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试验段铺筑总结
C5标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试验段总结报告2015-12-17

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C5合同段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十二月·崇州目录1、试验目的 (3)2、试验原理 (3)3、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 (3)3.1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如下 (3)3.2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4)3.3压路机工作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过程 (4)4.1取土场 (4)4.3填筑施工 (5)4.3.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6)1)粗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精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4碾压填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5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控制 (6)5、数据统计 (9)5.1压实度及对应含水量记录表 (9)5.2松铺系数记录表 (10)5.3压路机施工记录表 (11)6、试验总结 (11)6.1压实度 (11)6.2松铺系数及最佳含水量 (11)6.3压路机施工速度 (1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我单位承建了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公路工程项目C5标合同段,主要起讫桩号为K33+300,终点桩号为K37+650,标段总长4.35公里。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目录一、试验路段的目的 (2)二、施工准备 (3)三、施工工艺流程 (4)(1)施工流程图 (4)(2)安生全生产措施和防范措施 (5)1、安全措施 (5)2、环保措施: (6)3、文明施工 (6)(3)施工工艺 (6)四、试验路质量检查结果 (10)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0)六、养护及维护 (11)七、结束语 (11)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桂兴高速公路第二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路面底基层是在基层下面铺筑的承重层,本高速公路采用级配碎石底基层结构厚度20cm。
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而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在底基层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防止在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避免出现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底基层施工任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在建设办工程部、驻地办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合同段于2011年5月30日,在K38+100~K384+300右幅路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铺筑。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试验路段的目的(1)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理的集料级配。
(2)确定混合料的均匀性。
(3)确定混合料含水量控制方法。
(4)确定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械。
(5)确定压实机械的组合及压实顺序、速度、遍数等。
(6)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7)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8)制定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9)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二、施工准备(1)碎石采用三街甲供材料,其石场用联合破碎机扎制的碎石,压碎值%,液限ωL=17%,塑性指数IP=。
水:为青狮潭水库水,该水多为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用水,无污染。
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施工概况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应修筑不少于100米的试验路段,以确保路面基层的正确施工工艺,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及压实遍数,并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松铺系数以及机械配置,为以后基层铺张全面展开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二、试验的准备开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完工日期:2003年12月5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单位选定K7+200~K7+400作为基层的试验路段,长度200米。
为了顺利打开试验路段开工的局面,在人员、机械、材料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安排。
三、试验组织机构项目负责人:康解田技术负责人:曹利生质检负责人:邹送艮施工员:伍柳枝康津军试验员:苏征安全负责人:陈明喜材料负责人:康同新刘让能压路机手:曹同新洒水车手:陈征施工队长:段玉卿四、试验提供的设备为确保试验路的顺利施工。
我部投入施工设备清单如下:五、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自卸小四轮车运料,根据试验所得水稳碎石得最大干密度、所铺面积的大小及设计厚度15cm计算所需的填料,松铺系数则根据以往经验取1.38,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卸料,依次铺放。
测量人员根据预定的松铺厚度测量挂线,根据拉线高度进行人工摊铺整平,,用压路机由外向内先静压二遍,再振压两遍后,测压实度,直至压实度达97%。
具体施工过程如下:(后附施工流程图)1、准备下承层,清理原路面上的堆积物,清理的宽度不少于设计要求。
2、施工放样:在经验收合格的原级配碎石补强层上进行中桩和边桩放样,同时测定桩顶标高(每二十米一个断面),两边铺筑宽度大于设计宽度,以确保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3、材料的堆放及摊铺:根据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将材料堆放好,用人工将堆放好的材料按1.38的松铺系数均匀摊铺。
