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身边的植物 教案

身边的植物 教案

身边的植物教案XXX教师个性化备课表:身边植物的课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植物,学生能够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2.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自然、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4.学生能够培养积极参与讨论和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通过对自己采集植物的分类,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分类可以从植物的各部分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通过观察植物感受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性。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常见的植物四至五种(由学生进行采集),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介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XXX,并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的植物种类和名称。

二、新授1.认一认:出示四种身边常见的植物,让学生辨认。

2.想一想:让学生从课件中认识更多的常见植物,并介绍认识植物的方法。

3.给身边的植物分类: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并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4.看一看:展示有趣的植物资料,并让学生了解更科学的分类方法。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植物。

2.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3.完成观察记录表。

教学反思: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可以对语言进行简洁化和优化。

同时,删除了一些无关或重复的内容,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身边的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常见的身边植物。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3.探究实践:观察身边的植物并描述其特征。

种植一种简单的植物。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不同特征。

2.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常见植物的图片、实物(如绿萝、多肉植物等)、种植工具(小花盆、土壤、种子等)、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身边的植物1.导入(5分钟)歌曲导入: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提到的植物。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植物呢?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呢?2.新课学习(30分钟)常见植物展示(15分钟)教师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小草、花朵、树木等。

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这些植物的外观,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植物的基本特征(15分钟)教师讲解: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具有根、茎、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等。

举例说明:针对每个特征,举一些具体的植物例子进行说明。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身边的植物,并记录下它的特征。

第二课时:观察植物的特征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植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实地观察(15分钟)教师带领: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植物。

学生记录:学生用科学活动手册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小组交流(15分钟)学生分享:回到教室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点;
2.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3. 掌握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4. 提高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保意识。

导入活动:观察周围的植物
学生将分成小组,分别到校园或家庭附近的公园、街道等地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种类、特点、生长状态等内容。

导学活动一: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
老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展示身边的常见植物,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植物的外观特点、生长习性和用途。

导学活动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通过视频、图片或实际植物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阶段,并讨论植物的生命周期。

导学活动三:植物的养护方法和保护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养护方法,如浇水、施肥、修剪等,同时讨论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

导学活动四:提倡对植物的保护和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植物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的良好习惯,提高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展示活动:学生自主分享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信息、养护经验或对植物保护的看法,展示导学成果并促进互相学习。

课堂总结:重申学习重点
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对植物的重要性、生长过程、养护方法和环保意识进行总结,强调对植物的保护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拓展练习: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下更多植物的信息,并写一份有关植物的观察报告,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和培养独立观察能力。

观察身边的植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身边的植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观察身边的植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2.能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进行分类
3.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引入植物的话题,搜集一些植物的照片,引导学生想到自己身边的植物。

步骤二:植物的基本结构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照片,让学生对植物有一个基础认识。

教师可以说:“我
们都知道,有些植物像草一样,有些像树一样,但它们都是植物。

那植物有哪些主要的部分呢?”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照片中找出植物的根、茎、叶、花并进行解释。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使用植物模型进行示意说明。

步骤三:观察植物并分类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者户外进行植物的观察。

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让学生能够分辨并分类不同种类的植物。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简单的植物分类表格,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名称、颜色、叶形等特征,帮助学生进行分类。

步骤四:植物的生长与保护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理需要,包括阳光、水分和空气。

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给予植物照顾。

通过展示受损的植物照片,教育学生植物的保护意义及方法。

步骤五:小结
给学生一定时间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做的笔记或分类表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总结
观察身边的植物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植物观察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基础知识、如何进行分类和保护植物。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的学习更感兴趣和更加的有趣。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4.2.观察身边的植物 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4.2.观察身边的植物 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4.2.观察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2课《观察身边的植物》,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另一部分是关于植物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科学的观察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身边的植物,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难点: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采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植物。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植物生长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准备一些植物分类的卡片或实物,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身边都有哪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4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花草树木”教学设计
(编写:蔡丽招)第二课“奇妙的树叶”教学设计
板书:
.老师这里都有几种不同的叶子,

(谭金爱)第三课“漂亮的花”教学设计
潘绮雯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花》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边的植物》的第4课,本课是在学生整体观察花草树木后,以及在观察叶子的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花”去进一步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

主要通过观察各种漂亮的花去感受花香、花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些还有香味。

㈡能力目标: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㈢情感目标:在观察花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从而对植物产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运用自然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眼看、鼻闻、手摸、比较等方法研究花。

难点:能如实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
㈠学生准备:1.采集各种各样的花。

如:家里种植的花或自己买的花。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场所的植物,不要采集公园、社区里的花。

2.彩色蜡笔。

㈡教师准备:几种常见的花、课件:花的影像资料、几种花卉标志图案。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四课“水果和蔬菜”教学设计
(编写:谭金爱)。

《身边的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身边的植物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身边的植物》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2.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3. 能够描述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4. 培养对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1. 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2. 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3. 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三、导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植物是指发展在陆地上的多细胞有机生物。

按照种子的不同形态和结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裸子植物包括松树、铁杉等,其种子裸露在外;被子植物包括大多数植物,其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

