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涡北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煤矿开采的矿井地质条件

矿井地质是煤矿开采的基础,为 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科学 依据,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高效 开采。
矿井地质的主要任务
查明矿床赋存条件
预测矿井瓦斯、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埋藏深度 、矿石品位等,为矿井设计和生产提供基 础数据。
评估矿井瓦斯含量、分布和危险性,以及 地下水文地质条件,预防瓦斯突出和突水 事故。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 采场和巷道的维护。
瓦斯地质条件
瓦斯含量与压力
瓦斯含量和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矿井 安全和瓦斯利用。
瓦斯涌出量与流动规律
瓦斯涌出量和流动规律对矿井通风系 统和瓦斯治理措施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与分布
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对矿井开拓、采掘和排水系统有重要影 响。
水压与涌水量
矿井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方法
包括地面勘探、井下勘探和地球物理 勘探等。
技术
应用钻探、物探、化探等多种技术手 段,获取地质资料,进行地质编录和 综合分析。矿井地质勘探的程序和步骤 Nhomakorabea程序
先进行初步地质调查,再进行详细地质 勘探,最后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 。
VS
步骤
包括制定勘探计划、设计勘探工程、施工 勘探工程、综合分析勘探成果、编写勘探 报告等。
煤层的厚度和稳定性对采煤方法和采掘设备选择 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产状
煤层的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对矿井开拓 和巷道布置有直接影响。
煤质与工业用途
煤的品质和工业用途不同,对采煤方法和煤质控 制要求也不同。
围岩地质条件
顶板岩性
顶板岩性的稳定性对采场 支护方式和安全有重要影 响。
底板岩性
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分析

开采安全条件分析
顶板管理
分析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裂隙等特 征,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防止冒顶、 片帮等事故的发生。
VS
通风与防尘
根据矿区的通风系统设计,确保作业面有 足够的新鲜风流,同时采取有效的防尘措 施,降低粉尘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矿区与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距离
02
评估矿区与主要市场和运输通道的接近程度,以便于煤炭的运
输和销售。
矿区所在地的地质构造
03
了解矿区所处的地质构造单元,分析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矿区地形地貌
地形起伏
评估矿区的地形起伏,分析其对矿井建设 和煤炭运输的影响。
地貌类型
了解矿区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 等,分析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地表水系
了解矿区地表水系分布,分析其对矿井建 设和煤炭运输的影响。
矿区气候条件
气温变化
了解矿区的气温变化情况 ,分析其对矿井建设和煤
炭运输的影响。
降水量和湿度
了解矿区的降水量和湿度 情况,分析其对矿井建设
和煤炭运输的影响。
风速和风向
了解矿区的风速和风向情 况,分析其对矿井建设和
煤炭运输的影响。
02
夹石
夹杂在矿体中的岩石或矿石,对 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
03
地质构造分析
区域构造背景
区域地质背景
分析矿区所在的大地构造单元、板块 边界、地壳运动特点等,了解区域地 质历史和构造演化。
区域构造应力场
研究矿区所在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 ,包括主应力方向、大小和变化规律 ,分析其对矿区构造的影响。
矿区构造特征
04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化评价——以涡北煤矿为例

和分 类 。结果表 明,所得评 价 结 果可靠 ,与矿 井揭 露基本 符合 ,可 为矿 并生 产提供 指 导性 参考依
据。
关
键
词 :地质 构造 ; 定量评 价 ;评 价 指标 ;灰 色关联 分析 方 法; 等性块 段 文献标识 码 :A D : 03 6 /i n10 .9 62 1 . . 5 OI 1 . 9 .s . 11 8 . 00 0 9 js 0 0 60
t t e f c o s i . a l d v l p n h r c e it s s d me t r d a e o o c t c n c lc n i o swe e tke ai a t r , . f u t e e o me t a a trs i , e i n a y me i , c n m — h i a o d t n r a n v e c c i e i
