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上)1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

”公大笑乐。

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

语文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及解析内容预览:《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要紧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因此疑,正为此耳(因此:)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能够急相弃邪?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如何做?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判他们的“优劣”?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如何样明白得元方的行为?第二部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样刻画要紧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样?《世说新语》二则答案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2.略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缘故⑽请托,要求4-7.略8.元方,语言和行为9.守信用、讲礼貌。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sǎ)(chā)(nǐ)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fù)俄.而雪骤.(é)(zhòu)C.柳絮.(xù)无奕.女(yì)太丘舍.去(shě)D.尊君在不.(bù)友人惭.(c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芦篷恍然大悟滚瓜烂熟宽宏大量B.绽开整装待发洗耳躬听花枝招展C.威慑独具慧眼蛛丝蚂迹鸦雀无声D.花瑞各得其所絮絮叨叨浑为一谈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B.学生在考场紧张地等待考试开始,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待君/久不至B.即/公大兄无奕/女C.与儿女/讲/论文义D.元方/入门/不顾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一文主要表现的是谢安性格和蔼可亲,深得人们的喜爱。

B.《咏雪》侧重于表现谢道韫出身名门,身份高贵。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是批判那些不守信用、没有礼貌的人。

D.两则故事都侧重于表现一些知名人物,他们年少聪慧,才华出众。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年七年级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俄.而(é)雪骤.(zhòu)撒.盐(sǎ)柳絮.(xù) 无奕.(yì) 王凝.之(n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B.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C.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D.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解析】D项,因:趁、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解析】D项,若:如,及,比得上。

4.[17儒墨教研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C)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腋成裘B.俄而雪骤.暴风骤.雨C.与.儿女讲论文义我寄愁心与.明月D.撒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解析】C项,与:和/给;A项,集:聚集;B项,骤:急;D项,拟:相比。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与儿女讲/论文义C.即公大兄无/奕女D.公/大笑/乐【解析】正确划分应为:A项,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项,与儿女/讲论文义;C项,即/公大兄/无奕女。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南朝宋__刘义庆__(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__《世说新语》__(书名)。

(2)《咏雪》一文用“__内集__”“__欣然__”“__大笑__”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寒雪日__”,人物“__谢太傅及其小辈__”,事件“__讲论文义__”等要素。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主持编写了《世说新语》。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 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 同步练习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阅读课文完成1~6题。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撒.盐( )差可拟.(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柳絮.( )无奕.( )寒雪日内集..曰:..雪骤:公欣然..:俄而即.大公无奕女:撒盐空中差可拟..柳絮因风起:...:未若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下车引.之:3.《咏雪》中谢太傅一家生活和乐,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写在下面。

4.读了《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元方值不值得你佩服,为什么?两段文选自《_______》,是南朝宋_______和他的门客所作。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卷。

分类记述_______到_______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提高部分阅读语段,回答7~12题。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①。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②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③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④,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注:①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通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时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时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雪骤.()..()俄而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阅读理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谢太傅跟“儿女”谈论诗文时,为什么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高兴地、愉快地差:大体拟:相比3.(1)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4.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前往”。

顾:古义是“回头看”,今义是“顾及”。

儿女:古义是“子女,文中泛指子侄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为“儿子女儿”。

文义:古义是“文章的义理”,今义为“文章的意思”。

委:古义是“舍弃”,今义为“委托”。

5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6.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7.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的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字词注音:谢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谢道韫.()2.填空:《世说新语》是(朝代)人(人名)组织编写的。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俄而..:儿女..:欣然..:差可拟.:未若..:与友期.行: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门外戏.:尊君..在不:相委.而去.: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课内研究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翻译句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用原文回答,陈元方是从那两方面反驳陈太丘朋友的?3.你如何评价元方和友人?4.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三、课外冲浪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3.“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4.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四、中考链接1.(2009河北)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不超过20字)(3分)北京4月22日电今天上午,由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与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国门·河北华章”大型文化展示活动,在素有“中华第一国门”之称的首都国际机场启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训练 《世说新语》二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训练 《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二则》自主学习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雪骤.()柳絮.()差.可拟()俄.而()无奕.()友人惭.()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2)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5)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待君/久不至,已去D.君/与家君期/日中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把“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换位置)B.通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使我领略到真正的魏晋风流、名士的高雅飘逸、语言的机智隽永。

(将“领略”改为“体悟”)C.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删掉“紧紧围绕”)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在“学习”后加“的活动”)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王思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8日发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 04亿,较2018年底新增网民7508万;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较2018年底增长7992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一上)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讲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讲明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7.那个小故事的要紧人物是谁?文章是如何样刻画要紧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 舍去:〔〕
无礼:〔〕 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对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如何样?〔4分〕
〔二〕
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生平不详〕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指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害,毁坏〕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那个地点是表示轻视的称呼〕,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9、标题是选用文中谁的话?其中〝了了〞是什么意思?〔4分〕
2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其本意是。〔3分〕
21、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大未必佳〔大:〕
⑵韪大〔大:〕
⑶人以其语语之〔语: 语: 〕
⑷诣门者〔诣:〕
⑸奕世为通好〔奕世:〕
⑹时李元礼有盛名〔盛名:〕
22、译文:〔4分〕
⑴莫不奇之。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什么缘故?你还能讲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如何样明白得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咨询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
⑵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23、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4分〕
24、孔融是采纳什么方式来辨驳陈韪的?〔4分〕
25、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青年时的什么性格特点?〔4分〕
«世讲新语两那么»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能够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刻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因此讲不行。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不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那么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讲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轻视。 13.略 14、⑴对……讲⑵您,对对方的尊称⑶正义⑷舍弃 15、⑴为了活命而不顾道义,难道是我荀巨伯应当做的吗?⑵你是什么汉子,竟敢独自留下?⑶我们这些不明白仁义道德的人,不该侵犯文明的礼义之邦! 16、探病访友;胡人入侵 17、不肯〝败义而求生〞 18、遂班军而还。 19.陈韪;聪慧 20.年老未必佳 21.⑴大:长大⑵大:专门,表程度深⑶语:话;语:告诉⑷诣:前往,到⑸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⑹盛名:专门大的名望 22.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23.我、君、仆、其 2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确信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事实上那个命题不正确,孔文举是在诡辩。 15.聪慧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讲新语»〕
14、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4分〕
⑴友人语巨伯曰〔语:〕
⑵吾今死矣,子可去〔子: 〕
⑶败义以求生〔败: 〕
⑷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委: 〕
15、翻译以下句子:〔6分〕
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⑵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⑶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6、作者把人物的生活常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来写,所写生活常态是,特定环境是指,如此更有利于刻画人物。〔4分〕
17、荀巨伯不肯离去的缘故是什么?〔4分〕
18、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一句能够看出。〔3分〕
〔二〕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隽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咨询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主来宾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