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2012年版)长江职业学院《工程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二年级环境艺术设计学时:48 学分:3编写执笔人:曾祝睿审定负责人:课程编码: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有关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的知识,学习各种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同时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为后继课程学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后续课程:《手绘效果图》、《居住空间》、《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二、课程设计思路1.以创造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系统识图与制图的能力培养贯穿课程始终。

学生在学习基础基础原理和技能的同时展开对制图问题的研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个体创造能力。

2.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教师可将实际设计项目图纸引入到课堂中来,以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逐项剖析,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有效的制图方法,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具象化”教学效果。

3.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实际项目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从理论讲解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研讨等方式找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4.“双师”式的指导完善教学资源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条件,通过网络资源、电子课件和视频等方式,构建课程学习的立体资源。

师资的配置确保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支持,以“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指导任务。

三、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了解并贯彻国家制图标准所规定的制图基本规格,学会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2)画法几何是制图的理论基础,通过画法几何的学习掌握正投影的原理,掌握各几何元素空间相对位置的投影特点,并能解决空间几何元素的度量和定位问题;(3)通过投影制图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中有关符号,图样画法, 尺寸标注等规定。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最新)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最新)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最新)《工程制图》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学习领域:工程制图制定时间:2018年7月适用专业:室内设计所属系部:工程系参考学时:60学时学分:3.5二、课程性质《工程制图》是高职工程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主要培养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建筑制图和识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制图规格及基本技能,建筑的含义及分类、建筑工程图样、装饰工程图样的绘制程序与步骤,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电气及工程制图》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既有基本的系统理论又有较强实践性的综合性必修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是学生向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

本课程包括工程制图、电气制图和AUTO CAD的主要内容,掌握《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国家标准,能熟练地使用绘图工具和计算机绘制、识读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建筑平面图和电子工程图样等;能绘制电子产品装配草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

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

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一般复杂程度的各类图样。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识图、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实际技能。

采取项目化的安排,在完成各个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绘图知识和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电气及工程制图》是面向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识图、绘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实际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掌握制图规范和计算机制图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思维活跃、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为基本目标。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96+1W学分:8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后续课程:《顶岗实习》《电气施工》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识读并绘制完整的零件图样及简单装配图的能力,电气图识图能力,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1、绘制零件图识别零件图的能力通过学习简单形体、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以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以达到绘制零件图的能力。

通过学习标准件和常用件画法的规定、机件表达方法以及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以达到识读零件图的能力。

2、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通过学习电气制图的各种绘图工具、修改工具等,使学生能够熟练绘制电气图的各种图形元件,能够完成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布置图等的绘制。

六、能力要求1、绘制零件图、识别零件图的能力学生在180分钟内,结合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完成一张零件图的绘制。

学生在60分钟内,结合所学的制图基本知识完成一张零件图的识读。

2、利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的能力学生在180分钟内,完成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图、电气接线图、平面布置图的绘制;七、教学内容实训项目(1W):1.箱体零件图的绘制 14学时2.电机端盖三视图的绘制 14学时八、教学要求1.本课程实用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2.采用机房上机操作,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完成相应教学。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绘图的规范性,符合机械制图和电气制图的标准。

4.教学过程采用任务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当次课堂的任务,作为成绩测评依据。

九、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作品考核,每个项目完成提交一份作品。

学期末将各作品考核成绩进行平均,计为考核成绩。

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考核成绩占80%。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72学时)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72学时)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学时/学分:72/4.5课程类型:B类适用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学课程所属系部:经济管理学院批准日期:2019年9月一、制定依据与课程定位(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标准是依据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作为从事工程设计及CAD应用和开发的基础课程,意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后续课程有《建筑识图与构造》、《AutoCAD设计基础》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系统中有关硬件配置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图形生成与输出的基本原理,学会图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工程制图》是三年制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培养图解简单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手工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责的工作态度。

(一)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制图工具和仪器,按照正确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来画图,投影正确、图线分明,尺寸完整,字体工整,图面整洁。

2、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弄懂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注意画图和看图相结合,物体与图样相结合,要尽量多接触机器和机械零部件,增加感性认识,要多看、多画、多想,注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

