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9)

6.1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教材分析1、本节处于第三单元的第6章的第一节2、本节教材内容从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概念引入,种子萌发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以“观察种子结构―了解萌发过程―分析萌发条件〞为线索,讲解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3、本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重点:1〕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2〕难点:种子中储藏的营养有机物的性质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种子的结构,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成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各局部结构发育的趋势;3、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剖,观察探究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2、通过对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的观察,探究种子各局部结构的发育顺序和种子萌发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3、通过学习,增进学生对农业生产实践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第1课时从“生活史〞现象的呈现来创设情境。
用课前准备的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明白了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给出“生活史〞的根本概念。
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是怎样变成小幼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花〞等等。
接下去,演示几种形态类型的种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结构,接着出示挂图讲解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的变化,最后,小结种子的根本结构。
下课前,将一些种子发给学生,种到培养装置中,让学生在课外进一步观察并了解种子萌发时结构形态的变化。
方法:讲授法,交流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具:挂图、有关实验材料四、教学过程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PPT精品课件

的幼苗
子叶出土
子叶留土
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其幼苗细胞干重 和鲜重的变化的曲线:
鲜重:是指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 干重:指细胞烘干后保持恒重后测定的重量。
a→b: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由于不断吸 水,其鲜重不断增加,则曲线X表示鲜重, 曲线Y表示干重变化。
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发芽状况是( C )
A.甲先发芽 B.乙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2.(2020年陕西)为探究“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
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预测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
是( C )
A.25℃、干燥
B.0℃、水适量
C.25℃、水适量
D.25℃、种子浸没在水中
胚芽 胚轴
胚根
子叶
子叶
二、单子叶(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与果皮(果实)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子叶(转运营养物质)
胚芽
胚轴
胚
胚根
玉米种子
胚乳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
胚 乳
子叶 种皮
种皮和果皮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
种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大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子叶2片(贮存营养物质),无胚乳
a→c:幼苗还没长出真叶,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因此有机物减少,即干重下降。
c→d:当幼苗长出真叶,开始进行光合 作用。当光合>呼吸作用强度时,有机物开 始积累,干重增加。
习题检测
1.右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
D 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8)

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课题第六章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课型新授课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剖能力.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态度方面获得转变.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局部的功能.难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局部的功能.关键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局部的功能.教法演示法,观察法. 教具种子等.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导入新课生活史: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即从一粒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粒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什么样的种子萌发能够形成幼苗?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认识种子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目的要求:1、解剖和观察大豆、玉米等种子,勷识别种子的根本结构;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学生答复教师讲述教师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学生观察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本节课的引入新课我从“生活史〞的呈现来创设情景。
用课前准备的标本或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当学生已明白了植物一生中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历程时,再给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根本概念。
再启发学生谈谈“你见到过的种子是什么样的〞“种子是怎2、学会处理和解剖种子的方法,掌握观察种子的程序。
材料器具:浸泡过1D的大豆和玉米等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白瓷盘等方法步骤:1、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⑴观察种子的外形。
⑵剥离种皮⑶观察胚根、胚轴和胚芽⑷绘出大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⑴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⑵剖开种子观察种子的纵剖面。
6.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2.通过多媒体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绘制种子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小短文。
2.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思考种子萌发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吗?”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演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部分的作用。
植物的成长过程

