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机械运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课件

2.(淮安中考)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
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A.小明旁边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沿途的路灯
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3.我们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如果说书包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 可能是我们自己。放学走出校门时,若以教室为参照物,书包是 ___运_动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先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视察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 否产生变化。若相对位置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位 置不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 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易错点:在选取参照物时,易把研究对象本身选为参照物,或 没有明确研究对象,或没有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至于出错。 不会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来判断所选取的参照物。
7.《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
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
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有物体位置的变化就是机械运动,否则就不是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包括距离的变化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2)机械运动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除机械运动以外,还存 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不同于机械运动的其 他运动。
2.参照物的选取原则: (1)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 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3)不唯一性: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 (4)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 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 参照物。
第一讲机械运动

2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一般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是任意的,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3.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单位:米/秒(m/s)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2.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比较速度大小的常用方法: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例如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快,例如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
4.注意事项:计算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v 、s 、t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最好参与计算过程。
5.单位换算要掌握。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1.特点:在整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2.图像特征:v-t 图像:时间改变,速度不变。
s-t 图像:时间改变,路程也随之改变,但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5.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进行粗略描述,公式为例题讲解:1. 例1.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诗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试题难度】:A级【例题分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明确研究对象和参照物,选取假定为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后,要根据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第1节 机械运动(第1课时) (共23张ppt)

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也会不同。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探究实 践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 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 米的高空飞行。忽然,他 发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 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一 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探究实 践
运动员运球摆脱防守,手托 篮球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道 弧线,篮球被扣入框中。
跳马运动员助跑,腾空上马, 在空中旋转、翻腾后,跳马落地。
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 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 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探究实 践
地平线上升起的月亮
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缓慢爬行的蜗牛
街道上车来人往
台风眼-大气的运动
江河水的流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运动?请说出,课后与同学交流。
探究实 践
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例如,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房屋则 是静止的。
事情果真那么简单吗? 一只老鹰向下俯冲,双爪伸出,从湖中抓起大鱼,振翅飞升。另一只 老鹰飞近,伸出双爪抓住大鱼,完成“空中接力”。
选定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探究实 践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以地面为参照物,教学楼、
以太阳为参照物,教学楼、
树木等物体都是静止的。
树木等物体又是运动的。
竞赛资料-第1讲 机械运动

第一讲机械运动班级姓名知识点1 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的方法和读数例题1(1)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m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m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m3水(精确到m3即可).(2)如图是根据广西北海市一家宾馆中所挂钟表的照片绘制的示意图,图中秒针、分针和标有24个数字的转盘都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根据钟表的示数,这张照片是在北京时间(按24小时制计时)_____时_____分_____秒拍摄的。
知识点2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例题2造纸厂生产的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是它的横截面.从它的标签上知道,纸的厚度为d.但是,要想知道纸的总长度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纸很薄且卷绕的很紧,所以无法数出绕的层数;又因为纸筒上卷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请你设计一个简易的测量方案,估测卷纸筒上所卷绕的纸的总长度L(用相应的字母表示您在测量过程中所测的量,最后写出计算纸的长度的表达式).知识点3 利用时间与速度图像分析例题3如图所示,甲,乙,丙为三个光滑线型轨道,带孔的光滑小球套在光滑轨道上,并沿轨道的顶端滑动.轨道的高度和总长度相同.将小球从轨道的顶端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时间t滑到轨道的底端,则关于时间t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B. 乙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C. 丙图中小球所用时间最少D. 甲,乙,丙三个图中小球所用的时间相同例题4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V 1≠V 2);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V 1≠V 2).则( )A. 甲车先到达B. 乙车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 不能确定知识点4 相对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例题5 有两艘潜艇一前一后,两者相距L ,且两者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v 同向前进。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有磨损?) 量程(即它的刻度范围) 分度值(相邻两颗刻度线间的距离,
确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2)使用时注意
放尺(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其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厚尺尤其如此)
读数(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记录(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要求精确测量时要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4 某同学对一本作业本的长度进行测量,五次测量的 结果分别为:18.82cm,18.83cm,17.28cm,18.80cm, 18.81cm,则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多少?
L=18.815cm≈18.82cm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在国际制单位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等
)dm=( )cm
)mm=(
)μm=(
)m )m )m
)nm
练习题
例1 下列单位换算不正确的是 ( )
A 24μm=2.4×10^-2 mm
DB 10dm=10^3mm
C 20cm=2×10^8 nm
D 15km=1.5×10^12nm
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其中刻度尺是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绘的平
均速度约为 (
)
A 5km/h BB50km/h C 100km/h D 500km/h
例9 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他的看。到如路果边他的在小平树直向的后公路“分上过骑”,过是3k以m自用( 行了车10min),为则参他照骑物车
D 跳台
例10 许多人在通过下面有流水的独木桥时,往往感觉头晕,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
第1节 机械运动(第4课时) (共15张ppt)

