室、对外合作等工作。

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十余名,发表论文40余篇。

承担科研项目十几项,主要涉及武器系统仿真设计,高性能计算,软件测试等,十五期间负责的科研、开发项目总经费800余万元。

曾获部级二等奖二项,校级一级科研及论文奖三项。

学术科研专长为计算机仿真、软件工程、机电工程分析、武器效应仿真评估、分布式并行计算等,被聘为总装备部仿真技术专业组成员、中国计算机仿真协会副理事长、《计算机仿真》杂志编委。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502室邮编:100081电话:010-******** 68913182 68912741传真:************EMAIL:***********.cn胡昌振胡昌振,男,1967年9月生,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联系方式:68914977-23李凤霞,女,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运动模拟技术等,曾获部级二等奖1项,部级三等奖5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十余项。

目前正承担的项目包括国防科工委基础研究项目1项,总装重点研究项目4项。

联系方式:************;135****1901;***********************.cn李小平教授性别:男学历:博士职务: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电话:68915623 手机:130****9599办公地点逸夫楼继续教育学院407室刘玉树教授、博导程成副教授主要学习经历: 美国UIUC大学访问学者。

中科院软件所获得博士学位,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虚拟环境人机交互技术;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图形学和辅助设计;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专业:控制论。

山大威海毕业论文导师杨林

山大威海毕业论文导师杨林

山大威海毕业论文导师杨林在山东大学(威海)的毕业论文中,导师杨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是学生们学术生涯中的指导者和鼓励者,而他的经验和知识则为学生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与山大威海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

杨林教授的简介杨林教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目前任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建模等。

在这些领域,他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论文,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此外,杨林教授还积极参与教学和社会活动,与学生们保持良好的互动与交流。

杨林教授在论文研究中的作用在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杨林教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不仅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选题,还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他对论文的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和论据的建立也提出了极为宝贵的建议。

此外,杨林教授还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实践,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他带领学生们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和竞赛,让他们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学生们对杨林教授的评价杨林教授在山东大学(威海)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重。

一位学生说:“杨老师非常严谨和认真,他总是能够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提供有力的解答和指导。

我从他身上不仅学到了很多学术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另一位学生说:“杨老师非常耐心,他总是尽力给我们提供最好的帮助。

他还不断鼓励我们勇敢探索和实践,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总之,杨林教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的突出表现,为山东大学(威海)毕业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我们相信,在他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iGEM竞赛为牵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以iGEM竞赛为牵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报告生命科学仪器2020第18卷/10月刊以iGEM竞赛为牵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姜浩,吕雪飞,李塹杰,杨元展,李晓琼,邓玉林*(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而学科竞赛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是目前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最高赛事,参加此竞赛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从新丁.科建设的要求出发,以能力建设为内涵.以iGEM竞赛为抓手,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关键词:iGEM,创新能力,合成生物学,赛教结合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7/2020181007Investigation on the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Based on IgemHao Jiang,Xuefei Lv,Kunjie Li,Yuanzhan Yang,Xiaoqiong Li,Yulin Deng^(School of L ife Science,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 Abstract:How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and academic competitions play an increasingly ac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 n of in n o v ative ability.The International Genetic Engineering Machine Competition(iGEM)is currently the highest event of synthetic biology.Participating in this competition can enhance students'subjective initiative,develop innovative think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teamwork spirit and capabilities of solving problems.Taking iGEM competition as the cor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 n o l ogy explores a new model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GEM competition and the iGEM BIT team,th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chieving results are discussed.Key Words:iGEM,in n ovation ability,synthetic biology,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CLC Number|G420|Document Code|A DOI::10.11967/20201810071、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多元化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我国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情况的通知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情况的通知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情况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04.11•【字号】•【施行日期】20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情况的通知为便于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掌握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的个人情况和科研水平,现将11名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的情况进行公布。

济南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二OO四年十一月济南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申报人情况简介邹增大一、个人情况简介邹增大,男,1941年出生于山东蓬莱,中共党员,山东工学院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教授,现任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工程科学学部主任。

他的主要学习和工作情况如下:1960-1965年山东工学院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1965-1992年山东工业大学讲师、系主任、副教授1992-2000年山东工业大学教授、副校长、校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主席2000-至今山东大学新材料开发与连接研究中心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工程科学学部主任,山东省现代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主要科技贡献邹增大同志从事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40年,在焊接技术及工程应用领域有重大创新。

对铸铁、高碳合金钢、高强钢、陶瓷等脆性材料的焊接、失效与控制的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造诣较深。

