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在家禽养殖业中,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一直备受家禽生产商的关注。自1970年至今,全球禽肉与蛋的产量飞速增长,相较于其他养殖业,家禽养殖规模扩大的速度相对较快。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保证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的抵御疾病的侵袭。

有调查表明,由球虫和细菌引起的肠道不健全可以让每一只鸡只的饲养成本提高10.2美分。因此加深对肠道健全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肠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

肠道健全可以定义为肠道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好,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受到各种损害,是一个完整的肠道。那么一个完整的肠道包含哪些部分呢?有许多自然生理屏障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些屏障可以防止外来物和微生物的侵入(主要包括血液和其他脏器),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当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一些外界因素(包括应激、毒素、卫生环境管理不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等)的影响时,这些屏障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肠道不健全。有助于维持家禽肠道健全的自然生理屏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粘液(由肠细胞分泌的粘性液体物质)

粘液是防止细菌和真菌侵入的一个屏障。但是一些酶(如可以分解粘液的尿素酶)可以打破这种屏障。含有熟豆粕的家禽饲料中可能含有尿素酶。

2. 肠上皮细胞

肠道的上皮细胞形成一个具有半通透性的表面,可以有选择性的允许液体、电解质通过,并且具有分解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在消化道中,每一部分的上皮细胞都是一个连续的物理屏障。当微生物和毒素因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时,肠道健全也就受到破坏。

3. 液体分泌物

液体分泌物为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混合物。在前部小肠中的液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使肠道中的细菌悬浮在液体中并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被冲到肠道后部。

4. 血管分布

在肠道上皮细胞层下的血管可以迅速稀释并带走任何可能破坏生理屏障的病原体或毒素(内源性或外源性)。

5. 免疫细胞

如下图,肠道免疫的功能性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异嗜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M细胞。以上这些功能性细胞在机体抵抗各类病原性微生物入侵,维护肠道健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是家禽主要的免疫器官,与鸡肠道相关的淋巴组织有法氏囊、盲肠扁桃体、派尔斑以及尿道和肛道的淋巴集合体。

Klipper等报道,抗原的形态以及抗原在肠道中的降解和吸收速率等均影响家禽的免疫反应。胃肠道抗原刺激免疫反应增加了额外能耗。粘膜淋巴组织是胃肠道表面的第一道防线。

图1 肠道中各种免疫细胞模式图

6. 肠道的正常菌群

肠道的正常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全方面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肠道菌群的破坏往往可以引起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的生产与经济损失。肠道中的共生细菌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及刺激肠道壁发育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肠道不同肠段间的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从十二指肠到肠道末端,菌群密度趋向增加。肠道每个区域都定居有独特的微生物,并且随着日龄的增长变的复杂9。

二、引起肠道不健全的各种因素

在介绍影响肠道健全的各种因素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家禽肠道的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

1. 肠道的发育

早在家禽胚胎时期肠道就开始发育,并且其发育速度随着孵化时间进程而逐步增加,小肠占整个体重的比率从孵化开始阶段的1%迅速增加到孵化最后阶段的3.5%。出雏后,小肠绝对重量的增速也显著快于其他器官,然而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长度和重量的增速却存在着差异。肠道发育的成熟度主要体现在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肠道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出雏后1-14天,其成熟方式与新生哺乳动物类似。

2. 早期给料对肠道发育的影响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良好的开端是获得最好生产成绩和最大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

