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桩破坏特性及承载力研究
工程桩抗拔实验方案

工程桩抗拔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不同类型的工程桩在抗拔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以及确定其抗拔承载力和抗拔行为。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项目中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不同类型的工程桩作为试验对象,包括钻孔灌注桩、摩擦桩和直挖桩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抗拔测试设备:包括静载试验机、支撑装置、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2、挖孔机和钻桩机:用于桩基础的施工和安装。
3、测斜仪和测深仪:用于监测桩身的倾斜和沉降情况。
4、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过程: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a.选择合适的试验场地和桩基础类型,并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
b.根据桩的类型和规格,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试验材料。
c.搭建抗拔试验平台,进行试验设备和支撑装置的安装和调试。
2、试验操作步骤:a.进行桩基础的施工和安装,包括挖孔、灌注混凝土、打桩等工序。
b.在桩基础上安装抗拔测试设备,并进行相关传感器的校准和标定。
c.进行静载试验前的预加载,以保证桩基础在试验过程中不发生失稳和变形。
d.按照预定的加载方案进行抗拔试验,分析实验数据和记录现场情况。
3、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a.实时监测桩基础的变形和受力情况,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
b.记录桩身的倾斜和沉降情况,在试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测量和观察。
c.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桩基础的抗拔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五、试验结果分析:1、各类桩基础在抗拔试验中的受力特性和承载性能。
2、不同桩基础在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抗拔行为和机理。
3、桩基础的抗拔承载力与桩身长度、直径和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
六、实验注意事项:1、试验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到位,保障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在实验中要注意桩基础的变形和沉降情况,随时调整试验加载和控制。
3、进行静载试验前,需要进行合理的桩基础加固和预加载工作,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高度和地下深度越来越大,建筑物的抗拔能力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抗拔桩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地基承载问题的方法,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计算方法对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抗拔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但是要实现精确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考虑斜拉荷载和非线性载荷时。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抗拔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并提出更加精确的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 抗拔桩承载力理论研究:对抗拔桩的承载力计算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其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如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桩的受力特性和施加于桩上的荷载等。
2. 抗拔桩变形特性研究:分析抗拔桩的变形特性,如桩身和桩顶的位移和旋转等,考虑桩与土壤之间的互动作用。
3. 抗拔桩非线性载荷研究:研究抗拔桩在非线性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分析非线性载荷对抗拔桩的影响因素。
4. 抗拔桩斜拉荷载研究:研究抗拔桩在斜拉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三、研究意义1. 规范抗拔桩设计与施工,提高抗拔桩的安全可靠性。
2. 对于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提供更加准确的计算方法,减少工程风险。
