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版)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四十四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栏 目 导 航
01 02 第2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一、走向共和 1.背景 (1)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2)《_辛__丑__条__约___》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推翻清朝统治的必要性。 (4)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2.过程 (1)1894年,兴中会誓词提出了“驱逐鞑虏,__恢__复__中__华__,创 张。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局限性
1.特点:(1)它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 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2)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3)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 统一的走向。 (4)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 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地批判。
(2)广泛传播 ①“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②通过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 步扩大。 ③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组织“ 会”。 (3)中国化 ①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②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 质。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 此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近代向西方学习四部曲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2.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3.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 路”。
2015-2019高考历史五年真题分类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选择题2019年题组1.(2019·全国卷Ⅰ·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考点】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材料揭示了1915—1918年“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科学”“革命”等词出现的次数大大超过“民主”。
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故A项正确。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答案】A2.(2019·全国卷Ⅲ·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
”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考点】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主张【解析】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
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之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道德政治却没有给予国民个人人格和权利,再结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可知,其意在批判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人格及个人之权,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
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9·全国卷Ⅲ·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萌芽。
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等人开始关注了解马克思主义,不过这时候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等开始著书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是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十月革命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入盛极而衰之运”。
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打开了大门。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
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
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
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其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 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3年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
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里的“断裂”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该学者认为这个断裂是因为历史的连贯性被打断,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新世界,颠覆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法则,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但是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欧文(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进行了尝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与封建保守势力无关,排除D项。
2025届新教材高考历史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课时跟踪练201.(202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陈独秀主见国民应当“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李大钊主见“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当逐步废除”。
鲁迅主见:“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提倡文学革命解析:题干中陈独秀主见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李大钊要打破“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人的解放,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园、阶级的关系,解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解除B 项;文学革命的提倡者为胡适,且题干未提及其内容,解除D项。
答案:C2.(2024·北京房山区一模)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推断( )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B.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C.明确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D.这一时期中国人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依据材料李大钊在《庶民的成功》中指出:“这劳工的实力是人人都有的,劳工的事情是人人都能做的。
劳工主义的成功也是庶民的成功。
”陈独秀在《谈政治》中提出“用革命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先进学问分子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农运动亲密结合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解除A项;材料中主要探讨无产阶级的力气和如何建设新国家,没有提出建立的目标,解除C项;材料中只提及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位先进学问分子的言论,没有提及民众的反应,解除D项。
第3课nbspnbsp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

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概况【例1】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说明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当时的中国还存在着局限性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思路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变化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一时期政治统治黑暗,许多新的政治力量,都积极探索挽救中国的道路,所以思想潮流更迭快。
由于这些潮流的局限性决定了潮流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被逐渐代替。
答案:D误区警示:文化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注意从经济、阶级关系等方面总结原因,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去把握。
【例2】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解析:这是1999年高考试题。
试题采用了多项选择单项化的设计方法,加大了题目的难度,特别是选项②迷惑性较大。
答题时要注意题干是如何设问的,注意提取选项中的有用信息。
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不是陈独秀而是李大钊,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与本题设问无关。
排除干扰项①②,正确选项为③④,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巧解提示: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期间所起的作用。
知识点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影响【例3】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在于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现实思路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以其科学性和革命性战胜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吸引了先进的知识分子,才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
答案:B方法归纳:在同一历史事件的若干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是根本原因。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人教版必修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课教材主要讲述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革命的东风,在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近代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终使中国社会摆脱了贫穷落后和被列强欺凌的局面,走向独立和富强。
本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掌握好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又是如何同其他思想斗争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占据主导地位后对中国革命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问题导读1. 19世纪末,外国传教士主办的《___________》第一次向中国人披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良派_________和一些留日学生,也开始零星、片断地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
同时革命派_________在《_________》上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___________》等著作。
__________也曾发表演讲称赞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
2. 1917年俄国_________的爆发,为_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此年,__________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开始。
3. 1919年5月5日_________在《_________》上出版了由他主编的“马克思研究号”,发表了《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得到系统的宣传与介绍。
此外他还帮助关键信息1、《万国公报》梁启超朱执信《民报》《共产党宣言》孙某某2、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李大钊《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晨报》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政策论(科《________》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
2019高考历史重点试题人民版ⅲ专项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9 高考历史要点试题人民版ⅲ专项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 小题,共0 分〕1、〔 2017 年 12 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0 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流传,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达成这个过程的是:A、孙中山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答案】 B【点拨】本题很简单错选李大钊,李大钊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回答以下问题要注意“谁将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依据所学,陈独秀踊跃推进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创立刊物进行宣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联合等。
【结束】2、〔 2017 年 11 月滨州期中 9 题〕“朦模糊胧张眼一瞧,黑私下忽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本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迸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流传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热潮流行?【答案】【点拨】【结束】B3、〔 2018 年 1 月合肥市一模9 题〕 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登载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未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未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资料主要反应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B、中国工人阶级马上登上政治舞台C、上海马上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答案】 D【点拨】【结束】4、〔 2017 年 11 月泉州一中期中29 题〕迄今所知,在中国第一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 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此中称:“其以百工领袖有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因而可知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流传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B【点拨】【结束】5、〔 2017 年 9 月温州八校联考9 题〕“朦模糊胧张眼一瞧,黑私下忽然突出一线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5[2018全国卷Ⅲ,29,4分]1920年②,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①③。
这表明当时④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⑤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本题从五四运动爆发后思想界对社会改良活动的批判切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历史解释④、家国情怀⑤的学科核心素养。
由材料时间信息“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五四运动已经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
由材料“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的思想,A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C
名师点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如下:一是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二是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