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中药学)

合集下载

中药学-温里药

中药学-温里药

温里药1.下列各项,不属附子的主治证是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答案:B2.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助阳补火的药物是A.花椒B.高良姜C.附子D.桑寄生E.独活答案:C3.具有补肾阳,调冲任,托疮毒功效的药物是A.巴戟天B.淫羊藿C.附子D.鹿茸E.仙茅答案:D4.丁香的功效有A.温肝散寒、温肾助阳B.温肺化饮、温脾止泻C.温中降逆、温肾助阳D.温脾止泻、行气止痛E.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答案:C5.能引火归元的药物是A.干姜B.肉桂C.高良姜D.吴茱萸E.丁香答案:B6.干姜温中散寒作用治疗的病证是A.胃热呕吐B.暑湿呕吐C.脘腹冷痛D.腰膝冷痛E.泻痢后重、舌红苔黄答案:C7.下列何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A.肉桂B.吴茱萸C.附子D.小茴香E.高良姜答案:C8.附子、肉桂共同治疗的病证是A.亡阳暴脱,四肢厥逆B.元气暴脱,虚汗脉微C.肾阳不足,畏寒肢冷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E.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答案:C9.附子、干姜共同治疗的病证是A.亡阳暴脱,四肢厥逆B.元气暴脱,虚汗脉微C.肾阳不足,畏寒肢冷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E.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答案:A10.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B.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C.温中回阳,散寒止痛,纳气平喘D.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温肺化饮E.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理气和胃答案:B11.干姜具有的功效是A.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B.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C.温中回阳,散寒止痛,纳气平喘D.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温肺化饮E.散寒止痛,补火助阳,理气和胃答案:A12.小茴香尤善于治疗的病证是A.寒疝腹痛B.厥阴头痛C.风湿痹痛D.脘腹冷痛E.虫积腹痛答案:A13.吴茱萸尤善于治疗的病证是A.寒疝腹痛B.厥阴头痛C.风湿痹痛D.脘腹冷痛E.虫积腹痛答案:B14.花椒的功效是A.止痛,温中止呕B.温中止痛,杀虫止痒C.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D.散寒止痛,理气和中E.温肺化饮答案:B15.小茴香的功效是A.止痛,温中止呕B.温中止痛,杀虫止痒C.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D.散寒止痛,理气和中E.温肺化饮答案:D16.肉桂入汤剂的常用剂量每次为A.1~2gB.3~15gC.2~5gD.0.5~1gE.15~30g答案:C17.制附子入汤剂的常用剂量每次为A.1~2gB.3~15gC.2~5gD.0.5~1gE.15~30g答案:B18.附子、肉桂共同主治病证是A.元气暴脱,大汗淋漓B.亡阳欲脱,四肢厥冷C.神志昏迷,不省人事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E.肾阳不足,畏寒肢冷答案:E19.肉桂功善于A.回阳救逆B.补火助阳C.温胃止呕D.发汗平喘E.发表解肌答案:B20.桂枝功善于A.回阳救逆B.补火助阳C.温胃止呕D.发汗平喘E.发表解肌答案:E21.附子、干姜共同主治病证是A.元气暴脱,大汗淋漓B.亡阳欲脱,四肢厥冷C.神志昏迷,不省人事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E.肾阳不足,畏寒肢冷答案:B22.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宜选用的药物是A.干姜B.附子C.肉桂D.丁香E.吴茱萸答案:A23.治疗寒凝瘀滞经闭,痛经,宜选用的药物是A.干姜B.附子C.肉桂D.丁香E.吴茱萸答案:C24.患者,男,38岁。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丁香和小茴香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丁香和小茴香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丁香和小茴香丁香【药用】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等症: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

治呃逆,常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用于肾阳不足,及寒湿带下等症: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

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处方用名】丁香、公丁香(药用花蕾,功效较佳,晒干用。

)、母丁香(药用果实,功效较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柿蒂、人参、生姜。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小茴香【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