t s a ls tu t r, s e s n n e d l a d t r d c e g o o i a t c u a o o e t b ih a sr c u e a s s me t d x mo e , n p e i tt e l g c l r t r lc mp e iy o e d fe e t i o h su l x t ft i r n h f
S HU ins e g , I Ja c e g , ANG o h n z GONG e z Ja h n JA i n h n W Ya z o g W n
,
( . 'nBr n h Chn o l e e rhI si t, 'n7 0 5 , ia 1 Xi a c , ia C a s a c t ue Xi 1 0 4 Chn ; a R n t a
浅析涡北煤矿8203风巷大上山回采工艺

浅析涡北煤矿8203风巷大上山回采工艺【摘要】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不断发展,开采水平的延伸,面对工作面出现的断层,如何实现高产高效平稳过渡,探讨过断层的方法和具体措施,对提高工作面产量和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过断层降顶卧底1 地质概况简介涡北煤矿8203放顶煤工作面为涡北煤矿二采区首个回采准备工作面,走向长1212m,倾斜长146m,面积176952m2。
主采81及82煤,煤层煤层总厚8.78m,倾角19°~31°,平均倾角26°。
两层煤赋存稳定、结构松散,之间夹矸多为泥岩,性脆,厚为0.78~5.49m,平均2.30m。
工作面标高-557.0~-655。
在回采过程中,8203风巷受ⅡF38 306°∠46°H=1.5m、ⅡF37 100°∠60°H=2m 断层及掘进期间施工巷道时严重撇底的影响,风巷F20点至F19点75m范围内呈仰采布置,落差17.6m,最大上山角度23°,给工作面正常回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图1所示)。
2 施工方案的提出若按常规方案回采,煤炭资源将损失严重,且由于工作面受两巷落差减少的影响,工作面支架长度大于所采煤壁长度,部分支架窜至风巷上帮。
从风巷上帮根据煤层位置重新开切巷道,再做导峒与原巷道相通的方案不利于通风与老巷管理。
结合工作面实际,为提高资源回收率,确保安全回采,本工作面将采取风巷超前降顶卧底结合多次降顶、多次抹帽的方法减少各台阶与原巷道的落差的方法通过此段。
3 施工方案(1)风巷自起坡点开始降顶、卧底施工,降顶采用“井”字型木垛接顶,采用风镐松动煤岩进行卧底。
当卧底深度达到1m时,为满足通风、行人及运料安全,超前抹帽棚6m进行卧底:第一个台阶卧底长度为4m,卧底至U型棚腿下部棚撑子处。
第二个台阶卧底长度为2m,卧底深度为第一个台阶的一半。
此后这两个台阶每个圆班必须往前循环卧2m,以满足工作面推进度的需要,两台阶连接处卧成斜面,便于行人、运料。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探讨

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探讨发布时间:2023-01-13T09:10:28.31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8期作者:王勇[导读] 矿井地质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不同于地面地质,要求比较细严,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要求很快给了解决王勇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处摘要:矿井地质工作的内容比较多而复杂,不同于地面地质,要求比较细严,生产上遇到的问题要求很快给了解决。
矿井地质问题有煤层沉积问题,煤层对比、煤层尖灭煤层分叉,煤层后期冲刷,煤层同期沉积夹矸变厚等;构造问题判别断层性质寻找煤层断失翼,区域构造甚至大地构造特征井田构造,单一条件下主压应力及应力场分析,断层预报,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研究配套分析,煤层陷落柱,煤层地应力分析。
水文地质,包括用地质力学分析研究水文地质。
瓦斯地质等等,下面分别叙述。
关键词:矿井;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地质断层判别标志我国目前矿井众多,且煤矿分布较广,分布在我们的各个省的不同地域。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变化大,地层复杂,当然也会存在不同的地质和断层,矿井地域的不同会造成地质断层也会不同,不同的地质断层对矿井地质影响特别大,不但会影响矿井开采的安全性,还会对地质情况的完成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样对煤矿的开采施工带来很大的不可抗力的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断层构造,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组织人员进行详细的勘察,最主要是针对矿井地质的性质、地质状态的分布情况、分布规律和分布状况等其他地质要素进行详细分析,只有进行详细的分析,探明相关矿井地质要素,这才是是确定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首要任务。
(1)地层标志矿井地质断层情况的分布是复杂多变的,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根据矿井地质情况的探测经验可知,一般地质出现某一部分地层缺失和或者地层不断的叠加或者出现多次或者连续出现等情况,根据经验判定可能会出现断层等现象。
