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何处是乡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海门一模试卷语文

2017年九年级语文试卷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6分)在hào hàn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dǐ yùn深厚。
文学艺术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汉赋文字汪洋,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读之可立魂;▲;元曲文字激越,读之可通灵……它们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中国文化和中华精神形成的根源,也是千百年来 A (经久不息/生生不息)传承的ɡuī bǎo。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
(1分)A处的成语是▲。
3.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2分)▲4.弘謇中学拟于5月27日举办以“文化印记端午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9分)活动一:设计宣传请你根据这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分)▲活动二:嘉宾讲座学校拟活动当天下午两点,邀请文化馆的李馆长在学校大礼堂,就端午节的历史发展演绎作一个专题讲座,请你以学校校长室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4分)▲活动三:名著链接金圣叹在评《水浒传》人物时,有人把鲁智深定为“上上人物”,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也因一生侠义,所以一路坎坷。
请根据人物事情发生的先后为下列情节排序(写出正确的序号顺序)。
(3分)①大闹野猪林②火烧瓦罐寺③倒拔垂杨柳④拳打镇关西⑤大闹五台山正确序号:▲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万籁此俱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4)▲,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5)陶渊明《饮酒》中“▲,▲。
”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6)学会学习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指标。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借鉴别人的长处,更要善于鉴别他人不足,正如《论语》中所说:“▲,▲。
2022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05_-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

冲刺2022中考记叙文阅读05-开头段落的作用-思维导图+例文精练【知识链接思维导图】05开头段落的作用试题类型①首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第1段能否删除,为什么?③首段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④本文开头写的内容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能删掉吗?为什么? 作用①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起因等。
②引出文章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③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
⑥本文的主题是.......而开头却.......,欲扬先抑(或其它手法),更加突出了......主题(或情感)。
如果开头是环境描写①交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
③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
④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答题格式内容+主题+结构作用。
注意开头段不一定是第一段,可能是前几段。
开头段如果是景物描写,应该考虑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真题链接目录】◇01漓江情韵◇02笔下犹能有花开◇03刷子李◇04 何处是乡愁◇05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中考真题链接㈠】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
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
”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乡愁》阅读理解和答案

《乡愁》阅读理解和答案第一篇:《乡愁》阅读理解和答案《乡愁》是一首现代诗,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其重点中心内容。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乡愁阅读答案”,同学们动手完成下。
如果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哦。
祝大家学习进步!阅读《乡愁》,完成1-5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窄窄的小小的矮矮的2、这首诗把乡愁比做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这首诗中表示时光变迁的词语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4、诗中的“海峡”指的是。
答:诗中的“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5、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最为准确的句子是(B)。
A.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乡愁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乡愁》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第二篇:乡愁阅读理解答案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阅读题目:1、这首诗是按()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乡愁阅读答案(余光中):1.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2.邮票是一种意象,诗中的船票、邮票、坟墓等都是意象,都寄予了思乡情怀。
2022北京通州区初二期末(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北京通州初二(下)期末语文一、基础•运用。
(共16分)1.(4分)为了弘扬长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走近长江——品千年文脉”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进去,完成下面任务。
ㅤㅤ有同学准备活动宣传展板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ㅤㅤ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①_____(状壮)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②____(璧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