入肝、肾、脾、胃经。

【功效】理气止痛,调中和胃。

【临床应用】1.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坠,胃腹冷痛等症。

本品功能散寒理气止痛,为治疗寒疝腹痛、睪丸偏坠的常用药,可与橘核、荔枝核等配伍应用;又能温中散寒止痛,对脘腹冷痛,可配合吴茱萸等药同用。

2.用于胃寒呕吐、食少。

小茴香有调中醒脾之功,能开胃进食,故可用于胃寒呕吐、食欲减退之症。

【处方用名】小茴香(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大茴香:又称八角茴香。

系木兰科常绿小乔木八角茴香树的果实。

性味、功效与小茴香近。

用量也与小茴香同。

【方剂举例】暖肝汤《景岳全书》:小茴香、肉桂、沉香、乌药、当归、枸杞、茯苓、生姜。

治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一、温中:砂仁、白豆寇、草豆寇(化湿药)、肉豆寇(理气药)二、温中止泻:炮姜(止血药)三、散寒止痛:艾叶(止血药)四、温肾:乌药、九香虫、沉香(理气药)、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之荜菝和毕澄茄荜菝【药用】本品为胡椒科植物荜菝的未成熟的果穗。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学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_2012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学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章 温里药_2012年版
E:湿痰咳嗽证
答案:A
5、具有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
A:萆薢
B:木通
C:石韦
D:地肤子
E:泽泻
答案:B
6、治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用利水渗湿药必须配伍使用的药物是
A:.滋补脾肾药
B:益脾滋肾药
C:健脾利水药
D:温补脾肾药
E:温肾壮阳药
答案:D
7、能清肺止咳的药物是
A:薏苡仁
B:泽泻
C:地肤子
D:木通
D:暑热烦渴
E:脾虚泄泻
答案:A
15、金钱草可应用于
A:肺热咳嗽、目赤
B:热疮肿毒、毒蛇咬伤
C:口舌生疮、心烦尿频
D:暑热烦渴
E:脾虚泄泻
答案:B
16、滑石可应用于
A:肺热咳嗽、目赤
B:热疮肿毒、毒蛇咬伤
C:口舌生疮、心烦尿频
D:暑热烦渴
E:脾虚泄泻
答案:D
17、车前子的功效是
A:利水通淋
B:止泻
C:健脾
D:下壮肾阳
E:善散寒湿
答案:E
31、补火助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宜选
A:丁香
B:附子
C:细辛
D:肉桂
E:吴茱萸
应用于
A:肺热咳嗽、目赤
B:热疮肿毒、毒蛇咬伤
C:口舌生疮、心烦尿频
D:暑热烦渴
E:脾虚泄泻
答案:E
13、木通可应用于
A:肺热咳嗽、目赤
B:.热疮肿毒、毒蛇咬伤
C:口舌生疮、心烦尿频
D:暑热烦渴
E:脾虚泄泻
答案:C
14、车前子可应用于
A:肺热咳嗽、目赤
B:热疮肿毒、毒蛇咬伤
C:口舌生疮、心烦尿频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 中药学趣味记忆口诀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 中药学趣味记忆口诀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中药学趣味记忆口诀学习中药学的小伙伴们,你是不是在埋头苦干的背诵药物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药性?中药学要记忆的药物种类很多,是一个大的工程量。

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利水渗湿药1、利水渗湿猪苓:利水渗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茯苓健神)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薏苡仁:健泻除痹清脓(异人间歇出屁清脓)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泽泻泄热)2、清热利水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通草通气下乳)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3、利尿通淋车前子:利尿通淋清肺化痰渗湿止泻明目车前子:清痰渗泻明(车前轻弹深写明)滑石: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滑石:清暑热收敛(化石清暑热手链)广钱草:利尿通淋清热除湿(光线清湿热)连钱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连钱草:清热解毒瘀肿(连线死鱼肿)金钱草:利尿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金钱草:退毒肿(金线退毒肿)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石韦:凉止咳(石猬两只壳)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灯心清心烦)4、利尿通淋海金砂:利尿通淋止痛(海金砂止痛)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去买破铜镜)木通:利尿通淋泄热通经下乳(木桶谢经乳)冬葵子:利尿通淋润畅通便下乳(冬葵润下乳)6、利尿通淋扁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扁蓄杀虫痒)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弟妇去疯痒)荜薢:祛风湿利湿浊(逼姐疯湿浊)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芳香化湿药1、燥湿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厚朴行气消喘)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蔻行气温呕)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苍术:健祛发明(苍竹捡去发明)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曹国稳重弹虐)2、化湿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砂仁:行气温泻胎(杀人性起问邪态)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白蔻性起问纸偶)广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广货结束发飙偶)佩兰:化湿解暑(佩兰化湿解暑)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温里药1、散寒止痛附子:散寒止痛补火助阳回阳救逆(附子补火回阳)肉桂:散寒止痛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引火归元肉桂:补引经通(肉桂补引火温)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捂住树干燥泻)花椒:散寒止痛杀虫止痒(花椒杀虫止痒)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茴香理气和胃)荜拨:散寒止痛2、温中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姜三通问偶)干姜:温肺化饮温中回阳(干姜问阴问阳)丁香:温肾助阳温中降逆(丁香问神问你)理气药3、行气止痛木香:行气止痛调中(木香调中)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青香解毒消肿)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脾(甘松开郁醒脾)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沉香降中温气)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乌药温肾散寒)荔枝核:行气止痛祛寒散结(荔枝祛寒散结)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香附疏肝调经)玫瑰花:行气止痛活血解郁 (玫瑰活血解郁)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川楝杀虫疗癣)4、理气宽中化橘红:燥湿化痰理气散寒消食 (话剧。

