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核心考点】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梳理知识梳理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主要成就:A、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B、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C、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D、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2、影响: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D、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E、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F、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主要成就:A、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

C、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了人类生活。

D、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2、影响: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C、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E、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

知识经纬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前提17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普遍确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大量积累的资金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到工场做工,进而成为自由劳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充足劳动力市场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动力蒸汽电力发明者工匠、技师科学家、工程师科技含量基于技术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密切结合科学理论指导技术发明,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发生时空首先发生于英国,然后向欧美蔓延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部分国家如德、俄、日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组织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大企业兴起,垄断组织产生新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出现要点精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商品贸易的规则、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等因素。

九上历史《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最详细笔记

九上历史《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最详细笔记

九上历史《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最详细笔记以下是对九上历史《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的最详细笔记: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1. 背景:随着18世纪晚期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看到工业化的可能性。

在英国,煤炭和铁矿石的丰富资源为工业化提供了基础。

同时,市场需求驱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纺织业。

2.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机械化制造取代了手工劳动。

3.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电力和石油的广泛使用成为主导,进入了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时代。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 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大增加。

这改变了经济的结构,使制造业成为经济的支柱。

2. 工人生活:虽然工业革命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工人们长时间工作,工资却很低。

这也导致了工人们的不满和抗议。

3. 社会结构: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被工业社会所取代,城市开始崛起。

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大。

4. 环境和健康: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厂的废气、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工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5. 全球影响:工业革命不仅影响了英国,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

许多国家开始效仿英国的工业化模式,这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

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1. 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们开始组织起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斗争。

最早的工人运动发生在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2. 社会主义思想: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一些思想家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的思想。

他们主张通过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平和正义。

3. 马克思主义:卡尔·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选择。

两次工业革命归纳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归纳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 1、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2、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受外国在华企业的诱导,中国近 代工业产生(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 第二次: 1、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发生
思考: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在传入中国,粮食产量得到大 幅度提高;促进人口的大量增长; 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使得白银成 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3、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国家开始侵略中国
葡萄牙侵占澳门,荷兰侵占台湾;闭关锁国
4、出现了“西学东渐”现象: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并把西方的天 文、数学等方面著作介绍到中国。
影 响
对 外
殖民 扩张 国际 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部分发明来源于科学实验室,科学理论成为推动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因素。 (2)以重工业为重点,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3)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较为突出 (4)尚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国家? (5)出现了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3、民族资本主的初步发展 4、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
采取方法,控制产 品生产、价格、市 场
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高度 集中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形成 垄断 组织
经济 对 内 政治
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巨大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者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 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 本主义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世界政 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重新瓜分世 界的矛盾加剧。

2019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世界近代史考点4 两次工业革命

2019届九年级中考历史总复习精品讲义:世界近代史考点4 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4 两次工业革命点击考纲考点详解一、英国工业革命1.原因: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2.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3.特点:大机器代替手工生产。

4.最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

5.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二、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1.棉纺机的发明(1)1733年,纺织师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速度加快。

(2)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3)“骡机”和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纺织机器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飞速发展。

2.瓦特改良蒸汽机(1)原因:机器的广泛应用需要方便而有效的动力。

(2)发明:1769年,瓦特吸取前人成果,成功研制了改良蒸汽机。

(3)应用: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

其他工业部门随后也广泛使用蒸汽动力。

(4)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

法、美、德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真正的机械工业时代到来了!三、轮船和火车的出现1.轮船和火车的出现(1)背景:大机器生产需要及时运来大批原料和运走大量产品。

原来的人力担抬、牛拉马拖和帆桨木船等简单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

于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被发明出来。

(2)发明: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②1814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2.历史影响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促进了陆上运输业的飞跃发展,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四、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1)183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九年级上册 两次工业革命复习

九年级上册 两次工业革命复习

主题二十两次工业革命解读考纲疑难点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考实战大演练一、选择题1.(2013原创)下列知识框架表中的空格应当填写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第一次工业革命D.俄国资本主义改革2.(2012湛江)19世纪初,铁路与轮船能够取代马车和帆船,关键在于瓦特( ) A.发明珍妮机B.改良蒸汽机C.发现电磁感应现象D.发明电子计算机3.(2012岳阳)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 .电灯 B.电脑 C.汽车 D.火车4.(2012河池)“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

”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A.水力B.风力C.电力D.煤炭5.(2012百色)归纳和整理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归纳和整理的各项内容中,正确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传人中国——大大便利了人际间的交流和联系B.中共诞生——五四运动——掀起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潮流C.西安事变——“双十协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英国殖民统治——美国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6.(2012责港二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有( )A.火车、汽车B.马车、轮船C.汽车、飞机D.火车、帆船7.(2012桂林)下图是福特汽车的标志,由于创建人亨利·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英文Ford设计成像一只奔跑的小白兔图案。

福特先生被称作“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这是因为他发明了( )A.汽车装配生产线B.汽车C.内燃机D.蒸汽机8.(2012玉林)下列发明,到20世纪前期最可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的是( )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9.(2012南宁)科技改变生活。

耐用碳丝灯泡的问世给人类带来光明,它的发明者是( )A.法拉第B.卡尔·本茨C.莱特兄弟D.爱迪生10.(2012绵阳)1876年,美国为纪念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整理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整理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笔记整理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主要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力的推广(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主要表现:①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②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3)影响: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1)主要成就: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②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2)影响: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交通工具(1)主要成就: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2)影响: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作用: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化工材料的应用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开始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

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标志着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川教版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川教版

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最先开始的行业、主要标志、重大发明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2)最先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3)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4)重大发明:①纺织机的发明: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骡机—水里织布机;②瓦特改良蒸汽机;③交通运输的发展: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第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第一辆火车④工业革命的影响:(1)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2)直接导致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人口的增长(4)英法美最后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主要标志、重大成就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兴起时间:19世纪下半叶(2)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3)重大成就:电力: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②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讯:①贝尔发明电话;②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动力:①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②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交通:①卡尔.本次和亨利.福特发明汽车;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4)影响:①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②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默写1.改良蒸汽机的是,时间是,使人类进入了。

2.轮船的发明者是,时间是,使人类进入了,火车的发明者是,时间是,使人类进入了。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其理论来源是,提出者是,使人类进入了。

4.电话的发明者是,时间是,无线电报的发明者是,时间是。

5.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时间是,迈出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的发明是。

6.发明大王指的是,其最重要的发明是,意义是,被人们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
革命开始。
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②与电有关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前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通讯工业等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特点
①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②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首先发生在英国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领先。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
④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勇于改革创新。
⑤学习科学家们的探索创新精神。
两次工业革命
②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发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科技产生的消极影响
科技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发、核泄漏事故,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启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④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德国人本茨发明)、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发明。
⑤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⑥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⑦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新兴部门
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冶金采矿业等
②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③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