超声波在t=1/2×0.4s=0.2s通过的距
离:s=vt=340m/s×0.2s=68m,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s汽车=68m-64m=4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
s t
=
4m 0.2s
=20m/s =72km/h
因为72km/h<8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探究实 践题型6:图像问题
甲乙两物体在30s内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甲物体的 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体的速度,乙 物体的速度为 0.75m/s 。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4课时)
浙教版 七年级上
创设情
境
速度公式:
v=
s t
变形
t=
s v
s=vt
利用公式时,单位要统一:
①若路程单位为米(m),则时间单位一般选择 秒(s),速度单位 是 米/秒(m/s) 。
②若时间单位为小时(h),则路程单位一般选择 千米(km),速 度单位是 千米/时(km/h) 。
t=
s v
=
12km 60km/h
=0.2h =12min
离杭州南 12千米
最高车速 60km/h
探究实 践
题型2: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一座桥全长6.89km,江面正桥长为1570m,一列车为110m的火车 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120s,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m/s?火车通过 全桥需用多长时间?
方法一:根据题意,此人在 6s 内通过 15m 的路程需要的速度 :
v=
s t
=
15m 6s
=2.5m/s
因为 v 大于2m/s,所以,在绿灯熄灭前他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讲《机械运动》课件1

估读至分度值后一位误差0.1mm
知识精讲
知识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 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日、星期、月、年等,其中常用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1min=60s;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停表、机械表、时钟、电子表等,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2)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 表)。读数时,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必 考 技 巧 错误可避免、误差不可避
知识精讲
知识二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 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学霸笔记
记臂+肩为1米
知识精讲
知识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练习使用刻度尺
零刻度线
量程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使用前:做到三看(一零二量三最小)。 一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整刻度)作为测量的起点;
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c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3)长度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皮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我们可以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第1节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