中药学课件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中药学课件第章温里药PPT课件

.
22
寒凝痹痛,寒疝腹痛
3、用于寒凝经脉证
用肉桂
阴寒痛经,阴疽肿痛
补阳温经散寒止痛之功而治之。如蠲痹汤(肉桂、 独活、秦艽、当归、海风藤、川芎、木香、乳香、 桑枝、甘草)水煎服治痹痛麻木;或肉桂、小茴 香研细冲服,6g/次,3次/日,治寒疝腹痛。 或少腹逐瘀汤(肉桂、炮姜、川芎、元胡、小茴、 灵脂、赤脂、当归)水煎服治痛经;或阳和汤(肉 桂、熟地、鹿角胶、白芥子)治阴疽等。
.
5
性能: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大辛大热纯阳 借以补助人体真火,
之性,以温里 挽回阳气欲绝。 真阳
回阳为功
归心脾肾经能补其
真阳而祛寒邪。
复阴邪尽除,寒凝解气机畅疼痛自止,故有 诸功。
.
6
应用:
四肢厥冷,汗出不止
1、用于亡阳证
平素阳
脉微欲绝,亡阳虚脱
.
28
小茴香
.
29
大茴香
.
30
紫丁香
.
31
白丁香
.
32
高良姜
.
33
花椒
.
34
了解:荜 菝
胡椒
荜澄茄
温中止痛,主中焦虚寒证
.
35
荜茇
.
36
荜澄茄
.
37
胡椒
.
38
作业: 1、试述温里药的含义、通性、作用、适应
证及注意事项。 2、附子、干姜、肉桂的性能应用各有哪
些?有何异同? 3、吴茱萸、小茴香、良姜、花椒、丁香各
用量:6-12-15g入汤剂,宜先下久煎。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孕妇忌服。要严格炮制,控 制用量,煎法不当易引起中毒。反:半夏 栝蒌 白蔹 白芨 贝母 畏犀角。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细辛和高良姜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细辛和高良姜

《中药学》学习笔记:温里药之细辛和高良姜细辛《本经》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全草。

【性味归经】辛,温。

归心、肺、肾经。

【功效与应用】1.祛风散寒,用于风寒表证及阳虚外感。

本品祛风散寒,达表达里。

入肺经能散在表风寒,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治疗一般的风寒表证,如九味羌活汤。

入肾经又除在里寒邪,治疗阳虚外感,如麻黄附子细辛汤2.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

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有较好的祛风散寒、止痛作用。

治风寒偏正头痛,可与川芎、白芷、羌活等同用,如川芎茶调散。

治胃火牙痛,可配石膏、黄芩等泻火药。

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配伍。

3.温肺化饮,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痰多清稀。

本品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

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4.通窍,细辛辛香走窜,善于通窍。

其一,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畅,时流清涕者,可配辛夷、白芷等同用。

其二,研末吹鼻取嚏,有通窍醒神之功。

通并散治中风卒倒,不省人事者,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

【用法用量】煎服,1~3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

此外尚含黄樟醚、消旋去甲乌药碱等。

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组织胺及抗变态反应、免疫抑制、局部麻醉、强心、抗肾炎、抗菌等作用。

高良姜【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高良姜的主要产区正是在广东湛江(市)地区。

【性味与归经】辛、热。

入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

《本草正义》:良姜大辛大温,洁古谓辛热纯阳,故专主中宫真寒重症;《别录》独以治胃冷气逆,霍乱腹痛者,正以霍乱皆中气大寒,忽然暴仆,俄顷之间,胸腹绞痛,上吐下泻,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自如纸,脉伏不见,冷汗如油,大肉陡削。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1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中药学11

第七章温里药概述概念凡以温里祛寒,解除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温里药。

药性味辛而性温热。

主入脾、胃、肾、心经。

作用及适应证1.温里散寒:适用于寒邪侵袭脏腑,阳气受抑之寒证,如寒邪侵袭脾胃而致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等证;肺寒痰饮证,咳喘痰鸣,痰白清稀,形寒背冷。

