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产前检查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孕妇张女士在孕晚期接受了产前检查四步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发现胎儿为臀位 ,且有脐带绕颈一周。经过评估,医生建议张女士进行剖宫产手术。
案例二
孕妇李女士在接受产前检查四步触诊时,医生发现其骨盆出口狭窄,可能影响 胎儿顺利分娩。医生建议李女士进行骨盆测量,进一步评估分娩方式。
四步触诊法包括四个步骤:摸清胎位、测量宫高、确定胎先 露和估计胎儿大小。
四步触诊法的目的
确定胎儿的位置和大 小,评估是否适合自 然分娩。
了解骨盆出口的大小 和形状,判断是否适 合自然分娩。
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如胎位不正、胎儿过 大或过小等。
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摸清胎位
医生将双手置于子宫底部,确 定胎儿的头部或臀部位置,并 判断胎位是头位还是臀位。
通过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实现对胎儿和孕妇的早 期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 健康问题。
个性化诊疗
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产前检查方案 ,提高诊疗效果和安全性 。
预防保健
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预 防和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 生,保障母婴健康。
科研方向与成果
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的 生理机制和病理变化,为临床应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如超声成像、三维重建等 ,提高四步触诊及骨盆测 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产 前检查数据进行深度学习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远程医疗
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实现 产前检查的远程诊断和监 测,为孕妇提供更加便捷 和高效的服务。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筛查
这些检查手段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产前 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为合适 的分娩计划,减少分娩过程中的风险 。
四步触诊法

四步触诊法产科四步触诊法可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在做前三步时检查者面向孕妇,第四步是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
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若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胎头则感觉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且形态不规则。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掌置于腹部左右两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
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可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可推动则未衔接。
第四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先露部为胎头时,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1]正确处理三个产程一、第一产程的处理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从临产到宫口扩张3cm为潜伏期,扩张3cm到开全为活跃期。
(一)待产1、凡正式临产者,应了解孕期、发动与破水情况并做全身及产科检查。
重点交接:血压、胎位、胎心、宫口及异常情况。
2、活动及休息一般鼓励产妇下地活动及进易消化的食物。
对胎膜早破、心脏病、妊高征者应卧床休息。
3、做好精神鼓励与安慰。
消除紧张恐惧、鼓励饮食、协助排尿。
(二)加强产程观察、填写观察记录(每次每项检查都要记录):l、首先要了解临产确切时间临产的标准:有规律性的宫缩(10分钟内有3次),每次30"-40"/3',有宫颈展平、进行性宫口扩张,先露下降。
2、每4小时测TP、R 1次,血压定期观察。
3、注意破膜情况(无论是自然或人工)。
(l )破膜时间;(2)破膜后有无胎心变化及脐带脱垂(3)破膜后的羊水量及性质。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

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产科医生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四个步骤来检查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一操作流程。
第一步:腹部触诊腹部触诊是最常用的孕妇产前检查方法之一。
产科医生通过手掌在孕妇腹部进行轻柔的按压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和胎位。
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让孕妇平躺在床上,然后医生用手掌按压孕妇的腹部,同时观察孕妇的表情和胎儿的动静,以判断胎儿的位置是否正常。
第二步:骨盆测量骨盆测量是通过测量孕妇的骨盆大小来评估胎儿是否能够顺利通过产道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医用卷尺放置在骨盆的最宽处,测量其距离,然后根据孕妇的身高、体重等因素,计算出孕妇的骨盆大小是否适合分娩。
第三步:阴道触诊阴道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阴道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用手指轻柔地触摸孕妇的阴道口,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第四步:直肠触诊直肠触诊是通过手指触摸孕妇直肠来判断胎儿的位置和胎头下降程度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医生戴上手套,然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手指插入孕妇的直肠,通过感觉胎儿的头部位置和下降程度,来进一步确定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总结: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胎儿的位置、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等重要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分娩的时机和方式。
在具体操作时,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孕妇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以便让医生更好地完成检查。
孕妇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

