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肠道健康是家禽高效生产、维持高存活率和生产优质产品的重要条件。在限用及禁用抗生素的后抗生素时代,畜禽肠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我国家禽养殖环境条件不佳和饲料营养科学性欠缺的条件下,肠道疫病发生率居高不下,而解决家禽肠道健康问题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撑下的综合技术措施。为此,美国科宝公司全球营养技术总监Steve Bolden、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邵华斌研究员、澳大利亚昆斯兰大学Wayne L. Bryden 教授、澳大利亚南澳研究和发展研究所Valeria A. Torok 博士、加拿大农业与食品科学研究中心Joshua Gong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呙于明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Krik C.Klasing 教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Peter R.Ferket 教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Ilias Giannenas博士及西班牙IRTA 研究中心Joaquim Brufau 研究员分别围绕肠家禽道健康现状、产业发展对肠道健康技术的需求及解决肠道健康的营养技术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

在每个半天的学术报告之后,大会主办方安排了报告专家、企业技术代表和参会人员的互动环节,利用微信墙实现与会者与专家间的高效互动。本次大会的特邀报告专家均长期从事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并在该领域享有盛名,使得参会者人数超出预期,并在整个会议期间人数未减少,并积极参与互动,同时也对部分专家的观点提出质疑,如此高质量、“干货”多的会议国内也不多见。

一、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及防控现状

邵华斌研究员认为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具有如下的特征:①我国家禽细菌性病原种类复杂,不仅有常发肠道细菌病病原,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新发的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病原菌也时有发生,难以控制;②某些细菌毒力增强、致病性增强:病禽脑内细菌分离率升高,研究发现从禽类消化道、呼吸道分离到的致病株的毒力较以前增强;③细菌血清型分布广泛,同一地区细菌优势血清型增多: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差异很大,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以存在多个大肠杆菌血清型;④多病原混合感染普遍;⑤继发感染严重:禽流感、新城疫特别是禽白血病、鸡传

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常导致多种细菌的继发感染,有些寄生虫病如鸡球虫病感染发生后,常继发肠道类细菌病,营养代谢病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也容易继发细菌类疾病;⑥细菌耐药性增强导致耐药谱广,药物控制越来越困难;此外地面平养、散养等新的养殖模式使得管理相对粗放,可促使肠道细菌病加剧。

因此,需从环境控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引种、营养、免疫、合理用药及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综合防控家禽肠道细菌病的策略。

二、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方法的探讨

Valeria A.Torok 博士在肉鸡回、盲肠微生物区系中鉴定出与肉鸡生产性能相关的特定菌属,回肠中的唾液乳酸菌、卷曲乳酸菌和鸟乳酸菌可能与生产性能下降有关,鸭源鸡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与肉鸡生产性能改善有关;而盲肠中的梭状芽孢杆菌和瘤胃球菌可能与肉鸡生产性能改善有关。表明肠道微生物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健康、福利、食品安全和环境,而合理的日粮构成、科学的饲养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

Peter R. Ferket 教授认为,正确、合理的鸡胚给养可以促进肠道发育,改善骨骼健康,提高肉量和生产性能及增强免疫功能等。同时出壳后前3天让雏鸡尽早采食易消化的饲料,提供最优的环境卫生条件,也可以促进肠道的早期发育,增加肉鸡胸肌的生长效率。

Krik C. Klasing 教授提出解决可疑病原体仅仅是解决家禽肠道健康问题的一部分,需通过接种疫苗,遗传措施,营养措施,包括建立优先使用营养素的机制,如为免疫系统、病原微生物和互利共生或一般共生的微生物菌落提供营养物质及重整家禽免疫系统来改善感染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健康。呙于明教授认为有利于肠道相关淋巴系统发育的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均能增强家禽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

同时,基于全球消费者对不含抗生素产品的诉求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国内外研究者趋于寻求可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包括微生态制剂、酵母类产品、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可广泛抗菌且敏感范围广泛,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的效果与其来源、活性组分和细菌有关。Josh ?ua Gong 博士和Ilias Giannenas 博士分别研制出对鸡肠炎与球虫病控制效果与抗生素接近的包被精油与植物精油。而美国大豆协会韩彦明博士认为,应保证

