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截肢术——301

合集下载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概述
2.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分类
3.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应用
4.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重要性
正文
【提纲】
1.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概述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是指在患者接受截肢手术后,为了准确记录手术信息和方便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所采用的一种编码方式。

这类编码通常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后状况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对于医疗质量和病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分类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截肢术后诊断编码分为以下几类:
(1)上肢截肢术后诊断编码:包括肩关节以上、肩关节水平、肘关节水平等不同部位的截肢手术。

(2)下肢截肢术后诊断编码:包括髋关节以上、膝关节以上、踝关节以上等不同部位的截肢手术。

(3)截指、足术后诊断编码:包括手指、足趾的截除手术。

3.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应用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
(1)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手术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2)方便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医疗质量控制、病案管理、医疗费用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

(3)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4.截肢术后诊断编码的重要性
截肢术后诊断编码对于医疗质量和病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的诊断编码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手术情况,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也有利于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医疗质量控制、病案管理、医疗费用控制等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诊断编码还有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小腿部截肢术讲解模板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小腿部截肢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手术步骤: 致相同,下面以前后等长皮瓣为例,介 绍手术操作。(图3.29.3-4~3.29.3-6)。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手术步骤:
2.切开小腿前外侧肌肉和处理神经、血管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皮瓣向两端稍行 分离,自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找出腓 浅神经并切断,而后自胫骨截骨平面的稍 下方(0.5~1cm),切断小腿外侧 的肌肉,分离和双重结扎胫前动、静脉, 将胫前神经轻轻向远侧牵拉,用锐刀切断, 任其回缩至截骨平面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手术步骤:
前后侧皮瓣均为截骨平面 直径的1/2;③前侧皮瓣长,后侧短的设 计,一般使前侧皮瓣长度增加1cm,后侧 皮瓣减少1cm;④小腿后侧长皮瓣设计, 后侧皮瓣长度从胫骨预计截断平面 开始,至远侧14cm为止,呈长舌状皮瓣 (图3.29.3-1~3.29.3-3)。皮瓣设计有所 不同,但基本操作大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适应证: 3.肢体严重而广泛的损伤,无法修复或再 植者,须当机立断施行截肢术。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适应证: 4.由于动脉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因所引起的肢体供 血不足,已有明显坏死者,应截肢。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适应证: 5.先天性多指(趾),可以截除。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适应证: 1.肢体的原发恶性肿瘤,应早期高位截肢。 病程早期,病变限于骨内,无远距离转移 者可考虑肿瘤段切除,远段肢体再植。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适应证:
2.肢体严重感染(例如不能控制的气性坏 疽),或药物和一般手术无法控制的化脓 性感染并发严重败血症,威胁病人生命, 不截肢不足以挽救生命者应及时截肢。
手术资料:小腿部截肢术

