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 教案
第三节 河流(第1课时)

我 国 唯 一 流 入 北 冰 洋 的 河 流
二、我国主要的湖泊
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 1、内流湖和外流湖
内流湖中的水不能流出去,由河流带来的盐 逐渐积累,慢慢变成咸水湖。其实海洋也可以看 作一个特大的内流湖。 外流湖中的水不断更新,盐分较少是淡水湖。
2、湖泊分布的特点
找出湖泊最为集中的两个区域。
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南 部多外流河?
1、气候:东南部是季风区,降水充沛; 西北部是非季风区,降水少,主要以高 山冰雪融水为主。 2、地势:西高东低
南方大河——珠江
引塔里木河水灌溉
经塔里木河水灌溉的农田
塔克拉玛干沙漠
维吾尔语意"进去 出不来的地方",被称 之为"死亡之海"的塔 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塔里木盆地。整个沙 漠总面积337600平方 公里。塔克拉玛干占 全国沙漠面积的47.3%, 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也是世界上的七大沙 漠之一。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
(第1课时)
我国的河湖状况
By phoenix
有一首歌有这样几句歌词:
“你从雪山走来,……
你向东海奔去,……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许多多“从 雪山走来,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 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 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 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土地,哺育人民,成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经过的省市区(6个)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
●沟通的水系(5个)
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历史上:沟通了南北交通。 现在:具有航运、灌溉、防洪等综合作用。
《河流》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属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策略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河湖的特征”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突出河流对人类活动的贡献,比如教材中提及的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上的引黄灌溉,都生动地说明了河流给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教材设计还考虑到河流对人类还有不利的一面,比如长江的生态问题、洪涝灾害,黄河的泥沙问题、地上悬河等。
这样,使学生通过河流的学习,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
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以外流河为主,重点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第二是“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阐述长江概况,上、中、下游划分自然特征,巨大的水能资源和“黄金水道”等内容。
第三是“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主要阐述黄河的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综合治理,黄河上、中、下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
在教学策略上,通过中国河流分布卫星图作为引入,继而通过河流知识PK活动,引导学生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正文部分首先交待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总结我国内外流河流的分布。
第二部分是河流的水文特征,首先给出分析水文特征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读系列图来对比分析内外流河流的水文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精品教案及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精品教案及学案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能够判断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并知道分布的地区。
3、掌握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不同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根据河流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课本42页至43页课文内容和图2.30完成:1、列举河流的作用。
2、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外流河?3、什么是内流区,什么是外流区。
看看它们的分布面积和差异。
4、读图2.30完成课本44页活动题。
5、找出几条外流河,看它们都注入哪个海洋?6、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析其水源主要来自哪?7、河流的水文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课本43页内容和图2.31,说出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2、比较内流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一、选择题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基尔运河D.京杭运河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A.洞庭湖B.鄱阳湖C.青海湖D.太湖3.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A.弱水B.塔里木河C.湘江D.渭河4.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珠江B.长江C.额尔齐斯河D.怒江5.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分布在____省()A.湖北B.湖南C.江西D.青海6.下列反映我国图中河流水量的,其中表示长江的是()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红笔画出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2)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观察此线同 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近似,同时此线又同(气候分区) _______ 区和 __________ 区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
教学设计3:2.3河流

我国的内流河主要掌握塔里木河。
4、学生思考内流区和外流区和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分界线大致一样?
明确: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一样。(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降水多的地区主要行成形流河,降水少的地区主要形成内流河。
5、学生读图2.31图比较中国南北的河流的汛期有何差异,并思考原因。
(2)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通过学习长江解放前后的变化,时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我国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2、运用资料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资料分析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顾:
二、接入新知:
1、教师讲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读课本P42 2.30图,描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2)对比我国东部四条代表性河流的流量变化,掌握外流河的水文特点。
(3)阅读塔里木河的介绍,归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4)列表对比学习长江与黄河的特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接纳的主要支流、主要水电站、防洪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激发起学生的民族H豪感。
(3)黄河的治理:
①建设大型水库
②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如造林种草、修筑梯田等。
③在下游地区加固黄河大堤
三、知识巩固:
练习册知识结构选择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2.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范围
3.图示南北河流的差异并分析
二、接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我们中国的母亲河是长江和黄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第三节《河流》(1)学历案