饲料原料安全、优质及提高家禽对氨基酸利用率的基础上,辅助性添加饲料添加剂来促进家禽生产性能及维护肠道健康。

三、常见抗生素替代物认识的盲区解析

利用新兴的微信墙,与会者与专家围绕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机理、美国控制坏死性肠炎的措施、国内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噬菌体能否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微生态制剂菌株的前景分析等展开激烈的讨论。纵观与会者的关注热点,可归纳如下:

①、如何判断目前市场上优质的多糖类产品?目前应用较多的酵母细胞壁多糖包括外层的甘露寡糖和内层的β-葡聚糖寡糖,而科研用的均是纯品的葡聚糖,即去除了酵母细胞壁多糖外层的甘露寡糖,其在吸附病原、改善死淘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效果确切,故而去除外层甘露寡糖的酵母细胞壁产品较为优质。

②、能否直接在饲粮中直接添加短链脂肪酸来维护家禽肠道健康?短链脂肪酸主要是改善家禽后肠肠道健康,若在饲料中添加短链脂肪酸,在小肠已被吸收,到后肠时短链脂肪酸的作用已消失;同时短链脂肪酸如丁酸钠易挥发且具有腐蚀性,故而在生产实际中需通过在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来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

③、酶制剂与精油均能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具体的作用机理?通过何种方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为何包被精油?

酶制剂可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率,导致可被细菌利用的养分减少,以及菌体生态所依赖的条件变差,使病原微生物数量下降,使其导致的炎症反应减轻,肠道黏膜屏障中连接蛋白的表达得到改善,即酶制剂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来维护肠道健康。精油对微生物的作用效果与其浓度有关,高浓度精油对病原微生物(沙门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有直接的杀灭作用;低浓度精油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精油包括天然和化学合成两类,化学合成的精油为亲脂性、易挥发且具有臭味,通过包被减少其在前肠被吸收及减轻其刺激性气味。

④、开口药对肉鸡肠道健康有何影响?肉鸡出雏后肠道中已有微生物,正常情况下,鸡舍环境质量优时,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没有选择性,对肉雏鸡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有一定的伤害,肉雏鸡用完抗生素后,其肠道需重新形成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当鸡舍环境质量较差或管理不善时,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鸡舍的管理水平。

布病调查表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布病的防控知识讲座

2017年×××卫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为贯彻落实县疾控中心《关于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普及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做好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和养殖户对“布病”的防控能力,确保人畜安全。我院积极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等,×××乡卫生院在2017年×月×日开展此次关于布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此次讲座做了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首先安排符合我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的讲座内容,如根据我们乡实际情况,具体安排这次健康讲座活动。卫生院健康教育活动小组积极参与,有的打印宣传材料、制作张贴宣传海报。大家以高涨热情为活动做准备,为前来听讲的村民热忱的服务,并发放宣传手册。整个活动准备十分充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组长:×××(总体部署) 副组长:×××(具体安排) 组员:×××(组织会场、发放宣传单、)×××(精心授课)×××(影像拍照、监督签到)×××(临时指导、监督会场秩序) 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 二、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 三、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 四、授课人:××× 五、参加人员:×××村民 六、讲座会序

1、参加人员签到 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3、讲解讲座内容 ××××卫生 二零一七年×月×日

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的通知 通知: 生命无价,健康第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观念和防病意识,提高村民自我保健意识,倡导科学合理的健康的社会生活方式,我院为了让我乡村民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丰富他们的身体保健知识将举办一场“《布病的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讲座。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蔫吧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本次讲座内容有布病的防控工作,普及布病预防知识等。具体安排如下: 一、讲座时间:2017年×月×日上午9:00:00-10:00 二、讲座方式: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三、讲座对象:全体村民 四、讲座内容:布病的防控知识 五、讲座地点:×××卫生院健教室 六、授课人:××× 七、讲座期间注意事项 1、讲座参加人员签到 2、讲解此次讲座的目的和意义 3、讲解讲座内容 4、参加人员在听课期间手机调入震动状态,严禁吸烟 ×××卫生院 二零一七年六月九日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一答案