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家禽肠道健全的维护 在家禽养殖业中,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一直备受家禽生产商的关注。自1970年至今,全球禽肉与蛋的产量飞速增长,相较于其他养殖业,家禽养殖规模扩大的速度相对较快。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保证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的抵御疾病的侵袭。 有调查表明,由球虫和细菌引起的肠道不健全可以让每一只鸡只的饲养成本提高10.2美分。因此加深对肠道健全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肠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 肠道健全可以定义为肠道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好,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受到各种损害,是一个完整的肠道。那么一个完整的肠道包含哪些部分呢?有许多自然生理屏障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些屏障可以防止外来物和微生物的侵入(主要包括血液和其他脏器),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当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一些外界因素(包括应激、毒素、卫生环境管理不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等)的影响时,这些屏障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肠道不健全。有助于维持家禽肠道健全的自然生理屏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粘液(由肠细胞分泌的粘性液体物质) 粘液是防止细菌和真菌侵入的一个屏障。但是一些酶(如可以分解粘液的尿素酶)可以打破这种屏障。含有熟豆粕的家禽饲料中可能含有尿素酶。 2. 肠上皮细胞 肠道的上皮细胞形成一个具有半通透性的表面,可以有选择性的允许液体、电解质通过,并且具有分解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在消化道中,每一部分的上皮细胞都是一个连续的物理屏障。当微生物和毒素因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时,肠道健全也就受到破坏。 3. 液体分泌物 液体分泌物为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混合物。在前部小肠中的液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使肠道中的细菌悬浮在液体中并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被冲到肠道后部。 4. 血管分布 在肠道上皮细胞层下的血管可以迅速稀释并带走任何可能破坏生理屏障的病原体或毒素(内源性或外源性)。 5. 免疫细胞 如下图,肠道免疫的功能性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异嗜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杯状细胞、浆细胞和M细胞。以上这些功能性细胞在机体抵抗各类病原性微生物入侵,维护肠道健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淋巴是家禽主要的免疫器官,与鸡肠道相关的淋巴组织有法氏囊、盲肠扁桃体、派尔斑以及尿道和肛道的淋巴集合体。

维护家禽肠道健全

维护家禽肠道健全 在家禽养殖业中,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一直备受家禽生产商的关注。自1970年至今,全球禽肉与蛋的产量飞速增长,相较于其他养殖业,家禽养殖规模扩大的速度相对较快。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保证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的抵御疾病的侵袭。 有调查表明,由球虫和细菌引起的肠道不健全可以让每一只鸡只的饲养成本提高10.2美分。因此加深对肠道健全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肠道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何为肠道健全(intestinal integrity)? 肠道健全可以定义为肠道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完好,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受到各种损害,是一个完整的肠道。那么一个完整的肠道包含哪些部分呢?有许多自然生理屏障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些屏障可以防止外来物和微生物的侵入(主要包括血液和其他脏器),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当机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一些外界因素(包括应激、毒素、卫生环境管理不当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入等)的影响时,这些屏障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导致肠道不健全。有助于维持家禽肠道健全的自然生理屏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粘液(由肠细胞分泌的粘性液体物质) 粘液是防止细菌和真菌侵入的一个屏障。但是一些酶(如可以分解粘液的尿素酶)可以打破这种屏障。含有熟豆粕的家禽饲料中可能含有尿素酶。 2. 肠上皮细胞 肠道的上皮细胞形成一个具有半通透性的表面,可以有选择性的允许液体、电解质通过,并且具有分解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在消化道中,每一部分的上皮细胞都是一个连续的物理屏障。当微生物和毒素因子使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时,肠道健全也就受到破坏。 3. 液体分泌物 液体分泌物为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混合物。在前部小肠中的液体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使肠道中的细菌悬浮在液体中并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被冲到肠道后部。 4. 血管分布 在肠道上皮细胞层下的血管可以迅速稀释并带走任何可能破坏生理屏障的病原体或毒 素(内源性或外源性)。 5. 免疫细胞 如下图,肠道免疫的功能性细胞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异嗜

