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点。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
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
年代应当在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诗歌赏析


这首诗写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拨 以及长期盼其归又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由树及叶,
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诗歌理解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刘桢( ?—217),字公干,东汉
背 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常 景 与曹操、曹植吟诗作赋,对酒欢歌,
深得曹氏父子喜爱,任丞相掾属。他
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
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刘”。
诗歌理解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藻、松柏、凤凰作喻,“初 言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 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元代刘履《选诗补注》 卷二)。此诗为其二,作者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一样具有 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处于动乱的社 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的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 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正如他自己 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愈能体现。这种 精神和气节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诗歌赏析
名句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 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主人公和她手中的 鲜花一样,经不起时间的流逝,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诗写到这里, 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 摆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儿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 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PPT课件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 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 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精读细研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 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 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精读细研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高远。
心态:豁达,闲适。
修辞:设问。
精读细研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将诗人醉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 情充分地表达了出来,情景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 合一的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角:军中号角。 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精读细研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临:抵达。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边疆!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 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 龙。 君:君王。
精读细研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 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美课件(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精美课件(全册)

主旨情感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下课了,同学们再见!
梁甫行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翻译 诗句意思 。
2.根据诗句的翻译,给诗歌划分层次。
3.谈谈对每一层内容的理解。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
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
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
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词义解释
终结,这里指死去。 传说中一种能腾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云驾雾的神蛇。 马槽。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千里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这里指人寿 命的长短。
3.谈谈对每一层内容的理解。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其诗今存二
十首,都是乐府歌辞。风格悲凉
慷慨,气韵沉雄,古直悲凉。四
呼 应
性命在天
否定
千里之志,建筑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
拓展阅读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引枝条,摘下花朵, 想要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 思人、惆怅万分的女性形象。
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 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 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一个“盈” 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陷入了冥 想之中。
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女主人无可奈何而说出的 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歌解读
龟虽寿
曹操
寿:长寿。
竟:终结,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里指死去。
腾蛇:传说中一种
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骏马,好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枥:马槽。
烈士:有气节有壮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志的人。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梁 甫 行
曹 植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作者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 徽亳州)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 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诗内容广泛, 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赞其“骨气奇高,词 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 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 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 《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作者简介
《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创作 的一组抒情短诗。非一时一人所作,一 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2024版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精品PPT课件

02
文学常识、文 化背景
名著导读、推 荐书目
03
04
课外古诗词背 诵篇目
02
课文导读
课文内容概述
梳理课文内容,包括 主要情节、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等要素。
分析课文结构,帮助 学生把握文章的逻辑 层次和写作特点。
概括课文主旨,引导 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 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及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品和 文学成就,了解作者的写作风 格和思想倾向。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 精品PPT课件
目 录
• 目录 • 课文导读 • 字词解析 • 句子赏析 • 段落分析 • 篇章探究 • 课后练习与巩固
01
目录
第一单元:阅读鉴赏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手法与鉴赏
生字生词、语音语调 课文朗读与理解
第二单元: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字词解析
生字新词认读
课件中应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 重要生字新词,包括拼音、释义
和例句。
提供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帮助 学生准确掌握发音。
针对易读错、易混淆的字词进行 重点提示和辨析。
多音字辨析
列出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多音字,包括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和用法。 通过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02
注意区分不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整体框架。
写作特点总结
语言风格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词汇选 择等,总结文章的语言风格特点。
篇章结构
探讨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安排等, 揭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情感表达体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精品】

诗歌解读
庭中有奇树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滋,繁盛。
攀引枝条。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读作wèi,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历时很久。
诗句品读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 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主旨归纳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 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 对堂弟的勉励之意,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坚贞自守 的品格。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 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诗人运 用对比手法,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 “劲”,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 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诗人运 用了象征手法,借松柏表明自己的志趣、情操和期望。
赠 从 弟 ( 其 二刘 )桢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 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其 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今有《刘公干集》。
诗歌解读 赠从弟(其二)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 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 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表现 了作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 精神。
诗词鉴赏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寿命之有限,说明生 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老骥伏枥”四句是千 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蕴含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 概,表达了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雄心壮志;“盈缩之 期”四句呼应开头,强调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 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是附文,跟正 文没关系,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18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课件(共188张PPT)