骨科手术分级

骨科手术分级

二、骨科2 胸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 臂丛神经吻合术四级4 上肢血管损害切除伴血管置换四级7 下肢血管病损切除伴血管移植术四级13 骨肿瘤切除+骨重建四级14 半椎切除术四级15 后路半椎切除术四级16 前路椎骨病损切除术四级17 前路椎骨肿瘤切除术四级18 后路椎骨肿瘤切除术四级19 后路椎骨病损切除术四级20 前路椎骨部分切除+重建术四级21 颈肋切除术四级22 经皮椎体成形术四级23 椎体切开成形术四级24 移位或损坏的固定装置的修正术四级26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27 颈椎前路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四级28 胸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29 腰椎前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30 腰椎后路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四级32 胸椎后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四级33 颈椎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四级36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7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8 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39 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四级40 肩胛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四级41 颈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2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3 前路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4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四级47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四级50 颈椎融合术四级51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四级52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四级53 颈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四级54 后路枕颈融合术四级55 腰椎前路融合术四级57 脊柱假关节矫形术四级58 椎体球襄扩张脊柱后凸成形术四级59 全膝关节置换术四级62 全髋关节置换术四级63 全髋关节置换的修正术四级64 球囊扩张股骨头成形术四级67 肩关节成形术的修正术四级68 肘关节切除成形术四级69 拇指再建术四级72 腰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三级73 尺神经缝合术三级74 正中神经缝合术三级75 腕管内神经松解术三级76 正中神经松解术三级77 尺神经松解术三级78 神经松解术,周围神经三级79 尺神经移位术三级80 指神经移位术三级81 尺神经吻合术三级82 桡神经吻合术三级83 闭孔神经吻合术三级84 周围神经吻合术三级85 指神经吻合术三级86 腓神经吻合术三级87 骨髓移植术(骨科)三级88 骨盆楔形切骨术三级89 胸骨切骨术三级90 骨盆切骨术三级91 骨盆内移截骨术三级92 骨肿瘤切除术三级93 手指骨肿瘤切除术三级94 肋骨切除为骨移植三级95 股骨颈切除术三级96 股骨头切除术三级97 部份肋骨切除术三级98 耻骨部分切除术三级99 肋骨切除术三级100 骨延长术三级101 骨缩短术三级102 骨的其它修补或整形术三级103 脊柱哈林顿氏棍植入术三级104 脊柱卢奎内固定三级105 脊柱钩螺钉内固定LSRF 三级106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无骨折复位三级107 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08 掌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09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10 关节镜下胫骨复位内固定术三级111 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12 膑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13 跟骨闭合复位内固定三级114 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115 桡骨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116 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17 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三级118 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19 尺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0 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1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2 肘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3 腕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4 腕舟状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5 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6 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7 骨折切开复位伴内固定三级128 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29 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0 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1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2 膑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3 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4 趾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5 足舟状骨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6 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术三级137 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8 胸锁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级139 关节内部假体装置取出术三级140 椎间盘探查术三级141 关节镜检查三级142 膝关节镜检查三级143 椎板切除伴椎间盘疝切除术三级144 椎间盘切除术三级145 后路髓核切除伴有脊神经根减压术三级146 椎板切除伴有脊神经根减压术三级147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三级148 后路椎间盘切除术三级149 椎间盘疝切除术三级150 膝半月板切除术三级151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三级152 膝关节镜下病损清除术三级153 滑膜病损切除术三级154 滑膜肿瘤切除术三级155 关节镜下滑膜肿瘤切除三级156 关节病损切除术三级157 韧带病损切除术三级158 关节肿瘤切除术三级159 韧带切除术三级160 脊柱融合术三级161 胸椎融合术三级162 胸腰椎融合术三级163 腰椎融合术三级164 腰椎后路融合术三级165 腰骶部脊柱融合术三级166 腰椎假关节融合术三级167 交叉存韧带的其它修补术三级168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修补术三级169 副韧带修补术三级170 膝关节的其它修补术三级171 膝关节的其他置换术三级172 踝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7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它髋关节成形术) 三级174 髋臼加盖术三级175 肩袖修补术三级176 肘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77 肘关节韧带重建术三级178 腕关节韧带修补术三级179 肩关节成形术,不用合成物假体三级180 手部肌腱成形术,用其他部位移植的肌腱三级181 指转移,不包括拇指三级182 肌肉良性肿瘤切除术三级183 肌肉恶性肿瘤切除三级184 肌肉肿瘤切除术三级185 肘窝囊肿切除术三级186 肩关节离断术三级187 髋关节离断术三级188 拇指再植术三级189 手指再植术(断指再植) 三级190 前臂再植术三级191 足拇趾再植术三级192 小腿或踝关节再接术三级193 臂假肢安装三级194 椎板切除术(减压) 二级195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二级196 硬脊膜外血肿清除二级197 硬脊膜下血肿清除术二级198 胫前动脉结扎术二级199 下肢血管吻合术二级200 下肢动脉栓塞术二级201 骨切开引流术二级202 股骨头切开术二级203 锁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4 肩四级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5 肱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6 肱骨楔形截骨术二级207 尺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8 桡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09 腕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0 股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1 膑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2 胫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3 腓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4 跗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5 跖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6 指(趾)骨楔形切骨术二级217 肩四级骨切骨术二级218 锁骨切骨术二级219 肱骨切骨术二级。

