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混凝土粗骨料
混凝土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

混凝土粗骨料的质量要求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颗粒形状:粗骨料颗粒不能呈现平面或长条状,应该呈现接近球形或块状,并有大量的棱角和边缘,以便形成沟槽,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和抗剪强度。
2.颗粒大小:粗骨料的颗粒大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颗粒直径应小于混凝土原料的最小尺寸,并且要满足设计强度和抗冻性的要求。
3.石粉含量:粗骨料不应含有过多的石粉和含泥量,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石粉含量应控制在5%以下。
4.强度:粗骨料应符合设计强度要求。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抗压强度应大于混凝土强度的1.25倍。
5.水泥矩阵的附着能力:粗骨料的表面应平滑,无粘土、泥块、杂物等,有一定的表面劣化,有一个较适当的粗细颗粒固着后,能够牢固地附着在水泥基环境中。
6. 合格证书:粗骨料应有合格证书,证明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可在混凝土材料检验中使用。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骨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其中,粗骨料是指直径大于5mm的骨料,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粗骨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砾石骨料砾石骨料是指自然出露在地表或经人工采集、加工而得到的经过筛分的石子。
砾石骨料的主要特点是硬度高、坚固耐用、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含泥量少、颗粒角锐等。
砾石骨料在高强度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中应用广泛。
2. 碎石骨料碎石骨料是指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破碎处理后得到的骨料,其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
碎石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吸水率低、骨料粒度分布范围广、含泥量较高、颗粒较尖锐,它在一些中低强度混凝土中应用比较广泛。
3. 矿渣骨料矿渣骨料是指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经过人工加工、筛分后得到的骨料。
矿渣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化学成分稳定、颗粒较轻、孔隙率大、吸水率低、颗粒较圆滑等。
矿渣骨料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中应用比较广泛。
4. 海砾骨料海砾骨料是指在海岸线附近采集的经过筛分后得到的骨料,其特点是颗粒较圆滑、质量轻、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含盐量高。
由于海砾骨料的含盐量较高,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重要工程中的混凝土,在一些轻质混凝土中应用较为广泛。
5. 轻骨料轻骨料是指密度较小的骨料,比如泡沫玻璃、珍珠岩、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等。
轻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密度低、保温性能好、隔音效果好、抗冻性能好、易加工成型等。
轻骨料主要应用于隔热、隔音、保温等需要轻质混凝土的场合。
6. 混合骨料混合骨料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骨料混合后得到的骨料,它的特点是颗粒大小分布范围广、质量稳定、强度高、耐久性好等。
混合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有砾石骨料、碎石骨料、矿渣骨料、海砾骨料、轻骨料和混合骨料等六种。
常用混凝土粗骨料

常用混凝土粗骨料骨料根据大小分可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一般将0.15~4.7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又叫做砂;4.75mm以上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又叫做石子。
根据骨料的形成过程分可分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
根据骨料的容重或密度分,可将骨料分为普通骨料、轻骨料和重骨料。
混凝土是由骨料和硬化水泥石两个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必须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才能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性能。
砂公称粒径在0.15~5.0mm之间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亦即砂。
常用的细骨料有河砂、海砂、山砂和机制砂(有时也称为人工砂、加工砂)等。
通常根据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用于C30~C60的混凝土;Ⅲ类用于小于C30的混凝土。
细骨料主要品质指标有: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指标。
(1)砂的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砂的粗细用细度模数来表示,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
我国标准将砂的级配划分三个区段。
Ⅰ区相当于细度摸数为3.1~3.7范围,属于粗砂或中粗砂;Ⅱ区相当于细数模数为2.3~3.0范围,基本上属于中砂;Ⅲ区相当于细度摸数为1.6~2.2范围,基本上属于细砂。
粗砂需水量较小,但容易离析。
在低水胶比富水泥浆拌和物中由于水胶比较低,水泥浆较粘稠,可以有效的防止离析。
在这一类拌合物中,胶凝材料用量较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它需水量较小的特点也有助于减少胶凝材料的用量。
因此,粗砂适宜用于这一类拌和物。
细砂的保水性较好,但需水量较大。
在高水胶比低水泥搅拌和物中,泌水问题较突出,细砂的保水性好的特点有助于减少泌水,且细砂中细小颗粒较多,可弥补这一类拌合物中胶凝材料过少的缺陷。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混凝土的质量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含量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具体的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作用1. 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粗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强化成分,它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
2. 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粗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稳定性,使混凝土更加坚固耐用。