家禽主要肠道疾病的防治

家禽主要肠道疾病的防治 抗生素促生长剂被禁用后,兽医必须面对的家禽胃肠道疾病主要有:鸡球虫病,坏死性肠炎和非特异性肠炎(也称为菌落失调症)。 1 鸡球虫病 鸡的胃肠道疾病的防治关键在于控制消化道中球虫以及感染球虫后所引发的肠道病原菌的感染。在家禽养殖业的整个历史上,球虫病一直是全球最普遍和经常报道的影响家禽肠道健康和生长效率的疾病之一。球虫病主要由堆形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图 1)、巨型艾美尔球虫(E. maxima)、毒害艾美尔球虫(E. necatrix)和柔嫩艾美尔球虫(E. tenella)等7种公认的球虫引起 (Tyzzer, 1929; Tyzzer 等,1932)。虽然在现今的球虫病控制措施下,死亡率高的重症球虫病很少发生,但商品鸡群没有感染过球虫病的也很少见。球虫病还可引发鸡的坏死性肠炎等其它肠道疾病。尽管有控制措施,球虫病仍然会给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鸡坏死性肠炎 引起坏死性肠炎的因素很多,但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坏死性肠炎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厌氧性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微生物能在肠道中繁殖,产生毒性较强的α毒素。家禽对α毒素很敏感。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增殖的诱因有: 亚临床的球虫病对粘膜造成损伤,使得梭状芽孢杆菌能够黏附到肠粘膜上并在此繁殖; 饲料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导致肠道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存在; 消化酶的分泌紊乱,使得消化率降低、肠蠕动减慢,因此促进了梭状芽孢杆菌的繁殖; 当使用小麦、大麦和燕麦等作为能量饲料来源时,我们发现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要比玉米作为能量饲料高。 在欧洲,兽医观察到家禽临床性坏死性肠炎在肉鸡各日龄段都有发生(图2),最早发病是在14-15日龄,高峰期在25日龄。其主要症状是:家禽精神沉郁、挤成一团、羽毛粗乱、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高达10%,但2%至6%的死亡率更为普遍。 患临床性或亚临床性坏死性肠炎的家禽还会发现有严重胆管性肝炎的病症。只有在加工生产线上才发现鸡肉颜色差和黄疸、肝肿大,外观呈褐色和表面有结节或斑点、肉质等级明显下降(3%至5%)。梭状芽孢杆菌通常栖息于盲肠,但是如果肠道菌群的平衡发生改变,梭状芽孢杆菌在消化道前段大量增殖,导致坏死性肠炎和鸡的死亡,由于胆管连结着胆囊与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可能会转移到肠道上部而进入胆管,随后阻塞胆囊或进入肝脏,导致上述症状。 3 鸡的菌落失调症 菌落失调症是肠道内非特异性细菌积聚而导致家禽腹泻和鸡舍垫料潮湿的病症。鸡群的死亡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肠道健康是家禽高效生产、维持高存活率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条件。在限用及禁用抗生素的后抗生素时代,畜禽肠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我国家禽养殖环境条件不佳和饲料营养科学性欠缺的条件下,肠道疫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而解决家禽肠道健康问题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撑下的综合技术措施。为此,美国科宝公司全球营养技术总监Steve Bolden、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邵华斌研究员、澳大利亚昆斯兰大学Wayne L. Bryden 教授、澳大利亚南澳研究和发展研究所Valeria A. Torok 博士、加拿大农业与食品科学研究中心Joshua Gong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呙于明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Krik C.Klasing 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Peter R.Ferket 教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Ilias Giannenas博士及西班牙IRTA 研究中心Joaquim Brufau 研究员分别围绕肠家禽道健康现状、产业发展对肠道健康技术的需求及解决肠道健康的营养技术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 在每个半天的学术报告之后,大会主办方安排了报告专家、企业技术代表和参会人员的互动环节,利用微信墙实现与会者与专家间的高效互动。本次大会的特邀报告专家均长期从事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并在该领域享有盛名,使得参会者人数超出预期,并在整个会议期间人数未减少,并积极参与互动,同时也对部分专家的观点提出质疑,如此高质量、“干货”多的会议国内也不多见。 一、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及防控现状 邵华斌研究员认为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具有如下的特征:①我国家禽细菌性病原种类复杂,不仅有常发肠道细菌病病原,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新发的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病原菌也时有发生,难以控制;②某些细菌毒力增强、致病性增强:病禽脑内细菌分离率升高,研究发现从禽类消化道、呼吸道分离到的致病株的毒力较以前增强;③细菌血清型分布广泛,同一地区细菌优势血清型增多: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差异很大,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以存在多个大肠杆菌血清型;④多病原混合感染普遍;⑤继发感染严重:禽流感、新城疫特别是禽白血病、鸡传