血管外科健康宣教

血管外科健康宣教

下肢深静脉血栓宣教1、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答:下肢深静脉是负责运送下肢血液返回心脏的主要通路血管,当各种原因使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液发生凝结、形成血栓时,下肢的血液就无法顺利返回心脏,大量的血液滞留在下肢,静脉压力增高并发生血液成分的外渗,从而导致肢体肿胀、疼痛,这类疾病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2、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都有哪些症状?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肢肿胀、胀痛、浅表静脉曲张。

另外,肤色以潮红色居多,严重者甚至可以呈青紫色;皮肤温度略高;肢体沉重、抬高患肢可以部分缓解。

3、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性吗?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是肺栓塞,即长在深静脉系统里的血栓发生了脱落,顺着血流的方向通过心脏到达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患者会有胸痛、胸闷、咳嗽咳血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严重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会由于大量的静脉血液滞留在下肢,组织发生严重的水肿,压迫动脉和神经,这类深静脉血栓尚未严重压迫动脉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肤色青紫、麻木、肿胀严重,称为“股青肿”,如果已经对动脉产生严重压迫则表现为下肢肿胀、冰凉、苍白、麻木,称为“股白肿”,二者病情都非常凶险,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就会导致截肢或死亡的严重后果。

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度过了急性期进入慢性期,还会破坏深静脉瓣膜,发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难以愈合的溃疡等。

4、为什么会发生下肢深静脉的血栓?答: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了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基本要素:血管壁改变(内膜损伤)、血流变化(静脉瘀滞)、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液高凝状态),这三者是形成静脉血栓的公认要素。

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不一定都会有发生血栓的后果,只能说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具有倾向性,值得大家警惕。

5、怎么样才能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答: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表现主要是肢体的肿胀和疼痛。

因为急性期血栓堵塞静脉管腔,迅速引起血液回流障碍,下肢出现明显的肿胀,这是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另外因为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刺激神经末梢,疼痛一般出现在小腿肚子、大腿、腹股沟区等,这也是常见症状,如果肿胀和疼痛同时存在,就应该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 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 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 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 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 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 伴有.0-.2,.4-.6 亚目编码,K29.0,K92.2 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301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301

BO理念下的内固定物改进
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由硬度大、
强度高的不锈钢板转向硬度低、弹性 模量低的钛制板材。 不同构型的内固定物 钢板以外的固定物:髓内钉、外固定 架等 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内固定物:PLA 、PGA等
内固定物的选材、设计以及对植入后
所产生生物反应的认识 固定与骨折愈合之间的关系 骨折愈合的认识
AO 是从何时成立的?
成立于1958年11月 瑞士
M. Allgö wer
W. Bandi
M. E. Mü ller
R. Schneider H. Willenegger
历史 / 里程碑
完整之间的矛盾 早期负重和功能练习?
一期愈合与力学稳定性之间的争议
AO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过分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忽视了骨折
断端和周围软组织血运的保护。 应力集中,内固定物与骨弹性模量差 异较大--应力遮挡 钢板下血运破坏,骨皮质内的哈佛系 统加速重塑--再骨折。
AO
BO
骨折的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 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绝对解剖复位、坚 强的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 (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骨 折间接愈合(骨痂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 (BO)。BO概念的内涵:必须充分重视局 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无加压。
of Internal Fixation
AO诞生的背景
回顾分析二战中骨折治疗的结果,骨
折畸形愈合率非常高,病员伤残率高 ,社会经济负担重,政府部门质疑。 社会保险业的置疑 Danis 对骨折直接愈合的发现 Danis与Mü ller的通信交流
AO诞生的前提
控制手术感染技术的发展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

十八种重点疾病及十八类重点手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第七章第二节一、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骨科手术分级目录

