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化学第七章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x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七章 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

(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溶 溶 液 由 __无__色____ 变 成 乙酸具有酸性,
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红__色___
且酸性强于碳酸,
反应方程式为
向 一 支 盛 有 少 量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约2 mL 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面上,不能表示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化学(必修·第二册 )
3.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烃可能有多少种结构,尝试用球棍模型 进行探究。
提示:根据碳骨架可以不同,结合碳碳键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进行组装搭建,球棍模型示例如下(注:6种用碳骨架表示)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化学(必修·第二册 )
返回导航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化学(必修·第二册 )
二、酿制米酒 1.米酒酿制的方法及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化学(必修·第二册 )
一、人教版新教材章末“实验活动”挖掘 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实验 目的 实验 用品
1.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 2.初步了解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分子结构模型(或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签等代用品)。
试 管 里 有 _无__色__无__味____ __的__气__体__生__成_
2CH3COOH+
Na2CO3—→ 2CH3COONa+ _C_O__2↑_+__H__2O_____
返回导航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② CH4
③CH3CH2CH3
⑤ CH2—CH2 CH2—CH2
二、烷烃
同系物的判断标准
说明 ①同系物所含元素种类一定相同,除C、H外其他种类元素原子 数必须相同。 ②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碳、氢原子数和分子式。 ③同系物一定具有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 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020_2021学 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 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理解
三同
分子式相同、分子组成相同、分子量相同
两不同 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二、烷烃
4.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某些物理性质
名称 正丁烷 异丁烷
熔点/0C -138.4 -159.6
沸点/0C -0.5 -11.7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 学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020_2021学 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七章有机 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二、烷烃
4.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1) 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2) 同分异构体:
• 烷烃的结构
• 同系物
• 烷烃的命名
• 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
• 课堂总结
烃: (碳氢化合物) 有且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气 烃 火 +
t īng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创新课件:第7章 第4节 第1课时 糖类

蔗糖:_甘__蔗_、 ____甜__菜____ _C_1_2_H_2_2O__11 乳糖:哺乳动
营养物质、 食品工业原
物的乳汁
料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 | 提能训练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类别
特点
代表物
多 水解后能生成 淀粉、 糖 _多___分__子__单__糖_ 纤维素
代表物 代表物在自 代表物
的分子式 然界的存在 的用途
淀粉:营养
淀粉:植物
物质、食品
的种子或块
工业原料
(_C_6_H_1_0_O_5_)n 根
纤维素:造
纤维素:植
纸和纺织工
物的茎、叶
业原料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 | 提能训练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2)葡萄糖的结构。
葡 萄 糖 的 分 子 式 为 _C_6_H__12_O__6 __ , 结 构 简 式 为 _C_H__2_O_H__—__C_H__O_H__—__C_H__O_H__—__C_H__O_H__—__C_H__O__H_—__C__H_O__ , 分 子 中 含 有 的 官能团为_羟__基__、__醛__基___,属于多羟基醛。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辨析·易错易混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 | 提能训练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4)重要反应。 C12H22O11+H2O催——化→剂 C6H 12O6+C6H 12O6 ①蔗糖水解:____蔗_糖_________________葡__萄_糖________果_糖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7章 有机化合物 第2节 第1课时 乙烯

第1课时
乙烯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 堂 训 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知道其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其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3.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了解其参加反应的断键、成键情况,认识加成
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的特点。
4.了解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定义。
和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均属于加成反应。
学以致用
1.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2O2
CO2+2H2O
B.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CH4+Cl2
CH3Cl+HCl
D.CH2 CH2+Br2
CH2Br—CH2Br
答案:D
解析:甲烷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
色,C项正确;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但是
CH2=CH—CH3与HCl加成,由于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
况,加成产物也应该有两种,即Cl—CH2—CH2—CH3和CH3—
CHCl—CH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一物质,D项错误。
二 乙烷和乙烯的比较与鉴别方法
重难归纳
1.乙烷和乙烯结构、性质的比较。
液褪色,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典例剖析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
乙烯
素养•目标定位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 堂 训 练
素养·目标定位
目标素养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知道其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其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3.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了解其参加反应的断键、成键情况,认识加成
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的特点。
4.了解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定义。
和乙烯与氯化氢反应制取氯乙烷均属于加成反应。
学以致用
1.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2O2
CO2+2H2O
B.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CH4+Cl2
CH3Cl+HCl
D.CH2 CH2+Br2
CH2Br—CH2Br
答案:D
解析:甲烷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
色,C项正确;乙烯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但是
CH2=CH—CH3与HCl加成,由于氯原子连接的位置有两种情
况,加成产物也应该有两种,即Cl—CH2—CH2—CH3和CH3—
CHCl—CH3,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而不是同一物质,D项错误。
二 乙烷和乙烯的比较与鉴别方法
重难归纳
1.乙烷和乙烯结构、性质的比较。
液褪色,含有碳碳双键的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典例剖析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乙醇与乙酸 教学课件