畜禽肠道生态与健康的七个关键问题

畜禽肠道生态与健康的七个关键问题 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原料都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是做好配方的关键步骤。仔猪消化机能没有发育完善,选择原料要注意可消化性。 以乳猪料为例,选择原料的原则是易消化、适口性好。因此乳猪料和教槽料(开口料)中使用了高档的原料,例如蒸汽鱼粉、乳制品、膨化大豆、一级玉米、优质植物油等。而成年动物可多选用粗一些的原料;动物种类不同,其生理特点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不同。例如猪的味觉发达,适口性差的原料尽量少用,而鸡料就不用过多考虑适口性问题,鸭的耐粗能力比较强,粗饲料用于鸭料更有价值。 配方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就是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合理 使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是指在配方中较少使用、或者对营养特性和饲用价值了解较少的那些饲料原料。 1、抗生素替代物有很多,饲料配方应该如何选择? 姚继明(广东旺打集团副总裁兼技术总监):我从事饲料工作30余年,前十年做禽料,后十年做猪料。讲到抗生素,添加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促生长,二是抗腹泻。要减抗替抗,首先,应该考虑低蛋白日粮、脂肪

酸结构、模型、原料预处理、发酵饲料等大方向问题,然后再考虑添加剂,如抗菌肽、酸化剂、氧化锌、植物提取物、益生菌、溶菌酶等。其次,替代抗生素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硫粘禁用后,也不会买到了,加入无抗是必然趋势,以前我们使用5种药物,现在只使用2种了。产品必须具有几个特点:1、产品必须能识别,能检测;2、同行产品可以做比较,比如对照组什么底物,怎么作用要明晰,不然无法进行比较;3、讲成本,用实证来选择。**后,要做到无抗,养殖场是关键。 2、正常情况下,仔猪阶段蛋白22-23%,但不用抗生素后,用这么高的蛋白,仔猪肠道肯定出问题,那低蛋白日粮在使用中的实际效果怎样呢? 何健(四川铁骑力士技术总监):国内外研究低蛋白日粮的很多,但是实际上使用的并不多,因为低蛋白日粮中添加人工合成氨基酸,氨基酸消化吸收的速率过快,会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使用效果。另外,国外很多研究推荐的标准里,会有一个特别的指标,即整个日粮中游离氨基酸与粗蛋白的比率。在某些地方,或某个阶段使用低蛋白日粮会有效果,比如丹麦,在猪断奶期间可以推荐低蛋白日粮,其他阶段就不一定有效果。 3、纤维是副产物,都有污染问题,霉菌毒素超标,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刘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我们一般做母猪料,用天然原料,不可避免受到感染,**近试验发现,米糠是个好东西,纤维含量合适、蛋白氨基