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法国飞行员 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忽然,他发 现身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飞行员以为是一 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仔细 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为什么飞行的子弹能用 手抓住呢?
当子弹的速度和飞机飞行的 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 行员来说几乎是静止的。因 此,飞行员可以用手抓住它。
你见过跳马运动吗?
在过程中,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改变。 你能例举物体空间位置改变的事例吗?
1、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2、太阳东升西落 3、老师在教室里走动 4、大雁南飞 ........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有运动的物体存在,当然也有静止物体存在。
接力赛跑时, 为什么准备 接力的运动 员要先跑动 起来?
接力赛跑时,为了既不使第一个运动员脚步过 分放慢,又能使第二个运动员将接力棒顺利地 进行传接,传接的两个运动员应当以相近的快 慢跑步,以尽量保持相对静止。
如何选取参照物? 可以任意选取,但 不能选择研究对象 自身。
5、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有利于问题的研究。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与静止 情况也会不同。
地面上的人认为:
电梯里的人
地面为参照物 位置改变
是运动的
电梯里的其他人认为:
电梯里的人 电梯为参照物 是静止的 位置不变
请你说出:“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 两岸走”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坐着的汽车正好与 另一辆汽车并排停着,当你看着边上的汽车时 忽然感觉自己坐的车正在缓慢地运动,但当你 向另一边窗口看出去时,又发现自己坐的车根 本没有动。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已知参照物描述运动 (1)方法: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 ___________,参 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观察者站在参照物上(设身 处地)观察研究对象,如果研究对象的位置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_____发生了 变化,就说它是_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他是______的。 (2)位置变化:距离或方位的变化。 (3)几条经验: A.两个同向同速平动的物体相对静止; B.两个绕同一转动轴转动的物体,若相同的时间转过相同的角度,则两物体 相对静止; C.两个同向不同速平动的物体以慢物体为参照物,快物体仍沿原来的方向运 动,相对速度为两物体速度之差; D.两个同向不同速平动的物体以快物体为参照物,慢物体沿原来运动方向的 反方向运动,相对速度为两物体速度之差; E.两个相向平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物体沿原来运动方 向运动,相对速度为两物体速度之和。
3. 2016年10月19号,“神十一”与天 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 对接,对接后以“天宫二号”为参照 物,“神十一”是 静止 (运动/静止)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神十一”是 运动 (运动/静止)的。
4.一只小船在河中逆流匀速行驶,相 对水流速度为v,突然从船上掉下一个 救生圈,经过时间t,船上的人才发现, 立即掉转船头仍以相对水流速度v匀速 行驶,若不计船掉头时间,从发现到 小船追上救生圈的时间 ( C ) A.大于t B.小于t C.等于t D.无法确定
5.一艘轮船从甲地顺水到达乙地后再 逆水返回甲地,所需的时间为t1,若 轮船动力不变,它在静水中同样往返 一次所需的时间为t2,则t2与t1的关 系是( A ) A.t1>t2 B.t1=t2 C.t1<t2 D.不能确定
(2)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3)人身体上的测量工具
1cm
为了更准确的
认识周围的世界, 把握事物的特点, 我们发明工具,帮 助我们测量。
2.认识刻度尺:
3.一般长度的测量
(1)会选:根据测量对象及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放: 放正、 对齐、 紧贴
(3)会看: 读数时,视 线与刻度尺 尺面垂直
6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_____cm,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他应________________。 7.在相同条件下,由于铜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因此用同一把 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夏天和冬天的测量结果比较是 ( ) A.夏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B.一样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大些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加油机和战斗机
花样跳伞运动员
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
考点2、参照物
1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俗语中 “进”是以________ 为参照物,“退” 河岸 河岸 又是以___________ 为参物.
2.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处理下列问题:甲、乙两列火 车,车长分别 L1、L2,在相邻的两条互相平行轨道上,甲车以速度 v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 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时间为_______;若甲 车在前以速度v1向东匀速行驶,而乙车在后以速度v2 也向东匀速行驶,则乙车与甲车相遇到离开所需时 间为_____(v2大于v1 )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3.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改进测量方法
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4.不可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5.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
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 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考点1、刻度尺的使用
1.某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 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小明对另一物体的长 度进行测量,五次的测量数据分别为: 25.1mm , 25.2mm , 27.3mm,25.3mm,25.3m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物体 的长度应为 。
2.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 的长度,读数为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 _________.
3.如上右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___cm. 4.三位同学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第一位同学测量的结果记录是 15.82cm,另外两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分别是15.80cm和15.8cm,他们在测 量中都遵循测量规则,那么第一位同学和第二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同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第一和第三位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读:准确数+估计数(一大格代表多少?一小格代表多少?看几大格 又几小格几,读数是多少。)
[练一练]读出物体的长度
单位。 (5)会记: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估计值 准确值 、
估计数三种情况
(六).特殊长度的测量: 1.微小长度: 思想:化小为大-----累积法;例:纸的厚度、细金属丝的直径。 2.曲线长度: 思想:化曲为直----转化法;例:软尺、棉线、滚轮、微分 3.暗长度: 思想:弃暗投明----平移法;例:利用其他辅助工具进行。
8.如图是两把按不同比例尺进行刻度的尺子,每把尺子的刻度都是均 匀的,已知两把尺子在刻度10处是对齐的,且上面尺子在刻度15处与 下面尺子在刻度18处也刚好对齐,则上面尺子的刻度16在下面尺子对 应的刻度是多少?
单位换算的方法: 单位换算,系数不变,记住进率,做好整理。 9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 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 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 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B A. 2.5um=2.5 um×10-6m B. 2.5um=2.5 ×10-5dm C. 2.5 um=2.5×10-6cm D. 2.5 um= 2.5 ×10-9m
(二)测量时间的工具: 1.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2.认识停表: (1)按钮、(2)表盘设计(3)分度值。(4)停表的读数:短针所指 小表盘上的刻度是分,打针所指大表盘刻度是秒。
例3.等时性及微小时间的测量(例:单摆周期)。 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 s;1min内你的脉搏的次数是___次。 三、误差: 1.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第一讲 机械运动
(一)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及符号: (1)主单位:米;符号m.) (2)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µm) 纳米(nm)
【温馨提醒】 光年也是长度单位,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 离。1光年等于光在一年中的行程,约为9.46 × 1015 m。
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l;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圈的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C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 错误的步骤是____ 用细铜丝的绕圈总长度 L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还缺少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EC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
慢慢后退。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 的冲过来。
标准不同 为什么对物体 的判断上会出 现这样的不同 呢?
事例三: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 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 “别动”是以谁做标准的?(
(二)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
1.参照物选择的必要性。例:坐在行驶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 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得很快。 2.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假定不动、标准) 温馨提示: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选择原则:任意性、排己性、静止性、方便性、同一性。 温馨提示:如何理解方便性原则 (1)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 参照; (2)研究运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一)长度的测量
2.常考举例: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普通中学生的 身高大约是1.60 _m___,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物理课 本的长度约为25 __cm__,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 3.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一般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5.小明在用一把钢尺测量一块木板的长度实验中,对木块进行了五次测 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17.82cm、17.83cm、17.81cm、17.28cm、 0.1781m。 (1)他对同一木块进行五次测量的目的是 ; (2)这把钢尺的分度值是 ; (3)小明先对五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数据 是错 误的; (4)然后,小明计算出了该木块的长度是 。 方法归纳:在平均值时,结果不管能否除尽,应保留与原测量结果相同 的有效位数。如第(4)问中计算出结果为17.8175cm,因钢尺的分度值 是1mm,故只能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 17.82c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机械运动的形式:平动、转动和振动。
5.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
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运动的绝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