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温医专升本生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举例说明何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答: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主动转运。
如:当细胞内Na离子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离子浓度降低时,Na泵被激活,α亚单位上结合的ATP分解为ADP,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将3个Na转运到细胞外,2K离子转到细胞内。
继发性主动转运:有些物质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由ATP分解供给,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差或电化学差进行的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如:小肠上皮细胞的Na——葡萄糖联合转运、心肌细胞的Na——Ca交换。
2.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有何变化,为什么?答:静息电位变小,动作电位幅度变小,钠泵工作时排除三个钠进入二个钾,总共产生一个负电荷,抑制时则增加一个正电荷,故静息变小,钠内流驱动力变小,动作电位变小3.试比较神经纤维生物电的类型、产生的机制、特点及其生理学意义?答:无髓神经纤维与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无髓神经纤维上依次传导,兴奋部位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跳跃式传导,兴奋的郎飞结与相邻的安静梁飞结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只发生在郎飞结,不仅提高了传导速度,而且减少了能量消耗。
4.细胞外K或Na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单根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各有何影响?答: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离子外流有关,K离子外流的动力为膜两侧K离子的浓度差,阻力为膜两侧的电位差。
如果膜外Na离子浓度降低,电位差降低,K离子外流阻力降低,K平衡电位会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升高。
动作电与Na离子内流有关,膜外Na离子降低,内流动力降低,动作电位的降低。
细胞外Na 离子浓度升高:静息电位值降低,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降低:静息电位值升高,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尿液形成的过程

尿液形成的过程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尿液形成的过程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生成基本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三个基本步骤。
(一)肾小球滤过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滤液除含极少量蛋白质外,其余各种成分的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血浆接近。
而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不能滤入肾小囊囊腔,仍存留于血液中。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分和各种溶质全部或部分地透过小管上皮细胞,重新进入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去的过程。
由于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的结构各有特点,故重吸收的能力差异很大。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原尿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吸收。
此外,原尿中大部分水和电解质及部分尿素、尿酸等,也在该段被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与排泄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代谢产物或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称分泌与排泄过程。
主要包括泌H+、泌K+、泌NH3.还可将血浆中的其他物质如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排入管腔。
此外,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也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
以上这些物质的排泄大多在近端小管进行。
尿液的形成的过程及说明图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其余的成分都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虑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原尿中的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一些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尿液)。
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血浆中的部分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滤出,,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2)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成分又被重吸收,重新进入血液。
生理学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

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
(如: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
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1.5m2
⑵面积 急性肾炎→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GFR↓→尿量↓
2.有效滤过压
构成决定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 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也是影响滤过的因素,∴构 成因素中的任一因素发生变化,均会影响GFR。
滤过: 指血液流 过肾小球 时,血浆中 水分和小 分子物质 通过滤过 膜进入肾 小囊形成 原尿的过 程。
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
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 抽取液体分析发 现,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 浓度与血浆基本 一致,而且渗透压 和 pH 值 也 与 血 浆 近似。
原尿 = 血 浆的
消 化 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毒物等
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 小管
肾 小 细段 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远端 髓袢升支粗段 小管 远曲小管
两种肾单位比较(P134)
(一)滤过屏障—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组成:三层 内层:
水分子 毛细血 阳离子 管内皮
葡萄糖
窗孔
中层:毛细血管基 外层:肾小囊 膜 多角行网孔 脏层上皮细胞
决定不同溶质是否 (足细胞)防 通过的重要屏障 止蛋白质漏出
小分子 阴离子
白蛋蛋白白质
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放练习题