实习一描述性研究 【课题一】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1、疾病的时间分布 【课题三】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意大利在北半球,因此,随着夏秋季的来临,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到9-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而阿根廷在南半球,季节正好与意大利相反,因此,其发病高峰集中在3月份左右。 脊髓灰质炎是肠道传染病,而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夏秋季高发,而冬春季比较干燥,因此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2、疾病的地区分布 【课题四】 各国冠心病死亡率存在差别的可能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分析时应注意各国收集资料的完整性不同可能造成的偏倚。各国诊断水平不同也可能产生偏倚。 【课题五】 从资料可以看出,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该病的发生与当地环境中的碘含量有关。(相关资料,海洋是地球上碘的重要蓄积场所,来自海洋的碘蒸汽和微量碘尘与空气混合后,流向地区各地区时,引起分子量叫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大,所以距海洋远或被高山隔绝的地区,空气中含碘量也较少,此外,一地区的环境含碘量还与地势变化和被水冲刷,淋失有关。)3、疾病的人群分布 【课题六】 一方面,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出生后即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6个月龄后婴儿麻疹发病率逐渐上升,使感染者血清中出现相应抗体。 【课题七】 红绿色盲和血友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于女性体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当隐性致病基因

在杂合状态(XAX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不显示出来,这样的女性为表型正常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只有当两条X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子(XaXa)时才表现出来。在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同源阶段,所以只要X 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XaY)就发病,因此红绿色盲和血友病的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

榆树市弓棚镇十二号村人间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榆树市弓棚镇十二号村人间布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报告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人感染布病后病情復杂,出现发热、关节痛、孕妇流产等症状,病原检测慢,临床难于鉴别,易误诊,复发率达50%,需要长时间联合用药治疗。2014年7月30日弓棚镇十二号村九组高永林等5名村民前来榆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就诊,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布病病例,本文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处理调查。 标签:布鲁氏杆菌病;疫情;流行病学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它作为细胞内寄生虫可以在很多种家畜体内存活.对人造成感染的主要是马耳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病原体通过感染的动物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2014年7月30日~8月6日,经过对该屯115人进行主动监测,共发现布病患者30例。 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1.1自然情况弓棚镇十二号村九组位于榆树市西北约30公里,现有住户83户、310人。屯中养羊五户、现有存栏62只羊。村民以耕地为主,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大豆,村民多数居住砖瓦结构房屋,村屯卫生条件一般,村民饮用水为自家小口井水。 1.2首发病例首发病例高永林,男、46岁、农民,发病时间为2014年4月中旬,临床症状有发热、流汗、腰痛、膝关节疼痛,病例诊断日期2014年7月15日,诊断单位为朝阳区疾控中心。 1.3疫情处理经过 1.3.1加大主动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 1.3.1.1截止2014年8月9日,榆树市疾控中心共检测血样141人,阳性30人。阳性率21.3%。疾控中心根据每次血清学检测结果,不断扩大检测范围,具体如下。 2014年7月30日,高永林等5名村民来疾控中心主动检测,血清学检测5人,阳性5人; 2014年7月31日,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到十二号村开展人群布病血清学检测,被检测人员为村屯养殖户家庭的成年人,血清学检查57人,阳性17人;

