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生猪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养殖标准对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和肉
品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猪养殖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管理,保障生猪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首先,生猪的饲养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
饲养场的卫生条件直接影响着生猪的
健康状况,要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饲养场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也要符合标准,保证生猪的生长环境舒适和健康。
其次,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也是生猪养殖中需要严格把控的关键环节。
合理
的饲料配比和营养搭配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品质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同时,饲料的存储和保管也要符合标准,避免发霉、变质等问题影响生猪的饲料摄入和健康状况。
另外,生猪的饮水也是需要严格管理的一项工作。
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水质
要符合卫生标准,保证生猪的饮水安全和充足。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障生猪的健康饮水需求。
除此之外,生猪的生长周期和饲养密度也是需要根据标准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生长周期安排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品质量,避免过度饲养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保证生猪的生长空间和舒适度,避免因为过度密集饲养而导致的压力和疾病传播。
总的来说,生猪养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肉品质量,
保障生猪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生猪的生长健康,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选址与设计1.1选址与布局1.1.1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规范

生猪养殖场(小区) 标准化建设规范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以“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通过粪污综合处理、猪舍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养殖场规范化生产,实行清洁养殖,改善农村的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现根据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一、选址适宜,布局合理(一)养殖场(小区)选址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通风良好,给排水相对方便,猪场进出道路通畅,有供电稳定的电源。
(二)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防疫要求,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三)养殖场(小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设置防鼠带,并建设绿化带,但应保证围墙、绿化带不影响猪场的通风。
(四)在养殖场(小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
二、设施完善,设备配套(一)猪场建筑设施及有关生产辅助设施根据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和不同猪群特点,分类别建设猪舍,舍内必须有相应的采食、饮水、通风、降温和取暖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猪场要增加圈顶喷淋降温设施。
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有窗式封闭猪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北向为宜。
圈舍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有一定坡度,不滑,易清扫和清粪。
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养殖场(小区)管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办公设施、饲料房、兽医室等生产辅助设施。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T1076—2010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要求5 卫生防疫6 生产管理7 饲料8 饲养管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猪饲养管理细则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吕学斌、应三成、何志平、龚建军。
生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猪生产过程中环境、卫生防疫、生产管理、饲料、饲养管理各环节应遵循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适度规模场生猪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471 猪的饲养标准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7823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防疫工作规程GB/T 178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30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2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DB51/TXXXX 种猪繁殖配种技术规范DB51/TXXXX 生猪养殖场疫病防疫技术规范DB51/TXXXX 规模猪场建设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净道 non-pollution road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2污道 pollution road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道路。
3.3猪场废弃物 pig farm waste主要包括猪粪、尿、污水、病死猪、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
3.4全进全出制 all-in all-out system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管理制度。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标准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养殖户来说,科学合理的养殖标准是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生猪养殖的标准要求,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保障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饲养环境是影响生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养殖场应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的场地,保持饲舍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饲舍的设计应考虑猪只的生长特点,保证每头猪的活动空间,避免拥挤造成的压力和争斗。