孕妇四步触诊法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孕妇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科室:姓名工作年限职称得分程序准备工作:20分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
2.注意保护隐私(遮挡屏风或床帘);注意保暖。
3.核对孕妇姓名、床号。
4.问患者的孕周及有无不适,排空小便。
第一步:确定宫底胎儿部分:10分1.操作前嘱孕妇排空膀胱后平卧于检查床上,两腿屈曲略分开。
2.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面向孕妇。
3.检查者面向孕妇头端,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摸清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4.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第二步:确定子宫两侧的胎背及胎儿肢体:10分1.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双手交替。
2.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程向侧方或向后。
3.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分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确定胎儿先露部及衔接情况:30分1.检查者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2.若胎先露部仍高浮,表示尚未入盆。
若已衔接,则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第四步:确定胎先露衔接程度:30分1.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方向向下深按,再次判断胎先露为何部,并确定胎先露衔接程度。
正确指导患者:15分1.爱护病人,注意保护隐私和保暖。
2.对患者进行孕期宣教。
3.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评价操作者:15分1.操作熟练,动作轻柔,有条不紊。
总分:100分回答问题:在进行产前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检查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
这是判断胎儿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其次,要检查胎先露是否衔接,以确保胎儿能够平稳地通过产道。
最后,要估计胎儿的大小,以便做好分娩的准备工作。
妇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

妇产科四步触诊法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妇产科四步触诊法是产前检查的常用方法,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胎儿的大小、胎位、先露部等情况。
产前检查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尺测耻上子宫长度 (cm)
18 24 26 29 32 33
触诊 (四步触诊法) 第一步:
了解宫底高度 及宫底部为胎儿 哪一部分。
检查者站在孕妇的右侧
第二步: 了解胎背及
胎肢位于母体 腹壁哪一侧。
检查者站在孕妇的右侧
第三步: 了解胎先露
是胎头或胎臀, 并判断是否固 定。
检查者面向孕妇头端
第四步: 进一步核对第
思考题
• 1、腹部四步触诊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2、如何进行腹部四步触诊? • 3、正常胎心音的次数及听诊位置? • 4、肛查的内容?
测宫高及腹围
宫高腹围:用手测宫底高度或用软尺测量 子宫长度和腹围,判断胎儿大小是否与孕 周相符。
不同孕周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妊娠周数
12周末
16周末 20周末 24周末 28周末 32周末 36周末 40周末
手测宫底高度
耻骨联合上2~3横 指 脐耻之间 脐下1横指 脐上1横指 脐上3横指 脐剑之间 剑下2横指 脐剑之间或略高
三步,并确定先 露部入盆的程度。
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听诊
胎心音在孕妇腹壁上胎背部位听诊最清
晰,音响似钟表“滴答”声。 正常胎心音为110~160次/分。头先露
时,胎心音在脐下两侧听取;臀先露胎心 音在脐上两侧听取;横位于脐周围听取。
(2)骨盆测量
① 骨盆外测量 ② 骨盆内测量
骨盆测量
• 1.髂棘间径(IS):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 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骨盆测量
• 2.髂嵴间径(IC):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 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骨盆测量
3.骶耻外径(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 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 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 。
产科四步触诊及骨盆测量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一、适应症(10分)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时采用此方法。
二、操作顺序(10分)(每一步操作2.5分)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的深度。
三、熟练程度(10分)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1.注意衣帽整齐。
(7分)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
(3分)五、注意事项(10分)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
(2分)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
(1分)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的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
(2分)6.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或阴道内诊协助诊断。
(1分)骨盆测量【骼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一、适应症(10分)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入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的骨盆外测量经线。
产科四步触诊骨盆测量

