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显微镜下正常细胞形态
正常细胞在显微镜下有不同的形态,根据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其形态也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细胞形态:
1. 血细胞:红细胞呈扁平的圆盘状,白细胞呈不规则形状,有很多细长的突起。
2.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通常呈多边形或长方形,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3. 肌肉细胞:肌肉细胞呈长而纤维状,有明显的纨网状线条。
4. 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形态各异,常具有多个突起和分支,细胞体呈椭圆形或星状。
5. 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充满脂肪滴。
6. 结缔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常具有突起和分支。
这些细胞形态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细胞形态可以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还需要考虑像染色技术、细胞处理等因素的影响。
细胞形态图谱

←Auer’s小体
精品课件
成熟红细胞缗钱 状排列
精品课件
真菌孢子
精品课件
抗酸杆菌→
精品课件
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精品课件
革兰氏阴性杆菌
精品课件
革兰氏阳性球菌
精品课件
真菌孢子
精品课件
尿液中的红细胞 精品课件
尿液中的白细胞 精品课件
尿液中的草酸钙结晶 精品课件
红细胞管型
精品课件
采血容器的标志及用途
晚幼红细胞
精品课件
中性晚幼粒 细胞
精品课件
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精品课件
嗜碱性粒细胞
精品课件
晚幼红细胞
精品课件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精品课件
←早幼红细胞
精品课件
晚幼红细胞
精品课件
网织红细胞
精品课件
←晚幼粒细胞
精品课件
←Auer’s小体
精品课件
↑ Auer’s小体
精品课件
原始细胞
精品课件
H-J小体→
精品课件
H-J小体→
精品课件
早幼粒细胞→
精品课件
单核细胞
精品课件
产板巨核细胞
精品课件
早幼粒细胞 ↓
↑ 中幼红细胞
精品课件
晚幼红细胞
浆细胞
精品课件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精品课件
←嗜碱性粒细胞
精品课件
晚幼粒细胞→
精品课件
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 粒细胞
精品课件
中性分叶核分叶过多 晚幼红细胞
颜色
抗凝剂
灰 草酸盐、氟化钠
血糖、糖耐量
应用范围
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

细胞的形态及排列特点
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点因细胞类型和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细胞形态特点:
1. 形状:细胞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角形、长条状、扁平状等,取决于细胞所处的组织类型和功能需求。
2. 大小:细胞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变化,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
3. 细胞壁:植物细胞通常具有细胞壁,可以提供细胞的支撑和保护。
4. 细胞膜:细胞膜包围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其结构由磷脂双层组成。
5. 细胞器:细胞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排列特点:
1. 单层排列:某些组织的细胞通常以单层排列,如肠道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物质的吸收和交换。
2. 多层排列:某些组织的细胞通常以多层排列,如皮肤表皮细胞。
多层排列的细胞提供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3. 随机排列:某些组织的细胞之间没有特定的排列方式,如结缔组织细胞。
这种排列方式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
4. 组织结构:细胞可以组织成不同结构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骨组织等,这些组织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5. 间隔排列:某些组织的细胞之间有间隔排列,如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元。
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和信号传导。
需要注意的是,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点可能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有所变化,受到环境和发育因素的影响。
细胞形态学

1.鳞状细胞癌
(1)分化好的鳞癌细胞: 相当于表层的癌细胞。 成团脱落的鳞癌细胞边界清楚,互相嵌 合。 核深染畸形,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鲜 红色,常见梭形、蝌蚪形及癌珠。
(2)分化差的鳞癌细胞: 相当于底、中层癌细胞。 散在或成团。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少,嗜碱性, 核畸形居中,染色质粗颗粒状,分布不均, 可见核仁。
(一)恶性肿瘤细胞核异型性表现
• 核质比失常。
• 核增大,大小不等。
• 核畸形,多形。
• 核膜增厚且不规则。
• 染色质深染,粗糙,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 • 女性性染色质小体2个以上。 • 核仁增大,数目增多。 • 核分裂增多及病理性核分裂。
(二)恶性肿瘤的细胞质——判断癌细 胞的起源
角化——鳞癌 分泌粘液——腺癌 横纹——横纹肌来源 黑色素——恶黑
细胞损伤引起的细胞病理变化(光镜下): 死亡(坏死或凋亡) 短暂或永久的形态学变化 短暂或永久的有丝分裂活性异常,出现正常 或异常的子细胞和传代细胞
增生,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一.细胞死亡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多见于培养和淋 巴细胞。细胞核固缩,染色质破裂成大小 不一的小颗粒,称核碎裂或凋亡小体。