2. 身边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a. 向日葵:向日葵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其特点是茎粗壮,叶子大而圆形,花朵黄色且向着太阳发展。

b. 玫瑰:玫瑰是一种受人喜爱的花卉,其特点是花朵多为红色、粉色或白色,花瓣浩繁,芳香扑鼻。

c. 绿萝:绿萝是一种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其特点是叶片细长,绿色且有光泽,适合放置在半阴处。

d. 吊兰:吊兰是一种适合室内养护的植物,其特点是叶片细长且垂挂发展,叶色淡绿。

3. 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有些植物适合阳光充足的环境,有些植物适合半阴处发展。

一些植物发展迅速,有些植物发展缓缓。

了解植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料植物。

四、导学方法:1. 观察植物的外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描述来认识植物;2. 实地考察植物的发展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发展特点;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植物的养护和珍爱,培养他们的环保认识。

五、导学过程:1. 观察向日葵、玫瑰、绿萝和吊兰的外貌特征,比较它们的叶片形状、花朵颜色等;2. 实地考察不同植物的发展环境,观察植物在阳光充足和半阴处的发展情况;3. 讨论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鼓励学生通过行动珍爱身边的植物。

六、导学总结:通过这堂导学课,我们了解了不同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外貌特征、发展环境和发展特点,培养了对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身边的植物-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基于冀教版2017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身边的植物》这一单元,该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存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掌握植物的观察方法,能够记录植物观察结果;4.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身边的常见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2.难点:理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常见的植物有哪些,以及它们长成什么样子;2.学生自学:“植物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知识点。

二、观察身边的植物(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或者绿化带进行实地观察,并发放一些显微镜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节,记录这些信息;2.老师引导学生们在观察中认识植物的特征和区分不同品种。

三、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15分钟)1.老师讲解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2.老师通过自然显示法和图片展现法等方式,详细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相关作用。

四、复习植物的观察方法(10分钟)1.学生将自己在观察中记录下来的信息进行汇总,以图文形式展示;2.通过学生们的不同展示方式呈现,老师可以指导他们规范化自己的展示方式。

五、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刚才学习和观察,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常见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命规律;2.学生小结: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小组内以能够自学方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通过学习植物的基本生命规律,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同时,通过学生们自主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自己独立发现规律,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2.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器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乐于探究植物的奥秘,体验探究植物奥秘的乐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讲述自己观点,能按要求合作学习。
2、学生讨论交流。
3、指导辨认植物的方法。
要认识一种植物,我们主要是认识这种植物是什么样,叫什么名称,最好的办法是拿着植物向有经验的家长、教师请教,让他们直接告诉你植物的名称。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在辨认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植物的形态、叶茎花的形状和颜色等方面的特征,然后与植物图谱中相关的资料进行对照。从植物图谱资料中了来自这种植物叫什么名称,有什么用途。
4、学生展示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植物。
5、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里没有的植物。(课件展示:野菊花、蒲公英、苍耳、狗尾草等)
6、拓展认识几种有趣的植物。(课件展示:捕绳草、纺锤树、霸王花、含羞草草等)
7、谈话:认识植物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实践中认识,平时关注身边的植物,遇到不认识的植物要多看、多查、多问、多比、多想。
河北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身边的植物
首备教师姓名
孟庆菊
首备教师单位
刘田各庄镇大寺小学
李敬一
刘田各庄镇宋翟坨小学
教学
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在我们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2.初步认识身边常见的植物。
3.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用途,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二、科学探究:
1、(出示课件:园林中的各种植物)问:世界上到处都有千姿百态的植物,有高大的植物,有矮小的植物,植物究竟能为人类提供什么?)
2、讨论交流,整理事例。
3、我们还可以列举出植物的许多用途:有些植物的藤可以编织篮子;植物的果实,比如菠萝、苹果、梨等可供人们食用;菊花、一品红、鸡冠花等花卉可供人们欣赏;吊兰、绿萝等可以净化空气;我们穿的衣服很多都是用棉花做成的。植物的作用可多了,不仅能抵御风沙,防止沙尘暴,还能净化空气,吸收噪声。植物是人类最亲切的朋友,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植物,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我们人类。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
重点
认识各种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
教学
难点
1.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
2.大家要有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师
准备
1.校园内植物茂盛的场地。
2.植物图片
学生
准备
1.课前收集到的各种植物。
2.《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首备
复备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那你知道我们学校里有哪些植物吗?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今天我们就去观察人士校园里的植物吧。(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我身边的植物
1.老师对学生的观察制定计划并提出要求。
(1)4人一组,带上《科学活动手册》和笔,边观察边记录。
(三)爱护身边的植物
1、提问:当我们走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时有什么感觉?假如身边没有植物,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2、要保护植物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花草树木?(交流讨论)
3、我们能做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但要怎样才能帮助别人也做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呢?(讨论交流)
(四)植物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2)注意要保护植物,不伤害植物。
2.老师带领学生去校园观察各种植物。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填好活动手册。
4.展示、汇报评价观察的结果。
5.得出结论,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草树等都是植物。
6.反思评价:①学生自评在活动中的表现。
②同学互评。
(二)认识更多的植物
1、我们已经认识了校园的植物,你还有什么办法认识更多的植物?
4、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植物用途填写活动手册。
三、总结寄语:
美丽的小花,美化了环境,使我们快乐;可爱的小树,净化了空气,使我们健康.让我们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板书
设计
4、身边的植物
(1)校园内的植物
(2)校园外的植物
(3)有趣的植物
(4)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5)爱护身边植物
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