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采油工程数据系统主要指标及计算方法
常用开发指标的计算

常用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开发指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评价、衡量油田开发效果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参数,因此,各项开发指标的正确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章简单介绍动态分析中一些常用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
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采油方面开发指标计算;二是注水方面的开发指标计算;三是压力指标开发的计算;四是其它开发指标计算。
一、采油方面的开发指标计算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除以油田地质储量,它表示每年有多大一部分地质储量被采到地面上来,它也是衡量油田开发速度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采油(液)速度=年产油(液)量/地质储量×100%折算年产量=(月实际产量/该月日历天数)×365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100%例如:某油田地质储量800×104t,2005年生产原油20×104t。
求2005年采油速度?采油速度=20/800×100%=2.5%2、采出程度:是指一个油田任何时间内累积产油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代表一个油田储量资源总的采出情况,用以检查各阶段采收率完成效果。
采出程度=截止到某一时间的累计产油量/地质储量×100%例如:某油田地质储量1000×104t,截止到2003年累积生产原油280×104t。
求截止到2003年的采出程度?采出程度=280/1000×100%=28%3、产油指数:指单位采油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液)量,它代表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可用来判断油井工作状况及评价增产措施的效果。
产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例如:某采油井日产油量12t,地层压力10.2 MPa,流动压力4.2 MPa。
求该井产油指数?产油指数=12/(10.2-4.2)=2t/ MPa.d4、产油强度:指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它是衡量油层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产油强度=日产油量/射开有效厚度例如:某采油井日产油量18t,射开有效厚度9.0m。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

3、剩余可采储量
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称 为剩余可采储量。 公式:剩余可采储量=可采储量﹣累计产油
4、采收率
可采储量与石油地质储量的比值。单位: % 可采储量 公式:采收率= 地质储量 × %
与储量有关的指标计算:
5、地质采出程度:
油田(或区块)的累积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 数称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单位:% 地质采出程度= 累积采油量 地质储量
解:
(1)平均日产油水平=年产油/365=15*2.1%/365=8.6(t)
(2)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8.6/(10.5-2.1)=1.02(t/(d.MPa) (3)含水上升率=(25.3-18.1)/2.1=3.43(%) (4)采出程度=(2+0.3151)/15*100=15.43(%)
一、采油方面指标
油气储量的分类
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1、地质储量
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 集层中的石油或天然气的总量。用专业术语来说: 指地下油层中所储藏石油的总数量,计量单位:万 吨,取整数。
2、可采储量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以采出的那部分石油储量。
公式:可采储量=地质储量×标定采收率
3、注采比
×100
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 下体积之比值,它表示注采关系是否达到平衡。 注水量-溢流量 注采比=
采油量×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产水量
累积注采比=
累积注水量-溢流量
累积采油量×体积系数/油相对密度+累积产水量
4、注采井数比 注采井数比=
油井总井数
水井总井数
5、月亏空和累积亏空
× 100
采油工程指标计算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7、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油、气、水井当月开 井数/ (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数— 待废弃井关井数)〕χ100%
N 生产周期(只统计当年的)说明: ①、两次维护作业之间的油井正常生产时间; ②、最后一次作业时间不包含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那么最后一次作业日期 到统计之日作为最后一个生产周期;如最后一次作业时间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 内,本周期不参加统计; ③、当年第一次维护作业井及长寿油井可跨年度统计; ④、措施井的生产周期可连续统计。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几点说明:
5、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 补孔等,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 井天数后连续统计。
6、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 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7、稠油热采井(建议统计吞吐周期)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6、平均检泵周期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8月份各开发单位抽油机井平均沉没度对比图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8月份各开发单位电泵井平均沉没度对比图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8月份各开发单位螺杆泵井平均沉没度对比图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22、平均泵效
平均泵效 η=ΣQ实/ΣQ理*100% 式中:ΣQ实--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实之和(m3/d),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油井躺井说明: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12、采油速度
油田(或区块)年采油量占已动用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VD
qoa N
100
13、采油强度
油井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采油量。
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油量/该井油层有效厚度
在油田开发中,为保持开发层系内部各层均衡开采,要求不
同井、层的采油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原则是:使大多数油
2. 中含水期(20%≤含水率<60%):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 水,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含水上升快,主力油层产量递减。在这一 阶段要控制含水上升,做好平面调整,层间接替工作。开展层系、井 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对于注采系统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 状况差的区块开展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 程度,实现油田的稳产。
吸水剖面的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点测水井流量 法、水井连续流量计法和井温法等。
36、地层压力
地层空隙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又称为储层压力。如果流体 为原油,则称为油层压力或油藏压力;如果为天然气,则称为气层 压力或气藏压力。油气藏投入开发前,各处地层压力相等,称为原 始地层压力。投入开发后,各处地层压力发生变化,且于注采状况 有关,称为目前地层压力。
RK
NP NR
100
19、采收率
在现有技术、经济政策条件下,标定的可采储量占原 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注水开发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5%; 砾岩油藏采收率不低于30%; 低渗透率、断块油藏采收率不低于25%; 特低渗透率油藏(空气渗透率小于10×10-3μ m2)采 收率不低于20%。 厚层普通稠油油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5%;其他稠油油 藏吞吐采收率不低于20%。
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系统常用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7、平均沉没度
沉没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抽油泵下入动液面以下 的长度,单位:米。
平均沉没度:由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 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8、平均泵效
平均泵效 η=ΣQ实/ΣQ理*100% 式中:ΣQ实--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实之和(m3/d),
即:因井下管杆泵系统、地面拖动系统、地面管网系 统、供电系统等出现故障而停井超过24小时未恢复生产。 (高含水关、供液不足关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油井躺井说明:
(1) 抽油机井躺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 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 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 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 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改采、转注井,当月投产按投产后实际日历时间。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0、综合利用率(工程)
油井综合利用率(%)=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 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历 小时之和)×100%。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100%。 它是全面反映油井利用生产的油井实际生产多少小时。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22、维护作业
是指维护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日常维修作业,如检 泵、下泵、换封、换油管、换抽油杆、冲砂、一般性 打捞、解卡,以及动管柱监测等,不是以增产为目的的 新工艺试验等。
采油系统常用管理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23、作业频次
总部统计方法: 月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 *12; 半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 *2; 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
上传采油工程数据系统主要指标及计算方法