4、碾压:先用振动式压路机静压2遍,对静压后不平整处利用人工进行平整,对局部不平整处立即人工铲平,补以新拌的均匀混合料工,并与粗集料拌和均匀,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碾压。
水稳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音德尔至江桥〔蒙黑界〕段公路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河北路桥集团YJTJ-03项目部〔2012-5-2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说明根据音德尔至江桥一级公路《音德尔至江桥〔蒙黑界〕段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我项目部在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并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于2012年5月19日在K32+800-K33+000右幅长度为200m,进行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的施工。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在摊铺以及碾压过程中,严格遵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在本次试验段施工期间,得到了音江公路建管办、总监办、第二驻地办领导及专业工程师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
二、试验目的〔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指导今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全面施工〔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验证并总结碾压、填筑适宜的松铺厚度、最正确碾压机械设备组合、最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最终确定路面基层98区的施工参数,指导全线路面基层施工并到达技术质量标准。
三、试验段准备1.对K32+800-K33+000〔右幅〕段水泥稳定级配砂砾底基层进行中间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符合标准及合同要求,监理工程师同意进行基层试验段施工。
2.试验段施工方案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办批准,同意进行试验段施工。
3.布置好高程检测点和压实度检测点,并测量基层施工前各测点标高。
4.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经试验监理工程师和总监办中心试验室批准。
5.各种原材料进场检验合格,准予使用。
四、试验段人员、机械 1.人员为保证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顺利,并到达试验的预期目标,加强对试验段施工的领导,成立了试验路段施工领导小组,由曹占波担任领导小组组长。
具体试验路段人员名单如下: 施工负责人:曹占波 现场负责人:赵贵文、屈军山 测 量 员:韩双健 试 验 员:魏春林 质 检 员:薛景国 组织机构框图我部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均已进场,组织机构健全,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级配碎石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垫层首件总结报告TJ-4合同段路面工程中路面设计采用20cm厚的级配碎石垫层结构。
项目部于2011年8月5日上午对级配碎石垫层进行了试验段铺筑工作,以验证混合料稳定性以及拌和、运输、摊铺、压实设备的效率及设备的适宜性,确定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应性,同时确定出松铺系数,碾压组合及质保体系。
施工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现场采用2台摊铺机单幅全宽梯队式连续施工,摊铺机组装宽度为:7m、6m。
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在获得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依据驻地办、总监办、项目办下发的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指导意见及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对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筑路材料等做好了充分准备,在监理工程师的大力协助下,进行了级配碎石垫层的试铺工作。
一、首件铺筑目的1、验证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的合理性。
2、验证目标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的吻合性、最佳含水量准确性。
3、确定级配碎石垫层的松铺系数;4、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1)验证稳定土拌和机运转的稳定性与连续性;(2)验证拌和机、运输车辆及摊铺机配合能力情况;(3)验证两台ABG-423摊铺机的适用性,确定满足规范要求的适宜摊铺速度,摊铺宽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行进时前后间隔距离及搭接宽度,混合料摊铺方法等;(4)验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的控制方法;(5)确定压实机具的碾压组合、碾压顺序、碾压路线、行走速度及各台压路机各自的碾压遍数;(6)验证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情况;(7)测定从拌和到碾压结束的时间,协调好现场与拌和站的关系。
5、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适宜长度;二、试验段准备工作情况时间:2011年8月5日天气:晴位置:K228+500-K228+700(右幅逆桩号施工)1、现场人员组织现场总指挥:李哲波现场施工经理:李卫星现场总工: 张良路面工程师:欧飞质检工程师: 刘强试验负责人:罗志宝测量负责人: 赵波施工负责人: 张志松拌和负责人:王文亮运输负责人: 张海明摊铺负责人:张国强碾压负责人: 王金平民工:30人2、现场主要施工设备(1)WDB500型稳定土拌和机 1台;WDB600型稳定土拌和机1台;(2)摊铺机ABG423: 2 台;(3)振动压路机XS2005(双驱)型:2台;(4)振动压路机DD130型: 1台;(5)胶轮压路机XP261型: 1台;(6)装载机50型 6台;(7)洒水车12T: 3台;(8)自卸车(30t): 20辆;3、原材料准备本合同段垫层碎石来自黑山庙石料矿粉场,投入路面垫层工程使用的碎石均通过驻地办及总监办试验检测工程师认可,并取得报批合格证书。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告

汇报简要
试验段施工工艺及流程 试验段施工实际控制 试验段成果汇总
一、概况
我部于2013年7月17日开始至7月19日组织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