布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 皮肤过敏试验: 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 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 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凡检出的阳性家畜均应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至少在一年内停止向外调运牛、羊、猪。畜产品均应在原地存放和消毒,暂不外运。 4.3 消毒:被病畜的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及尚未食用的奶制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4.4 免疫:经两次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区周围村受威害的畜群,应连续3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覆盖率不应低于90%。 4.5 临床监测及治疗:对疫区内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人员进行血清学及皮肤过敏试验,查明人群感染情况,凡确诊的病人均应进行系统治疗。 4.6 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居民及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7 疫区处理效果验证:在疫区处理后的第二年始,连续三年对疫区及疫区周围地区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照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布病疫区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 3 液中加入1%~3%的高价布鲁氏菌免疫血清,混合后,置37℃温箱2h,高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接种在选择性培基上培养,或注射豚鼠,用生物学法分离布鲁氏菌。 A1.3 其他病原材料培养 由乳,脑脊液,关节液和滑囊液分离布鲁氏菌,将液体标本无菌地接种到琼脂斜面上,或培养平板上,涂布于培基表面,参照血培养法观察结果,15天仍无可疑菌生长,定为阴性。 A1.4 生物学分离布鲁氏菌法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人体全身各个器官,各系统都可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细菌性感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细菌感染呢?细菌感染有什么症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出现细菌感染的原因: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细菌因素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人体的天然屏障。 细菌感染的原因与诊断标准 二、细菌感染如何诊断? 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感染可区分为:表面感染,皮肤感染,皮下组织感染,深部感染和条件性感染。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细菌感染最好预防,而且最容易治疗,一般都有特效药,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都能治愈。预防只要注意清洁卫生即可防止感染。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烧伤病房应严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预防发生。 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小儿时常见的等每易继发较重的呼吸道感染,从而发生细菌感染。对这类病儿,必须加强保护。对不论多么细小的皮肤创伤必须予以重视,早作适当处理。 四、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有什么区别?

布病的治疗与防治

布病的治疗与防治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哪么,引起这种病毒的菌为什么叫布鲁氏菌病呢? 二.发现布鲁氏菌的轶事(趣事) 布鲁氏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这要回顾一段小故事。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大约过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热的病因。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又过了约10年(1904-1907年),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他们认为马尔他岛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从山羊奶中检出了布氏菌。他又将这种山羊奶给人和猿猴饮用,喝了这种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这说明人患布病是因当地山羊有此病,传给人的方式是喝了这种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鲜制品。因此,大英帝国当局宣布在马尔他驻军中禁止饮用山羊奶,其结果发病人数明显下降。这是最早对布病采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三.人患布病的传染源 所谓传染源就是指患传染病的根源(或来源)。虽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体内造成的,但布氏菌从何而来呢?现在人们都知道了,不仅人能得布病,许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猪、犬等。因此,布病不仅被我国列为人间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是重要的人兽(畜)共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国将布氏菌再传给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传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绵羊)、牛(黄牛、水牛、牦牛等)、猪等家畜可能出现症状,了民可能不出现症状(隐性感染),但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正产时或流产时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就可被感染。在山西省吕梁山区一个农民家庭,几口人相继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时,才知道这个农民饲养了几只患布病的山羊,从山羊传给农民一家子。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么人患布病能不能传给其他人,或再传给家畜呢?在一般情况下,人患布病是不传给他人,也不能传给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饲养的家畜或邻居的家畜及周围其他家畜。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 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 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

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 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省从1981年起全面开展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95年全省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由于近年来北方布病疫情大幅回升,我省引进牧区牛羊等动物,使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所抬头,有逐年增高趋势,并出现人间局部爆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布病流行,加强对布病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布病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处理原则(GB15988-1995)》编制。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浙江省布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布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 2.1 人间布病突发疫情判定标准 2.1.1近3年有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10例及以上布病病例,或发现1例及以上布病死亡病例。 2.1.2近3年无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5例及以上布病病例。 2.2.疫情分级 根据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趋势和和病例人数,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 2.2.1 Ⅳ级疫情 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 2.2.2. Ⅲ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在2个及以上毗邻的县(市、区)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 3.Ⅱ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2个及以上毗邻市出现3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4.Ⅰ级疫情 在2个及以上相邻省份的毗邻地区出现5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本省2个及以上的市(地),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3.疫情的应急响应 3.1突发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布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2小时内通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布病防治中心,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向卫生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3.2突发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布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Ⅱ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Ⅲ级: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Ⅳ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市级和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应急组织 布病突发疫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程序,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