新知预习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与组成和结构 1.乙醇的物理性质
俗称 酒精
颜色 _无__色___
气味
_特__殊___ _香__味___
密度
比水的 __小___
溶解性 挥发性 能与水以任意 比_互__溶___,易 _易__挥__发__ 溶于有机溶剂
2.乙醇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模型
官能团
空间充填
解析:(1)根据有机物结构中碳必须形成四个键、氧形成两个键、氢 形成一个键,可得到乙醇分子的另一种可能结构。(2)由甲同学的实验数 据可知,参加反应的乙醇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说明乙醇 分子中只有一个氢原子参与反应,故知乙醇分子中有一个羟基。(3)乙同 学认为样品中含少量水是错误的,因为2Na+2H2O===2NaOH+H2↑, 且质量相同的乙醇和水分别与钠反应,由水与钠反应制得的氢气更多, 应大于1.12 L。(4)广口瓶中不需充满水,因为气体体积是通过测量排入 量筒中水的体积来确定的。
(2)烃的衍生物一般可以看成是由烃基和官能团相互结合组成的。如 乙醇分子可看成由__乙__基__和__羟__基__组成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①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_无__色__可__燃__性__气体; ②烧杯内壁有___水__珠___产生; ③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_不__变__浑__浊___
(4)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称量的 乙醇要准确且纯净;③另一反应物要足量;④广口瓶中要充满水;⑤读
取量筒中液体体积前,要设法使广口瓶与量筒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且 平 视 刻 度 。 其 中 不 必 要 的 是 ___④__ , 理 由 是 __因__V__(H__2_)=__V__(排__水__)_,_ __气__体__体__积__大__小__与__广__口__瓶__中__是__否__充__满__水__无__关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第3节第1课时课件

()
• • 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 B.乙醇属于烃的衍生物 • C.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要制得无水乙醇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 【答案】A
【解析】乙醇结构简式为 CH3CH2OH,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C>O >H,表示碳原子球应大于表示氧原子的球,正确的球棍模型为
,A 错误;乙醇分子中除含有 C、H 元素外,还含有 O 元 素,因此乙醇属于烃的衍生物,B 正确;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因此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制备无水乙醇,需要 先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D 正确。
•
C.在Ag催化加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键①和⑤
•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键①②⑤
• 【答案】B
• 【解析】本题易忽视乙醇与钠发生反应的机理而错选A, 或忽视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而错选C。乙醇与金属 钠反应时,乙醇分子羟基(—OH)中的O—H键断裂,生成 CH3CH2ONa和H2,A错误;乙醇在Ag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 (CH3CHO),断裂键①和③,B正确,C错误;乙醇在空气中 燃烧,生成CO2和H2O,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D错 误。
•
(4)乙醇分子中含有六个氢原子,故1 mol乙醇与足量
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 mol的氢气
()
•
(5)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6)乙醇被称为“绿色能源”,是因其完全燃烧时只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
课堂 ·重难探究
重难点一 钠与乙醇、水反应的比较
• [重难理解] • 水分子中氢原子、乙醇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 (2)官能团。
• ①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特的性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 • ②实例:醇类物质中羟的基_______,一氯甲烷中碳的氯键 __________碳__碳____双____键_,__烯_等烃中。的_____碳__碳__三_键___,炔烃中的
• • 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 B.乙醇属于烃的衍生物 • C.乙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D.要制得无水乙醇应加入生石灰蒸馏 • 【答案】A
【解析】乙醇结构简式为 CH3CH2OH,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 C>O >H,表示碳原子球应大于表示氧原子的球,正确的球棍模型为
,A 错误;乙醇分子中除含有 C、H 元素外,还含有 O 元 素,因此乙醇属于烃的衍生物,B 正确;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因此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制备无水乙醇,需要 先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D 正确。
•
C.在Ag催化加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键①和⑤
•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键①②⑤
• 【答案】B
• 【解析】本题易忽视乙醇与钠发生反应的机理而错选A, 或忽视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而错选C。乙醇与金属 钠反应时,乙醇分子羟基(—OH)中的O—H键断裂,生成 CH3CH2ONa和H2,A错误;乙醇在Ag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醛 (CH3CHO),断裂键①和③,B正确,C错误;乙醇在空气中 燃烧,生成CO2和H2O,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断裂,D错 误。
•
(4)乙醇分子中含有六个氢原子,故1 mol乙醇与足量
的钠反应可以生成3 mol的氢气
()
•
(5)乙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6)乙醇被称为“绿色能源”,是因其完全燃烧时只
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
()
课堂 ·重难探究
重难点一 钠与乙醇、水反应的比较
• [重难理解] • 水分子中氢原子、乙醇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
• (2)官能团。
• ①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特的性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 • ②实例:醇类物质中羟的基_______,一氯甲烷中碳的氯键 __________碳__碳____双____键_,__烯_等烃中。的_____碳__碳__三_键___,炔烃中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7章第3节第2课时课件