2.温经止痛:适用于寒湿痹痛,及肝寒少腹疼痛,寒疝及寒性痛经等。

3.温助阳气:部分药物能温补心、脾、肾之阳气,适用于心、脾、肾之脏阳气衰弱而出现的虚寒证。

4.回阳救逆:适用于大汗,大吐或大泻后阳气衰亡证(亡阳),症见四肢逆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配伍:①兼有表证者配辛温解表药;②寒凝气滞者,配行气药;③寒湿内蕴者,配化湿健脾药;④亡阳气脱者,配补气固脱药。

注意事项:辛温,燥烈,易伤津动血,故阴虚内热,阴虚阳亢,假寒真热,温热实火,血热妄行等证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考点:关注药性特点,注意事项。

一、附子★★★★★药性辛、热,有毒。

归心、脾、肾经。

功用:1.回阳救逆,用于大汗、大吐,大下而致的亡阳证,常配干姜。

亡阳气脱者配人参。

2.补火助阳,本品药性峻烈,药力强悍,可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用于全身阳虚诸证①肾阳不足见身冷畏寒、阳萎滑精,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者;②脾胃阳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者;③心阳衰弱,心悸气短,胸痹心痛,口唇,指甲青紫者;④阳虚外感,阳虚自汗;⑤阳虚水肿。

3.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寒凝气滞之脘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后用,先煎。

使用注意:实热及阴虚内热,血虚及孕妇均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考点:附子为必考药,须重点关注。

内容包括药性、功用、用法及使用注意、配伍、药理作用。

二、干姜★★★★药性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用:1.温中,用于脾胃寒证,无论虚实证皆可应用。

多用于寒袭脾胃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2.回阳,用于亡阳证,常配附子,本品既可加强回阳之功,又能减轻附子的毒性,尤常用于阳虚欲脱,阴盛阳衰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禁忌:
温热药类,易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孕 妇均当慎用或禁用。
精品课件
Concepts
回阳救逆 助阳补火 温中散寒 引火归源 温肺化饮 助阳止泻
是救治阳气将脱的治法。 扶助命门之火,治疗阳虚证的方法。 治疗脾胃受寒或中焦虚寒证的方法。 使浮越在上的虚阳下归于肾的治法。 为治疗寒饮伏肺的一种方法。 为治疗脾肾阳虚泄泻证的一种方法。
精品课件
乌头为母根,附子为旁生块根, 性味功效相近,乌头尤其善于祛 风除湿,散寒止痛,毒性较附子 更强,草乌又烈于川乌。
精品课件
干姜Dried Ginger
辛热燥烈,作用重在温暖脾肺,散 寒化饮,不论中焦实寒虚寒及肺中 寒饮咳喘,均为常用之品。又兼能 温助心肾之阳而回阳通脉,治亡阳 欲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同为祛寒温里要药
附子
回阳救逆力强,长于温肾阳, 兼能温中,用治中下焦寒证。
干姜
温中暖胃力强,主在温脾阳,兼能 温肺化饮,用治中上焦寒证为主。
附子无干姜不热。 精品课件
同出一物 炮姜
生姜 含有水分,气重于
味,辛散之力较强。 散寒解表,温中止 呕,为外感风寒及 胃寒呕吐之常用药。
走而不守
守而不走
与补气养血药同用,能鼓舞气血生长,如十全大补汤。
还可引火归源,如交泰丸。
精品课件
附子 有毒燥烈,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附子偏于气分;
肉桂 作用和缓,能走能守,能理血调经。
肉桂偏于血分。
精品课件
两药同出一树,皆有温营血、 助化气、散寒凝之作用。
桂枝
长于发表散寒,振奋气血,主上行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
精品课件
附子Prepared Aconite Root
大辛大热,纯阳燥烈,功专补火 助阳,消散阴寒,能助心阳、温 脾阳、暖肾阳,又善散寒止痛, 回阳救逆。故凡上下内外,果有 真寒无所不用。
精品课件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回阳救逆
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症见四肢厥冷,冷汗不止, 脉微欲绝等,亡阳欲脱者,配干姜、甘草,如四逆 汤。
⒉理气和中
⒈散寒止痛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 痛,配乌药、肉桂、 沉香等药,如暖肝煎。
精品课件
治脾胃虚寒,胃失和 降,食少呕吐,脘腹 冷痛,配香附,干姜、 木香等同用。
小茴香为伞形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强。
大茴香为木兰科常绿 小乔木八角茴香的成 熟果实,药力较弱。
精品课件
两药皆可温中散寒止呕,用治 胃寒呕吐、胃寒冷痛。
椒目
为花椒种子,性味苦寒,沉降下行,以利 水消肿、降气平喘为长,善治水肿胀满、 痰饮咳喘。 精品课件
丁香Clove
辛温散寒,沉降下行,能温散 中焦脾胃之寒而降逆止呕,为 胃气上逆的呃逆、呕吐之要药。 下行入肾,兼能温助肾阳。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成熟果实, 气味较淡, 功力较弱。
⒉温中止呕
治中焦虚寒,脘腹呕逆,配半夏、干姜等 药。 治肝火犯胃,胁痛吞酸,配黄连同用,如左
金丸。 ⒊助阳止泻
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配五味 子 、 补精品骨课件脂 、 肉 豆 蔻 , 如 四 神 丸 。
小茴香Common Fennel Fruit
味辛行散,温能散寒,善理肝胃之气 而散寒止痛,作用重在中下二焦,为 寒疝腹痛、胃寒胀痛所常用。
温里药
Drugs for Warming the Interior
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精品课件
本章药物多为味辛、温热之品,能温暖脏腑, 散寒止痛,适用于外寒内侵引起的胸腹疼痛、妇 女痛经、风寒痹痛,或中焦虚寒脘痛、肾阳不足 腰痛等证。部分药物能回阳救逆,治亡阳欲脱证。
⒉助阳补火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腰膝冷痛,恶寒肢冷, 尿频阳萎,宫冷不孕等证,配肉桂、熟地、山萸等 药同用。如桂附八味丸。 治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形寒肢冷者, 配党参、白术、干姜同用,如附子理中丸。
⒊散寒止痛
治风寒痹证,寒盛痛痹,配桂枝、威灵仙等。 治妇女经寒血滞,痛经闭经,配桂枝、川芎、当 归等温经散寒、调经止痛药。
生姜辛温,辛重于温,偏走于表,散 风寒而解表,和胃气而止呕吐。
高良姜
辛热,热重于辛,偏于走里,散胃寒而止痛。
精品课件
辛热性燥,作用重在温中 散寒、止痛止泻,兼有杀 虫之功。适于中焦虚寒脘 痛及蛔虫等证。
花椒Pricklyash Peel
•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配党 参、干姜等药,如大建中汤。 •治蛔虫腹痛,呕吐或吐蛔者,配乌梅、黄连、细 辛等驱蛔安蛔药,如乌梅丸。 •治湿疹瘙痒,配苦参、黄柏等煎水外洗。
通过炮制,性味变为苦 温,已乏辛散作用,专 于温中摄血,为治中焦 虚寒,脾不统血之要药。
能走能守
水分全失,气走味存,辛