3. 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水平,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抗拔桩的土体物理特性、桩的力学特性和荷载特性,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计算并验证实验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提出更加精确的计算方法。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年:深入研究抗拔桩的承载力理论,并开展实验室试验,探究影响抗拔桩承载力的因素。
2. 第二年:进一步研究抗拔桩的变形特性,并继续实验室试验,探究桩与土壤之间的互动作用。
3. 第三年:研究抗拔桩在非线性载荷和斜拉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继续实验室试验并开展数值模拟分析,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基金项目研究报告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支盘桩的抗拔性能研究摘要: 在对支盘桩抗拔机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盘数和不同盘距支盘桩的两组室内模型试验来研究其抗拔承载性能。
对设置了单盘、双盘和三盘的模型桩分别进行上拔试验,通过对所采集的有关数据研究分析,发现并不是盘数越多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越大,本次试验双盘桩的承载力最大,三盘桩次之,单盘桩的承载力最小。
三盘桩的承载力小于双盘桩,这主要与三盘桩上盘的埋置深度不足及特定的破坏模式有关,说明支盘桩在抗拔时和抗压时的承载机理是不同的。
在盘距分别为一倍、两倍和三倍盘径的不同盘距双盘模型桩试验中,发现盘距为三倍盘径时抗拔承载力最大,一倍盘径时次之,两倍盘径时最小,这也是由于盘距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抗拔破坏模式所致。
同时还根据桩身轴力变化情况研究了两组试验中不同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分析了不同盘数支盘桩桩周土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土压力变化情况,单盘、双盘桩桩周的土压力变化比较复杂,而三盘桩的桩周土压力变化比较简单。
关键词: 支盘桩;不同盘数;不同盘距;抗拔特性;模型试验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铁、隧道等地下建筑物日见增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这些建筑物都将承受浮托力。
高层建筑、高压输电塔架、烟囱、桥梁等结构的桩基础在风荷载或水流等横向荷载作用下也会承受向上的拔力,必须进行抗拔设计,因此建筑结构需要解决抗拔的问题越来越多。
工程上的抗浮或抗拔设计目前以抗浮锚杆、抗拔桩居多。
抗浮锚杆利用的是锚杆和砂浆组成的锚固体与岩土层的结合力作为抗浮力,抗浮效果较好,造价较低,但易受地质条件影响,承载力不稳定,甚至造成工程事故[1-2]。
而抗拔桩目前主要大量采用的还是普通等截面桩,其抗拔力是由桩侧摩擦阻力及桩身自重提供的,造价较高,其抗拔力较小,而且往往具有应变软化特性,即抗拔力超过峰值后,随着上拔位移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后趋于残余强度。
抗拔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

抗拔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第36卷建筑结构2006年增刊抗拔桩承载力取值的探讨沈建明(象山县建筑设计院315700)[提要]结合工程实例,根据抗拔桩的静载试验,对实测结果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值进行比较,提出了在确定抗拔桩承载力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关键词]抗拔桩桩侧阻力抗拔承载力Discussion for the Bearing Capacity Selection of Tension Piles/Shen Jian Ming(Xiangshan ArchitecturalDesign Institute,Xiangshan 315700,China)Abstract:Based o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based on the static loading tests on tension piles. The resultsof the test, the values sugges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are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calculating thebearing capacity of tension piles are presented.Keywords:tension piles;skin resistance;uplift capacity1 工程概况某地下停车库总建筑面积为3450m2,可停放116辆小汽车,为III类单层地下车库。
平面尺寸为64.2m×52.8m,柱网开间为8.1m。
汽车库埋深为自然地坪以下4.5m,车库底板厚0.4m,顶板厚0.25m。
汽车库上部局部停车,局部为花坛。
场地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为:1)素填土层,厚0.25~0.90m;2)粉质粘土层,厚0.70~2.10m;3)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50~3.10m;4)淤泥质粘土层,厚4.60~6.20m;5)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9.40~12.0m;6)粉土、粉质粘土层,厚0.40~5.0m;7)砾砂层,厚0.70~4.10m;8)粉质粘土层,厚0.30~5.40m;9)砾砂层,厚0.40~6.30m;10)粉质粘土夹砾砂层,厚1.70~11.30m;11)粉质粘土层,未揭穿。