—CHO 醛基
—CH3 甲基 —OH 羟基 —CHO 醛基
NH+ 4 铵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
—COOH 羧基
官能团属于取代基,但是取代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如甲基(—
联系 CH3)不是官能团;根和取代基可以相互转化,如 OH-失去 1 个 电子可转化为—OH,而—OH 获得 1 个电子,可转化为 OH-
•
【答案】B
【解析】本题易混淆酯化反应中羧酸与醇反应的机理,误以为醇脱 羟基,羧酸脱氢原子,导致错选 C 项。 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
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即
B 正确。
,因此 18O 应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重难点三 常见官能团的基本性质
• [重难理解] • 1.官能团、取代基和根(离子)的比较
• 【解析】(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振荡时乙酸与Na2CO3 反应产生CO2,界面处溶液酸性变弱,因此溶液浅红色消失; 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液体出现分层,故可用分液法 分离出乙酸乙酯。(2)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使部分有机物脱 水炭化,同时产生SO2,H2SO4废液及SO2会导致环境污染。
• (1)实验时,试管B观察到的现象 是界面处变为浅红色,下层为蓝色, 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 从上述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采
• (2)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至不能重复使用 •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 C.浓硫酸有吸水性 • D.会造成环境污染 • 【答案】(1)2CH3COOH+Na2CO3===2CH3COONa+ CO2↑+H2O 分液 • (2)BD
—CH3 甲基 —OH 羟基 —CHO 醛基
NH+ 4 铵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
—COOH 羧基
官能团属于取代基,但是取代基不一定是官能团,如甲基(—
联系 CH3)不是官能团;根和取代基可以相互转化,如 OH-失去 1 个 电子可转化为—OH,而—OH 获得 1 个电子,可转化为 OH-
•
【答案】B
【解析】本题易混淆酯化反应中羧酸与醇反应的机理,误以为醇脱 羟基,羧酸脱氢原子,导致错选 C 项。 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
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即
B 正确。
,因此 18O 应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
重难点三 常见官能团的基本性质
• [重难理解] • 1.官能团、取代基和根(离子)的比较
• 【解析】(1)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振荡时乙酸与Na2CO3 反应产生CO2,界面处溶液酸性变弱,因此溶液浅红色消失; 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液体出现分层,故可用分液法 分离出乙酸乙酯。(2)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使部分有机物脱 水炭化,同时产生SO2,H2SO4废液及SO2会导致环境污染。
• (1)实验时,试管B观察到的现象 是界面处变为浅红色,下层为蓝色, 振荡后产生气泡,界面处浅红色消失,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 从上述混合物中分离出乙酸乙酯,采
• (2)事实证明,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也存在缺陷,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序号)。 • A.浓硫酸易挥发,以至不能重复使用 • B.会使部分原料炭化 • C.浓硫酸有吸水性 • D.会造成环境污染 • 【答案】(1)2CH3COOH+Na2CO3===2CH3COONa+ CO2↑+H2O 分液 • (2)BD
2021年高中化学第七章第3节第2课时乙酸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x