应该指出,断层所造成的地层缺失仅限于断层附近,而不整合或假整合所造成的地层缺失具有区域性;断层所造成的地层重复具有顺序性,而褶皱所造成的地层重复具有对称性。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第一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质井田位于霍西煤田乔家湾详查区,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对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乔家湾详查区所处构造单元为吕梁块隆之次级构造单元勍香—太林南北向褶带之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南部。
(一)区域地层井田所处位置为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中段核部偏东翼。
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北起蒲县克城一带,南到南湾里一带,走向北北西-北北东,其核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两翼为石炭系,边部为奥陶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零星覆盖于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
区域地层分区属山西区长治-临汾小区,区域地层特征详见区域地层简表。
(二)区域构造本井田所处构造单元为吕梁块隆之次级构造单元勤香—太林南北向褶带的南部,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的中段核部偏东翼。
克城—南湾里复式向斜北起蒲县克城一带,南到南湾里一带,走向北北西-北北东,出露上下古生界地层,内部发育一系列彼此平行成雁行斜列的次级褶曲,两翼岩层倾角10~20°,核部发育一些延伸距离不长的张性正断裂,边部发育一些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
区域岩浆活动不发育。
表2-1 区域地层简表二、区域含煤特征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6~28°,一般10~16°左右,由浅到深地层倾角逐渐变小。
井田及相邻区域出露地层特征见下表(表2-2):表2-2 矿区地层简表系统组段主要岩性一般厚度(m)第四系(Q)冲积、残积、坡积物等。
0-10三叠系(T)下统(T1)飞仙关组(T1f)三段(T1f 3)灰、灰绿色、灰紫色,薄~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灰岩、泥质灰岩。
90二段(T1f 2)灰、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块状灰岩、泥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
140一段(T1f 1)灰黄色、黄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
涡北矿井松散层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问题探讨

三隔及 四含的隔水 、 含水性进行 了深入研究, 出其 中存在 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 指 为矿井建设 生产 以及将来矿 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 词 : 文地 质特征 ; 散层 ; 北矿 井 水 松 涡 中图分 类号 :D13 6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8 452c )5 05—0 10 —49 (0r o —06 7 3
20 年 1 月 0 7 O
矿 业安 全 与 环 保
第 3 卷第 5 4 期
涡北矿 井 松散 层水 文地 质特征 分 析 及 问题 探 讨
胡友 彪 , 平松 张
( 安徽理 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 系, 安徽 淮南 220 ) 30 1
摘
要: 以涡北井田勘探 阶段地质资料为基础, 初步评价 了矿井松散层水文及环境地质特征 , 并对
勘探 资 料 揭 示 , 北 井 田松 散 层 两 极 厚 度 为 涡
388 4 54m, 7 . ~ 4 . 平均厚为442 , 0 . m 按其岩性组合 8 及区域资料对 比, 自上而下可分为 4个含水层 ( ) 组 和3 个隔水层( ) 7 组 共 个部分 , 分别简称为一含 、 二
5 含水 丰 富 , 下 段 砂 层 较 上 段 薄 且 泥 质 含 量 0m, 而
l 松 散 层 水 文 地 质 特 征
1 1 含水 、 . 隔水 层
高, 一般厚为2 ~ 0m 含水性稍差。三隔底界埋深 0 4 ,
平均43m, 0 由灰绿 、 红色 黏 土 、 棕 砂质 黏 土及 钙 质 黏 土组 成 ; 隔水层 均 厚为9 . 39m。 四含 直接 覆 盖在煤 系地 层 上 , 其岩 性 较复 杂 , 多
含 为 潜 水一 弱 承 压 含 水 层 。底 界 埋 深 平 均 右, 主要 以浅黄 色细 砂 、 粉砂 及 黏 土质 砂 层 为
煤矿开采的矿井地质条件

矿井岩性分析
总结词
矿井岩性分析主要涉及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性质,对矿井建设和开采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孔隙率、渗透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矿井的通风和 排水。工程力学性质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决定了矿井巷道和采 场的支护方式和安全措施。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描述