散之力减弱,长于温中回 阳,为脾胃虚衰,吐利腹

痛虚精痞品课之件 要药。
肉桂Chinese Cassia Bark
辛甘大热纯阳之品,其补火散寒之 功,近于附子而力稍弱,但作用温 和持久,又能引火归源。为脾肾阳 虚、命门火衰、寒凝诸痛及阴盛格 阳等证所常用。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温中散寒
治中焦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配党参、白术、
甘草同用,如理中汤。
治中焦感寒,胀痛呕吐,属实证者,配高良姜同用,
如二姜丸。ຫໍສະໝຸດ ⒉回阳通脉治阴寒内盛,亡阳欲脱,配附子同用,增回阳救逆 之功,又解附子之毒。
⒊温肺化饮
治寒饮伏肺,痰多咳嗽,色白清稀,形寒痛冷, 配细辛、半夏、麻黄同用,如小青龙汤。
精品课件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补火助阳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症见腰膝冷痛、尿频阳萎, 或虚阳上浮,上热下寒等,配附子、熟地、山药等, 如桂附八味丸。
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治中焦虚寒,脘痛腹泻,配干姜、党参、白术等同用。 治妇女感寒,痛经闭经,配吴萸、香附、川芎等。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配小茴、吴萸、元胡等暖肝散寒、 行气止痛药。 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配防风、细辛、羌活等祛风湿药。
肉桂
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而补肾阳,归命火。
精品课件
吴茱萸Evodia Fruit
辛散疏肝,苦降下气,温热 助阳,能中温脾胃,下暖肝
有小毒
肾长于止痛止呕。为肝胃虚 寒气逆,脾肾阳虚泄泻及寒
⒈散寒止痛
疝腹痛之要药。
治肝气上逆,厥阴头痛,呕吐涎沫,配人参、生姜、 大枣同用,如吴茱萸汤。 治寒滞肝脉,寒疝腹痛,配川楝子、小茴香、木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