注水注汽指标及计算方法
12、注汽燃料单耗
指统计期内稠油热采生产中单位注汽量所消耗的燃料用量。
说明:实际计算时, 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标准煤,1千克原油=1.4286千克标准煤, 1千克渣油=1.4286千克标准煤,1立方米天然气=1.2143千克标准煤
16、百米吨液耗电量 指原油开采过程中每采出一吨液量提升100米所消耗的直接电量,
不包括电加热杆等加热设备耗电量。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17、吨油耗电量
注水注汽指标及计算方法
1、1、注水油井(总气井)数井总井数
指统计期末除废弃井以外所有已移交采油单位注过水或正在试 注的水井,含报废井利用,不包括观察井、当月转采井、污水回灌 井。蒸汽驱注汽井、气驱注气井、化学驱注化学剂井计入注水井。 2、注水井开井数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4)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 周期统计方法是: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 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 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5)统计期进行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措施作业, 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措施 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 泵周期的开始。 (6)因其他原因停产而未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8、注水井实际分注率 指实际分注井占注水井总井数的比例。
注水注汽指标及计算方法
9、分层测试层段合格率 指报告期内分层注水井经测试达到配注要求的层段数占测
采油工程数据处理规范(采油注水部分)

采油工程数据处理规范(采油注水部分)<试行稿>采油工程处2009-4目录1概述 (1)2主要采油指标算法 (3)2.1油井总井数 (3)2.2油井开井数 (3)2.3总关井数 (3)2.4检泵周期 (4)2.5免修期 (6)2.6未动管柱时间 (6)2.7长寿井/井组/区块 (6)2.8长停井 (7)2.9泵效 (7)2.10躺井率 (9)2.11生产时率 (10)2.12井利用率 (11)2.13综合利用率 (11)2.14折算动液面 (11)2.15折算沉没度 (11)2.16采液强度 (11)2.17蒸汽吞吐井的回采水率 (11)2.18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 (11)2.19百米吨液耗电 (13)2.20冲次利用率 (13)2.21冲程利用率 (13)2.22影响日注 (14)2.23吨液耗电量 (14)2.24吨油耗电量 (14)2.25稠油热采回采水率 (14)2.26平均单井吞吐周期 (14)2.27吨聚合物增油量 (14)3主要注水指标算法 (14)3.1注水井总井数 (14)3.2注水井开井数 (14)3.3投转注总井数 (15)3.4平均注水压力 (15)3.5平均单井日注水水平 (15)3.6注水单耗 (15)3.7注水标耗 (15)3.8分注井 (16)3.9注水井分注率 (16)3.10注水时率 (16)3.11分注井的不清层 (16)3.12分层测试率 (16)3.13层段合格率 (17)3.14注水泵运行效率 (17)3.15注水泵输入功率 (18)3.16注水泵输出功率 (18)3.17注水系统效率 (18)3.18注水泵月度运行效率 (19)3.19注水单耗\注水标耗 (19)3.20注水井未动管柱时间 (19)3.21离心泵设计能力(柱塞泵设计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采油指标统计方法(2010-01)