验段,试验段起讫桩号为K227+400~K228+400右幅,长度为:1000m,
级配合成配合比为:0-4.75河砂30%,4.75-9.5碎石10%,9.5-19碎石 30%,19-31.5碎石30%,最佳含水量为:3.2%,最大干密度为: 2.21g/cm3。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3、现场人员情况 生产副经理:郑刚、技术负责人:荆帅、路面工程师: 李端端、测量工程师:严崇久、试验工程师:鲁守成、、专职 安全员:徐秋,其它人员有: (1)拌和站操作手:2人;(2)平地机操作手:1人 (3)摊铺机操作手:4人;(4)压路机司机:4人 (5)找平整型辅助工:20人;(6)汽车司机:11人; (7)装载机司机:2人 (8)测量工:4人;(9)试验员:2人 (10)施工员:3人;(11)清扫工:2人。
8、碾压 (1)开始时,单钢轮压路机弱振2遍,速度1.5-1.7km/h、单钢轮压路 机强振2遍,速度1.3-1.6km/h,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即时检测、找 补,同时如发现蜂窝或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碎石挖出,分别掺入适 量的细集料,彻底翻拌均匀,并补充碾压,不能采用石屑或碎石覆 盖处理。 (2)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雍包”,用人工刮平处理,再继续碾压。 (3)直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每道碾压 与上道碾压相重叠1/2轮宽,使每层整个断面完全均匀地压实到规定 的密实度为止。压实后表面平整无轮迹和隆起,且断面横坡符合设 计及规范要求。 (4)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 底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5)碾压过程中,底基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若表面水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6)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用三米直尺检测平整度,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测量人员值守现场,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的标高,及时纠正施工 的偏差。
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首先,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的目的是确定石料的级配比例,以达到最佳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在试验段中,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试验石料,这些石料应具备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磨损性能,同时还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其次,在试验段中需要进行粗石料的筛分和细石料的捡拣工作。
通过筛分和捡拣,可以将石料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分类,从而为后续的试验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然后,试验段中需要进行级配试验。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干筛和湿筛两种方法进行试验。
干筛试验可用于确定石料的表面干体积密度、石料的孔隙率和饱和系数等重要参数。
湿筛试验则可用于确定石料的骨料系数、饱和度和孔隙体积等参数。
在试验段中,还需要进行沥青含量试验。
此试验可通过采用烘干法或溶剂提取法来进行。
通过对石料中的沥青进行分离和测定,可以确定石料中沥青的含量,从而为后续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最后,在试验段中,还应对试验石料的单一粒径强度进行测试。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压碎试验法或冲击试验法来进行。
通过对试验石料的单一粒径强度进行测试,可以确定石料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在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注意试验石料的选择和采样,确保石料的代表性。
其次,要严格按照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操作,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应注意对试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水稳级配碎石试验段是确定沥青混凝土石料级配比例的重要环节。
通过试验,可以确定最佳的石料组成,从而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要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试验石料的选择和采样,严格按照试验方法进行操作,同时还要注意对试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高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

⾼速铁路基床表层级配碎⽯试验段总结基床表层试验段总结⼀、⼯程概况由我单位施⼯的京沪⾼速铁路*****站场及区间路基⼯程起讫⾥程为:DK326+192.25--DK330+090.46,全长3898.21⽶。
本段基床表层设计为级配碎⽯,现试验段设于路基DK329+110~DK329+410⾥程段,长度为300m。
设计基床表层中⼼厚度0.4m,路肩位置厚度为0.57m,分两层进⾏填筑,该段设有⼀处横向贯通地线,⼀处过轨。
设计级配碎⽯共1800m3。
级配碎⽯设计断⾯图如下:基床表层1/2断⾯⽰意图图1.1单位:m⼆、质量要求三、试验段⽬的按照京沪指“试验先⾏、样板引路”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确定基床表层级配碎⽯施⼯⼯艺参数和机械的合理化配置,以规范和指导基床表层级配碎⽯⼤⾯积施⼯。
计划确定的⼯艺、资源配置及主要参数:1.基床表层施⼯⼯艺及⼈员机械配备配套;2.拌合料⽔分损失系数,确定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分蒸发与温度的关系;3.级配碎⽯的虚铺系数,压实含⽔量控制指标;4.级配碎⽯的最佳碾压⽅式及碾压遍数;5.拌合料的级配;四、试验段准备1、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表表4.12、组织机构及⼈员分⼯3、检测仪器设备4、试验段材料准备按照实验室初步提供配合⽐:0-5mm⽯屑:5-16mm碎⽯:16-31.5mm 碎⽯=4:4:2的⽐例进⾏材料储备。
本试验段设计⽤量为1800m3,拌合料最⼤⼲密度为2.35g/cm3,合计拌合料共4230t。
材料按照⽤量的120%储备。