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且达到一定浓度易引发瓦斯爆炸等事故。 因此,了解瓦斯的分布和含量,对于制定瓦斯治理方案、保障矿井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3
矿井地质勘探技术
矿井地质勘探方法
01
02
03
地面勘探
通过地面物探、钻探等方 法,了解地层结构、煤层 分布、地质构造等信息。
井下勘探
煤矿开采的矿井地质条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目录
• 矿井地质概述 • 矿井地质条件分析 • 矿井地质勘探技术 • 矿井地质灾害防治 • 矿井地质资料管理
01
矿井地质概述
矿井地质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矿井地质是研究矿床在地下的赋 存状态、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床 开采技件涉及地下水的分布、运动规律及对煤矿开 采的影响,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详细描述
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有助于预测矿井涌水 量,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同时,水文地质条件也是矿井防 治水害的重要依据,如预防突水、瓦斯突出等灾害。
矿井瓦斯地质条件
总结词
瓦斯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安全隐患,矿井瓦斯地质条件决定了瓦斯的生成、运移和富集 规律。
矿井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矿区地 表信息和地形地貌,为矿井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涡北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文章通过对影响涡北煤矿生产的各种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涡北煤矿的矿井地质条件类型。
这对指导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涡北煤矿;矿井地质条件;煤层稳定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1 井田概况
涡北煤矿位于淮北平原西部,行政区划属安徽省涡阳县管辖。
本矿井南起F9断层,北至刘楼断层;东起太原组第一层灰岩顶界面的隐伏露头线,西止于32煤层-1000m水平等高线的地面投影线(见图1)。
平面上近似为一矩形,南北长5.62~6.53km,东西宽2.33~3.71km,面积约为17.1km2(见图1)。
本矿井为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
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纪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
上石盒子组下部含1、2、3三个煤组,多为薄煤层。
下石盒子组含4、5、6、8等四个煤组,为矿井主要含煤段。
山西组下部含10、11两个煤组,煤层薄,煤分层少。
可采的有32、62、63、81、82、112等六层煤层,其中81、82为主要可采煤层,平均总厚7.37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73%;其它为局部可采煤层。
图1 涡北煤矿构造纲要图
根据《煤矿地质规程》相关内容:(1)各类矿井的评定标准为:一类矿井,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Ⅰ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Ⅱ(含Ⅱ)类。
二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均为Ⅱ类或其中有一项为Ⅰ类,另一项为Ⅱ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Ⅲ(含Ⅲ)类。
三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Ⅲ类,另一项为Ⅰ类或Ⅱ类。
四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Ⅲ类,或其中有一项为Ⅳ类。
五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Ⅳ类。
(2)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码代号表示法:矿井地质条件的名称用带注脚的四位罗马数字表示:第一位数表示矿井地质条件类别,第二位数(用横杠与第一位数隔开)表示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并以复杂程度最高的地质因素的代号(a、b、c)作注脚来表明断层(a),褶皱(b)和岩浆侵入(c)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位数表示煤层的稳定程度,注脚代号为d。
第四位数表示其它开采地质条件,其注脚代号,顶底板条件为e,倾角为f,其它特殊地质因素为g。