采油指标统计方法鉴于各单位存在采油指标计算和统计方法不尽一致的情况,有必要进行统一规范。
下面根据股份公司的统计规范(黑色字部分)介绍几个主要指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红色字部分为附加说明)。
一、抽油机平衡率(一)定义1.平衡度:抽油机上、下行电流最大值(或功率)的比值,比值在80-110%为平衡。
2.统计井数:参与该项目统计的井数,要求统计井数不低于开井数的95%。
3.平衡井数:平衡度在80%-110%之间的井数。
4.平衡率:平衡井数与统计井数的百分比。
(二)统计方法1.月平衡率:月平衡井数与月统计井数的百分比。
2.(1-n月)年累统计平衡率:与当月统计值相同。
(说明:目前的采油月报中没有该项指标,但各作业区的报表应包括平衡率,作为考核采油队的指标。
)二、检泵周期(一)定义1.单井检泵周期: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特指井下带泵的油井)(1)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2)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3)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全天关井的天数扣除;(4)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单位或本区块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单位或本区块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5)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是:a、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b、凡进行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改层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8、生产时率
பைடு நூலகம்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中**股份公司各企业4月份开井数与开井率对比
2014年4月股份 公司总开井率为 84.4%,油、气、 水井开井率为 86.1%、73.9% 和82.2%。
2006 ~2013年 股份公司总开井 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2013年通 过井数核查,报 废井利用等开井
率大幅提升。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提纲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注水注汽指标及计算方法 井下作业指标及计算方法 油气集输指标及计算方法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1、油(气)井总井数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1、油(气)井总井数
➢ 废弃井是指由于地质或工程等原因,经分析或大修后,确认再无 各方面利用价值的井。 ➢ 报废井利用指以往已经批复报废的油、气井,由于技术经济条件 的变化,经地质分析和工艺措施后,重新得以利用。报废井利用后 重新计入油(气)井总数,纳入正常管理。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6、泵效
泵 效 η=(Q实/Q理 )× 100% 平均泵效 η=(ΣQ实/ΣQ理 )× 100%
式中: ΣQ实--参加统计的同一类型井的实际排量之和(m3/d) ΣQ理--参加统计的同一类型井的理论排量之和(m3/d) 注意:实际排量计算必须将实际产液量的重量t根据混
合液比重或油、水比重转换为体积m3,这样计算 结果才是真实泵效。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4)自喷井躺井: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 蜡、结垢、出砂、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并在24小 时内未能恢复生产或开始上举升措施的均为躺井(不包括计划关井测压、 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5)工艺实验井躺井: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不算躺井,三天 内未能恢复生产计为躺井。 (6)作业返工井:作业返工井不计入躺井。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14、、长油停(井气)井总井数
连续停产3个月以上的井。
5、检泵周期 ➢ 单井检泵周期: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 平均检泵周期:符合统计条件的所有开井生产的油井检泵周期的
算术平均值,按机械采油类型分类计算。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具体计算检泵周期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2)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时间计算。 (3)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检泵周期 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次该油(气) 生产单位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 生产天数小于该油(气)生产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举升方式转换和长停井复产按新投井进行检泵周期统计。
采油(气)主要生产 管理指标及计算方法
概述
采油工程生产管理与技术指标既是评价油田开发效益和管理水 平的主要手段,又是指导油田开发生产决策、调整的主要依据。 在年度采油工程工作总结与分析、目标区块管理、五项劳动竞赛、 年度井下作业预安排、生产经营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必须在统一平台上进行,而这一“统 一的平台”即是统一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标准,这对于做好指标的 准确统计与分析,意义重大。
参考文件:《油水井核定办法(试行)》2012年12月下发。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2、开井数
指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且有一定产量 的油(气)井井数。间开井,连续生产达到规定时间且有一定产 量的间开井计入开井数中。 说明:
原则上与油藏工程数据一致(含符合上述条件的报废井利 用)。开井率=开井数/总井数*100%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4)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 周期统计方法是: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 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 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5)统计期进行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措施作业, 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措施 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 泵周期的开始。 (6)因其他原因停产而未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3、1、计油划关(井气数)井总井数
计划关井应有完备、正规的申报
和审批手续,包括下列各项:
➢ 测压或作业占用关井 ➢ 钻井要求关井 ➢ 方案或试验关井 ➢ 间开井恢复压力期间关井 ➢ 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说明:
待废弃井指已向分公 司申请报废但尚未批复的 油气水井。表1中计划关 井为实际计划关井与待废 弃井之和。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17、、油躺(井率气)井总井数
躺井指除了主动采取措施和非井筒及地面工程因素之外,生产井因 工程因素停产时间超过24小时、特殊工艺实验超过72小时未恢复正常生 产。躺井率是躺井次数占开井数的比例,躺井率的高低能够反映油、气 井生产组织衔接管理水平。 (开井数为0,则躺井率为0。)
股份公司油井躺井率保持在 3.0%-3.5%,气井0-0.1%, 水井0.2%-0.4%。降低躺井 率,提高生产时率!
采油(气)指标及计算方法
说明:
(1)抽油机井躺井: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 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小时内未能恢复生产的 抽油井计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及地面设施设备检修、环空测压、 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2)电潜泵井躺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 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停产,并在24小时内未能恢复生产计为躺井(不包括有计 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3)气举井躺井:正常生产井由于气举阀、管柱等井下故障和压缩机故障停机、 注气管网压力波动等地面系统故障造成油井停产,并在24小时内未能恢复生产的 计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阀、压缩机检修、地面流程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