此外,饲养场的卫生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清理饲舍,保持饲养环境的整洁,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其次,饲料管理是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饲料配比和营养水平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饲料应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科学搭配,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养殖户应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避免使用劣质饲料或者受污染的饲料,以免影响生猪的健康。
另外,疾病防控是保障生猪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应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生猪的饮水卫生和饲料卫生,防止因为水源或饲料受污染而引发疾病。
此外,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对生猪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生猪养殖标准是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养殖户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保证饲养环境的良好和饲料的质量安全,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养殖水平,实现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养殖户有所帮助,提高生猪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2018 年第 9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29科研◎畜牧兽医生猪养殖,由于地区不同、饲养规模、模式不同等因素,造成生猪的养殖标准不统一,影响生猪标准化生产。
为实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需制订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 猪场布局1.1 选址:符合当地畜牧规划,距主要交通干线、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500米以上, 距畜禽屠宰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等1000米以上;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良好、排废水方便;水源稳定、水质良好,非人饮用自来水水源的水质检验合格;电力供应充足有保障;交通便利。
1.2 布局:场区布局合理,规模大的场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各区之间界限分明;生产区设在生活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
2 养殖设施2.1 猪舍建造:猪圈舍面积充裕,建筑结构牢固,内部设计科学,外观整洁协调,通风采光、做到保温隔热。
温度能保持在10~25℃,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同时应充分考虑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便于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实现机械化。
对猪舍建造的要求,南部地区主要是注意防潮防暑,北部地区应考虑保暖,沿海地区多风,要注重猪舍的坚固性和防风设备。
猪圈舍建筑最好在通风向阳处坐北向南而建,猪舍一般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双列式猪栏中间设一通道,一般宽度为8~12米,长度50~70米,沿高3.2~3.5米。
2.2 生产设施:猪场配备自动喂料、饮水等装置,配备合适的自动控温或控湿、通风等设备;饲料、疫苗、药物等分类分开储藏,设施设备完善,储藏标识清晰。
建有储粪池、堆粪场等,并附合防雨淋、防渗漏、防溢流质量要求。
2.3 防疫设施:场区有围墙或防疫沟,防疫标志明显,有出入场消毒通道(室)、消毒池、消毒器具、免疫器具、专门的兽医工作场地、诊疗设备等防疫设施齐全。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人民对优质肉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和质量,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生猪养殖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生猪养殖场的选址应远离城市或者居民区,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居民生活。
养殖场周围应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如水源和饲料来源,以满足生猪养殖的需求。
其次,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保标准和建筑规范,保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养殖场内的圈舍应合理设计,保证猪只的生长空间和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和造成压力。
在生猪饲养方面,应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保证猪只的健康生长。
饲料的配比应科学合理,符合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避免营养过剩或者不足导致的健康问题。
另外,生猪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疫病防控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猪只的疾病,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生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和粪便处理系统,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最后,生猪的屠宰和加工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法规,保证生猪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和肉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生猪养殖全程的质量安全。
总之,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生猪养殖标准对于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和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保障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肉类的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标准
生猪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生猪养殖行为,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制定了一系列的生猪养殖标准,以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首先,生猪养殖场的选址应该远离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避免污染环境。
养殖场的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高、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积水和污染。
养殖场的建筑物应该符合相关的建筑标准,保证生猪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生猪的饲养管理也是生猪养殖标准的重要内容。
生猪的饲料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营养均衡,避免使用过量的抗生素和激素。
饮水设施也应该保证生猪有充足的清洁饮用水。
定期对生猪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
另外,生猪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也是生猪养殖标准的重要内容。