坏死:多见于理化损伤 核固缩,核破碎,核溶解 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出现空泡, 胞膜破裂,形成细胞碎片。
多核巨噬细胞:
是单个核巨噬细 胞的融合,细胞体积 巨大,核常偏位,分 散在细胞质周边,称 为Langhans细胞或 Touton细胞
第三节 细胞损伤形态学
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
1.物理和化学因素:热、冷、放射、药物和 化学物质。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 3.内部因子:各种免疫缺陷 4.细胞生长异常:增生、化生、肿瘤性
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课件

核仁和核基质
核仁
在细胞分裂期间特别明显,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核基质
是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包括核液与核骨架两部分。核液含水、离子 和其它无结构的物质。核骨架是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的三维网架,对核的结构具有 支持作用。
Part
05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无丝分裂
总结词
能量转换
总结词
细胞通过线粒体等细胞器,实现能量的转换 和利用,支持细胞生命活动。
详细描述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转换器,可以将 有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转换为ATP中的化 学能,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 时,细胞内还有其他能量转换器,如叶绿体 、光合作用系统等,可以实现光能转换为化
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
内质网
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主要膜系统,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同时还是脂类代谢的重要场所 。
细胞骨架
微管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聚合形成的纤维状管状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器 的位置确定和物质运输等。
肌纤维
肌纤维是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细胞器,由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具有收缩功能 ,参与动物的运动和肌肉收缩等活动。
细胞的分化
总结词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 少数几个原始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
详细描述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也是生物 多样性的来源之一。在分化过程中,细胞会 逐渐失去其全能性,最终成为具有特定形态 、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细胞分化的过程 是不可逆的,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Part
04
细胞核
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细胞形态图谱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骨髓瘤细胞
颗粒巨核细胞
产血小板巨核
原始细胞
产血小板巨核细胞
原始细胞
↖
↗
嗜酸性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
中性晚幼粒 细胞
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早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晚幼粒细胞
细胞形态图谱
感谢您的阅览
H-J小体→
早幼粒细胞→
单核细胞
产板巨核细胞
早幼粒细胞 ↓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浆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分叶核 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分叶过多 晚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
早幼粒细胞
晚幼红细胞
淋巴细胞
←Auer’s小体
↑ Auer’s小体
←Auer’s小体
成熟红细胞缗钱 状排列
真菌孢子
抗酸杆菌→
革兰氏阴性双球红细胞
尿液中的白细胞
尿液中的草酸钙结晶
红细胞管型
Dr.Feng
细胞形态和细胞病理学

细胞形态和细胞病理学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
它们有各种形态和结构,这些形态和结构不仅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状况,还能反映出细胞受到的病理变化。
因此,细胞形态和细胞病理学是解读病理变化和判断疾病状况的重要依据。
一、细胞形态学细胞形态学研究的是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正常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机体生理代谢的平衡,为健康的身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一旦细胞遭受损害,形态和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导致病理变化的产生。
正常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形态、大小、核、细胞器等。
例如,红细胞的形态像一枚扁平的薄饼,中央的凸起是由血红蛋白分子聚集而成的,周围由薄膜包裹;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和突触是其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决定了神经信号的传递。
虽然不同种类的细胞都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形态,但相同种类的细胞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