各种集料进场过程中,进⾏颗粒级配检验,并进⾏试配混合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重型击实的最⼤⼲密度、最佳含⽔率试验,并检查针状和⽚状颗粒含量、质软易碎颗粒含量、黏⼟团及其他杂质含量,其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艺流程: 1、第⼀层施⼯⼯艺流程图图5.12、第⼆层施⼯⼯艺流程图图5.2六、施⼯⼯艺1.现场施⼯准备⑴.核实施⼯图纸,复核路基尺⼨和⾼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工程一施工标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铺筑总结XX局XX工程一施工标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二年六月为确保路面工程的施工质量,以科学的数据指导生产,确保建造合格工程,全面展开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在老320国道升级改造工程一标段监理部的正确领导和监督下进行了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的施工。
路基试验段在路基填前碾压及路基填筑过程中,严格遵守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根据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试验段施工方案,我项目部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
并获得了宝贵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试验数据。
为大面积的路面级配碎石铺筑施工施工提供了依据。
本次试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段概况该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位于XX工程一施工标段,该试验段起迄里程为:K8+020~K8+170。
试验路地段底基层厚度设计为18cm,铺筑面积1107m2。
二、试验段施工的目的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进一步优化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
确定并优化以下主要项目:1、验证施工的集料配合比:(1)调试配合比,验证拌和机称量的准确性;(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3)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
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
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2)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机械的协调与配合;(3)拌和机械的适宜性、摊铺机械的摊铺速度,梯队作业时的间隔时间;(4)运输设备的组合及数量;(5)压实设备的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及压实遍数;(6)密实度的检验方法,检查频率等(7)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及保证压实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措施。
4、确定每一次作业段的适宜长度。
三、施工准备(1)段落选择:选择K8+020~K8+170全幅段作为试验段,试验段全长150米,碎石料场位于昆明新机场附近的野毛冲,已经按需要备足合格的原材料堆放于料场内,铺筑前48小时进行洒水闷料。
级配碎石最佳含水量3.8%,最大干密度为2.32g/cm3,级配碎石的颗粒级配及其它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施工配合比为:1#:2#:3#:4#=24%:30%:18%:28%。
(2)施工放样2.1恢复中心线,每10m设桩挂线。
2.2中心线两侧宜按路面设计图设置标桩,在桩上划出设计高和松铺高度,以便于使底基层的高程、厚度和平整度达到质量标准。
(3)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基层的厚度、宽度(按设计图纸)、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的干集料数量。
(4)、拌和拌和采用在料源拌合场用装载机拌合级配碎石。
在拌合级配碎石工作中为满足施工的需要配备3台装载机进行拌和,在拌合级配碎石的前两天,对级配碎石的进行闷料工作,闷料的时间在48小时以上。
在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水分。
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该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混合料的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比最佳值大1%左右)。
拌和必须均匀。
级配碎石拌合厂专门有试验员对集料的含水量及级配进行检验,拌合好后先在拌合场检测含水量及进行筛分试验,如测验的含水量达不到要求,则要进行调整,因天气原因及运输的距离较长,故调整的含水量要大于最佳含水量2-3%,拌合好的级配料要立即筛分试验,以确定级配料的级配情况,如与试验确定级配不相符,则按筛分出的具体情况那种规格的料不够就加那种规格的料,直至符合规范及试验确定的级配为止。
经检验合格后的级配料方可运输至铺摊铺现场。
(5)运输、摊铺集料5.1用自卸翻斗车运输集料。
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相同。
5.2卸料距离应严格控制,由专人指挥卸料,避免铺料过多或不够。
5.3卸料和摊铺通常由远而近全断面摊铺,尽量不留纵缝。
5.4检验松铺材料层的厚度,视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6)填前基底检测对填前碾压后96区基顶的横坡,高程,宽度,压实度,以及中线偏位进行检测,不合格的进行处理,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7)采用的机械设备根据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艺要求,结合路基土方试验段采用的机械配备如下:机械设备配置表-1(8根据工程需要与施工安排,路基试验段配备主要施工人员情况见下表:表-2(9)试验、测量仪器配置情况表-3四、采取的施工工艺(1)由人工(6人)配合推土机对拌和的混合料进行摊平、整型。
(2)松铺系数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推土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摊系数先采用1.15。
铺筑出长20 m后进行高程检测,如高程达到规范要求,则以后的松铺系数就采用 1.15,如检验后高程达不到规范要求,则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推土机精平后,测出碾压前各测点标高,然后测量、记录每个测点在每碾压一遍后的标高,直至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后的成形标高,即可求出松浦系数:松浦系数=(H前-H)/(H后-H)式中:H前---表示碾压前的顶标高H后—表示碾压成形后的顶标高H —表示下一层顶标高根据现场观测数据,计算得出试验段的松铺系数为1.15,松铺后度确定为25.8cm,压实厚度为18cm。
在施工前放出10m桩号,在施工中先计算出每个方格内的所需方量,根据每辆运输车的拉运方量,控制每个方格内卸土方量。