肠道健康对家禽的重要性

肠道健康对家禽的重要性,你懂得吗? 冬季固然是禽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但肠道性疾病如腹泻等的发病率也是很高的,故不得不慎防。禽的肠道是一个“微生态区”,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对于机体具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然而,当饲养管理+、营养水平、天气突变等各类应激因素作用于机体,则肠道内环境发生变化,菌群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致病菌得以滋生,有益菌受到抑制,肠道的吸收功能受阻,肠道负荷增重,肠道性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肠炎等病症都会发生。 肠道就像一面筛,筛去杂物留下精品 每一只活禽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以及生产性能,每天都要采食一定量的饲料,饲料的消化与营养的吸收主要依赖于胃肠道来完成。饲料到达肠道后,肠道便会将有用的营养吸收入血并运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剩下的废弃物随着肠道的蠕动被排出体外,完成整个营养吸收过程。但是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无处不在,即使定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也不可能做到彻底杀灭,所以病原体随时都有可能随着家禽的采食和饮水以及呼吸等活动进入体内,并吸附、定植并繁衍后代,等待时机侵入机体其他器官。其实进入体内的病原体不是进来就可以生存的,胃肠道内分泌的胃酸、溶菌酶以及消化液等都具有保护肠道的作用,能杀灭或降低病原体的活性,阻止病原体的粘附与定植。 肠道是机体特殊的功能性器官,即担任着供给全身营养的重任,又具有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体内的作用。所以肠道又像是一面筛,筛走进入肠道的废弃物和病原体,留下有用的养分,供自体吸收。 病原入侵机体犹如一场激烈的战争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这仅是病原入侵的开始。病原体经口进入食道、胃、肠,在胃肠功能健全的情况下病原体会经过胃酸的杀灭作用、胆酸的降解作用、溶菌酶的溶解作用、sIgA的吸附作用、生物种群的竞争作用等等不利于入侵细菌生存作用的洗礼,然后才能穿过肠粘膜方可定植畅道并继续侵入其他组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过程就像是与肠道展开的一场激烈战争,不但要穿过枪林弹雨,还要保持自身的实力,为自己争得一片天下,方能生存下来。 如果肠道粘膜组织受损,分泌等功能减弱,就有可能伤及到肠道中相关的淋巴组织,从而降低了肠道的抗病力,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减少了重重障碍,变相壮大了病原微生物的队伍,病原微生物便可趁机突破肠粘膜屏障发生移位,毒素也可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发生肠源性的感染,甚至形成全身感染,因此人们已经认识到肠道保健对家禽保护的重要意义。 肠道保健就像是为筛子涂油打蜡,保证筛子不长锈、不断丝,与其连接的周围物体保持稳固关系。所以肠道保健主要以维护肠粘膜结构完整、提高生理功能为原则,培养肠道内共生菌群的竞争优势、促进肠道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的形成与分泌,创建一道完善的肠道屏障。因此肠道保健也成为家禽健康养殖的第一步。

家禽大肠杆菌的类型

家禽大肠杆菌的类型 大肠杆菌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特征是引起鸡的肝周炎、心包炎、眼炎、气囊炎、脐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关节炎和滑膜炎等。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根据鸡的品种,年龄和发病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1 脐炎型:主要发生于出壳不久的雏鸡,多见有脐环闭合不全、脐孔周围红肿,并常有皮肤破损、发硬、呈黄色,时间较长者脐孔周围发红或呈紫黑色,后腹部肿大皮薄而发红或呈紫青色;剖检变化主要表现:脐环肿大、皮下有暗红色或黑红色液体,卵黄囊吸收不良,充满黄绿色稀薄液体;胆囊涨满、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暗红色,有斑驳状或点状出血。小肠胀气,黏膜充血或点状出血;直肠部扩张呈囊状充满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 2 急性败血型:主要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表现:精神萎顿、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为1-3天,死亡率可达50-80%;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大出血。肠道发炎,肠管粘连,并有淡黄色或橙黄色腹水。 3 气囊炎型:本型常呈继发感染,其病理变化多见于胸气囊和腹气囊壁增厚、混浊、囊内常含有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有的病例呈现肺水肿。有时可见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同时发生。 4 全眼球炎型:一般发生于大肠杆菌败血型的后期,为单侧性或双侧性;病初表现眼结膜潮红、眼脸肿胀,眼前房有浆液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严重时上下眼帘粘连,随后分泌物形成黄白色干酪样、挤出分泌物后见角膜穿孔,最终失明,因饮水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 5 肉芽肿型:较为少见,一般发生于肝、盲肠和十二指肠上,肠管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土黄色脓肿或肉芽肿结节,约小米至绿豆大不等。肠管粘连不易分离,肝脏上可见局灶性,不规则的黄色坏死区,严重时整叶肝脏都可发生。 6 卵巢输卵管炎型:主要发生于产蛋鸡,产蛋减少、破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退色变白或发灰、蛋壳表面粗糙不平、蛋壳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部分病程较长的鸡后腹部膨大、发硬、下垂,站立时成企鹅状。剖解可见卵巢发炎,卵泡变为暗红色,较大一些的卵黄变稀变软,输卵管及泻殖腔发炎、出血,在输卵管内蓄积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像肉蛋)而阻塞输卵管,具有临床提示意义。 7 卵黄性腹膜炎型:本型多与慢呼、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混合感染。剖检变化:卵黄变稀、出血或破裂,在腹腔中弥漫着破裂的卵黄液,腹腔发炎、肠管相互粘连,腹壁、腹膜、及肠管腐败,气味腥臭。 8 滑膜炎型:一般发病率较低,呈少数零星发病。病鸡表现关节肿胀、跛行、走路极为困难,关节腔蓄积由少量黄色黏稠液,滑膜肿胀。 防治: 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很多,比较复杂,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环境因素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激发和混合感染是重要原因,因此需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如:营养、通风、密度、温度、湿度、卫生、消毒等;改善生产设施硬件;控制好其它疾病发生等。防治药物方面可选择汇丰达菌必治。

