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河流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读图2.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某某省、某某自治区、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某某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某某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某某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某某、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教学设计3:2.3河流

教学设计3:2.3河流
主要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我国的内流河主要掌握塔里木河。
4、学生思考内流区和外流区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分界线大致一样?
明确: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一样。(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降水多的地区主要行成形流河,降水少的地区主要形成内流河。
5、学生读图2.31图比较中国南北的河流的汛期有何差异,并思考原因。
(2)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通过学习长江解放前后的变化,时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2、运用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资料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顾:
二、接入新知:
1、教师讲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读课本P42 2.30图,描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2)对比我国东部四条代表性河流的流量变化,掌握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3)阅读塔里木河的介绍,归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4)列表对比学习长江与黄河的特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接纳的主要支流、主要水电站、防洪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激发起学生的民族H豪感。
(3)黄河的治理:
①建设大型水库
②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如造林种草、修筑梯田等。
③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
三、知识巩固:
练习册知识结构选择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2.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范围
3.图示南北河流的差异并分析
二、接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是长江和黄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河流(第2课时)精品教案

河流(第2课时)精品教案

《河流》教学方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

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2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以《早发白帝城》诗词作为引入,引导学生形成对长江的感性认识。

正文部分首先通过读图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干支流形状、源头、入海口、各河段的划分以及主要支流和湖泊、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

接着通过数据来展示长江的水量、长度及流域面积,并结合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等地图来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第三部分是从水能开发和“黄金水道”两方面来了解长江流域的开发。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说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3.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4.能够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新课的学习进行导入。

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资料,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分析河流治理的意义和效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

2.3河流(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5篇第一篇:2.3 河流 (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河流》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

《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河流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课是《河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河流的形成和特点,并且探讨了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到河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图片,学生能够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 学生能够认识到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河流的兴趣和了解。

2. 观看教学视频(10分钟)- 播放与河流形成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研究知识点(15分钟)- 教师简要讲解河流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关键概念和要点。

4. 图片展示(10分钟)-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中河流的特点和景象。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河流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点,并进行合理讨论。

6. 结束(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流资源。

五、课堂评价方式1.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通过问答方式进行即时评价;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表现进行评价;3. 学生可以发表研究心得和观点,并进行互评。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河流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视频和图片;2. 小组讨论工具:纸张、笔等。

以上为《河流》第二课时的说课稿,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方式和教学资源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河流的形成和特点,以及河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

第三节河流(共3课时)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一、导入新课“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给我们启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我国许多大河向东流,注入海洋,这些河流对人类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身边的事实,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找一找:让学生阅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提问:这些大河各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分别注入哪个海洋?学生: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都注入了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注入了印度洋,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提问:在图中找到塔里木河,仔细观察这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学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河流最终没流入海洋,在半途消失了。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继续读图2.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山脉的分布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以什么山脉为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一】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长江的概况,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2.理解长江巨大的航运价值和丰富的水能3。

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治理的措施。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2.掌握通过列表比较地理事物的方法3.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建立江河兴利除弊的正确观念。

2.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3.长江的开发教学难点2.长江洪灾原因及重要性讨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析图表、多媒体教学、活动讨论、学生设问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与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

这里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抒发中华儿女对长江无限赞美之情的«长江之歌»。

歌词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长江究竟发源于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呢?人们又是如何开发长江这条母亲河的呢?就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长江的地理概况吧!(板书)【一】地理概况[讲授新课](投影复合图)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长江流域水系图»«沱沱河彩图»。

仔细观察: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它的源头叫什么?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学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W〞)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学生: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级行政区。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忆或边想省级行政区轮廓图,边依次记忆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或全称)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它自西向东由哪三个峡谷组成?(学生:(1)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2)三峡位于渝鄂交界;(3)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学生: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所在省份及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

[学生:四川雅砻江、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贵州、重庆、乌江(涪陵);湖北汉江(武汉)、湖南湘江和洞庭湖(城陵矶);江西赣江和鄱阳湖(湖口)]5.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温度带、干湿区?(学生: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长江干流大部分流经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亚热带湿润地区)(投影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组数字资料,并分析这组数字说明了什么?(资料:1.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2.长江年径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亚马孙河、刚果河,居第三位;3.长江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居我国各河之首)(学生小结)以上这组数字说明: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不仅是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提问)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这里的〝大〞字可从哪三个方面的数字表达出来?[学生:长江长度最长(数字最大)、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大)](投影资料)引导学生搞清«长江各河段的名称»(资料略)并与长江三大河段对比掌握。

(投影示意图)长江三大河段与其各自具体河段(俗称)对比示意图:【二】水能宝库(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水能宝库(板书),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提问)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呢?(学生回答)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提问)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大河段中呢?(读图)投影复合图〝虎跳峡〞〝西陵峡〞彩图,并引导学生阅读图下资料后,对照«长江流域水系图»和«长江河段划分示意图»进行判断。

(学生回答)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中。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上游河段中的源头——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

(提问)长江上游源头——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投影)复合图«长江干流剖面图»«长江流域水系图»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1)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学生:约6700米)(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学生:约3 200多千米;约6000多米)(学生回答)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宜宾段。

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师讲解)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的重庆,深切巫山坚硬的石灰岩,形成险峻峡谷。

三峡长约200千米,峡口处仅宽100米,峡谷两岸峭壁耸立,水流端急,因而三峡河段水能资源也极为丰富。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位置、建设进程及建成后的综合作用)。

(教师讲述)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它的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

(引导学生看投影彩图)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将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

(投影并提问)引导学生阅读复合地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观察、分析: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有关系吗?如果有,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大型水电站往往分布在我国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

(提问)长江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大河中首屈一指。

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否充分?为什么?(板书:开发是否充分,原因) (学生回答)现在,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充分(板书)。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在长江支流和干流上相继建成了许多水电站,但是因为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及时板书),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

(教师小结)由于目前长江的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很低(不足8.6%),因此加速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

(板书)【三】长江——黄金水道(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结合图例观察长江干流什么河段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学生: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什么河段通航10 00~3000吨轮船?(学生:重庆至湖南城陵矶)什么河段通航500~1000吨轮船?(学生:四川宜宾—重庆)什么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学生: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提问)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学生回答)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这个河段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达到了怎样的治理效果?(学生回答)(1)荆江河段(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

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两岸江汉平原,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投影)«长江航运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长江哪些河段航运能力较强?为什么?与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江干流宜宾以下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其中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通航能力最强(可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重庆至湖南城陵矶河段次之(可通过1000~3000吨轮船);四川宜宾至重庆河段通航能力第三(可通航500~1000吨轮船)。

以上河段通航能力较强,主要是因为这些河段流经高山峡谷,地势西高东低,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较大,河道逐渐变宽变深造成的。

(过渡)新中国成立以来,只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疏浚了长江航道,加强了沿江港口的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然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为什么?下面我国通过针对问题,分组讨论,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活动探究)1.长江水运价值巨大,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中心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较大。

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线,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阅读并分析以下各方面的意见,说一说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分A、B、C三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讨论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大胆地设想。

) (分组讨论)A组针对老船工的话讨论;B组针对工程师的话讨论;C组针对渔政人员的话讨论。

(学生发言)A组学生发言:航道情况复杂,某些河段有阻碍轮船航行的浅滩,很可能是长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而水土流失与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乱砍滥伐森林,严重破坏植被非常有关。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禁止人们在长江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还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疏通长江航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