3-骨科手术分级目录

手术名称
260 掌筋膜挛缩切断术
261 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松解术
262 肢体动脉瘤切除术
263 植皮术
264 跖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65 跖骨楔形切骨术
266 跖骨植骨术
267 跖筋膜松解术
268 指(跖)骨切骨术
269 指(趾)骨楔形切骨术
270 指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71 指骨植骨术
272 指骨植骨支撑融合术
246 先髋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
247 小肌肉挛缩切断术
248 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249 血管瘤切除术(大)需植皮加收
250 血管瘤切除术(小)需植皮加收
251 血管瘤切除术(中)需植皮加收
252 严重烧伤手畸形矫正术
253 移植取骨术(骨.软骨切取术)
254 粘液囊切除术
255 掌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256 掌骨部分切除术
177 桡骨切开复位外固定术
178 桡骨小头切除术
179 桡骨楔形切骨术
180 桡或尺骨植骨术
181 人工骨植入术
182 任意皮瓣形成术(不含岛状瓣)
183 三翼钉固定、拔钉术
184 上肢关节囊或韧带的缝合术
185 上肢关节松解术(肩、肘、腕关节)
级别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89 骨牵引术(四肢)
90 骨切开引流术
Hale Waihona Puke 91 骨髓炎刮除术92 骨移植术
93 骨疣切除术
94 关节穿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至少90%的膝关节以下截肢的病人可以成 功地应用假体。相反只有25%的膝关节以
上截肢的病人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精品课件
截肢术前的评估
1、血管疾病与糖尿病
2、创伤
3、肿瘤
4、冻伤
精品课件
肢体缺血的主观评定
以能够获得良好的血运的平面作为截肢的平面
组织营养良好
近端可触及动脉搏动
皮肤状况好
感染得到控制
Paul、Roger、包扎残端、烧烙止血
Hugh(1250AD)
Ambrose Pare (1510~1590)
结扎血管、简单的假体、截肢平面的概念出现
1600~1
Amsterdam、等 18世纪的皮瓣技术、
Alanson 伤口开放利于避免感染
强化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
精品课件
局部不缺血肢体的手术平面选择 膝关节以下截骨的残端的长度为12.5~17.5cm,取决于 个人的身高不同身体每增加30cm,截骨长度相应增 加.2.5cm
一般在胫骨关节面15cm处。短于12.5cm的肢体残端是
没有效果的。短于5cm的膝关节下截骨的残端是完全没有 功能的。对短于8.8cm的特短残端推荐切除全部腓骨和部 分肌肉块以便使残端更适合于假体的套管。
下肢截肢术
解放军总医院小儿骨科 卢强
精品课件
流行病学分析 美国:每年手术量大约13500例
截肢的原因 意外伤害 23% 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肿瘤)74% 先天畸形 3%
精品课件
下肢截肢术约占截肢手术总量的85%,
精品课件
截肢手术的历史沿革
500BC~200AD
Hippocrates
200AD~1500AD
精品课件
关于截肢的水平、瘢痕的位置及手术 方式已被摒弃或者以现在进展的观点 上来看已经相对不太重要了
精品课件
膝关节以上截肢平面选择原则 尽量长的肢体残端,符合病理学和假体安 装的需要 膝关节以下截肢平面选择原则 国动脉的搏动
精品课件
下肢主要神经分布
精品课件
小腿截肢术(膝以下) 局部不缺血
局部缺血的肢体 不同在于皮瓣的结构和肌肉稳定的技术