抗拔桩承载力分析

[] 2赵宏兴 . 电石灰在公路 建设 中的应用 []广 西交通科技 , 0 J. 2 3 0
( )7 —7 3 :67 .
[] 3田
民, 孙卫 民. 电石 灰作 公路 工程基 层 材料 的 可行 性研 究
[ ]河北工程技 术 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0 14 :21 . J. 2 o ( ) 1—7 [] 4 关世 通 , 王淑 萍. 灰稳 定 路基 土 [ ] 辽 宁交 通科 技 , 9 9 石 J. 19
土侧壁界 面剪破 ; 与桩长等高的倒 圆锥 台剪破 ; 剪切面剪破 ; 复合 钢筋被拉断 。
由于抗拔桩 受力机理 的复杂 , 因此在各 国规范中均在 以上 四 种破坏形态 的基础上提 出了相应 的设计规程 。
期的工作除 了注 重于桩一土材料性 能和轴 向荷载 的研 究外 , 开始
’ 考虑后继 建筑物对 于抗拔 桩 承载力 的影 响 , ah 2 0 ) D s (0 3 发现 , 抗
拌和的均匀性 压实度 抗压强度 承囊比 延迟时问 麓时观寨 每作业段 6 处 每作业段 6 处 每作业段 2处 每作业段 1 次 无灰 条、 灰团、 色泽均 匀、 无离析 满足规范要求 满 足规范要求 满足规范要求 满足指标要求
现场黼 叠平 过程时取样
以灌砂法为准 试样密实度与现场 达到的密实度相同 水泥类改性 土
裹 3 施工过程质量控斜试验项 目的测定频率和质量标 准
硬目 藏 率 标准 备注
土 1
P =Q 十w c2 , =7 d
(  ̄A t )L十w 。 g
到室外施工均 是切 实 可行 的, 因此用 电石灰 作改 良材料 , 仅能 不 满足工程 实际要求 , 对环境 保护有 所裨 益 , 而且 大大 降低工 程造
嵌岩抗拔桩承载力特性研究

嵌岩抗拔桩承载力特性研究
港口码头中常用的高桩码头,除承受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外,主要还将承受船舶或漂流物的撞击力、波浪力、风力、运输设备等横向荷载,还要承受地下水位的上拔浮力的作用,从而使得这类基桩的受力可能以拉弯为主,不同于一般的抗压桩。
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抗拔桩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抗拔桩的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
抗拔桩承载力计算主要有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和静载试验,本文主要介绍了理论计算法。
抗拔桩位移计算的方法也主要有三种:剪切位移法、弹性理论法和荷载传递法,本文主要介绍了荷载传递法。
荷载传递法的求解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解析法,另一种是位移协调法。
本文对传统的位移协调法进行了修改,通过FORTRAN90编程对修改过的位移协调法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研究发现,当桩顶荷载较小时,位移协调法求解的位移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但是当荷载接近承载力时,求解的位移较试验结果偏小。
用ANSYS数值模拟与上述位移协调法计算同一根桩,并将其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NSYS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这是因为位移协调法没有考虑桩侧土、岩的位移。
利用ANSYS对嵌岩抗拔桩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嵌岩抗拔桩荷载P-位移s曲线的特性,并研究了桩身轴力和桩侧剪应力分布的特征。
通过改变嵌岩深度、桩径、桩长、桩的弹性模量、岩石的弹性模量、岩石的强度、土体的弹性模量、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土体的粘聚力来研究抗拔桩承载力的
变化、桩顶位移的变化以及桩身轴力、桩侧剪应力分布情况的变化。
DX桩承力盘抗拔阻力的分析与研究(精)

其中 , 右侧第一项反映 了基础 的宽度 影响 , 亦即滑 动面 以上 的滑动区土体自重在滑动面上引起的摩阻力 , 对于单桩 的情 况 , 由于其直径 ( 或者扩 底直径 ) 不 大 , 可 以忽略 这一 项。第 三项是地基 土粘聚力产 生的阻力 , 对 于粘性 土它是 常数 , 对 于砂土此项为 0。这 样 , 在砂 土地 基中 , 单 桩端 阻力 主要 由 埋深决定 , 近似表示成为 : pu = C hN q ( 4) 如果我们假设在锚拉板向上的拉拔荷载作用下 , 地 基的 破坏模式与下压荷载相似 , 则可以借用式 ( 4) 进 行分析 , 见图 1 所示。 在图 1 中 , 可以看作是地基承载 力问题 , 只是荷载 方向 是向上的 , 在 B + 2 b 宽度 范围内 的水 平作用 面会 有向 上位 移的趋势 , 由于上拉荷载面上平均压力或者滑裂面上的 正应 力有所减少 , 按照静力 平衡 , 将式 ( 4) 变成 式 ( 5) 就 可以 计算 向上的荷载时的极限承载力 : pcu = N q C h - pc u 或者 : B B + 2b ( 5)
李广信 汤 飞
北京 100084) (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 摘
*
要 : DX 单桩的抗拔阻力不但源于桩身的摩阻 力 , 其 承力盘 ( 岔 ) 的阻 力也是不 可忽视 的部分。对 于
桩身的抗拔摩阻力的研究有不少成果 , 在有关规范中也 规定了 折减 系数。而 各种 扩底桩 和支 盘 ( 岔 ) 桩的 抗 拔端阻力研究较少 , 也缺少必要的试验资料。提出和检验了几种 抗拔端阻力 的分析计 算方法 , 并与竖向 受压 的端阻力进行比较 , 且 分析了一些试验结果 , 以期 探讨 DX 桩的 承力盘 的抗拔 承载力的 设计计 算方法。研 究 表明 , DX 桩承力盘拉拔的破坏形式及端阻力与桩周土的性 质有关 , 与承力盘 的尺寸和 埋深等因素 有关 ; 一般 讲 , 它明显小于受压桩的端阻力 , 其折减系数约为 01 3~ 01 4。 关键词 : DX 桩 拉拔桩 端阻力 承力盘