摊铺时,采用推土机从中间向两侧推土,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3)碾压为了确保混合料能在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行压实,一般每摊铺50m-60m (所用时间在1小时左右)即开始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由低至高”的原则,现场碾压段落分明,并设置明显分界标志,有监理跟踪旁站做到摊铺一段,碾压一段,成型一段。
碾压完成所用时间在1小时30分钟左右。
我经理部配备1台振动22T压路机,对摊铺的底基层及时碾压,为了提高压实度,碾压在最佳含水量进行。
施工过程中,前50米,对压路机碾压第4遍、5遍、6遍后的压实度分别进行了检测,并最终确定压路机的碾压程序为:22T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速度1.5-1.7km∕h),第二遍用22T振动压路机高频低幅碾压(速度1.8-2.2km∕h),第三遍用20T振动压路机高频低幅碾压(速度1.8-2.2km ∕h),第四~五遍用22T振动压路机高频高幅碾压(速度1.8-2.2km∕h),最后用22T振动压路机碾压1遍(速度2.0-2.5km∕h)。
使底基层表面平整定型。
为了能确保碾压在含水量最佳且均匀的情况下进行,压路机采用前后跟进的方式进行压实,同时,注意稳压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
压实时先稳压→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光面),直至无压实轮迹为止。
两相邻碾压道不小于1/2左右重叠量,碾压接头处为阶梯形,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保证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4)接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横缝衔接处,应搭接拌和。
第一段拌和后,留5m~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5)交通管制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立即进行压实度、平整度等相关内容检查。
2)施工完成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在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检查后,禁止开放交通,以避免表层在车辆的行驶作用下松散。
3)运料车在铺筑好的底基层上行驶时速度应控制在15km/h以下,并禁止急刹车,不准在级配碎石层上调头,摊铺机推动运料车前行时,运料车的刹车不应踩死,防止对级配碎石的挫起。
4)如果因为天气、机械等原因造成已经碾压好的路段出现松动,则在施工上层时,须首先对下层进行复压,复压时应适当洒水润湿。
(6)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1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出现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处理方法:对“离析”部位进行添加细料,重新拌合加压处理。
检查料场供应的碎石料源是否稳定,碎石的颗粒组成级配变化范围是否过大,并及时做出调整使集料级配满足设计要求。
○2碾压过程中碾压范围局部出现松散现象。
处理方法:对松散部位进行洒水加压,检测粒料的含水率是否偏低,并作出相应调整,使粒料的含水率达到最佳含水率。
○3碾压过程中局部出现“弹簧”。
处理方法:对弹簧部位进行翻挖换料处理,检测粒料的含水率是否偏高,并作出相应调整,使粒料的含水率达到最佳含水率。
○4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完成后经检测压实度不能达到规范及设计规定的要求。
处理方法:对压实度不能达到规范及设计规定的要求的范围进行加压处理,检查压路机的吨位、碾压遍数是否达到规范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
(6)施工检测项目及允许偏差2质量检测及有关数据的采集(1)施工现场设立质量检测小组,检测厚度、平整度与摊铺面高程,对摊铺出来的基层及时检测,质检人员随时研究改进方法,及时反馈各项目信息,使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使试验段施工保质保量顺利进行。
(2)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要求进行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厚度和宽度等检测,取样进行矿料级配试验,鉴定基层外观。
(3)收集试验段铺筑进程中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的有关各项数据,确认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4)施工中的各项检测数据资料详见后附件。
3.施工作业顺序:施工放样→开工报告及批复→拌和→闷料→碎石运输和摊铺→整型→碾压→检测压实度→整理各项数据→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
五、技术控制措施建立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技术控制体系,成立以路基路面工程师为主要负责人,以段落技术负责人和现场技术员及管理人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技术控制小组。
1、利用施工放样将控制桩精确测量定位,并打桩标记。
2、施工前应领会设计意图,优化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
3、根据实践工作及时总结施工经验和教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改进施工工艺,提出先进设计方案。
六、质量控制措施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以技术质检为主要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建立包括施工作业班组负责在内的质保体系,实施施工质量(各工序和各项工程质量)由具体操作人员自检、互检,由现场专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的逐级质量检查制度。
2、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技术参数和技术规范等向有关施工人员讲解说明。
甚至将有关资料印发给具体施工操作人员。
3、积极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教育,使质量与进度在施工过程中融洽的正常有序进行。
4、施工中做好原始记录工作,资料填写认真、规范、整洁。
5、原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试验鉴定,保证其各项性能和质量,不合格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6、每道工序认真检查,质量达不到设计或规范要求,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现场施工人员统一安全标志服,一律佩戴胸卡和安全帽,遵守现场各项规章制度,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七、安全措施1.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限速牌、施工告示牌、导向牌)安全警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