光③____(采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懈xiè模mó蜷juǎnB.懈xiè模mú蜷juǎnC.懈xiè模mú蜷quánD.懈xèi 模mú蜷quán(2)依次为文段横线处填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状②璧③采B.①状②壁③彩C.①壮②璧③采D.①状②壁③采2.(6分)某同学观看了纪录片《话说长江》,记录了部分解说词分享给全班同学。
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在川江上航行,时而能见到这样的场面:船工们整齐地划动着长长的木桨,搏斗在激流中,_____。
小木船和轮船相比显得那样单薄、那样纤弱,但是,它也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轮船进入川江之前,木船曾是川江上的主要交通工具。
船过忠县往东45公里,郁郁葱葱的长江北岸,有一座孤峰(),这就是奇观异景——石宝寨。
石宝古寨,传说是美丽的天神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留下的,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
从清代初年开始,能工巧匠们在这儿依山取势修建了一座木质结构外形俊朗的塔形楼阁,高十二层。
2024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行.辈(xíng)絮.叨(xù)船橹.(lǔ)蹉.跎(cuō)B.怠.慢(dài)烙.印(lào)家眷.(juàn)伛偻.(lǒu)C.凫.水(fú)旺相.(xiāng)屹.立(yì)潺潺.(chán)D.竹篙.(gāo)晌.午(shǎng)松懈.(xiè)舀.水(yǎo)2.(2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⑤③②C.①③④⑤②D.①②④⑤③3.(2分)经典著作是文学作品中的精髓。
《朝花夕拾》中既有鲁迅先生对幼年和青年生活的温馨回忆,也有对当时社会的理性批判。
请找出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全国初三冲刺考(四)全国II卷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全国初三冲刺考(四)全国II卷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或(jiàn)糜.子(méi)强.词夺理(qiáng)B.俯瞰.(kàn)龟.裂(guī)伤痕累.累(lěi)C.畸.形(jī)旌.旗(jīng)锱.铢必较(zī)D.罅.隙(xià)追溯.(shù)唠.唠叨叨(láo)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辞海》已成为一个“家族”,《辞海》(彩图板)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B.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C.“你选好中考体育项目了吗,球类测试你选择的是篮球运球呢,还是排球垫传?”妈妈心急地问儿子。
D.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如水,亦有欧阳修秋读之凉。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朗读者》节目上,主持人董卿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令人钦佩。
B.小祁英俊帅气,风度翩翩,但对人对事过于苛求,经常吹毛求疵。
.....C.端午节到了,妈妈提醒小贞吃粽子、挂莒蒲、熏艾草;小贞却不以为然....。
D.六月的澄碧湖,水波荡漾,周边的树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风景宜人。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秩.序zhì祈.祷qí逞.强chěng 压榨.zhàB.逃窜.cuàn羁绊.pàn田埂.gěng矫.揉造作jiǎoC.荆.棘jīng 慰藉.jiè气氛.fēn溯流而上shuòD.赘.述zhuì捅娄.子lòu澎.湃péng窒.息zì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17燕山地区初四年级毕业暨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燕山地区2017年初四年级毕业暨一模考试语文试卷月一、基础·运用(1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6题。
(共14分)①万里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浑堪称世界奇迹。
②作为居庸关重要前哨的八达岭长城,典型地代表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
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
气势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崇山峻岭之中,两侧展开的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真实地反甲(应映)了八达岭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③长城城墙上还分布着数百座雄关、隘4口,其中规模最大的当数嘉峪关。
嘉峪关素有“天下雄关”的美称。
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嘉峪关。
这三道防线之间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
在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④古往今来,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也因长城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乙(城征)人未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助万里长城,诗人们或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或控诉战争的残酷,或表达浴血沙场报效祖国的决心……长城因诗歌的点缀而更加寓意丰富。
⑤万里长城蜿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
登临长城,脚踏历史的方砖,品丙(味位)中华民族千年沧桑历史,感悟千百年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祈祷:愿万里长城永远灿烂,祝福我们的祖国万年长青!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划线句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隘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B.隘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C.隘口(ài) 万字的笔顺是:D.隘口(yì) 万字的笔顺是:2.对文中甲乙丙横线处选填汉字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反映长征品位B.反应长城品味C.反应长城品位D.反映长征品味3.请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用恰当的关联词将第③段划线句组合成一句话。
通用版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二“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万鞋墙梁衡陕北多山,千山万壑。
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
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
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碾之类,也未有见奇。
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长。
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 000双。
”我脱口而出:“好一堵万鞋墙!”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今日突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宏大。