第三节《河流》第一课时学历案【内容出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小组合作,在地图2.30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依据课标)2.运用资料会叙述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能了解形成原因。
(依据课标) 3.通过阅读教材44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依据学情)【评价任务】1、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一:能够在地图2.30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检测学习目标1)2.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二:运用资料会叙述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能了解形成原因。
(检测学习目标2)3.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44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
(检测学习目标3)4.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四”:谈本节课的收获(检测学习目标1、2、3)【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1.本节课内容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三节内容,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地关系看,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一课时完成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课一、以外流河为主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指向学习目标1)1、什么是外流河、外流区?什么是内流河、内流区?2、请你在图2、30中找出以下河流并加粗描绘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淮河、珠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3、以上河流最终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哪些?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哪些?最终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哪些?4、在图2-40上勾画出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该界线和我国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我国外流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______,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_____(外流/内流)区域。
6、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影响,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随着夏季风加强,河流形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讲解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说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3.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4.能够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情况,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
难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治理措施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新课的学习进行导入。
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析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资料,了解河流的治理措施,分析河流治理的意义和效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4、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5、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6、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7、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8、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4、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5、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6、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7、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难点: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4课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案新版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
2.学会分析我国主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众多的河流,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理解正确的人地关系。
重点读图分析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一、导入新课“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首《好汉歌》中的“大河向东流”给我们启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我国许多大河向东流,注入海洋,这些河流对人类有何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河流。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身边的事实,说说河流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1:我们家用河流水灌溉农田。
学生2:京杭运河为北京、天津提供黄河的淡水资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
这些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利于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
找一找:让学生阅读图 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提问:这些大河各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分别注入哪个海洋?学生: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都注入了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注入了印度洋,额尔齐斯河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
提问:在图中找到塔里木河,仔细观察这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学生: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内,河流最终没流入海洋,在半途消失了。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继续读图2。
30,观察图中外流区、内流区界线,对照前面所讲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山脉的分布图,说说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以什么山脉为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相关资料了解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含义,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
2.结合地形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3.简单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河流,它们如同血脉一样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同学们知道我国哪些著名河流呢?
学生(讨论):长江、黄河、珠江等。
教师(运用多媒体快速闪过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黑龙江等):除了同学们说的河流以外,我国还有很多大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河流,了解我国河流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利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容易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进行多媒体展示,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导入二: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航运、宁夏平原等图片):同学们分析图中河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提供水能、航运、冲积平原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河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河流的概况,感受我国河流之美。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展示河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河流概况和作用的欲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课推进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一起认定目标):今天我们就带着目标进行我国河流概况的学习。
(一)河流概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河流在水能、航运、灌溉等方面作用图):同学们观察图片,讨论河流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正文第1自然段):河流具有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作用。
教师:我国河流众多,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2自然段和第43页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
(2)什么是外流区,什么是内流区,其面积和水量有什么差异?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有明确的答案,为了锻炼其快速阅读的能力。
教师精讲点拨:河流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灌溉、养殖、航运、发电、旅游等多方面的作用,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
做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的主要原因是河流的水量小,流经地区蒸发旺盛,河流在流淌的过
探究这些问题。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它们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完成教材第44页活动题。
学生分组探究:
(1)在图中找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2)分析这些河流哪些属于外流河,分别注入什么海洋?哪些是内流河?其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的原因是什么?
(3)归纳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4)总结我国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设计意图】
这些问题主要是教材第44页活动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目可以深入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规律及河地形、气候的关系。
(成果展示教材第44页活动题答案)
(1)学生自主探究各河流。
(2)这些河流中除塔里木河外都是外流河,其注入海洋如下表所示:
水,有的季节该河段没水。
(3)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4)我国外流河多分布在季风区内降水较多的山地、高原和平原地区;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内干旱的沙漠地区。
教师精讲点拨: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多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额尔齐斯河是一个例外,它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受来自北冰洋的气候影响,河流水量较大,是俄罗斯鄂毕河的一条支流。
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最大的内流河是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
教师拓展延伸:我们前面认识的河流都是天然河,在我国还有很多人工河,最著名的就是京杭运河,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44页“阅读材料”,了解京杭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现在起到的作用。
【设计意图】
本环节内容较多,通过点拨进一步阐明我国河流的分类河分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转承:由于我国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的差异,同学们说我国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速等方面是否相同。
学生:不相同。
教师:我们就一起探究我国河流在这些方面的特征。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师:河流在水位、水量、流量等方面的特征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3页图2.31,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分析图中河流哪个季节流量较大。
(2)分析图中河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的哪一侧,其水量有什么差异?结合气温的知识分析哪一侧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关键是看懂河流流量大小和时间的关系,还要理解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成果展示)
(1)图中河流夏季流量较大。
(2)松花江和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水量较小,长江和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由于冬季0°C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因此该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没有结冰期。
教师精讲点拨: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水量小,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气温在0°C以下,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冬季气温在0°C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43页鄱阳湖地区汛期和枯水期图片)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河流的概况,我国大部分河流受地势的影响,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少数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有少数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既有相同点,如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也有不同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以南的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本节的重点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难点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