1.感染的来源(1)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体外。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如细菌性痢疾和病毒性肝炎等。(2)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由体内寄生的正常微生物群引起的,因为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故又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如肠道中的大肠埃希菌和某些真菌的感染。 2.感染的类型:病原体通过各种适宜的途径进入人体,开始了感染过程。侵入的病原体可以被肌体清除,也可定植并繁殖,引起组织损伤、炎症和其他病理变化。感染类型可出现不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持续性感染和带菌状态等不同表现,这些表现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感染双方力量的增减而移行,转化或交替出现。(1)不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的部位不适宜,或机体具有完备的非特异性免疫和高度的特异性免疫力,病原体迅速被机体清除,不发生感染。(2)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出现或只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是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有过感染。感染后对人体损害较轻,不引起明显的病变和症状。在大多数流行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或更多,其数量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白喉、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3)显性感染:即感染性疾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于毒力强、入侵数量多,加之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按其发病快慢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发病急骤,病程短,一般数日至数周,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及甲型肝炎等;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日至数年,如结核、麻风等;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者为亚急性感染,如牙龈炎、心内膜炎等。这些感染的不同病程和部位与临床采集不同标本有关。在少数感染性疾病中(如麻风、天花),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但在大多数感染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而感染者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如伤寒),但有些显性感染(如痢疾、流感等)患者在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易再次感染发病。显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及性质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可有下列不同类型:①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一时性或间歇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②败血症: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③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④脓毒血症: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到全身其他脏器或组织,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4)持续性感染:是指某些微生物感染机体后,可以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很长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尤其有些病毒的感染可使病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持续性感染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微生物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细胞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在慢性感染的全过程均可检出微生物,如CMV、EB病毒、HBV、HIV等所致的慢性感染。②潜伏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如单纯疱疹病毒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机体既无临床症状又无病毒体排出,用常规方法多不能分离和检出病毒的存在。但在某些条件下,潜伏的病毒可被激活,完成病毒的复制后可沿感染神经到达皮肤、黏膜,发生单纯疱疹。在急性发作期可检出病毒的存在,发作期过后病毒又返回到潜伏的神经节中,形成长期存留体内的持续性感染。③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逐渐恶化直至死亡,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朊粒引起的克雅病和库鲁病等。(5)病原携带状态:发生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体未被机体排除,仍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在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潜伏期携带者,隐性感染之后称健康携带者;显性感染之后称恢复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的共同特征是没有临床症状但能不断排出病原体,因而

布病防控措施

随着关于人兽共患性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多,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而布鲁菌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共患病之一。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菌为布鲁菌病的病原菌,该菌可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布鲁菌病分布广泛,危害性非常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控,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 1.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 (一)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及尿液也常染菌。 (二)传染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

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 2.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由于布鲁菌病的频繁流行,全世界已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与教训。布鲁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涉及人类,动物和生态三个主体,因此,对布鲁菌病的预防和控制,通常采取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的策略。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布鲁菌疫苗的研究发展,在人和动物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方面得一致意见,并进行国际合作,在任何时候分享资源与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国际上其他相关的团体联合, 共同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包括人兽共患病)的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同时强调了布鲁菌病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而且还影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贸易,同时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牧区经济的影响最大。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布菌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布病防治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布鲁菌病,才能防止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鲁菌病的目的。 (一)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牛场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国家动

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 一、霍乱诊断标准 1 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2 诊断标准 2.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 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孪(特别是胖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2确定诊断标准 a。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2.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3 临床分型标准 3.1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3.2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痉孪,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 ,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3.3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O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3. 4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4 治疗原则 4. 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布病防控知识问答