植物的成长过程植物是生命的奇迹,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生长,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发展成为高大的树木。
植物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需求。
以下是对植物成长过程的简要描述。
1. 种子萌发阶段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开始。
当种子被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中,如阳光、水分和温度,它就开始萌发。
首先,种子吸收水分并膨胀,然后伴随着胚珠的活化,发芽开始。
种子外部的保护壳裂开,根首先向外延伸,并扎根于土壤中。
同时,胚珠开始生长,茎轴脱离种皮并向上伸展。
这是植物成长过程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2. 幼苗阶段一旦种子发芽并生根,幼苗就开始形成。
幼苗是植物的初级阶段,它具有嫩绿的叶子和柔软的茎。
在这个阶段,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
幼苗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和伸展来增长,并逐渐增加叶片和分枝。
幼苗阶段是植物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它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弱,需要人们的呵护和保护。
3. 生长阶段生长阶段是植物成长过程中最长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植物的根系不断扩展并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茎和叶片也在继续生长并增加。
这个过程中,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化学能量,并将其存储在叶绿素中。
这为植物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能量。
与此同时,植物还会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这个阶段的成功取决于植物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养分的供应。
4. 开花和结实阶段当植物达到一定的成熟度时,它将进入开花和结实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物开始形成花蕾,并通过传粉或自花授粉来繁殖。
花朵在吸引昆虫和其他传粉者的帮助下进行授粉,花粉与花柱结合形成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朵凋谢,种子慢慢成熟。
当种子成熟时,它们会散布到周围的土壤中,为新一轮的成长和繁殖做准备。
5. 周期重复一旦种子成熟,植物的生命周期并未结束。
种子会随着自然力量的作用,如风、水或动物运动,散布到周围的土壤中。
一些种子可能会在当前季节的结束时休眠,并等待下一个适宜的时机继续生长。
南通市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如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B .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 .幼苗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D .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 NADPH ,也可参与形成 NADH2.植物液泡中部分离子与蔗糖的转运机制如图所示。
白天光合作用合成的蔗糖可富集在液 泡中,夜间这些蔗糖运到胞质溶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Ca 2+进入液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B .Cl -、NO 3-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液泡不需要 ATP 直接供能 C .液泡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维持膜内外的 H +浓度梯度D .白天液泡富集蔗糖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3.肿瘤所处环境中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存在题图所示代谢过程。
其中,增加 PC 酶的活性会增加琥珀酸的释放,琥珀酸与受 体结合可增强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杀伤能力,若环境中存在乳 酸,PC 酶的活性会被抑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三羧酸循环的代谢反应直接需要氧B .图中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 A 均产生于线粒体内膜C .肿瘤细胞无氧呼吸会增强细胞毒性 T 细胞的杀伤能力D .葡萄糖有氧呼吸的所有代谢反应中至少有 5 步会生成[H ]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抑癌基因甲基化导致基因突变或降低基因表达B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 .肝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是因为没有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D .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通过攻击磷脂直接导致核糖体损伤而使细胞衰老5.玉米叶片的横切结构及相关代谢过程与场所如图所示,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角度,分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除叶肉细胞外,维管束鞘细胞中也含有叶绿体B.若抑制PEP 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会明显降低C.如果提供14CO2,14C 首先出现在叶肉细胞的C3中 D.玉米的叶片结构,体现对高温干旱环境的适应6.若利用紫色洋葱的鳞片叶、管状叶、根尖进行以下实验: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②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③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④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课时种子的结构教案

