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报告上市公司业绩分析

报告上市公司业绩分析尊敬的领导:我根据您的要求,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了分析,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我将首先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概述,然后对其利润、营收及其他关键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我将给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财务状况概述该上市公司在最近一年的财务状况良好,实现了稳定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XXX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X%。
股东权益为XXX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利润分析在过去一年中,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X%,达到了XXX亿元。
此外,公司净利润为X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
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销售额的增加和成本控制的效果。
三、营收分析公司主要营收来源于XXX业务。
在过去一年中,XXX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营收达到了X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的提升。
四、其他关键指标分析1.每股收益:过去一年中,公司每股收益为X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资产负债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X%,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
这说明公司降低了债务风险,更加稳健。
3.现金流量:公司现金流量从去年的XXX亿元增长到了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
这显示公司的经营活动更加健康。
五、未来发展建议基于对公司业绩的分析,我对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市场份额:公司应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提高该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并积极寻找机会拓展市场份额。
2.加强研发能力:公司应加大对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3.优化成本控制:公司应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寻求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机会,以提高利润率。
4.关注现金流:公司应注重现金流管理,保持良好的资金周转能力,确保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结:综上所述,该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表现。
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定增长,利润和营收均呈现出积极的增长趋势。
未来,公司应继续加强市场拓展,提升研发能力,优化成本控制,并注重现金流管理。
基于杜邦模型对宁波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基于杜邦模型对宁波银行的经营业绩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趋势加强,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也相继加快。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并承诺,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面临与国际同行竞争的现实背景下,而作为金融业核心的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经营业绩无疑成为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因此,关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以赢利为目的,符合一般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的一部分。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意义、评价指标的选取等不同角度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有很多,以下文献是从评价指标的选取这个角度来进行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1.1 定量分析的业绩评价1979 年,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评议委员会制定了骆驼评价体系(CAMEL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资本充足性(CapitalRequire)、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 和流动性(Liquidity)。
该体系通过对以上 5 方面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水平进行评价,最后给出综合等级。
90 年代初美国发生严重的银行业危机,1990-1992 年间共有388 家银行破产。
针对这一经验教训,美联储重新修订了骆驼评价体系,增加了市场敏感性指标(Sensitivity of Market Risk),新的体系被称为“骆驼氏评价体系”( CAMELs )。
骆驼评价体系综合考虑了“三性”原则,将三者统一起来,但骆驼评价体系仍然主要从财务角度出发对银行财务绩效进行考核。
Mona·J·Gardner、Dixie·L·Mills、Elizabeth·S·Cooperman(2005)认为,存款机构财务绩效评估是一项多方面分析过程,包括比率分析、财务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宁波上市公司调研报告

宁波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标题】宁波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宁波地区的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并从行业、财务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提供给投资者有关宁波上市公司的全面信息,并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引言】宁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五大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环境。
宁波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多,覆盖了多个行业领域。
本报告将对宁波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宁波市场。
一、行业调研宁波上市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其中以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为主导,其次是金融、能源、服务业等。
与其他地区相比,宁波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汽车、船舶、纺织等领域表现突出。
房地产行业是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持续保持较高增长率。
金融业也在宁波市场发展迅速,虽然相对较小,但增长空间广阔。
二、财务分析我们对一些典型的宁波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分析,根据过去几年的财务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对比和评估。
总体而言,宁波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较好,利润稳定增长,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在某些行业中,竞争激烈,利润率相对较低。
同时,宁波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较高,这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未来发展前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宁波地区的发展前景较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宁波将继续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同时,宁波作为沿海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环境污染、人口压力等。
因此,宁波上市公司在未来应注重环保、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结论】宁波上市公司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方面具有优势,并有良好的运营状况和财务健康。
然而,宁波上市公司面临一定的挑战,如行业竞争激烈和高资产负债率等。
在未来,宁波上市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但也需要关注环保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综合性的信息,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宁波地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析