3. 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粗骨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例如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混凝土收缩等。
三、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的制定1. 粗骨料含量的定义粗骨料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粗骨料与水泥、细骨料的比例。
通常用重量比表示,即混凝土中粗骨料的重量与水泥、细骨料总重量的比值。
2. 粗骨料含量的影响因素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工艺性能、使用环境等。
因此,在制定粗骨料含量标准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3. 粗骨料含量标准的制定根据我国现有的标准和经验,可以制定以下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 普通混凝土:粗骨料含量不应超过25%。
- 超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含量不应超过15%。
- 钢筋混凝土:粗骨料含量不应超过20%。
- 高强混凝土:粗骨料含量不应超过20%。
- 混凝土路面:粗骨料含量不应超过30%。
四、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的执行和检测1.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标准的执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上述标准执行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控制。
施工方应确保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含量不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值。
如果发现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值,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检测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中进行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试验,通过试验数据来确定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要求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要求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要求
一、概述
粗骨料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粗骨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二、要求:
1、粗骨料的粒径是指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大小,粒径大小是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因素。
一般粒径是按照粒度筛分法测定,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粗骨料的粒径一般要求:
(1).粗骨料的粒径一般为5~20mm,也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2).粗骨料应满足粒度组成的要求,即在5mm以下的粒度占整个粗骨料的比例一般要控制在25%以下,5mm~20mm占比应满足70%以上;
(3).也可以根据不同工程要求调整粗骨料的粒径;
(4).粗骨料的粒径含量应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等级,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2、粗骨料粒径的影响
粗骨料粒径的大小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均匀性、流动性、抗压强度等性能。
(1).当粗骨料粒径过大时,空隙太小,混凝土中的空气容易进入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
(2).当粗骨料粒径太小时,空隙太多,混凝土中的水分过于渗透,导致混凝土失去流动性,抗压强度降低;
(3).由于粗骨料粒径的大小不同,混凝土中粗骨料形成的空隙也会不同,这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流动性和抗压强度。
因此,粗骨料的粒径应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中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由水泥、砂子、粗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掺和而成。
其中,粗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比例较大,因此粗骨料的掺量计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掺量计算方法入手,提出具体的技术规程。
二、粗骨料掺量计算方法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
2. 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确定采用的粗骨料级配。
3.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计算出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
4. 根据混凝土的总体积和配合比计算出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
5. 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级配和骨料总量计算出所需的粗骨料用量。
6. 根据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和粗骨料用量计算出细骨料用量。
7.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1. 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
混凝土的等级和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配合比指的是水泥、砂子、粗骨料和水的比例,通常表示为1:2:3:0.4的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所需的骨料总量和粗骨料用量也会有所不同。
2. 确定采用的粗骨料级配。
混凝土中的粗骨料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同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最大粒径来选择相应的粗骨料级配。
通常采用的粗骨料级配有:5-10mm、10-20mm、20-40mm等。
3. 计算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
水泥、砂子和水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配合比来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可以通过设计图纸中的标注或现场测量得出。
4. 计算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
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总体积和配合比来计算。
混凝土中的骨料总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出:骨料总量 = 混凝土体积 / (1+水泥砂子粗骨料比例之和)5. 计算所需的粗骨料用量。
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粗骨料级配和骨料总量来计算。