第1 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 课时种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讨论、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明确种子能萌发形成幼苗的原因,理解这一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交流与合作、实验与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之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部分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以人为本,倡导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 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阶段, 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四部分内容,核心是阐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里学生已经对种子的结构、幼苗的形成有所了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
现在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即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
与学习以前的内容一样仍然是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知识。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最好采取同步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很容易得到,小刀、放大镜、培养皿等在学校实验室都有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种子发芽过程文字介绍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形成。
1、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
表现为种子吸水而膨胀直到一定的饱和程度。
稻种出现谷粒膨大,谷壳变软。
2、萌动:为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
表现为种子体内各种重量变化作用,贮藏物质进行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也称为“露白”或“破胸”。
3、发芽:种子萌动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发芽。
4、幼苗生长: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长上叫扎根扶叶。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
第1-3片完全叶抽出后,其芽鞘节上长出数不定根,有利于幼苗扎根立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
幼苗 成熟 植株 果实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指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 。
种子的形态
种子的形态各不相同.那么种子的结 构是不是也各不相同呢?
一、种子的结构
1.大豆与玉米的种子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2.大豆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3.根据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推测在萌发过程 中种子各部分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4.种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5. 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剖图上,为什么胚 乳部分会呈现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 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变量只有一个)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说一说:把你的实验方案跟大家分享一下
看一看:能不能从别人的设计中获得启发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空气
水
水
1
2 20-25℃
3
4 4-8 ℃
种子各结构的功能:
种皮(保护作用)
菜豆 种子
胚
(将来发育成 新的植体)
胚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 将来发育成茎和根的连接部分 胚根 将来发育成根 子叶 (2片) 储存营养
果皮和种皮(保护作用) ( 茎和叶 胚芽 将来发育成 ( 玉米 胚 胚轴 将来发育成茎和根的连接部分 (将来发育成 种子 新的植体) 胚根 将来发育成根 子叶(1片) 转运营养 胚乳 (储存营养)
A
B
C
D
7、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 25℃左右温度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 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 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C ) A. 乙先发芽 B. 甲先发芽 C. 同时发芽 D. 都不发芽 8、上题中,在环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甲组 种子在阳光下,乙组种子在黑暗环境中,这 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是(C)
填空题:
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可将绿色开花 两片子叶 植物分为两类:凡是种子的胚具有_________ 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凡是种子的胚具有 一片子叶 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 __________ 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中的 胚乳 。 _______
三、种子的结构
活动:观察种子的结构
1.菜豆种子的结构
活动一: 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胚芽 胚轴 种脐 种皮 胚根 子叶 胚
2.玉米种子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与果皮 胚乳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胚
讨论:
1.大豆与玉米的种子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
种皮 菜豆种子 胚芽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 (2片)
想一想,练一练:
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C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将浸软的玉米种子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碘 液,这时会看到( B ) A.种皮变成蓝色 B.胚乳变成蓝色 C.胚轴变成蓝色 D.子叶变成蓝色 3.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C ) A. 子叶 B.胚乳 C. 胚 D.胚芽
讨论:
5.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剖图上,为什么胚乳 部分会呈现蓝色?
滴加碘液的现象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返回
练习
上图分别是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种皮 其中玉米还包括____ 果皮 );2是 上图中,1是_____( 胚根 ;6是____ 胚 ;7 子叶 ;3是____ 胚芽 ;4是胚轴 ____ ____ ;5是____ 是胚乳 ____ 。
不同点:大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贮存在子叶,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贮存在胚乳,子叶一片。
讨论:
4.种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大豆种子的结构与菜豆植物体的对照
胚芽—— 茎和叶 胚根—— 根
胚轴——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子叶——— 提供营养物质
胚乳——贮藏营养物质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连接茎和根之 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子叶—转运营养物质
活动:探究种子的营养成分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 2.作出假设:有机物和无机物 3.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
(2)
(3)
(4)
(5)
课堂小结
种子的成分:
无机物:水 、无机盐 有机物:淀粉 、脂肪 、 蛋白质
种子萌发的内因:有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 足够的营养储备; 种子要有生命力; 种子未处于休眠期。
下面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 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1 2 3 4 种子所处的环境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实验结果
未萌发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3 组对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1和2;3和2;4和 (1)表中有_____ 。2 对照作用 , (2)3号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具有种子萌发的合适条件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 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
(3)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时吸 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 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 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
生理活动的需要。
课堂小结
有发育完整而成熟的胚
自身条件 有足够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 种子有生命力 未处于休眠期 适量的水分
(25%~50%) 含氧量10% (25℃~50 ℃ )
9、一颗饱满的种子种到疏松的土壤中不能萌发,
可能的原因有: D
①没有足够的水分②种子已死了
③没有足够的空气④温度太低 ⑤种子正在休眠⑥没有阳光 ⑦营养不够 A、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⑤
思考题:
小红和小明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将6粒具有萌发能 力的玉米种子,按下图分别放入A、B两个烧杯中.将A烧杯放 在25℃的通风地方,B烧杯放在冰箱中.试分析两个烧杯中种子 萌发的情况. a b c A B d e f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空气
水
水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25℃
3
4 4-8 ℃
在此实验中,各瓶中可否只放一粒种子做实 验?为什么? 不能。因为要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空气
水
水
1
2 20-25℃
3
4 4-8 ℃
7.通过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种子萌发时要求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空气,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 发.
a c b ,不能萌 发的种子是_____. (1)A烧杯中能萌发的种子是____ a缺少水分,c缺少空气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与b、b与c 2组 ,分别为___________. (2)A烧杯中可以有几组对照实验_____ 不会 ,原因是 (3)B烧杯中的三粒种子会不会萌发?______ 温度不适宜 __________.
空气
空气 水
空气
空气
水
水
1
2 20-25℃
3
4 4-8 ℃
结论:
种子萌发时要求适量的水分、适宜的 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 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的过 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 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
度范围内进行。
(2)一定的水分 水分可以使种 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 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
思考讨论: 1.把大米种在水田中能萌发吗? 不能,因为无完整的胚(大米是胚乳) 2.煮熟的种子能萌发吗? 不能,因为种子无生命力(生活力) 3.秕谷(瘪谷)为什么不能发芽? 因为种子中无足够的营养储备 种子萌发的内因:有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 足够的供胚发育的营养储备 种子要有生命力; 种子未处于休眠期
种子萌发 的条件
(缺一不可)
环境条件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如果想进一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 影响”,在上述基础上该如何设计探 究方案?
设计一组与2号瓶完全相同的实验,一组放入黑 暗处,另一组放入向阳处,观察。
结果:同时萌发
知识应用
1、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 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结构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2、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 覆盖?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胚芽发育成幼 苗的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 完营养物质后, 逐渐萎缩 胚轴发育成连接 根和茎的部位 首先是胚根 发育成根
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
猜一猜:这些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种子自身有问题,或是种子存在的环境有问题)
种子萌发的条件
第六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籽”表现的是什 么生命现象?
植物的生长、 发育、 繁殖后代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2、掌握种子的结构,描述种子萌发并形成幼苗的过程。
自学指导1 阅读教材P99回答问题
1.生活史: 繁殖 的 是指—生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 生长 、 发育和______ 全过程。 种子 到____ 种子 的过程,即从一粒 2.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是从____ 生长 ,再到 种子 的萌发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____ ____ 成熟植株的____ ,最后到果实和____ 开花 、传粉和____ 受精 种子的 形成。
保持温暖的环境。
课堂练习:
胚的组成是(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