影响家禽肠道健康的因素_徐运杰

adusta and pleurotus eryngii in a manganese-independent reac-tion[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8,64(8):2788-2793. [25]吕聪,曹福祥,董旭杰.锰过氧化物酶对染料刚果红脱色工艺 条件的初探[J].湖南造纸,2008(2):17-18. [26]吕聪,曹福祥,董旭杰.锰过氧化物酶对结晶紫脱色的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3):172-174. [27]Sasaki T,Kajino T,Li B,et al.New pulp biobleaching sys tem involving manganese peroxidase immobilized in a silica support with controlled pore sizes[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1,67(5):2208-2212. [28]Bermek H,Lik C H,Eriksson K.Studies on mediators of manga- nese peroxidase for bleaching of wood pulps[J].Bioresour Tech-nol,2002,85(3):249-252. [29]Reddy G V B,Gelpke M D S,Gold M H.Degradation of2,4, 236-trichlorophenol by P.chrysosporium:involvement of reduc-tive dechlorination[J].J Bacteriol,1998,180(19):5159-5164. 自1970年以来,全世界禽肉与禽蛋的产量飞速增长。与其他动物相比,家禽养殖规模的扩大速度较快[1]。在家禽生产中,饲料是肉蛋产品的主要成本来源,其中,玉米和豆粕又是最主要的饲料组成原料。尽管在有些地方的家禽日粮中,小麦和杂粕的配合水平较高,但还是无法完全替代玉米和豆粕。饲料在供给养分的同时,也影响了胃肠道健康。动物胃肠道主要有两个作用,即屏障作用和养分吸收利用,任何一个作用受到破坏都会影响机体的健康。影响肠道健康的因素很多,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家禽肠道的发育 家禽胚胎期小肠的发育速度随着孵化时间的推进而增加,小肠与体重的重量比从孵化第17天的1%增加到孵化最后3d的3.5%[2]。家禽出壳后,小肠重量的增速快于其他组织器官,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长度和质量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小肠的发育与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尽管家禽小肠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出壳后前24h,但是,肠道形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在出壳后1~14d,其成熟方式与新生哺乳动物类似[3]。 2早期给料对肠道发育的影响 孵化期间,蛋黄直接通过物质循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大量营养物质,孵化末期,残留的蛋黄囊内化进入腹腔胃肠道。研究表明,家禽出壳后最初48h,维持小肠生长发育的养分主要来自于腹腔内的蛋黄囊残留物。因此,家禽必须将来自蛋黄脂质形式的能量转变为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能量[4]。 家禽出壳后及时供给饲料是促进小肠和相关器官生长发育的关键。Potturi等报道,饲料是加快仔鸡肠道发育和残留卵黄囊吸收的“催化剂”[5]。另有研究发现,在孵化的第17~18天,通过羊水补给胚胎外源营养能够促进肠道的发育,原因是其增大了小肠绒毛的体积、加强了肠道消化二元糖的能力[6]。有研究表明,胚胎期外源注入精氨酸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至羊水中后,所孵小火鸡肠道的消化吸收 影响家禽肠道健康的因素 徐运杰 (湖南唐人神集团质量技术部,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胃肠道是家禽组织与内腔环境之间的选择性屏障,日粮和疾病等因素都能够影响胃肠道内环境平衡,从而影响家禽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文章讨论了影响家禽胃肠道的发育、免疫及胃肠道健康状态的因素。 关键词:家禽;肠道健康;坏死性肠炎;球虫病 中图分类号:S831;S81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09)11-0012-04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徐运杰(198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从事 饲料质量技术控制和配方方面的工作。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