宁波地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析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构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宁波地区的16家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最后给出分析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1 宁波地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
在美国的财务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入选的财务比率要能反映这四个方面的财务状况。
在国内,1999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其中工商类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也反映了企业上述四方面的财务状况。
借鉴以上两个财务评价体系,并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及选定的财务比率要能反映上述四方面的财务状况的要求,特选定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每股收益X3,每股净资产X4,应收帐款周转率X5,净资产收益率X6,主营收入增长率X7,净利润增长率X8,总资产增长率X9,资产利润率X10等10个财务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 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及步骤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原始指标转化为几个主成分的多元统计方法,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分析步骤如下:(1)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设有n个样本,p项指标,x ij表示第i个样本的第j项指标值,用Z-score 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z=x ij-jsj i=1,2,…,n;j=1,2,…,p,式中:j、sj分别为第j个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2)求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R=(r jk)p×p,i=1,2,…,p;j=1,2,…,p其中指标j与k的相关系数r jk=∑ni=1z ij z jk n-1,其中i=1,2,…,p;j=1,2…,p;(3)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根λ1≥λ2……λp≥0和特征向量U=u ij p×pR的特征方程式为|R-λI|=0,特征根λg(g=1,2,…p)是主成分的方差,它的大小反映了各个主分量在描述被评价对象上所起的作用大小。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财务管理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研究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资产结构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
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状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影响。
但是,企业的资产结构会受到宏观环境、所属行业、科学技术革新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应有其适宜自身的资产结构,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随时对资产结构进行动态调整,使各种资源的配置变动始终处在一种最佳的状态。
1 资产结构概述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因素有企业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融资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等,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驱动因素。
然而,企业筹资获得的资本一进入企业,便以各种资产形态分布在企业,并随时会发生资产形态的转化,于是便出现了所谓企业资产结构的问题。
陈妍(2004)认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能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是资产。
企业资金投放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对企业自身经营业务的投放,形成经营性资产;二是进行对外投资。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经营性资产和对外投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企业的资金投放的各种方向形成不同的资产构成了企业的资产结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规定:“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由此张晓艳(2007)认为资产是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资源,而资产结构是指企业各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
同时她指出资产结构理论研究的是企业资源的配置,研究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安排合适的资产结构比例,使资产结构达到最优,从而提高企业的业绩。
刘桂宏(2007)将资产结构分为资产的实体结构与价值结构。
实体结构是生产经营技术实现方式的具体表现,因企业的经营领域、策略、方式的差异与变更而具有丰富性和易变性。
宁波地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rd n ut dr ui s T aeId s y ns r
20 0 9年 第 1 期
宁 波地 区上 市公 司 经 营 业 绩 综 合 评 价 分 析
詹 永 红
( 徽 财经大学, 徽 蚌埠 234) 安 安 3 0 1 摘 要 : 采 用 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构 建 上 市公 司 经 营 业 绩 指 标 体 系 的 基 础 上 , 上 市 公 司 的 盈 利 能 力 、 债 能 力 、 在 在 从 偿 营 运 能 力和 成长 能 力 等 四 个 方 面 对 宁 波 地 区的 1 6家 上 市公 司 进 行 综 合 评 价 和排 名 , 最后 给 出分 析 建议 。
s j
权数为每个主成分得方差 贡献率 : / ∑ 提 下 把 多 个 原 始 指 标 转 化 为 几 个 主 成 分 的 多 元 统 计 方 法 , 即得最终评价值 ,
k
,
n
最终评价值 F 一∑(g2a) g / g F。
( ) 据 求 得 的 主 成分 得 分 从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进 行 排 名 。 6根
式 中 :js 分 别 为 第 j 变 量 的 均 值 和 标 准 差 。 x 、j 个 ( ) 指 标 数 据 的 相 关 系数 矩 阵 R 2求
2 宁 波地 区上 市公 司经 营 业 绩综 合 评 价 的 实证 分
析
由在 上海证 券交易所 发行 A股 的 1 6家宁 波地 区的上
市公 司 20 0 6年 的 数 据 , 取 l 指 标 , 宁 波 地 区上 市 公 选 O个 对
i 2 1 数 据 来 源 .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报告尊敬的读者,下文是关于某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报告。
文章将通过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运营能力和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请你放心,我会根据标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格式,并确保整体排版整洁美观。
一、公司概述某上市公司是一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它的主要经营范围是......。
公司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财务状况分析1. 营业收入和利润分析根据最新的财务报表,公司在某一年度的营业收入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了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
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达到了XX亿元,同比增长X%。
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持续提升。
2. 资产和负债状况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XX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较高。
在负债方面,公司的短期和长期负债相对平衡,体现了公司合理的债务结构。
此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显示了相对健康的财务状况。
3. 现金流分析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方面表现出色,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良好的市场表现和高效的运营管理。
此外,公司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也保持了相对平稳和积极的状态,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运营能力分析1. 资产效率通过计算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公司的资产效率整体上良好。