抗压桩和抗拔桩的试验主要内容和方法

抗压桩和抗拔桩的试验主要内容和方法抗压桩和抗拔桩的试验主要内容和方法1. 引言抗压桩和抗拔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础设计技术,用于强化土壤并增加地基承载力。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进行抗压和抗拔试验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抗压桩和抗拔桩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2. 抗压桩试验2.1 试验内容抗压桩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是通过施加静态荷载,并通过测量桩身的变形来评估其承载力。
动载试验是通过施加动态荷载,如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来评估桩的抗震性能。
2.2 试验方法静载试验的常见方法包括静水压法、沉桩法和振动桩法。
静水压法是通过施加水平静水压力,使桩身承受压力并测量变形来评估其承载力。
沉桩法是将桩沉入土壤中,并测量桩身的沉降来评估承载力。
振动桩法是通过施加振动荷载和测量桩身的振动响应来评估桩的抗震性能。
3. 抗拔桩试验3.1 试验内容抗拔桩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桩的抗拔能力。
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定位试验、拉拔试验和动态试验。
定位试验是通过测量桩身的变形来定位桩的位置和变形情况。
拉拔试验是通过施加拉拔荷载,并测量桩身的变形和抗拔能力来评估其承载力。
动态试验是通过施加动态荷载,如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来评估桩的抗震性能。
3.2 试验方法拉拔试验常用的方法包括静拉试验和动拉试验。
静拉试验是通过施加静态拉拔荷载,并测量桩身的变形来评估其抗拔能力。
动拉试验是通过施加动态拉拔荷载,如冲击荷载或振动荷载,并测量桩身的振动响应来评估桩的抗震性能。
4. 抗压桩和抗拔桩试验的重要性抗压桩和抗拔桩试验对于土木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能够评估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工程的安全性。
通过试验可以了解桩在静态和动态荷载下的响应和变形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方案和改进施工方法。
试验结果还可以验证设计和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为工程监测和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为桩基础的有效重量; # 为桩周破裂角。
!
抗拔桩破裂面方程
根据国内外抗拔桩的测试结果, 笔者建议了抗拔
桩的破裂面参数方程, 并以此来计算抗拔桩的极限抗 拔力, 以及根据极值原理确定待定参数, 从而最终确 定抗拔桩的桩周破裂面方程及极限承载力。 以及 ()*)+,-. 和 /0#12 ( "#$$# ( %&’% 年) %&’3 年) 等指出, 在极限抗拔荷载作用下, 抗拔桩破 裂 面 在 桩 端处与桩表面相切, 而在地表面, 破裂面与 水 平 面 成 茜平一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在铅 456 7 $ ! 夹角。 直荷载作用下, 抗拔锚板两侧土中的破裂面呈对称的 喇叭形, 其切线方向在板边缘近似垂直, 在地表处, 无 论是砂土还是粘质砂土均接近 456 7 $ 为此, 我们有理由作出如下假设: ( 抗拔桩的破裂面在 %)在极限抗拔荷载作用下, 桩端处与桩端表面相切; ( !) 抗 拔 桩 破 裂 面 在 地 表 处 与 水 平 面 成 456 7 ( 因 % ! ", 故有 %)当 ’ 趋于无限大时,
( $))
85:
>?(’’#@(?A(A B > , C%$D C 90 E@F%G’ "(@("%’A #G @%FD %&
: $(&.8 9 :0 !"#$%&’ "( )*"+*,-%.,&’ /%0.%**$.%0 , ,,+ ( ;)
式中
"#$#, $%&# 与 .# 存在如下关系: .)
抗拔桩基础是建筑物基础的一种重要型式, 他广 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基础、 高耸构筑物基础、 水闸基础 等。与承压桩相比, 人们对抗拔桩的工作机理的认识 要肤浅得多,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研究报告 也 要 少 得 多。抗拔桩的极限抗拔力主要受 两 个 方 面 的 因 素 控 制: 一是结构物本身的强度; 二是桩周土的 性 质 以 及 接触面上的几何特征和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等。一般 说来 0抗拔桩的破坏形态可分为 ) 类( 见图 !)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岩
土
力
学
@:AB 78C =:D; E>AF78DA5
9:;.(( <:.) =>?6. (""!
: !"""#$%&’#( (""! ) ")#")"’#")
抗拔桩破坏特性及承载力研究
何思明
( 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 攀枝花 *!$"() )
由此可见, 笔者提出的抗拔桩破裂面方程完全包
#$
’(!
"
( 所示的复合破裂面。 @) 含了 : 种可能的抗拔桩破坏型式。 或者说, : 种可能的 破坏情况仅为笔者提出的破裂面方程的特例。因此, 本文中提出的抗拔桩破裂面方 程 具 有 更 广 泛 的 实 际 意义。
$ !夹角。
根据上述两点假设并结合图 ! ,我们可以构造出 如下方程用于描述抗拔桩的破裂面:
,,即可获得笔者建议的用于描述抗拔桩破裂面形状
的参数方程:
% " &%(( # )"* # ’./ 0 $ ! $ ’(! $"
在地表的破坏范围:
#$
’(!