点拨: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会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又名 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 电 离 方 程 式 : ___C__H_3_C_O__O__H____C__H_3_C_O__O_-_+__H__+_____ , 是 一 元 __弱__酸____,具有酸的通性。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__红__色___,与金属钠反
应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H_2__,与NaOH、NaHCO3反应的化学方 程 式 分 别 为 _____C__H_3_C_O__O_H__+__N_a_O__H__=_=_=_=_C__H_3_C_O__O_N__a_+__H_2_O________ , _____C_H__3C__O_O__H_+__N__a_H_C__O_3_=_=_=_=_C__H__3C__O_O__N_a_+__C__O_2_↑__+__H_2_O_________。
二、酯 1.概念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简写为RCOOR′,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官能团为________。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___小___,__不__溶____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等。 点拨: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应加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 后分液,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乙酸乙酯会水解。
三、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类别
官能团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_________碳碳双键 __—__C__≡__C_—_____碳碳三键
卤代烃
—X(X表示卤素原子)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___C_H__2_=_=_C__H_2____ 乙炔HC≡C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最多有4个原子共 和4个H原子共平面,其 2个C和2个H在同一条
面,其球棍模型为
直线上,其球棍模型
________
球棍模型为______
为__________
问题设计
1.通过以上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的搭建,归纳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和各类烃分子中的化学键类型。
提示:无论是形成烷烃、烯烃还是炔烃,每个碳原于均形成4个共 价键;烷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烯烃和炔烃分子中分别含有碳碳双键 和碳碳三键。
分子式
甲烷
结构式
CH4 ______________
结构特点 甲烷分子中4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C—H键的夹角相同;构成 了以碳原子为中心,4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其球棍模型为
__________
2.填写下表,并搭建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的球棍模型,比较三 者的立体结构
乙烷 分子式 结构式
乙烯 分子式 结构式
乙炔 分子式 结构式
C2H6
C2H4
C2H2 H—C≡C—H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乙烷
乙烯
乙炔
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结构特点
碳原子间以碳碳单键 碳原子间以碳碳双键结 碳原子间以碳碳三键
结合,剩余价键均和 合,剩余价键结合H, 结合,每个碳结合1个
H结合,碳原子成4 键角120°,分子中2个C H,键角180°,分子中
试 管 里 有 _无__色__无__味____ __的__气__体__生__成_
2CH3COOH+
Na2CO3—→ 2CH3COONa+ _C_O__2↑_+__H__2O_____
(3)探究酯化反应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乙醇,然后边振
荡乙加用气cNma小酸入试经2处C火,3管导O,加再m3边管溶一L热加慢通液饱试入段慢到的和管几加饱时试N里片入和a间管2的碎C0N后 ,.O5a混瓷23并C,m溶合片O停L液物。取3浓溶止,在 ,下硫液加连另将盛酸上热接一产和有方。好支生2约饱振装试的m0置管蒸荡和.L5,饱 液 ____无溶液到________和色于体香液________透水,味N____面a____明的并2____C____的油能上_O______不状闻3___溶有___
3.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的烃可能有多少种结构,尝试用球棍模型 进行探究。
提示:根据碳骨架可以不同,结合碳碳键可以是单键、双键、三键 进行组装搭建,球棍模型示例如下(注:6种用碳骨架表示)
实验活动9——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实验 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 2.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提高实验设计能力,体会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2.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和饱和Na2CO3溶液各起什么 作 用 ? 在 实 验 过 程 中 , 盛 有 饱 和 Na2CO3 溶 液 的 试 管 内 发 生 了 哪 些 变 化?请解释相关现象。
提示:(1)浓硫酸的作用: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能吸收生成 物水,促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同时还起催化剂作用。
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CH3CH2OH
浓H2SO4 △
C_H__3C__O_O__C_2_H_5_+__H__2O_
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静置
问题设计
1.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 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提示:铜丝与乙醇接触面积较少,生成的乙醛较少,反复进行几 次,可增加乙醛的产率,便于闻乙醛的刺激性气味(或检验乙醛的生 成)。
(2)设计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并比较乙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溶 溶 液 由 __无__色____ 变 成 乙酸具有酸性,
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___红__色___
且酸性强于碳酸,
反应方程式为
向 一 支 盛 有 少 量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约2 mL 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闻气味的燃烧产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燃烧产物中含
烧杯内有水珠出现
干冷的烧杯
H2O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烧杯内澄清石灰水 燃烧产物中含
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变浑浊
CO2
(3)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插入乙醇中的铜丝又 变成__红__色____,试管 中液体产生 __刺__激___性__气__味___
CuO+CH3CH2OH
△
——→
CH3CHO+
Cu+H2O
2.乙酸的性质 (1)观察乙酸状态并闻气味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酸
状态 __液__态____
闻气味 _强__烈_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____
2.根据二氯甲烷的结构式推测其是否有同分异构体,并通过搭建 球棍模型进行验证,体会结构式与分子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提示:二氯甲烷的结构式可写成
或
,从结构式
上看应该存在同分异构体;但是根据甲烷中2个H被2个Cl取代,由所得
球棍模型(
)可知,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即结构式写在平
面上,不能表示有机物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七章 机化合物
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
一、人教版新教材章末“实验活动”挖掘 实验活动8——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实验 目的 实验 用品
1.加深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 2.初步了解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分子结构模型(或橡皮泥、黏土、泡沫塑料、牙签等代用品)。
实验步骤 1.填写下表,并搭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实验 试管、试管夹、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
实验 仪器 橡胶塞、铁架台、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碎瓷片
用品 实验 乙醇、乙酸、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铜丝、紫色 试剂 石蕊溶液、碎瓷片、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乙醇的性质 (1)观察乙醇状态并闻气味
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
状态 液态
实验结论
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醇,一 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 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灼烧铜丝,铜丝由 __红__色____变为
__黑__色____
_说__明__铜__丝__被__氧__化__成___ _氧__化__铜___
红热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 试管中,反复几次,小心 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 味,并观察铜丝表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