《生理学》尿的生成与排放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排泄 2.肾小球滤过率 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肾糖阈 5.渗透性利尿 6.水利尿二、填空题1.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排泄途径是_________。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其中促进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阻止滤出的力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分泌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6.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到_____________储存并释放入血。
其主要作用是增加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对_____的通透性,使尿量_________。
抗利尿激素释放的有效刺激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__,高级中枢在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肾 E.肛门2.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多 B.肾血流量减少 C.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D.小管液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多3.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靠: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D.神经一体液调节 E.反馈调节4.神经对肾血管的调节主要依靠:A.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 B.副交感神经缩血管作用C.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 D.副交感神经舒血管作用E.脊髓的背根舒血管纤维5.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C.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全长均有滤过作用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E.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肾小球滤过率维持恒定6.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 B.有效滤过压 C.出球小动脉血压D.肾动脉血压 E.血浆胶体渗透压7.原尿中葡萄糖的含量:A.高于血浆 B.低于血浆 C.与血浆的相同D.低于终尿 E.与血浆不同8.肾脏疾病出现蛋白尿的原因是:A.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减少 B.血浆蛋白含量增多C.滤过膜上唾液蛋白减少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滤过膜通透性增加9.下列情况中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滤过膜有效面积减小C.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 D.肾小囊内压升高E.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不变10.下列各项中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A.大量失血 B.剧烈运动 c.大量出汗D.肾血流量增加 E.大量呕吐11.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A.入球小动脉血压B. 出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全身动脉压E.肾动脉血压12.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的主要原因是:A.H+-Na+交换增强 B.细胞破坏,释放K+增加 C.K+-Na+交换增强 D.重吸收K+增加 E.H+-K+交换增强13.正常终尿量占原尿的:A. 1% B.2% C.5% D.10% E.20%14.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10ml,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 B.有效滤过压增加 C.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血容量增加 E.血浆晶体渗透压增加15.促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和分泌K+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血管紧张素D.心房钠尿肽 E.肾素16.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最敏感的刺激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B.动脉血压升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循环血量减少 E.容量感受器受到刺激17.破坏动物的视上核,将会出现:A.尿量增加,尿浓缩 B.尿量不变,尿高度稀释 C.尿量减少,尿浓缩 D.尿量减少,尿高度稀释 E.尿崩症18.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ADH分泌减少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9.肾脏维持机体水平衡,主要是通过调节下列哪项活动实现的A.肾小球滤过率 B.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水量C.肾小管的分泌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量E.球—管平衡20.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A.脊髓胸腰段 B.下丘脑 C.脊髓骶段D.延髓 E.脊髓腰段21.通过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A.髓袢降支细段B.髓袢长支细段C.近端小管D.远球小管E.集合管2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两侧肾生成的超滤液量B.每侧肾生成的超滤液C.两侧肾生成的血浆流量D.两肾生成的终量E.每侧肾生成的终尿量23. 下列各项中属于渗透性利尿的是:A.饮大量茶水B.饮大量清水C.静脉注入生理盐水D.静脉注入20%甘露醇250mlE.静脉注入速尿24.急性肾炎出现血尿的原因是:A.血将蛋白浓度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C.囊内压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滤过膜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25.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A.醛固酮B.血管紧张素C.抗利尿激素D.肾素E.肾上腺素26.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能力的肾小管是A.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集合管E.以上全有27.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量最大的是:A. 集合管B.远曲小管C.髓袢升支粗段D. 髓袢降支E. 近端小管28.参与尿液浓缩和稀释调节的主要激素是:A. 肾素B.血管紧张素C. 醛固酮D. 抗利尿激素E. 前列腺素29.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障碍表现为:A. 尿失禁B.无尿C. 尿潴留D. 尿崩症E. 以上全不是30.肾脏通过下列哪项完成泌尿功能:A. 肾小体和肾小管的活动B.肾单位和集合管的活动C. 肾小体、集合管和输尿管的活动D.肾单位和输尿管的活动E.以上全不是31.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物质是:A.分泌H+和K+ B.分泌NH3和K+ C.分泌H+和NH3D.分泌H+、K+和NH3 E.分泌Na+32.