例如,在慢性细菌感染下,中性粒细胞核的形态会变得不规则、扭曲,并出现核浓缩现象,这些改变都是病理性的。
二、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研究的是细胞在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当细胞受到病原体,损伤和刺激时,它会产生各种病理反应,这些反应通过细胞的形态及其染色质、细胞器、细胞间连接和附属结构等方面的改变来表现出来。
举一个例子,心脏肌细胞在心肌梗死后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发生病理性分裂形态和核畸形现象。
心肌细胞固有的构造特性就决定了它不能自愈,导致细胞死亡和心肌组织退化。
因此,病理性的细胞变化不仅能反映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严重程度,还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除了心肌梗死外,细胞病理学还能为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例如癌症、传染病、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三、结合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病理学的临床应用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病理学在病理诊断和治疗中被广泛使用。
现在,常用的病理诊断手段包括细胞涂片和病理切片,通过染色、显微镜(SDS)和高分辨率显示设备等方法来进行细胞形态和病理形态的观察和分析。
细胞的形态

获取脑组织后,仔细剥除脑膜、血管和纤维成分,置 Hanks液中漂洗一、二次。 2、置于30—50倍体积的Hanks液中,此时脑组织比较 柔软,反复吹打即制成细胞悬液。 3、把悬液注入离心管室温中直立5—10分钟后,细胞 或细胞团快自然下沉,脂肪等杂物易漂浮,可吸除上 层、反复二、三次,即可排除脂肪成分和其它碎块并 获较多细胞成分。 4、在沉降物中加入适量培养液,通过纱网过滤,计数 并调整细胞密度。 5、接入培养瓶或皿中,置5%CO2温箱中培养。 该细胞适应环境过程较长,接种后贴壁较慢。贴壁后 短期内也可能不见细胞分裂现象,然而一旦生长后即 能迅速进入旺盛的增殖状态。细胞传代可以0.25%胰酶 消化处理。
神经细胞分散培养
(一) 选材 常用胚胎动物或新生鼠神经组织。鸡 胚常用胚龄6-8d,新生鼠或胎鼠(12-14d)或人胚 胎。不过也有认为与组织相关。如大白鼠胚胎以 19d为宜,小鼠以18d为宜,大鼠纹状体以10d为宜; 若纹状体与黑质联合培养的大鼠胚,则黑质以13d, 纹状体18-21d为宜;小脑以20-21d小鼠胚胎,所获 蒲氏细胞成活率高,颗粒细胞正在分化;脊髓与 DRG联合培养,常用4-7d鸡胚或12-14d小鼠胚胎, 取材易,神经成活率高。
Cultured neuron
Cultured microglia
大鼠肝细胞的培养(成年)
培养液: Koga 培养液, 最好加入Williams 和 Waymouth MB752/1) 消化液:型胶原酶300U/mg, 使用浓度为 0.025% 方法: 1 灌流法分离肝细胞:门静脉和下腔 插管静脉插管 2、用预灌流液(8.3 mg/ml NaCl,0.5 mg/ml KCl,2.4 mg/ml HEPES,pH 7.4)灌流8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ltured Mous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胶质细胞培养
神经细胞(神经元〕不易培养,只有在 适宜情况下,如接种在胶原底层上,或 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细胞因子时,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长出突起等现 象,但很难使之增值。而神经胶质细胞 是神经组织中比较容易培养的成分。 人、鼠等脑组织即可用于神经胶质细胞 培养,不仅能获得生长的胶质细胞,也 可形成能传代的二倍体细胞系。一般说 来,胶质细胞在培养中生长不稳定,不 易自发转化,但对外界因素仍保持很好 的敏感性,
(二) 取材。脑则取出相应组织,在解剖液 中先剪碎,以使胰酶消化。脊髓则固定于 琼脂板上,用小刀将其要成背腹两侧,分 别培养。
(三) 细胞分离与接种。神经组织用0.1250.25%胰蛋白酶在37℃孵育30min,移入接种 液,停止消化,并洗去胰蛋白酶液,用细 口吸管吹打细胞悬液,使其充分分散,如 此多次,待沉淀后吸出上层细胞悬液,计 数,预置细胞密度,接种于培养皿 (1×106),做电生理应为5×105或更低。
Cultured neuron
Cultured microglia
大鼠肝细胞的培养(成年)
培养液: Koga 培养液, 最好加入Williams 和 Waymouth MB752/1)
消化液:型胶原酶300U/mg, 使用浓度为 0.025%
方法: 1 灌流法分离肝细胞:门静脉和下腔 插管静脉插管
细胞形态学检查
一、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一)一般的形态学观察: (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 (三)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Identification of cultured adult rat RGCs. Cultured cells were co-labeled with anti-Thy-1 antibody (A), anti-NF-L antibody (B), and DAPI (C). (D) A digitally merged image simultaneously represents all three fluorescent labels. (E) The corresponding phase-contrast image.
经细胞开始退化,变形,甚至出现空泡, 一般培养2-4周最宜。
但神经细胞只能增大,而不能增殖,只能 原代,不能传代,不会有细胞周期,而且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在下降,但 胶质细胞可以,神经胶质细胞也可以。在 培养过程中,早期9-12d时,有较多的神经 细胞死亡,这是第一次死亡阶段,应注意 保持条件的恒定。在此之后存活下去的细 胞一般突起长而多,且相互形成突触。
2、用PBS洗3次。 3、用PBS配制的1‰Triton 10分。用PBS洗3次 4、用2%~5%BSA封闭2 小时 5、加入一抗过夜,PBS洗3次 6、加入二抗1~2小时, PBS洗3次 7、核复染,荧光显微镜观察。
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培养
一、上皮细胞培养(epithelial culture) 上皮细胞包括腺上皮是很多器官如肝、胰、 乳腺等的功能成分,又由于癌起源于上皮 组织,故上皮细胞培养特别受到重视。但 上皮细胞培养中常混杂有成纤维细胞,培 养时生长速度往往超过上皮细胞,并难以 纯化,同时上皮细胞难以在体外长期生存, 因此纯化和延长生存时间是培养关键。