默写自测 野望 (王绩)
1.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 顾 无 相 识 ,长 歌 怀 采 薇 。
2. 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东 皋 薄 暮 望 ,徙 倚 欲 何 依 。
3.《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
对偶句(写景句)是:树 树 皆 秋 色 ,山 山 唯 落 晖 。
孤山寺北边,贾公亭西边,春水初涨,浮云低垂。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枝头,不知哪家新 飞回的燕子正忙着衔春泥。 五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让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嫩草 刚刚能没过马蹄。 最爱湖东美景,总也游玩不够,尤其是绿杨浓荫中 的白堤。
诗词解析
• 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赞美之情。 “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 2.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 • 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
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 “争”和“啄”两个动词,运用了拟人,写出了一幅早莺 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 的蓬勃生机。
4.《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的景象,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 漠 孤 烟 直 , 长河落日圆 。
5.《使至塞上》中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
句子是:萧 关 逢 候 骑 ,都 护 在 燕 然 。
诗歌背诵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默写自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赏析》(优选系列课件 )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赏析》(优选系列课件 )

重点赏析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 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三 赠从弟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他 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 刘”,又被后人称为“文章之圣”。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 道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
诗词主旨
本诗通过描述海边百姓的艰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乱世下层 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重点赏析
1.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内容:写了边海人民无家可归,只能寄居荒野,过流离失所的 困苦生活。 炼字:“剧”是“艰难”的意思,直言海边的人民艰难困苦的 生活现状,抒发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炼字:“依”字把人们的恐惧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诗 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表达方式:侧面描写。通过对狐狸、兔子在荒废的屋子里出 没这一场景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困苦与 凄楚。
下节课见
八上 课外古诗赏析
一 庭中有奇树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 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是一 组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 言朴素自然,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
诗词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鉴赏 ①炼字:“西湖好”是词之眼,“短棹”二字将休闲之意委婉写出,因为 是短棹,可见轻舟是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的,游人有足够的时间 来观赏两岸春色。 ②内容:这两句描绘出了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 态画面。 ③写法、炼字: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 “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2 龟虽寿①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④。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写法、哲理: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 一切事物都有生死盛衰的客观规律。 ③修辞、情感: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笔力遒劲,韵律沉 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 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 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活力。
④内容、写法:颈联两句描绘出花的美好和人物的神情,引发读者的进 一步想象。“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 “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 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⑤写法: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 逆转,眼前之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时日之久,至此 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主旨:此诗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叙写了一个妇女对远行 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其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 忧愁。
④炼字:“无风”二字为关键所在,正因无风,才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 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⑤写法:采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描绘出涟漪惊动水鸟的画面,表现了 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主旨:这首词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了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 丽景色,抒发了辞官归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之情。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②。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③!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④。 岂弟,堂弟。 ②内容、炼字:这两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 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 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 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③写法、炼字: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 序。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 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④内容: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 四季常端正,越发显示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⑤写法: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的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 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主旨:本诗中,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 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④内容、情感:说明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取决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 就能延年益寿。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主旨: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马,虽 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 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赠从弟(其二)① (东汉•刘桢)
重点鉴赏 ①内容、炼字:这两句点明作者踏春饮酒、赋新词的生活情境。 “新”“旧”表达了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 ②情感:“几时回”所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心态,表现 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惆怅。 ③写法、哲理:这两句对仗工整,宛若天成,用“去”和“来”对比,既表 现了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阐述 了新旧事物相替的哲理。
④写法、情感:结尾两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衬托边海人民生 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主旨: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 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小园香径独徘徊④。
4 梁甫行① (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②。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③。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④。
重点鉴赏 ①题解: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②内容:开头两句以高度概括的笔力描绘出一幅气候各异、风雨迥同 的广阔无垠的宇宙图象,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③内容:中间四句直陈所见所感,几无雕饰,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 的困境: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孩子像 野兽一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艰险的山林里生活。
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 鉴赏
1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③。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④。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 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 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 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②内容、写法: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庭中”暗 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 的闺怨诗。 ③写法:颔联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④炼字、情感:“独”字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准确而传神地突出 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全词思绪也由“独”字而来,“徘徊”将词人对美 好事物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主旨: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 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6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①,绿水逶迤。芳草长堤②,隐隐笙歌处处随③。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④。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