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A.全身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改变B.滤过面积的改变C. 囊内压的改变D.滤过膜的通透性E.肾血浆流量的改变33.各段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细段C.髓袢升支粗段D.远曲小管E.集合管34.各段肾小管中,具有调节终尿量作用的是:A. 近端小管B.髓袢升支C. 髓袢降支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以上都是35.尿崩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有关: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抗利尿激素D. 醛固酮E.前列腺素36.临床上给患者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尿量增加是通过: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 减少醛固酮的释放E.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37.盆神经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的表现是:A.尿失禁B.尿潴留C.尿频D. 多尿E.少尿38.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主要是由于: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 血容量减少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39.下列哪种情况醛固酮分泌将增多:A.血Na+升高和血K+降低 B.血Na+降低、血K+升高C.血Ca2+升高 D.血Cl-升高E. 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40.临床上低血压性休克的患者少尿的原因之一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水利尿C. 渗透性利尿D.尿崩症E.囊内压升高A2型题41.某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症,但血压正常。
尿液的生成及排出习题及答案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习题一、名词解释1.肾单位 4.肾小球滤过 5.肾小球滤过率7.肾小球有效滤过压8.重吸收9.肾小管的分泌10.肾糖阈11.低渗尿 13.渗透性利尿 14.球-管平衡 15.水利尿二、填空题19.尿生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过程。
20.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10.7~24kPa)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可________,当动脉血压低于80mmHg 时,肾小球滤过率________。
21.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被滤过物质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
2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果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________。
24.肾脏通过重吸收________和分泌________,以及分泌氨,对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5.肾小囊超滤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________。
滤过的葡萄糖均在_______被重吸收。
26.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__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________调节。
29.静脉注射甘露醇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利尿,大量饮清水引起的利尿称为________利尿。
31.血管升压素可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使尿液________,尿量________。
32.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3.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将引起垂体后叶________的分泌增多。
36.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________带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激素,可增加________的排泄和增加________的重吸收。
38.膀胱充盈,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沿________传入,到达________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
排尿反射进行时,冲动沿________传出。
尿生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掌握膀胱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录和测量方法。
3.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球滤过作用是尿生成的基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则对尿量及尿液成分有重要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0.01%去甲肾上腺素、20%葡萄糖、呋塞米、垂体后叶素等3.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膀胱插管、压力传感器、注射器等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称重后,采用2%戊巴比妥钠,2ml/kg,耳缘静脉注射进行麻醉。
2. 膀胱插管:在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待膀胱充盈后,进行膀胱插管。
插管成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收集尿液。
3.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a.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尿量变化;b. 静脉注射0.01%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尿量变化;c. 静脉注射20%葡萄糖,观察尿量变化;d. 静脉注射呋塞米,观察尿量变化;e.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尿量变化。
4.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2. 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3. 葡萄糖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4. 呋塞米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5. 垂体后叶素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分析1. 生理盐水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生理盐水对尿生成无显著影响。
2. 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导致肾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量。
3. 葡萄糖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葡萄糖对尿生成无显著影响。
4. 呋塞米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呋塞米具有利尿作用,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5. 垂体后叶素组:尿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说明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无显著影响。