( ’) 式中
%* % %) )"*$ ? , %+ ,, & 为桩周土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
由单元体水平向平衡关系得
( 3)
式中 ( 为桩的半径。当 % % " 时 1 可求得抗拔桩破裂面
.’ ! * ) + ., ( $*) * . +’ ! * + . +, , 从而最终确定了 根据上式可以确定 , 值的大小,
破裂面方程和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单元体竖向力系平衡条件得
" *
考
文
献
当桩周土为无粘性土时, 上式可简化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刘祖德 0 抗拔桩基础 8 9 :0 地基处理, : ,;;1 , <( =) ,+0 茜平一, 刘 祖 德0 浅 埋 斜 锚 板 板 周 土 体 的 变 形 破 坏 特 性 : 8 9 :0 岩土工程学报, ,;;+ , ,= ( ,) <+-<<0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上式积分。可求出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国内外众多抗拔桩原位及室内测试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了 抗 拔 桩 桩 周 土 体 的 破 裂 面 方 程 , 以往假设的各种抗拔桩桩周 土的破裂形状都是其特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并提出了一个极值原理。 :抗拔桩 ;破裂面方程 ;极限承载力 ;极值原理 : +, -$).! :/ :何思明, 男, 工学硕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岩土工程设计及科研工作。 !"#$ 年生,
收稿日期 ! ("""#"’#()
Hale Waihona Puke 第+期何思明: 抗拉桩破坏特性及承载力研究
+,4
式( 是根据图 ! ( 破裂面计算得到的抗拔桩承 !) ") 载力公式。 当采用图 !( 的破裂面计算承载力时, 得到的计 #) 算公式为
!$ % !" "
式中
# ! ’
&
+ ( # )"*# ( " )"*# $ , & +
!"#$% &’ ()*+,’- .*/*.,"% *’$ 0*,1#+) &0 #/1,0" /,1)
!" #$%&$’(
( !"#$%#&’ (&)*#*"*+ ,- ./0112 34&56#6"42 7.89:; 16#&4 )
% &’ ()* +,-.- /0 ()* 0.*12 ,’2 1,+/3,(/34 (*-(-5 ()* 0,.163* -630,7* 0/3861, /0 -/.1 -633/6’2.’9 6:1.0( :.1* ;,- :3*-*’(*25 ,’2 .( .- 0/6’2 /6( (),( ,11 ()* :3*<./6- ,--68:(./’- /’ <,3.*(4 /0 0,.163* -630,7* 8/2*1- /0 6:1.0( :.1* ,3* /’14 ()* *-:*7.,1 *=> ,8:1*- /0 ()* :3/:/-*2 8/2*1? @)* 1.8.(.’9 +*,3.’9 7,:,7.(4 /0 ()* 6:1.0( :.1* ;,- -(62.*25 ,’2 ,’ *(3*868 :3.’7.:1* ;,- :3*-*’(A *2? % 6:1.0( :.1* ; 0,.163* 0,7* 0/3861, ; +*,3.’9 7,:,7.(4 ; *=(3*868 :3.’7.:1*
"
!
"
"
$
为简化公式, 上式中将桩体部分的重度假设与周 围土体重度相同。两边取极限得
# ( ) ! *01 ) ,075 ,7) ,* ,), 由式( , 式( 及运用极值原理, 采用数值方 $+) $)) 法进行计算, 最终确定 , ! ",$+ 。
以此为基础, 我们可以研究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与桩长、 桩径、 桩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关系, 这些问 题, 作者将另文讨论。
:
抗拔桩极限承载力
为研究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 我们以图 : 所示的
式中 参数。
" -% % )"* # ( 456 7 $ ! $ :) % -& $ 为土的内摩擦角; " 为抗拔桩桩长; ’ 为待定
对上式积分并运用边界条件 ( 见图 !) : & % (, %%
#$
’
抗拔桩极限承载力计算为例 8 : 9, 其中破裂面由方程式 ( 确定。 4) 取图中一微单元进行极限平衡分析。作用在单元 滑裂面上的法向应 力 为 %) , 切 向 阻 力 为 %*, 滑裂面 长度为 %+ ,根据摩尔 7 库伦准则, %) 与 %* 有如下关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