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课时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将复何及.(来得及)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3.下列对《诫子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讲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提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是“静”和“俭”。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淫慢”和“险躁”的害处。
D.文章最后一句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某中学开展“秉承诗书传家,传承优良家风”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在写“耕读传家”时,小卉同学对使用哪种字体很是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并简述理由。
(楷书)(隶书)(行书)(2)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只填字母)从中,我明白了“家”满载着爱和期望;从中,我明白了“家”是一份真诚和信任;从中,我明白了“家”是绵绵的思念和温暖的避风湾;从中,我明白了“家”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担当。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B.诸葛亮《诫子书》C.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D.曾子杀猪(3)活动结束后,小卉写了一段感言,请你修改。
【甲】对个人而言,家风是我们从哪儿来的根、到哪儿去的魂,对社会而言,家风是一种情怀、一种积淀、一种信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1.课内阅读【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

16 诫子书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 (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诫子书》精编练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同步练习01 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fú)(2)淫.慢(yín)(3)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3)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增长)(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5)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6)意与日.去(岁月)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诫子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诫子书》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曹操C. 王羲之D. 陶渊明答案:A2. 《诫子书》主要告诫子女什么?A. 要勤奋学习B. 要谦虚谨慎C. 要诚实守信D. 要孝敬父母答案:B二、填空题3. 《诫子书》中提到“________”,意在告诫子女要谦虚。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 《诫子书》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子女的期望。
答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三、简答题5. 请简述《诫子书》中提到的“三戒”是什么?答案:《诫子书》中的“三戒”是指戒奢、戒躁、戒骄。
诸葛亮告诫子女要戒除奢侈、急躁和骄傲,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四、阅读理解阅读以下《诫子书》的节选,回答问题。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 这段文字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修身养性的方法?答案: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修身养性的方法。
7.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放纵和懒惰不能激励精神,而轻率和急躁不能培养性情。
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不良行为,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精神。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诫子书》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诸葛亮对子女的教诲和期望。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吸取智慧,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语文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6课 诫子书 课时练含答案

《诫子书》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夫(fū)君子之行B.淫(yín)慢则不能励(lì)精C.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D.悲守穷庐(lú)2.对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相委而去B.险躁则不能治性学而不思则罔C.静以修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将复何及措手不及4.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D.险躁则不能治性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C.多不接世译文: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6.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文着重围绕一个“静”字来论述修身、养德、治学。
B.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C.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
D.全文以记叙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7.[读书方法大家说]根据所学课文,结合示例,完成表格。
人物读书方式示例孔子①______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诸葛亮心无杂念,沉潜其中夫学须静也鲁迅(童年)②______________“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8.[读书笔记设计展]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笔记设计,请选出你喜欢的设计,并说说所选设计的妙处。
设计一读书笔记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章回: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精彩情节:评价感悟人物评价:我的感悟:设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15《诫子书》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
《诫子书》选自,作者是,字,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三、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
..(宁静:致:远:)..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6、非学无以广.才()
7、淫慢
..则不能励.精(淫:慢.:励:)
8、年与时驰.()
9、将复.何及()
10、诫.子书.(诫: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6、将复何及: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本文作者就和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
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
答:
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的力量;“俭以养德”是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
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答:
5、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2+3)
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
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6、如何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
7、诸葛亮认为一个人要成才成学应具备哪些条件?3%
8、请写出你读过课文后感悟。
3%(只要有围绕学习、成才、修身养德、立志、惜时等阐述即可)
9、请写出一句赞美诸葛亮的诗句和一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4%(2+2)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答案
一、《诸葛亮集》诸葛亮孔明政治家、军事家
二、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1、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2、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3、宁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达到远:远大的目标
4、立志
5、险:轻薄治.:修养
6、使……广博,增长
7、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8、疾行,指迅速逝去
9、又 10、诫:告诫、劝勉书.:书信
四、1、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如果)内心不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崇高的志向,(如果)做不到精神集中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立下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4、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华随同时光疾速逝去了,意志随同时光而消失了,最终凋落、衰残。
6、又怎么来得及
五、1、学习(治学)做人(修身)对比论证
2、告诫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懈怠、浮躁。
3、宁静节俭超脱(淡泊名利)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答: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是:(1)非淡泊无以明志(2)非志无以成学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志和学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既要立志,更要学习。
)
6、本句话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淡泊和宁静看似无所作为,实则为了将来能有更大的作为。
本句话表明诸葛亮对儿子很高的期望。
7、立志、学习、惜时
8、示例: 1、一个人要想成才成学应该要具备多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2、一个人要修身养德,就要淡泊名利,培养宁静的心态。
9、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