盈利能力的提升和资产的合理配置,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来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2. 资本结构公司的财务结构相对稳定,资本结构合理。
良好的财务结构为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并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3. 经营风险尽管公司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行业竞争的压力,但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经营风险相对可控。
公司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四、市场地位分析在市场地位方面,公司在行业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并且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在证券交易所市场流通转让的属性上,形成非流通股和公众流通股,前者的股份不能流通,后者股份可以流通的现象。
由于这两类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期看来股权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阻碍,再者同股不同权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利于入世后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不能更好地体现市场公平原则,因此我国必须进行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此举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
以此为背景,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如何,怎么样的股权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股权分置改革,才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更好的经营绩效。
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xx(1983,1985)认为,股权结构是个人或机构股东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而形成的自然结果,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应该存在系统性对应关系,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股权结构在公司绩效之间有什么系统性对应关系;xx (1985)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中小股东的利益常常不一致,有时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股权分散型公司的绩效要优于股权集中型公司的绩效;XXX和XX(1986)指出股权集中型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即存在利益趋同效应XX(2001)在考虑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类似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XX和XX(1988)对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非常分散的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持股少于20%)业绩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它们的托宾Q 值与会计利润率,发现这两类公司之间的业绩没有显著的差别,因而认为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无相关关系;XX等人(1988)以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指标,用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股权结构的指标,对1980年才《财富》500强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股权结构的范围内,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绩效有不同的影响;XX和XX(1990)认为公司价值和公司股权结构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他们通过对1976年1173个样本公司,以及1986年1093个样本公司托宾Q值与股权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具有显著性结论,即托宾Q值与股权结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一个具有显著性的结论,即托宾Q值与公司内部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之间具有曲线关系,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低于40%-50%时,两者呈同向变化关系,超过这一比例呈反向变化关系;XX(1998)将股权结构、企业绩效、投资水平三者都作为企业内生变量,以1991年《财富》500强企业为样本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三者关系,他的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价值显著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投资影响企业的价值,而企业价值的变化又对股权结构产生影响,股权结构是公司绩效变化过程的结果,而不是引起公司绩效变化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20_ _届)宁波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研究利润作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它需要一套准确而有效的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工具。
与此同时,现代企业经营的规模日渐壮大,核算的程序也日趋完善,这一工具还要求能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性等多方面的企业综合能力。
它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绩效,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
不论何种方法它的出现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的涌现出各持观点的学者,在学术的撞击中方法得以不断的进步。
1 企业业绩评价的相关概念关于企业业绩的概念,它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的经营效率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具体来说,从实物和经营者两个角度进行观察,企业的经营业绩,大致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财务结构、偿还债务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描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过投入资金、原材料以及其它资源经过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成果及效率。
而经营者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其对企业经营效益提高所做的贡献程度上。
两方面的结合使得企业经营业绩更完整,评价得出的结论更具可信度。
在1999年6月颁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把企业绩效评价定义为对企业资本运营效益的评判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估。
评价人员运用数理统计的经济计量学等方法,采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企业经营指标体系,按照规定的程序,参照预先测算的行业标准值,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资本运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较为全面和科学地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并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
这里也强调了企业资本运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点,可见它们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本点,一个可以好的评价应该从这两点出发。
2西方国家业绩评价的发展及学者的研究西方企业业绩评价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从工业革命前的人为主观判断至工业革命后,一些相应的统计指标和方法的出现,逐步发展到用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
在20世纪初,亚历山大·沃尔在他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选择了七个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分,即流动比率、自有资本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
这种方法是在计算出每项指标的得分后,计算出综合得分,据此评价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是简单的综合业绩评价的开始,由此推动了业绩评价理论的发展(赵治刚,2009)。
同一时期,杜邦公司的财务主管唐纳森·布朗(Donaldson Brown)将投资报酬率法发展成为一个评价各个部门业绩的手段。