通常采用的计算公式为:粗骨料用量 = 骨料总量 /[(1+1/(k1*k2))*(1+1/(k2*k3))*(1+1/(k3*k4))*(1+1/(k4*k5))]其中,k1、k2、k3、k4、k5分别为粗骨料级配中每个级配的下限与上限的比值。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粗骨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并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施工工艺等要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
1.粗骨料的选择粗骨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种类:应选用符合GB/T 14684-2011《粗集料用石料》、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骨料。
(2)质量:粗骨料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质量要求。
(3)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级配曲线要求。
(4)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强度要求。
(5)形状和表面状态: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要求。
2.粗骨料的试验粗骨料应进行以下试验:(1)外观质量: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要求。
(2)物理性质:应进行含泥量、吸水率、饱和吸水率、体积密度、空隙率、孔隙率、粘结剂含量等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要求。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作用1. 什么是粗骨料?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在建筑行业非常重要但可能大家都没怎么关注的东西——粗骨料。
你可能会问:“粗骨料?那是什么玩意儿?”别急,我来给你解释清楚。
粗骨料其实就是混凝土里的大块头,比如小石子、碎砖块,甚至是一些老旧的混凝土块,统统都能算。
说白了,它们就像是混凝土里的大块金刚石,让整个混凝土强壮起来,给它提供支撑,简直就是建筑界的“肌肉男”。
那么,粗骨料可不是随便找来的石头就行哦,它们有讲究。
一般来说,粗骨料的粒径得在5到40毫米之间,太大了不行,太小了也不行。
就像我们做饭时,米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恰到好处才好下饭嘛。
2. 粗骨料的作用2.1 增强强度首先,咱们得说说粗骨料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想象一下,混凝土就像一个高大威猛的健身教练,而粗骨料就是它的“营养补剂”。
如果没有这些粗骨料,混凝土就像个瘦弱的小朋友,根本无法承受重量,遇到点风吹草动就会倒下。
因此,有了粗骨料的帮助,混凝土才能在建筑上“站得稳,走得远”。
2.2 改善稳定性除了增强强度,粗骨料还可以改善混凝土的稳定性。
你知道的,建筑可不是光靠表面好看就行,里头的结构必须得稳固。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一种“骨架”,就像人的骨骼一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
这样,即便是遇到大风大浪,混凝土也能保持不变,稳如泰山,真是让人放心。
3. 粗骨料的选择3.1 选择要谨慎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问:“粗骨料的选择有什么讲究吗?”当然有!粗骨料的性质、形状、以及它们的来源,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形状规则的粗骨料更容易结合在一起,能够提供更好的强度。
而如果选择的是那种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可能在混凝土中会出现空隙,影响整体效果,得不偿失。
3.2 环保与经济另外,现在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很多建筑师会选择再生粗骨料,比如用废旧混凝土或者碎砖来作为粗骨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垃圾的产生,简直是“双赢”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颗粒级配和最大粒径
1、颗粒级配 各种粒径颗粒在骨料中所占的比例。该比例 采用规定孔径的一组筛子的筛余量来表示。 连续级配 石子的粒径从大到小连续分级,每一级都占 适当的比例。
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
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 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 粒径80mm; - 混凝土地基、大坝坝基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 120mm,最大粒径120mm。- 碾压混凝土
针片状颗粒含量
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 应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
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原因:针、片状颗粒受力时易折断、且会增
加骨料的空隙。
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骨料中的针、片状颗
粒含量越少。
四、有害物质含量
建筑用卵石、碎石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技 术要求。
间断级配的特点:
优点:
能更有效降低石子颗粒间的空隙率,使水泥达到
最大程度的节约。
缺点
由于粒径相差较大,故拌合混凝土易发生离析,
间断级配需按设计进行颗粒间的空隙要尽可能小;粒径过度范围小; 骨料颗粒间紧密排列,不发生干涉 。
最大粒径选用原则
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
粗骨料
粗骨料一般指公称粒径大于4.75mm的骨料
人工破碎而成的石子称为碎石; 将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
粗骨料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对粗骨料的基本要求也是颗粒的总 表面积要小 颗粒大小搭配要合理 节约水泥 逐级填充并形成最大的密实度。
技术性能
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 强度及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 有害物质含量
连续级配的特点:
优点:
配置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好,不易发生离析, 在工程中应用较多。
缺点
当最大粒径较大(大于40mm)时,天然形成的连 续级配往往与理论最佳值有偏差,且在运输、堆 放过程中易发生离析,影响到级配的均匀合理性。
单粒级(间断级配) 石子粒级不连续,人为剔去某些中间粒级 的颗粒而形成的级配方式。
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对混凝土的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 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泵送混凝土符合表4-10的规定。
二、粗骨料的强度
1、立方体抗压 ——将母岩制成50mm的立方体,水 饱和状态下。 强度 2、压碎指标值 ——气干状态下,粒径10~20mm;
标准筒;加荷至200KN之后卸荷, 称重m0,再用2.5mm孔径的筛筛 除被压碎的颗粒,称出留在筛上的 试样重量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