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了薄片。
细致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态、针脚、颜色。
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亲亲自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酸的回忆。
这鞋墙就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
想不到这个最一般的穿戴之物,经今日这样一上墙,竟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
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记。
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觉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忙到托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
大约在上世纪60年头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
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农夫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
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起先,始终到为妇为母,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
遇孩子多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
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当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梁衡《何处是乡愁》,完成下列小题。
①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
原先我不懂,故乡或儿时的事很多,可喜可乐的也不少,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最近回了一趟阔别六十年的故乡,才解开这个人生之谜。
②故乡在霍山脚下。
一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水多,树多。
我家院子里长着两棵大树。
一棵是核桃,一棵是香椿,直翻到窑顶上遮住了半个院子。
香椿炒鸡蛋是一道最普通的家常莱,但我吃的那道不普通。
老香椿树的根不知何时,从地下钻到我家的窑洞里,又从炕边的砖缝里伸出几枝嫩芽。
我们就这样无心去栽花,终日伴香眠。
每当我有小病,或有什么不快要发一下小脾气时,母亲安慰的办法是,到外面鸡窝里收一颗还发热的鸡蛋,回来在炕沿边掐几根香椿芽,咫尺之近,就在锅台上翻手做一个香椿炒鸡蛋。
那种清香,那种童话式、魔术般的乐趣,永生难忘。
这次回村,我站在老炕前叙说往事,直惊得随行的人张大嘴合不拢。
而村里的侄孙辈也如听古。
因为那两棵大树早已被砍掉,只有旧窑在,寂寞忆香椿。
③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
大的那棵上面有鸟窝、蛇洞,还寄生有其他的小树、枯藤,像一座古旧的王宫。
爬小槐树,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隐身于树顶的浓阴中,做着空中迷藏。
夏天的一个中午,正是日长人欲眠时,突然老槐树上掉下一条蛇,足有五尺多长,直挺挺地躺在树荫中。
一群鸡,虽以食虫为天职,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虫子,一时惊得没有了主意,就分列于蛇的两旁,圆瞪鸡眼,死死地盯着它。
双方相持了足有半个时辰。
这时有人吃完饭在河边洗碗,就随手将半碗水泼向蛇身。
那蛇一惊,嗖地一下窜入草丛,蛇鸡对阵才算收场。
④忆童年,最忆是黄土。
村里人土炕上生,土窑里长,土堆里爬。
黄土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
农村孩子穿开裆裤时,就会和泥。
一群孩子,将胶泥揉匀,捏成窝头状,窝要深,皮要薄。
口朝下,猛地往石上一摔,泥点飞溅,声震四野,名“摔响窝”。
以声响大小定输赢,以炸洞的大小要补偿。
输者就补对方一块泥,就像战败国割让土地,直到把手中的泥土输光,俯首称臣。
孩子们虽个个溅成了泥花脸,仍乐此不疲。
这场景现在也没有了,新盖的小学都没有了学生。
空空新教室,来回燕穿梭。
⑤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
该打场了。
场,就是一块被碾得瓷实平整,圆形的土地,是粮食从地里收到家里的最后一道程序,再往下就该磨成面,吃到嘴里了。
割倒的麦子被车拉人挑,铺到场上,像一层厚厚的棉被,用牲口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碾压。
孩子们终于盼到一年最高兴的游戏季,跟在碌碡后面,一圈一圈地翻跟斗。
我们贪婪地亲吻着土地,享受着燥热空气中新麦的甜香。
一次我不小心,一个跟斗翻在场边的铁耙子上,耙齿刺破小腿,鲜血直流。
大人说:“不碍,不碍。
”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
至今还有一块疤痕,留作了永久的纪念。
也许就是这次与土地最亲密的接触,土分子进入了我的血液,一生不管走到哪里,总忘不了北方的黄土。
现在机器收割,场是彻底没有了,牲口也几乎不见了,碌碡被可怜地遗弃在路旁或沟渠里。
有点“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的凄凉。
⑥没有了,没有了。
凡值得凭吊的美好记忆都没有了。
只能到梦中去吃一次香椿炒鸡蛋,去摔一回泥巴、翻一回跟斗了。
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
去了旧事,添了新愁。
这种感觉如在古老悠长的雨巷里“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
69.根据提示,概括选文中②一⑤段内容,仿照画曲线句式完成填空。
何处是乡愁?乡愁在空空的旧窑里,寂寞忆香椿;乡愁在门外的槐树下,
①______;乡愁在消失的土堆旁,②______;乡愁在圆形的场地间,③______。
7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大人说:“不碍,不碍。
”顺手抓起一把黄土按在伤口上,就算是止血了。
71.下面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何处是乡愁”为题,化用古人诗句,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表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也使文章充满诗意。
B.第③段中“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树,一棵是槐树,另一棵也是槐树”可以换成“出了院子,大门外还有两棵槐树”,这样改动,语言更为简洁生动,干净利落。
C.第⑤段“从春到夏,蝉儿叫了,山坡上的杏子熟了,嫩绿的麦苗已长成金色的麦穗,该打场了”一句,点明了季节变化,同时也是过渡,引出下面的故事。
D.第⑥段“我问自己,既知消失何必来寻呢?这就是矛盾,矛盾于心成乡愁。
去了旧事,添了新愁”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对美好记忆消失而成为乡愁的种失落之感。
E. 文章结尾“乡愁是留不住的回声,捕捉不到的美丽”,作者思乡而归乡,回乡后却发现旧景不在,且人、物全非,表达出一种凄凉和帐惘之情。
7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
69.①树下鸡蛇斗②乐享“摔泥窝”③难忘打麦场(意近即可)70.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大人的语言和“顺手抓”“按”的动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与黄土的亲密之态和人对黄土的信任之情,从而体现了黄土地对乡村人的意义,就如作者所说“融进”了血液里。
71.BD
72.总领全文,引出关于故乡的回忆;开篇点题,点明题目中的“乡愁”;设置悬念,“为什么不说乡喜乡乐,而说乡愁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