他建立了杜邦公式,即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并发明了至今仍广泛应用的“杜邦系统图”(张耀平,2008)。
之后,1950年美国的杰克逊·马丁德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这种体系是以访谈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对公司的收益的健康状况、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财务政策、公司生产效率、对经理人的所采用等内容的评价(姚正海,2005)。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理论界对公司业绩评价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美国管理会计委员会从财务效益的角度发布了“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提出了净收益、每股盈余、现金流量、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调整通货膨胀后的业绩等八项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姚正海,2005)。
这一说明书为美国的公司业绩评价提供了一个普遍被认可的标准,为业绩评价指标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国家管理咨询师和财务会计专家在继续关注企业的资本回报率的同时,兴起了一股现金流量热潮。
他们加入了权益现金流量、总负债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现金流量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对“计量企业业绩说明书”中的现金流量项目做了更详细的补充。
值得关注的是,1992年是公司业绩评价理论和实践取得一次重大创新式变革的一年。
美国的罗伯特·S.卡普兰和大卫·P.诺顿发明了“平衡计分卡”(姚正海,2005)。
这种方法用财务指标反映企业已采取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同时通过对顾客满意度、内部程序及组织的创新和提高活动进行测评,以弥补财务衡量指标的不足。
“平衡计分法”使经营者从更广阔的领域来审查自己的业绩,促进了企业树立长远战略的眼光。
3 中国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及学者的研究相较于西方国家对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有企业考核方法是以实务量考核为核心。
这种企业考核方式,导致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总结,在改革开放后,企业考核评价开始以产值和利润考核为主要内容。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六部委(1982)制定了主要包括总产值和增长率、上缴利润和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率等在内的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时规定从中选择项10指标进行考核,但这样多项的经济效益指标缺少了重要性划分。
所以,财政部在1995年对10项指标进行了统一,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并给予每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行业评分值为标准进行计分(马英华,2009)。
在收到一定成效后,随着我国探索建立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体系。
1997年底,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由12项计量指标构成的企业效绩的评价体系的框架。
为了调整各指标间的侧重程度,第二年(1998)财政部又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了定性评价因素,形成了以基本指标为主导、以修正指标为补充、与专家评议指标相结合的三个层次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
后经多方的研究总结,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1999)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其操作细则(李雯青,2009),这标志着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
而在2002年2月出台的《企业绩评价操作细则(修订)》中规定的共28 项指标构成的新指标体系,为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做出重大贡献。
当然,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帮助,各方关于企业业绩评价的研究相继发表。
在财务指标方面,甘正霞(2009)对财务指标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计算,便于理解和比较,指标数据易于获得,便于操作等优点给予肯定。
因为据以计算财务指标的数据通常是以货币方式表现的,因而便于定量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但是,她也同意财务指标具有强烈的短期性,容易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使财务指标发生较大的变化。
多个财务指标综合运用也是一个常见的业绩评价现象,陈蕾(2006)在研究河南省上市公司业绩是就是用了21个财务指标,建立了一个评价体系。
在非财务指标方面,姜迎军(2007)表示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对激励性报酬体制的企业业绩评价的辅助补充作用。
陈佳莹和林少疆(2009)指出财务风险指标、赢利能力指标是非财务性指标的两个重要内容。
他们也认为非财务性指标的加入,与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4 评价企业业绩的两种代表方法4.1 EVA企业业绩评价方法EVA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两位学者Stern和Stewart (1995)在剩余收益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股东价值为中心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EVA(Economic Value Added),为此建立了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并将EV A作为商标在美国进行注册。
国外学者看到了EV A评价方法的优势与发展的前景,为此在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Uyemura D G(1996)陈述了EVA不同于传统会计评价,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并且调整了报告的收入,减少会计失真。
Jackson A(1996)指出EVA 能够使DCF(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变得简单,容易地评价出每年经营业绩。
在EV A 对企业激励制度方面的作用,Reichlestein(2000)和Dutta(2002)研究表明剩余收益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EV A包含其中)满足一贯的目标。
EV A虽然不是能医百病的良方,但Lokanandha(2006)的研究显示它即使不能使管理者和股东达成利益同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差异。
国内学者对EVA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颇具成果。
在规范研究方面:李玉婷(2010)认为采用EV A业绩评价系统可以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和投资行为,促使企业理性融资和谨慎投资,也可以规范企业的股利分配行为和削弱“内部人控制”行为。
孙宋芝(2010)提出EVA的有效激励机制观点,对利用EV A 可以更好地解决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促使管理者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更多地考虑股东的利益,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方面的作用表示肯定。
以上两种观点支持采用EVA有利绩效管理,但也有学者认为EVA会对企业业绩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我国的尚未十分完善的资本市场,芮莹心,许敏(2008)指出EVA评价系统在我国运用时会遇到所需要的企业财务数据的可信度不高,资本成本不易确定等问题。
并且,我国企业价值观念还比较薄弱,导致大部分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不断扩大规模,而规模的扩大更多的是毁灭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
在实证研究方面:杨钧(2010)对我国航天上市公司采用EVA业绩评价研究后,指出EVA评价系统在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产结构,增加资本回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军品资产五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正面作用。
彭有财(2009)针对ABC 集团公司现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在对EV A 指标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ABC 公司的以EV A 指标为核心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类似国有企业提供业绩评价改进的新思路和借鉴的操作方法。
4.2 因子分析法应用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对行业内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而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