养殖场应该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避免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定期清理生猪粪便,保持养殖场的卫生整洁。
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治,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最后,生猪养殖标准还包括了生猪的屠宰和肉品质量的要求。
屠宰场应该符合卫生标准,保证生猪的屠宰过程卫生无污染。
肉品质量应该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肉类安全、健康。
总的来说,生猪养殖标准是为了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健康和高效。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保证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安全的肉类产品。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重视生猪养殖标准,做到规范养殖,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猪业变革
20多年前(发达国家)
保育猪
哺乳 猪 怀孕猪
育肥猪
A猪 场
B 猪场
种猪
保育
舍
C 猪场
(农户)
育肥舍
单点分娩-肥育生产
后备母猪群 配种及妊娠
分娩 保育 生长肥育
两点分娩-肥育生产
地 点 1
地点2
配种及妊娠 分娩 保育
生长肥育
两点分娩-肥育生产
地
配种及妊娠
点
1
分娩
地
保育
点
2
生长肥育
三点分娩-肥育生产
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 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 养殖档案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
29
猪群基本结构
30
一、选址与布局 (15分)
选址,6分
水源充足,通风良好得1分,供电稳定得1分 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其它畜禽养殖
地 点 1
地点2
地点3
配种及妊娠 分娩 保育
生长肥育
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疫苗免疫 生物安全措施 疫病净化 保健与治疗
25
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沼气发电与有机肥制作 猪场环境控制工艺研究与示范
沼气发电 有机肥
有机肥制作车间
有机肥晾晒
标准化养殖验收评分标准
27
验收评分标准
4项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以囤积厩肥、贴补家用
或猪肉自给为目的,母
特点
猪养殖户一般养1~2头 母猪,肉猪养殖户一般
养猪数量在10头以内,
年出栏50头以下。
以盈利为目的,规 模扩大,专业分工 明确,劳动生产率 提高,对养猪技术 的要求也较高。年 出栏5000头以下。
标准化养殖 集约化养殖,是现代 化养猪的形式。
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较高,猪群生长肥育 迅速,出栏周转加快, 增重耗料下降,栏舍 利用率高。年出栏 5000头以上。
普遍的
13
设施机械化-保育
保育舍高床、漏缝 仔猪通常18—28天龄断奶, 实行隔离早期断奶 (SEW) 全进全出(AI-AO)
14
设施机械化-生长育肥
猪舍建筑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部分具水帘降温等设施
15
设施自动化-生长育肥
自动喂料,对单栏饲喂母猪可按体况调节饲喂
16
设施智能化
自动种猪生产 性能测定系统
相距50米以上 有隔离带或围墙 饲养人员相对分开
37
布局 (9分)
布局,9分
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分开,各 区相距50m以上,生活区与其它区未区分者扣3分,其它任意两 区未分开扣1分
生产区内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 格隔离状态,出猪台未严格隔离扣2分,任一项未区分扣1分
净道与污道分开,不交叉。未区分扣2分,存在交叉扣1分
主要内容
选址与布局:15分
设施与设备:35分 管理与防疫:24分
100分
环保要求:20分
生产水平:6分
28
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场址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明令禁止区域, 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 证》,两年内无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生产规范 化
防疫制度
8
标准化养殖
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产业升级、保障猪肉供给的综合体现
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生猪产 业的重要内容
有利于增强生猪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 猪肉供给安全
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 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 的必然选择
处于山脚下,通风不良
位置开阔,猪舍间距合理
32
选址(6分)
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 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 线、其它畜禽养殖场 及畜禽屠宰加工、交 易场所500米以上, 得2分
在猪场可清晰看到居民区
33
选址(6分)
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 每减少2m2扣1分
34
选址与布局 (15分)
母猪电子饲喂站
17
规范化生产技术
生物安全
全进全出(all-in and all-out)
分胎次饲养 多点式生产 废弃物利用
18
全
进淘 汰
全
出
生
产淘汰流产、产源自胎、 木乃伊后备种猪 种母猪
待配阶段 配种
妊娠阶段 分娩
哺乳阶段 断奶
断奶仔猪 保育
育肥猪 屠宰
留种
断奶母猪 待选种猪
出售种猪 19
提纲
生猪养殖模式 生猪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 生猪标准化示范场验收评分标准
2
生猪养殖模式
3
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
分类
后院式养殖
中小型规模养殖
农户以其可利用的房舍、 专门从事养猪生产 院落和村内闲散空隙地 经营,或从事以养 为资源条件或场地,建 猪为主的猪渔果菜 定义 造简易的猪栏,利用家 结合的综合经营, 庭生活澡水、糟糠,在 具有一定规模、效 从事种植业或手工业的 益的农户或乡镇劳 同时,从事的养殖活动。 动者。
10
生猪标准化养殖关 键技术
11
生猪标准化养殖关键技术
品种选育技术
设施机械化、自动化与智 能化技术
规范化生产技术
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12
设施机械化-母猪
受胎母猪通常饲养于 定位栏
哺乳母猪高床、漏缝
分娩栏,母猪产仔数 通常在 8-16头,但每 头母猪一般只哺育12 头以下,因此寄养是
4
后院式养殖
后院式养殖引起诸多问题
人畜混居 猪舍潮湿、低矮 留种方式混乱 生产力水平低
后院式养殖
后院式养殖引起诸多问题 疫病防控困难 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外排 潲水应用普遍存在
中小型规模养殖
有一定的规模,可雇佣一定的劳动力,经营性,以盈利为目的
7
标准化养殖
畜禽良种 化
养殖设施 化
35
布局(9分)
生产区内种猪区、保 育与生长区分开,出 猪台与生产区保持严 格隔离状态,出猪台 未严格隔离扣2分,任 一项未区分扣1分
相距50米以上 有隔离带或围墙 生活区废弃物与生产
区废弃物分开
36
布局 (9分)
生产区内种猪区、保育与生 长区分开,出猪台与生产区 保持严格隔离状态,出猪台 未严格隔离扣2分,任一项 未区分扣1分
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500米以上,得2分 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m2以上,每
减少2m2扣1分
布局,9分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3分 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2分 净道与污道分开,2分 有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2分
31
选址(6分)
水源充足,通风良好得1分,供电稳定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