精品课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人们对截肢 手术和假肢的兴趣有所增加,但由于截肢 者的数量相对较少和经济的严重萧条,这 种兴趣很快就减弱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们对截肢手术的关注再次增加,并且为 在战争中失去肢体的人设计了更新的手术 方法和更好的假肢。
精品课件
Burgess指出坚强有力而有功能的肢体残端 必须制成具有运动及感觉的功能的末端器 官。截肢残端就象足样末端器官一样,而 假肢就象是“鞋”穿在“脚”
精品课件
局部缺血的肢体 张力肌肉固定术是禁忌的,可能造成血供造成更大的破 坏。对于缺血的肢体最好用一个长的后侧肌皮瓣一个短 的甚至缺如的前侧皮瓣,因为小腿的前侧和前外侧的血 供比小腿的其他部位要差。在很多北欧的医疗中心更常 用内外侧等长的矢状面的皮瓣,尤其是针对糖尿病患者
精品课件
局部不缺血肢体的截肢手术:
精品课件
超声多普勒
精品课件
血压测定:
Johnson:第三跖骨及 Syme平面>70mmHg,膝 关节下>40mmHg
同位素
133Xe>1.5ml/min/100 gm膝关节以下的截肢 手术将获得痊愈。
踏板实验
精品课件
侵入性的诊断方法
动脉血管造影 同位素133Xe注射
Moore 膝关节下10厘米血流速度
精品课件
局部不缺血的肢体 采用等长皮瓣和肌肉张力固定及肌肉成形术等肌肉稳 定技术。
肌肉张力固定术:横断的肌群保持在生理张力下被缝 合到骨头上; 肌肉成形术: 肌肉被缝合到软组织上,如对侧的肌群 或筋膜上。
由于局部不缺血,可以采用肌肉成形术闭合伤口,针 对年轻人或活动较多的病人中,通过肌肉固定术提供 更强有力的稳定性。
精品课件
小腿不缺血肢体截肢
将后侧切口向深部切开至深筋膜,但不要将皮肤或深筋膜与下面的肌肉组织 分离。将前部皮瓣、深筋膜与胫骨前内侧的骨膜作为整体反折。继续切开至 预定截骨平面。由于组织收缩,不能应用前部皮瓣来测量预定截骨平面。而 是应用预先在胫骨骨膜上的标记来测量皮瓣的正常长度,从而再次确定截骨 平面。用锯子在骨头上标记这一点。放置一个小弯止血钳在胫骨外侧面,它 的尖端沿着骨间膜经过腓骨的前侧面,从腓骨短肌的前方穿出。在趾长伸肌 与腓骨短肌的间隙,辨认并分离腓浅神经。并轻柔地向远端牵拉,高位将其 切断,使它能很好地向近端回缩至截肢肢体的残端内。在截骨平面远端 0.6cm处切断小腿前侧间隙的肌肉,使它们可以平整地回缩至截骨残端。由 于这些肌肉已经被切开,因此要注意精品保课护件 胫前血管及腓深神经。分离并结扎 这些组织,同时分离预计截骨平面近端的血管。
大于0.6ml/min/100gm
精品课件
创伤
截肢的绝对指征: 创伤导致肢体缺血及不可修复的血管损害、 肌肉的碾挫伤、肌红细胞及细胞毒性可导致 肾赃损害危险时。
精品课件
肿瘤
精品课件
冻伤
即便在冰点以上,潮湿及暴露在风中可 以导致冻伤的发生 急诊处理:立即复温,水浴,度冷丁缓 解疼痛、保持局部的干燥 延迟截肢,以保证近端伤口愈合。在保 证近端伤口干燥清洁的情况下,很少发 生感染。
精品课件
小腿不缺血肢体截肢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同时上气囊止血带控制出血。切口起于前内 侧关节线,向远端测量所需骨骼的长度,并用皮肤记号笔经过胫骨 嵴在皮肤上标记,划出等长的前后皮瓣,每个皮瓣的长度等于预计 截骨平面的小腿的直径的一半。皮肤的前方切口始于预计截骨平面 的内侧或者外侧,弧形向远端切到前面所述的平面,止于小腿对侧 与起点相对的位置。当经过胫骨嵴时,向深部切开,在骨膜上做一 个标记,便于将来用于测量。后侧切口与前侧切口起点位置相同并 且也是先向远端弧形切开,然后转向近端(图10-1,A)。
肿胀消退
坏疽组织得到清除
无压痕
血管充盈时间短
休息时无缺血性疼痛
皮肤无营养改变
肢端无苍白
精品课件
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1、超声诊断的应用 2、经皮穿刺血氧分压测定 3、Xe 133 血流测定 4、荧光显影检查 5、动脉造影 6、踏板试验 7、血压测定
精品课件
经皮测量组织内的氧分压。这个技术可以在床边 操作,而且非常准确、易于操作,可以广泛应用 并且价格便宜。这个检查可以通过对比吸氧或不 吸氧的值增加准确率。在吸氧后值的升高表明阳 性结果,即说明局部组织灌注良好,如果值没有 升高说明愈合潜能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