Neuronal culture
1. Rat pups aged l-l 5 d, were killed by cervical dislocation.
2. Cortex placed in Earle’s 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 at 37°C. and cut into 500 urn slices
(四) 抑制胶质细胞生长。培养3-5d后, 也有人认为培养7d后,用阿糖胞苷,或5FU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 (五) 观察。接种6-12h,开始贴壁,并有 集合现象,细胞生长突起明显,5-7d胶质细 胞增生明显,7-10d胶质细胞成片于神经细 胞下面,形成地毯,2周时神经细胞生长最
丰满,四周晕光明显,一个月后,有些神
5、然后重新悬浮于WE培养基中(含10%血 清, Insulin 0.2 U/ml, L-Glutamine 0.292 mg/ml, 100 nM dexamethasone )。
6、Isolated cells were plated on collagen type Icoated dishes in medium I consisting of Williams‘ medium E 。
The cells were used only if cell viability, as determined by trypan blue exclusion, was >80%. The cells were seeded onto plastic petri dishes (26,000 cells/cm2) in Williams' medium E (GIBCO BRL, Toronto, ON, Canada) supplemented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GIBCO BRL) and allowed 90 min to attach. The serumcontaining medium was then removed, and the cells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in serum-free medium.
2、用预灌流液(8.3 mg/ml NaCl,0.5 mg/ml KCl,2.4 mg/ml HEPES,pH 7.4)灌流8分钟
3、用含0.05%胶原酶的灌流液(预灌流液中 加入5 mmol/LCaCl2, 0.05%胶原酶)继续灌流 10分钟。
4、将肝叶剪下,将消化好的肝细胞轻轻刮下, 获得的肝细胞悬液离心(600 r/min)三次,每次 2分钟
Fig. 5. Morphology of EGF-treated mouse hepatocyte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PD-168393. Primary mouse hepatocyte cultures were incubated with medium (untreated) or EGF (50 ng/ml)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10 µM PD-168393. After 24 h in culture, EGF-treated hepatocytes were spread, and their cell surfac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cells. Hepatocytes treated with EGF in the presence of PD-168393 were spheroid and resembled control cells with or without PD-168393. Magnification, ×100.
获取脑组织后,仔细剥除脑膜、血管和纤维成分,置 Hanks液中漂洗一、二次。 2、置于30—50倍体积的Hanks液中,此时脑组织比较 柔软,反复吹打即制成细胞悬液。 3、把悬液注入离心管室温中直立5—10分钟后,细胞 或细胞团快自然下沉,脂肪等杂物易漂浮,可吸除上 层、反复二、三次,即可排除脂肪成分和其它碎块并 获较多细胞成分。 4、在沉降物中加入适量培养液,通过纱网过滤,计数 并调整细胞密度。 5、接入培养瓶或皿中,置5%CO2温箱中培养。 该细胞适应环境过程较长,接种后贴壁较慢。贴壁后 短期内也可能不见细胞分裂现象,然而一旦生长后即 能迅速进入旺盛的增殖状态。细胞传代可以0.25%胰酶 消化处理。
体内上皮细胞生长在胶原构成的基
膜,因此培养在有胶原的底物上可
能利于生长,另外人或小鼠表皮细 胞培养在以3T3细胞为饲养层(用射 线照射后)时,细胞易生长并可发 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现象。降低PH、 Ca2+含量和温度,向培养基中加入表 皮生长因子,均有利于表皮细胞生 长。
表皮细胞培养
1、取材:外科植皮或手术残余皮肤小块,早 产流产儿皮肤更好,取角化层薄者,切成0.5- 1平方厘米小块。 2、置0.02%EDTA中,室温,5分钟。 3、换入0.25%胰蛋白酶中,4℃过夜。 4、分离:取出皮块,用血管钳或镊子将表皮 与真皮层分开。 5、取出表皮,剪成更小的块后,置0.25%胰酶 中,37℃,30—60分钟。 6、反复吹打,制成悬液。 7、培养:用80目不锈钢纱网滤过后,低速离 心,吸去上清。 8、直接加入培养基(Eagle加20%小牛血清) 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入培养瓶,CO2温箱培养。
3. Slices of visual cortex were incubated at 37°C with gentle stirring in 10 ml of enzyme solution
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
新生大鼠鼠龄的选择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在出生后3d内具有部分 的增殖能力,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则为终末分 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因此,大鼠出 生时间越短,其心肌细胞分离后成活率越高, 越容易贴壁生长.大量观测表明,选择13 d龄 大鼠分离其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较为理 想.其中尤以半日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效果 最佳.
Hepatocyte Isolation and Culture
Hepatocyt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iver of fed male BALB/c mice (22-25 g) by using the two-step collagenase perfusion method. After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with pentobarbital sodium (400 mg/kg ip), the peritoneal cavity was opened, and the liver was perfused in situ via the portal vein for 4 min at 37°C with calcium-free HEPES buffer and for 7 min with HEPES buffer containing 45 mg/100 ml collagenase D (Boehringer-Mannheim, Laval, QC, Canada) and 135 mg/100 ml CaCl2. The perfusion rate was set at 5 ml/min for both sol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