2.髂脊间径(intercristal diameter,Ic)体位同上, 测量两髂脊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3.骶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Ec)取左侧卧位, 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 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第5腰椎 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Michaelis rhomboid)的 上角,或相当于髂脊后联线中点下1~1.5cm处。
不同月份腹围的标准
谢谢大家!
骨盆外测量可间接反应骨盆的大小和形态,而 骨盆内测量可直接反应骨盆的大小、形态,椐 此判断头盆是否相称,进而决定胎儿能否经阴 道分娩,因此,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必不可少
的项目。
操作过程:
1.髂棘间径(interspinal diameter,Is)取伸腿仰卧 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间的距离,正常值23~
产科四步触诊骨盆测量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目的:
1、检查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2、检查胎先露是否衔接。
3、 查看子宫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估计 胎儿的大小及羊水量的多少。
操作:
1.检查者洗手、剪短指甲,温暖双手。
2.检查者关闭门窗,遮挡屏风,产妇排空膀胱,平 卧于检查床,暴露腹部,双腿略屈外展,腹肌放松。
不同孕周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
妊娠周数 12周末
度 手测宫底高度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尺测耻上子宫长度(cm)
16周末
脐耻之间
20周末
脐下1横指
18
24周末
脐上1横指
24
28周末
脐上3横指
26
32周末
脐剑之间
29Leabharlann 36周末剑下2横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
一、适应症(10分)
产前检查中,为检查:①子宫大小、②胎产式、③胎先露、④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就是否衔接时采用此方法。
二、操作顺序(10分)(每一步操作2、5分)
第一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测得弓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就是否相符,然后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胎儿部分;
第二部手法:检查者左右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仔细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得位置。
第三步手法:检查着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胎先露就是胎头还就是胎臀,左右推动确定就是否衔接、
第四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耻骨联合上胎先露部得两侧,向骨盆方向深按,再次核对胎先露部得诊断就是否正确,并正确胎先露部深入盆得深度。
三、熟练程度(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完产妇后,应洗手、(3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在作前三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作第四步手法时,检查者则应面向孕妇足端。
2、做第一步手法时,若先露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软而宽且形状略不规则、
3.做第二步手法时,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可变形得高低不平部分就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有助诊断。
(2分)
4.做第三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仍浮动,表示尚未入盆,如果已衔接,则胎先露部不能被推动、(1分)
5、做第四步手法时,若胎先露部为胎头,在两手下按得过程中,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不能顺利进入,该隆起称为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儿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但多不清楚。
(2分)
6。
经4步触诊法,若胎先露部难以确定时,可行肛诊或阴道内诊协助诊断。
(1分)
骨盆测量
【骼棘间径与骶耻外径测量及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入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得骨盆外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一)骼棘间径测量
1、孕妇体位:屈伸腿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1分)
2.找准孕妇两侧骼骨得骼前上棘; (1分)
3、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侧骼前上棘外缘得距离; (1分)
4、判断该孕妇得骼棘间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为23~26㎝。
(2分)
(二)骶耻外径测量
1、孕妇体位: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1分)
2。
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0。
5分)
3、找准孕妇耻骨联合、第五腰椎棘突(米氏菱形窝上角或相当于骼嵴后连线中点下1.5㎝); (1分)
4、用骨盆测量器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得距离;
(0、5分)
5、判断该孕妇得骶耻外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为18~20㎝、(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
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
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4分,每个体位2分)
2、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得骨性标志点。
(6分,每个骨性标志点2分)
【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测量及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判断骨盆出口大小及形状时常用得骨盆外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每项1分)
(一)坐骨结节间经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膝,检查者在孕妇右侧检查:(1分)
2、找准孕妇两侧坐骨结节; (1分)
3.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得距离; (1分)
4。
判断该孕妇得坐骨结节间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为8。
5~9。
5㎝.(2分)
(二)出口后矢状径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截石位; (0。
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润滑油(0、5分)
3、检查者将右手得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内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测量骶骨尖端至坐骨结节中点得距离; (2分)
4。
判断孕妇得出口后矢状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约为8。
5cm、(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 (10分)
1、注意衣帽整齐。
(7分)
2、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3分)
五、注意事项 (10分)
1。
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4分,每个体位2分)
2。
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得骨性标志点、 (6分,每个骨性标志点2分)
3、当坐骨结节间径偏短,后矢状径+坐骨结节间径≥15cm时胎儿可以从后三角娩出,这时让孕妇臀部抬高。
【对角径与坐骨棘间径测量与正常值】
一、适应症 (10分)
产前检查时,骨盆外测量有狭窄这者,为准确测量骨盆大小常用得骨盆内测量经线、
二、操作顺序 (10分)
(一)对角径测量
1、孕妇体位:取仰卧截石位; (0。
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以润滑油; (0、5分)
3、检查者将一手得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得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
联合下缘,另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 (1分)
4。
抽出阴道内得手指,测量中指尖至此接触点得距离,即为对角径得值;(1分)
5。
判断该孕妇得对角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为12、5~13㎝、 (2分)
(二)坐骨棘间径测量
1。
孕妇体位:去仰卧截石位; (0.5分)
2.消毒外阴,检查者戴消毒手套; (0、5分)
3.检查者将右手得食、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得距离(或用中骨盆测量器,用手指引导测量); (2分)
4。
判断孕妇得坐骨棘间径就是否正常,正常值约为10㎝。
(2分) 三、熟练程度 (10分)
正确回答90﹪内容9~10分,回答80﹪7~8分,回答70﹪5~6分,依次类推。
四、无菌观念(10分)
1。
注意衣帽整齐。
(3分)
2。
检查孕妇前后,应洗手。
(2分)
3、测量前应严格消毒外阴,以防宫内感染; (5分)
五、注意事项(10分)
1。
检查时让孕妇取正确体位; (2分,每个体位1分)
2、正确辨认孕妇骨盆相关得骨性标点。
(2分,每个骨性标志点1分)
3。
如果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得直径得值大于12。
5㎝。
(1分)
4.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为宜。
(2分)
5。
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