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说课稿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3套说课讲解

机械制造基础3套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一一、填空题1.在室温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金属具有_体心立方___、_面心立方_、密排六方三种紧密的晶体结构。

2.Fe—FeC相图中,PSK线为_共析线__,S点为____共析点_,其含3碳量为___0.77%_,温度为___727_______℃,其反应式为____A______P_。

S3.铸件的凝固方式,根据凝固区域宽度不同,一般有_逐层凝固__、__糊状凝固和_______中间凝固三种类型。

4.液态合金的_____本身的流动___能力,称为流动性。

合金的结晶范围愈____窄_,其流动性愈好。

因此,在选择铸造合金时,应尽量选择___共晶成分_____的合金。

5.皮带轮在批量生产时应采用__铸造__毛坯。

6. 金属切削过程的实质,是被切削金属连续受到刀具的___挤压__和____摩擦___,产生___弹性变形____和___塑性变形__,最终使被切削金属与母体分离形成切屑的过程。

二、选择题1.热处理时,一般都要使金属常温组织经加热变为( C )组织。

A. 珠光体 B.渗碳体C. 奥氏体 D.莱氏体2.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当其冷却速度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在MS-Mf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温度范围内发生等温转变,其转变产物为( C )。

A. 贝氏体 B.珠光体C.马氏体 D.渗碳体3.铸件缩孔常产生的部位是( B )。

A. 冒口B. 最后凝固区 C.浇口4.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D )。

A. 合金元素含量 B.淬火介质C.工件大小 D.含碳量5.采用一般的工艺方法,下列金属材料中,焊接性能较好的是( D )。

A. 铜合金B. 铝合金C.可锻铸件 D. 低碳钢三、简答计算题1.简述钢的硬度、强度、塑性、韧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答: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硬度增加。

当含碳量小于0.9%时,含碳量增加,钢的强度增加。

而当含碳量大于0.9%时,渗碳体以网状分布于晶界或以粗大片状存在,使得强度随之下降。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1)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1)

《机械制造基础》第一讲绪论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学内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

(连接性好、省工省材料、结构重要轻)型材:直接从型材厂购买(3)零件加工阶段金属切削加工是主要加工手段。

(车、铣、钻、镗、磨、刨、插、拉)等特种加工应用日趋广泛(电火花、电解、超声波、激光、电子束、离子束、等离子弧、化学等等)选择原则:零件批量、精度、表面粗糙度、技术实现方式,价格成本等等综合考虑 (4) 产品检验和装配零件检验目的:使零件加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零件检验对象:一般场合,工序、加工过程中的尺寸变化、加工完成后几何形状误差;在要求高的场合(重载、高压、高温、可靠性要求很高)内部性能(缺陷检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检验)装配:遵守严格的装配规范。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绪论课题: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容、方法课题形式:讲授、两课时教学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容、方法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教学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容、方法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学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稿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稿

机械制造基础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一)性质:1、《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2、《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

(二)作用:1、使学生会选择常用的工程材料的牌号及热处理。

2、使学生具有合理选择金属切削刀具以及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加工方法的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4、为学生学习其他相关课程,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奠定必要基础5、培养了学生在铸造、锻造、焊接工艺等方面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定位与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和机械热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

②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具有确定零件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尺寸的初步能力。

③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分析零件切削加工与装备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在钳工、车工、焊工上,都能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3、情感目标①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风范。

②能较好地将环保意识与专业思想结合起来.③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专研创新的精神。

三、课程资源1、教材:《机械制造基础》主编:宁朝阳副主编:刘永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本教材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理论上以够用、必需为度;强调应用性、操作性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的,内容以机械制造为基础,重点讲述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方法、铸造、锻压、焊接、机械加工等实践操作规程和方法。

四、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工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改革(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1、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2、认真理解基本概念3、善于做好阶段总结(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模块:(1)机械制造绪论(2)金属材料与钢的热处理(3)机械制造中的热加工(4)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知识(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一般被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讲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一讲绪论课题: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课题形式:讲授、两课时教学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教学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

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二、教学内容:1.本课程学习意义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用公差配合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2.本课程知识体系“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3.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4.机械制造的概念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1)技术准备阶段制订工艺规程原材料选则与供应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2)毛坯制造阶段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材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适应性广、成本低廉)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结合力连接起来。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 机械制造的过程与方法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分类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2. 铸造加工3. 焊接加工4.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2.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工艺方案的优化第五章:现代制造技术1. 数控加工技术2. 技术3. 3D打印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及过程;(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2)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优化;(3)现代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2. 实验设备: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仪、机床、焊机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4.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测试等;3.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等。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稿

机械制造技术说课大纲此次说课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部分: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机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五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一、课程大纲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目的是通过机械加工工艺理论和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使学生具有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2、前置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后续课程主要是:《数控编程》、《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基础》。

3、教材的选取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华楚生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材分析:该教材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打破传统学科性课程体系,这本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满足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上得到提升.1、课程知识目标掌握典型金属切削机床传动、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的基本知识;掌握机床夹具的定位原理、组成、作用;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及控制方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熟悉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

2、课程能力目标●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一般机床和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具有安装和调试一般工艺装备的基本能力●具有编制和实施工程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常见表面的加工及其控制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机械制造中质量问题的初步能力三、课程体系结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以机械零件的制造为主线,综合介绍了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典型零件加工、机械加工质量分析及机械装配基础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为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典型轴类 零件的加工
❖ 课程的前后衔接
《机械制图》 《金工实训》
机械制 造基础
《数控编程》 《数控车床与实训》
❖学习情境的设置
例如:项目三、铸造
教师对策
学生专业知识有限,没有企业经 历:对理论性强的内容兴趣不大 :不能将前后知识串联,对复杂 问题无从下手。
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小组 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任务引领 项目驱动的形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 理解铸造它的成型过程。
素质目标:
A、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工作态度 并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及爱好, 勇于钻研和不断扩大知识面的自学能力、及 科学谨慎的职业素养。
32 课程设计思路
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车工实训 阶梯轴的加工
(1)工程材料 (2)毛坯获得的方法 (3)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 (4)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学生状况
3 教学方法



小 组




演 示
论 法

强化理论 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对实 际加工过程的 认识
训练理解能力
4 课程资源
机械制造基础
师资 教学设施:车工实训车间
5
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
考评
期末成绩
课堂考勤 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6 选用教材
❖《机械制造基础》(高职高专教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乔世明 ❖出版时间:2003年8月 ❖教材特点:符合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
需求,实用性、针对性强
参考材料:
倪森寿,张豪.《机械制造基础》.高等 教育出社.2005.1
莫雨松,杨兴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0.1(第四版) 。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谢谢!
机械制造基础说课稿
1
课程定位
32
课程设计思路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4
课程资源
5
课程考核方式
6
选用教材
1
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 生,任务是使学生获得 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 识,掌握机械加工和制 造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 同时了解机械制造领域 的一些最新发展成就。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
A、熟悉各种常用工程材料并具有选用 所需材料的能力;
B、初步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方 法;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能力;了解 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
能力目标:
A、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 分析和进行简单零件加工的能力;
B、通过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必须 具备的应用性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