家兔尿液生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2. 掌握家兔尿液收集方法;3. 分析影响家兔尿液生成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家兔尿液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肾小球滤过作用是将血液中的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等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是将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三、实验材料1. 家兔1只;2. 生理盐水;3. 20%葡萄糖溶液;4. 肾上腺素;5. 垂体后叶素;6. 20%甘露醇;7. 注射器;8. 尿液收集器;9. 电子天平;10. 烧杯;11. 滤纸;12. 秒表。
四、实验步骤1. 将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尿液收集;2. 将家兔麻醉,使其处于睡眠状态;3. 在家兔的膀胱部位插入尿液收集器,收集家兔尿液;4. 将收集到的尿液用电子天平称重,记录初始尿量;5. 给家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尿液量的变化;6. 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观察尿液量的变化;7. 给家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尿液量的变化;8. 给家兔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观察尿液量的变化;9. 给家兔静脉注射20%甘露醇,观察尿液量的变化;10. 收集家兔尿液,称重,记录尿量;11. 将收集到的尿液用滤纸过滤,分离固体物质;12. 分析尿液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电解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盐水注射后,家兔尿量稍有增加,说明生理盐水对尿液生成有一定影响;2. 葡萄糖溶液注射后,家兔尿量明显增加,说明葡萄糖对尿液生成有显著影响;3. 肾上腺素注射后,家兔尿量减少,说明肾上腺素对尿液生成有抑制作用;4. 垂体后叶素注射后,家兔尿量增加,说明垂体后叶素对尿液生成有促进作用;5. 甘露醇注射后,家兔尿量明显增加,说明甘露醇对尿液生成有显著影响。
六、实验结论1.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垂体后叶素和甘露醇对家兔尿液生成有显著影响;2. 肾上腺素对家兔尿液生成有抑制作用;3. 家兔尿液生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神经、体液和药物等。
生理学:尿的生成和排出 (问答题)

202.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包括:(1)肾小球的滤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在有效滤过压的作用下,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的囊腔形成超滤液。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某些成分又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至血液中。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可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小管液经过上述过程后形成的尿液称为终尿。
203.简述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
近端小管重吸收Na+的机制可因部位不同而不同:(1)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是①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②与H+的分泌相耦联。
由Na+主动吸收建立起电化学梯度,小管液中Na+与葡萄糖、氨基酸等经同向转运体耦联转运进入上皮细胞而被重吸收,或由管腔膜上的Na+-H+交换体进行逆向转运。
(2)近端小管后半段Na+的重吸收通过①跨上皮细胞途径:过程同前半段,经Na+-H+交换转运入细胞;②细胞旁路:由于近端小管HCO3﹣和水的重吸收多于Cl﹣的重吸收,使后半段小管液中Cl﹣高于管周组织间液,Cl﹣顺浓度梯度经细胞旁路(通过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被重吸收回血。
由此造成电位梯度,Na+便顺电位差而被动重吸收。
204.试述肾小管泌H +的意义肾小管分泌H +的意义:(1)促进NaHCO3的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每分泌1个H+,就可使1个HCO3-和1个Na+重吸收回血,Na+和HCO3-再组成的NaHCO3是体内重要的碱储。
(2)促进NH3的分泌分泌的H+可降低小管液的pH值,使NH3容易向小管液中扩散。
分泌的NH3与H+结合生成NH4+,并进一步与强酸盐(如NaCl)的负离子结合为铵盐随尿排出。
强酸盐的正离子(如Na+)则与H+交换后和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
因此,H+的分泌具有排酸保碱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包括肾小球滤过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要吸收作用及肾小管和集
合管的分泌作用3个基本过程。
为什么说肾是最重要的排泌器官?
各种排泌器官中。
肾的排泌物不仅种类多。
数量大,并且尿的质和量经常承受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进还参与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因此。
肾是最重要的排泌器官。
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为什么会引起夜盲症?
因为夜晚视物主要是视杆系统的功能。
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视紫红质由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组成,而视黄醛由视黄醇(维生素A)转化而来,在视紫红质分解和再合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
被消耗的视黄醛主要靠食物中进入血液循环(相当部分储存于肝)的维生素A来补充。
所以长期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夜盲症。
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支持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
免疫应答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绝缘和屏廠作用。
稳定细胞处的K+浓度。
参与某些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
什么是脊休克?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甚至消失。
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
发汗反射消失,直肠和膀胱中粪尿积聚。
说明动物躯体与内脏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脊休克现象只发生在切断水平以下的部分。
什么是去大脑强直?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在中路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而出现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强直,其主要表现是: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
去大脑强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表现为伸肌,抗重力肌紧张性亢进。
去朋脑强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切断了大脑皮质运动区和纹状体等部份与脑干网状结构肌紧张抑制区功能联系,使抑制区的功能减弱,而易化区活动占优势,导致肌紧张过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