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新能源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能源供求紧缺已对中国经济

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挑战。需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上升至国家摆脱能源

危机、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高度,加快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型升级”变革,推动煤炭化石能源向电能转化、液态燃料转化利

用的同时,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促动产业和能源协调可持续发展。

1开发利用新能源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常规能源利用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中国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供给不足已影响经济发展。a)常规能源储量急剧下降。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仅够开采20a、50a、100a。石油消费对外依

存度已达59.50%,天然气供需缺口超过30%1;b)能源结构严重失衡。

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50%、石油占17.70%、水能占7.10%、天

然气占4.70%、核能占0.80%、其它占1.20%2。且在未来几十年“富煤、贫油、少气”的储量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c)环境污染加剧。过

度开采煤炭等常规能源,已造成雾霾、地表沉陷、水位下降、气候变

化等环境污染。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损失已使每年GDP折损1.2%,世

行预测到2020年仅燃煤污染导致的损失将高达3900×108美元,相当

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d)使用低效。中国能源消费平均效率约

33.40%,比国际先进水平至少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能耗为世界

平均水平的2.50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2;e)应对能源

风险水平弱。中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净进口国,能

源安全问题突出。面对常规能源的短缺及开发利用的负环境效应,政

府需加速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新能源体系。

1.2开发新能源拥有巨大潜力符合低碳环保发展潮流新能源因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更能满足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新要求。国际能源署(IEA)2000年—2030年国际电力需求研究显示,新能源发电总量年

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各国普遍将新能源领域作为开发重点。中国可利

用的新能源品种齐全,而且蕴藏量丰富。资料显示,每年可开发太阳

能潜力达23×108t标准煤、风能1000GW、海洋能50GW、生物质能

3.18×108t标准煤、地热资源31.60×108t标准煤及丰富的核能等资源,每年可利用资源量在87×108t标准煤以上。加快开发新能源,既

可缓和能源短缺矛盾,又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仅将每年农业产生

的4×108t作物秸秆和薪柴、有机废物转化发电,即可获取相当于8

座三峡发电站的产能,实现年增收800×108元~1000×108元。提升

地热利用1个百分点,相当节约替代标煤3750×104t,减排CO2约

9400×104t3。新能源利用已成为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2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制约瓶颈

2.1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开发和

利用逐渐走向成熟和规模化,从技术、装备到产业化积累,为规模化

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a)技术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太阳能热水器、

沼气等技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b)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核电、太阳能热发电、潮汐发电、氢能储

存和燃料电池技术已形成产业并走向国外市场;c)强劲保持规模增长

趋势。水电、风电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核电在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在2013年新能源占比首次突破30%,并在2014年装机突破

4×108kW,保持世界利用规模第一的增速。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超过

2.9×108kW、风电装机8497×104kW、光伏发电装机超过2000×104kW、生物质发电装机超过940×104kW。

2.2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国新能源正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但与发

达国家相比,仍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a)管理跟不上产业发展。

新能源产业急需利用国家规划、技术引进、政策优惠等方式牵动发展。现有匹配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性要求,但未建立项目审批、价格和战略

石油储备相关机制,缺乏《上网电价法》等配套法律,民营企业在享

受国家价格补贴、贴息贷款方面限制较多,各地执行政策不平衡,甚

至出现设备闲置和“弃风”“弃光”现象,仅2014年上半年因限电产

生的“弃风”损失达91×108kWh,占风力发电量的10.50%,极大挫伤

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b)核心技术空心化。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自主创新研发少,兆瓦级风电机组、生物质直燃发电的锅炉、太

阳能光电多晶硅、铀原料等高技术材料、关键核心设备多靠国外引进,缺乏领军产业高端研发、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防碍形成中国新能源

产业国际竞争力;c)设备制造国产化率低。风机的控制机构和风率预

测系统、光电转换和逆变设备等先进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陷入

“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d)产业规模

偏小,未形成并网联营一体化消费市场,90%以上产品靠获取国家补贴

出口;e)技术标准门槛低,对新能源无序开发,导致产能相对过剩,

返修率高,行业利润下滑;f)上网电价过高。因新能源建设成本高,

并网需增加调峰电源机组等资金,加上并网限额造成“发得出,送不出”损失,过高售价挫伤民众消费积极性;g)布局不够合理。国内资

源分布多数远离市场,出现“北煤南运、西油东调、北油南下、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利用格局,造成国家运力与能源巨大浪费;h)能源

利用效率低。与蕴藏潜力相比,水电开发容量只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52%左右,发电量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40%左右4,风能约10%,而地热能利用尚不及十万分之一,急需提升开发利用的效率与规模;i)在参

与海外能源开发中,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冲突和战争高发区,容

易受政策变化与激进民族主义者反对,开发压力与运输安全风险大。

3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对策

能源供应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战略,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的同时,保持能源安全自给,加快构建

安全、绿色、高效能源供应体系。

3.1优化现有能源结构立足国内保障安全确立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

以开发洁净技术和替代能源为重点,优化现有能源结构。a)坚持“立

足国内”方针,将国内供应作为能源保障的“主渠道”,把发展清洁

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稳定石油储采比例,增大新

能源和天然气开发,保持能源自给水平在85%左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