本文主要根据矿井钻孔资料和建井地质报告资料对该矿井进行矿井地质条件分类。
2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
本次评定原则上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2.1 断层
根据钻探、测井和地震资料,本矿内共组合断层118条,其中正断层113条,逆断层5条;落差H100m的10条,另有三维地震显示未被组合的孤立断点12个。
大、中型断层较多,且相互交叉切割,严重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改变了煤层原生空间关系。
断层复杂程度为Ⅲ类。
2.2 褶曲复杂程度评定
涡北煤矿总体上为一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10°~25°,矿内褶曲不发育,仅有宽缓的波状起伏。
褶曲复杂程度为Ⅰ类。
2.3 岩浆侵入复杂程度的评定
经钻孔揭露,矿内岩浆活动不甚强烈,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很小。
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程度为Ⅰ类。
3 煤层稳定程度的评定
本次煤层稳定性评定的原则是: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r)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r)为主,可采性指数(km)为辅(对于煤厚异常点不参与本次计算)。
见表1
计算方法如下:
煤层的可采性指数:Km=n′/n;
式中:n-井田内参与煤厚评价的见煤点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n′-其中煤厚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最低可采厚度为0.7m)。
r=s/m′×100%
s=Σ(mi-m′)/n-11/2
式中:mi-每个见煤点的实测厚度;m′-矿井内煤层的平均厚度;n-参与评定的见煤点数;s-均方差值。
通过以上计算,本矿主要可采煤层81、82分布稳定,全矿可采或全矿大部分可采,厚度有一定的变化,结构简单~较简单,为较稳定煤层;32、62、63、112煤层薄,不可采区分布无明显规律,可采指数一般不超过50%,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81、82煤层的资源/储量占全矿井资源/储量80%以上,因此,本矿井煤层的稳定程度为Ⅱd类。
4 其它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评定
4.1 煤层顶、底板复杂程度的评定
本矿井各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并有少量的粉砂岩或细砂岩;底板一般为泥岩。
根据岩石的胶结程度和力学强度,顶板为泥岩岩石力学强度低,变形模量小,遇水而泥化膨胀、崩解,开采过程中容易放顶;而砂岩抗压强度高,顶板不易坍塌。
底板为泥岩,力学强度低,岩石受压易破碎,局部可能产生底鼓。
各可采煤层顶、底板一般较平整、完整,除断层附近,裂隙一般不很发育。
故本矿顶、底板条件复杂程度为Ⅱ类。
4.2 煤层倾角煤层稳定性的评定
本矿井煤层倾角一般为10°~25°,变化不大,煤层倾角为Ⅱ类。
4.3 其它特殊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评定
4.3.1 瓦斯
本矿井煤层瓦斯风化带深度为基岩界面下垂深120~130m,即水平深度-500m。
根据采样测试32、81、82煤层最大甲烷含量分别为 6.85、6.96和8.84ml/g.daf,属低瓦斯范畴。
但据该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计算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98m3/t,矿井绝对涌出量为47.46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4.3.2 煤尘
各煤层的煤尘燃烧时均有一定长度的火焰,最大火焰长度达250mm,一般需通入适量的岩粉方能抑制发火,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
4.3.3 煤的自燃
本矿井大部分煤样△T1-3在20℃以内,32煤层为不自燃;62煤层属不易自燃~不自燃;81煤层为很易自燃~不自燃;82、112煤层属易自燃~不自燃。
4.3.4 地温
按间接方法求得本矿井的恒温带深度为30m,恒温带温度16.8℃。
本矿带地温梯度为1.88~3.33℃/百米,平均为2.75℃/百米;增温率为36.3m/℃,属地温正常区。
综上所述,其它特殊地质因素属Ⅲ类。
5 结束语
本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Ⅲ类,煤层稳定程度为Ⅰ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
复杂程度为Ⅲ类。
根据《矿井地质规程》中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标准,本矿井属Ⅲ类矿井。
矿井地质条件综合评定为Ⅲ-Ⅲa,Ⅱd,Ⅲg。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涡北煤矿建井地质报告[R].2006.
[2]邓建民.能源技术与管理.保利金庄煤矿矿井地质条件研究[J].2013.
作者简介:郭鸿(1981- ),男,汉族,地质工程师,现在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从事煤田地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