4、掌握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能阅读工程图样;5、能熟练地应用绘图仪器、CAD绘图技术、徒手三种方法绘制工程图样。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2、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4、严格遵守有关制图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的规定,学会查阅并使用标准和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56学时)教师专用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56学时)教师专用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工程制图2.课程代码:0333093.学时:56学时4.学分:3.5学分5.适用专业:工科非机械类专业6.课程性质:必修本课程是所有工科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具有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机械制图课程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具有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能力,具备查阅和使用手册和国家标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学完本课后,应能达到下列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能熟练查阅常用手册、国家标准等;3.具备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图样的能力;4.所绘图样能够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尺寸完整、清晰、字体工整、线型标准,符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规定,并能按给定的要求标注表面结构和公差与配合;5.具备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1.师资要求①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获得国家制图考评员、讲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②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学生每人一套制图仪器;◆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

3.教材及参考资料◆《机械制图》和《机械制图习题集》/金大鹰主编,十一五职业技术院校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08339-9◆《工程制图》及《工程制图习题集》/巩运强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21844-5/21804-9◆《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手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12226374.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演示、讨论、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平台课程课程代码:教学时数:48学分:3制订人:完成时间: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本课程标准依据非机械类各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在非机械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工程制图课程是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层次,也可作为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核心课或选修课。

本课程是基于非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所需的制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分析,以实际生产中典型的零部件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有关课程、标准和规范等知识进行制图和识图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四、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围绕工程实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方式,把理论教学所获得基本知识应用于项目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

1.专业能力(1)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具备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3)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4)具备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的能力(5)具备查阅、使用、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料的能力。

2.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2)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3)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3.方法能力(1)具备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2)具备创新设计能力;(3)具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表1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情景六、课程教学设计表2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设计七、课程考核表3 《工程制图》课程评价标准八、教学基本条件1.教师的能力要求能根据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握《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的国家标准;具有较强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具有理论与实践教学丰富经验,具有强烈工作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2012年版)长江职业学院《工程制图》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二年级环境艺术设计学时:48 学分:3编写执笔人:曾祝睿审定负责人:课程编码: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有关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的知识,学习各种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同时学习计算机绘图的初步知识,为后继课程学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三大构成》后续课程:《手绘效果图》、《居住空间》、《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二、课程设计思路1.以创造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系统识图与制图的能力培养贯穿课程始终。

学生在学习基础基础原理和技能的同时展开对制图问题的研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个体创造能力。

2.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教师可将实际设计项目图纸引入到课堂中来,以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逐项剖析,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有效的制图方法,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具象化”教学效果。

3.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实际项目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从理论讲解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研讨等方式找出可行性解决方案。

4.“双师”式的指导完善教学资源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持条件,通过网络资源、电子课件和视频等方式,构建课程学习的立体资源。

师资的配置确保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支持,以“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指导任务。

三、课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了解并贯彻国家制图标准所规定的制图基本规格,学会使用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的方法,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2)画法几何是制图的理论基础,通过画法几何的学习掌握正投影的原理,掌握各几何元素空间相对位置的投影特点,并能解决空间几何元素的度量和定位问题;(3)通过投影制图的学习,应了解和掌握国家制图标准中有关符号,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规定。

17工程制图 课程标准

17工程制图 课程标准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大专电子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识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机械制图”方面能力的训练,为学习后续的传感器和专业课程以及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熟悉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规尺、计算机两种方法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构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设计思路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技能、突出应用”。

2、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把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与后继课程的“接口”。

(一)关于“专业方向模块”问题的说明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基础课,既然是“基础”,所以其专业(方向)性并不明显。

在课程标准中很难体现不同专业(方向)所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

所以未能写出“专业方向模块”的具体内容。

笔者建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结合所教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探索和研究;收集一些所教专业(方向)的机械零部件或和图样等特色实例,举例或作业练习,亦或测绘等,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

(二)关于课程实施过程的若干建议1.第1次课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样的作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初步培养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制图》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平台课程
课程代码:
教学时数:48
学分:3
制订人:完成时间: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非机械类各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在非机械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工程制图课程是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属于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层次,也可作为专业群内其它专业的核心课或选修课。

本课程是基于非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制造所需的制图能力和读图能力分析,以实际生产中典型的零部件为载体,采用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有关课程、标准和规范等知识进行制图和识图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四、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围绕工程实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化的方式,把理论教学所获得基本知识应用于项目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工程实践技能。

1.专业能力
(1)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具备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
(4)具备掌握和应用相关的国家标准的能力
(5)具备查阅、使用、管理相关的技术资料的能力。

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2)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综合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及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备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具备创新设计能力;
(3)具备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4)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表1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