解决了焊接工程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1、开拓白口铸铁焊接研究领域,首次成功地焊补白品铸铁轧辊。

被专家评价为焊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并在国内20多家钢铁企业推广应用。

2、高碳合金钢轧辊局部冷焊技术的研究取得成功。

为国内许多轧钢厂解决了技术难题。

3、在球墨铸铁和灰铸铁焊补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创性成果。

在大型设备和报废铸件的修复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情况表

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情况表
附件2
2000年山东大学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岗位数
一级学科或专业名称
增列
冈位数
一级学科或专业名称
增列 冈位数
中国语言文学
4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
数学(含★系统理论)
4
★通信与信息系统
2
★物理学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
★化学
4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
★生物学(I)
6
★内科学
8
★生物学(皿)
5
光学工程
2
儿科学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5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基来自医学5★外科学
6
★产业经济学
2
妇产科学
3
★法学理论
1
★眼科学
2
★英语语言文学
2
耳鼻咽喉科学
1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3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
中国古代史
2
★药物化学
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企业管理
2
★机械设计及理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合计
95
注:带★号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王国荣博士简介

王国荣博士简介

王国荣博士简介
王国荣博士,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教授,也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于1958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并于1987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
金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王国荣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高性能计算、网络通信等。

他是各种计算机科学学术期刊的编委,也是国际计
算机科学和工程协会(ACM)和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

他曾先后担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教授,并多次在国际
学术会议上做过重要报告。

王国荣博士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被
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通信领域,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
效益。

他先后获得了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在内的多项荣誉。

除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外,王国荣博士还广泛参与社会
活动,积极推动和发展中国计算机科学事业,并与各级政府部门、企
业和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他被誉为中国计算机科学事业
的杰出代表和标志性人物,对于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1.博士生导师陈宝权教授
陈宝权教授,于199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及青工委主任,SIGGRAPH ASIA 指导委员会委员,SIGGRAPH Asia 2014会议主席,IEEE 可视化会议2005 年主席及2004 年程序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大规模城市场景三维获取及海量数据可视化研究,获2003 年美国NSF CAREER奖,2005年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08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博士生导师孟祥旭教授
孟祥旭教授,于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山东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图形学与可视化、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和服务计算等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奖8项。

3.博士生导师张彩明教授
张彩明教授,获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后;现任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CADDM英文杂志主编;主要从事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研究。

获省部级一等奖一次、二等奖6次;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和宝钢优秀教师奖。

4. 博士生导师马军教授
马军教授,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和理论专委会委员。

主要从是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机器学习和多媒体检索等研究。

徐秋亮教授,于1999年获山东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密码学会理事,密码算法专委会委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互联网基础技术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网络信息安全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密码协议及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

6. 博士生导师朱大铭教授
朱大铭教授,于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委员,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理论计算机科学分支-计算理论专题负责人,主要从事算法与计算复杂性,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7. 博士生导师李庆忠教授
李庆忠教授,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办公自动化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多租户云数据管理、大规模数据集成等研究。

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8.博士生导师屠长河教授
屠长河教授,获山东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委员。

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计算、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 博士生导师李学庆教授
李学庆教授,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软件工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龚斌教授,山东大学博士。

主要从事并行与高性能计算的研究。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1. 博士生导师贾智平教授
贾智平教授,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结构专委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高效能、网络化嵌入式系统设计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3.博士生导师王新军教授
王新军教授,获博士学位。

现任山东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会长。

主要从事数据库、软件与数据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多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12. 博士生导师尹义龙教授
尹义龙教授,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机器学习专委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4. 博士生导师禹晓辉教授
禹晓辉教授,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主要从事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研究。

15. 博士生导师秦学英教授
秦学英教授,于2001年获广岛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增强现实、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

16.博士生导师彭京亮教授,
彭京亮教授,获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数字几何处理、图像分析与理解研究。

17.博士生导师刘卫国教授
刘卫国教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研究。

18. 博士生导师洪晓光教授
洪晓光教授,于2003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面向应用背景的数据处理,大数据模式研究。

19. 博士生导师王华教授
王华教授,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网络优化理论与算法等领域的研究。

20.博士生导师孙宇清教授
孙宇清教授,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同计算专委会秘书长,系统软件专业委会委员。

主要从事问控制、安全策略、隐私保护、数据完整性保护、社会网络分析、无线应用安全等研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1. 博士生导师杨承磊教授
杨承磊教授,于2004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ACM Jinan Chapter 副主席、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人机交互与数据可视化、离散计算几何等研究。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