布病防控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布病?布病的一些别称? 布病是有布鲁氏菌侵入人、畜机体,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人兽共患病。布病还有许多别称,如马耳他热、地中海热、直布罗陀热等,这些都是以发现布病的地名命名的。由于人得布病后疲乏无力,整天无精打采,有些地方老百姓就给起了一些别名,如懒汉病、蔫巴病、爬床病、千日热等。另外布病表现的发热,早上轻、下午重,体温像波浪一样忽升忽降,又称为波状热。 二、布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英国军医布鲁氏证实了引起布病的病原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细菌,叫布鲁氏菌。现在把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型。最常见的是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另外还有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沙漠森林鼠种菌。 布鲁氏菌在外界生存能力很强,在奶、血等有营养的物质里可以生存1年以上,在水、尿、粪、土壤、皮毛中也可以生存数个月。对高温、高热比较敏感,在100℃高温蒸汽下经过5分钟,就可以杀死布鲁氏菌。对一般的化学消毒剂也比较敏感,如酒精、84消毒液、来苏儿等,都可以杀死布鲁氏菌。 三、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的传染源是羊、牛、猪等家畜。首先是家畜患病,然后再传染给人。在陕西省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牛。羊、牛患布病主要的表现是流产、死胎、不孕、不育、睾丸炎、附睾炎、乳腺炎、关节肿大等。 四、布病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给人? 1、羊患布病出现流产,人通过直接接触流产羊羔、胎盘、羊水等流产物,细菌可以通过皮肤侵入人体而感染发病。 2、食用未经熟透的羊肉、羊内脏,如羊肝、羊腰子、羊睾丸等,或者喝了生羊奶,也可以感染人。 3、羊的流产物、粪、尿等排泄物,污染环境,人在抵抗力低下,如患感冒时,呼吸道抵抗力降低,也可以通过空气中悬浮的含有细菌的尘埃而感染。 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会传染吗?

XXX肠道传染病防治方案

20XX年XX镇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夏秋季是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做好今年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控制在低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本镇肠道传染病的情况,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市卫生局有关霍乱防治工作要求及霍乱、脊灰、伤寒、甲肝、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科学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业务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新流行菌株引起的霍乱疫情暴发,继续将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水平。 二、病例诊治与报告 (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根据国家制定的霍乱、脊灰、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者,辖区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报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医疗机构凡发现并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的霍乱、大肠杆菌0157病例和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镇防保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二)病人的诊治 1、各医疗机构应成立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组,负责本院的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2、本镇发现并诊断为霍乱确诊病人或带菌者,应将病人转送至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隔离治疗;未设置传染病病房的医疗机构,应由XX 中心卫生院用救护车将病人转送至XX XXXXXXXXX隔离治疗。

肠道感染细菌简述

第11章肠道感染细菌 测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 A. M抗原 B. H抗原 C. O抗原 D. K抗原 E. Vi抗原 2. 关于肠杆菌科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 肠道杆菌均为G—杆菌 C. 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 3.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4. 大肠杆菌IMViC试验结果应是; A. +、—、+、— B. —、+、—、+ C. +、+、—、— D.—、—、+、+ E.+、—、—、— 5. 能产生外毒素的志贺菌是 A. 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氏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 6. 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变异 E.对外界抵抗力变异 7. 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

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 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 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 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 8.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产生H2S+++,动力试验+、尿素酶试验-,可能是下列肠道菌中的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变形杆菌 E.肖氏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杆菌) 9. 主要流行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是 A. O6 B. O25 C. O157 D. O111 E. O158 10.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潜伏期,可在肠系膜淋巴结繁殖 B. 不引起菌血症 C. 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 D. 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 E. 患病后机体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11. 志贺菌属常引起: A. 阿米巴痢疾 B. 细菌性痢疾 C. 慢性肠炎 D. 假膜性肠炎 E. 肠热症 12. 机体抗伤寒的免疫主要依赖于 A. 体液免疫 B. 补体的作用 C.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抗生素的使用 E. 细胞免疫 13. 肠热症病人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的方法是 A. 尿培养 B. 血培养 C. 粪便培养 D. 痰培养 E. 胆汁培养 14. 疑为肠热症的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样最好 A. 发病第1周 B. 发病第2周 C. 发病第3周 D. 发病第4周 E. 疾病恢复期 15. 肠热症并发症之一是肠穿孔,其原因是 A. 细菌的直接作用 B. 肠梗阻所致 C. 肠壁淋巴组织发生超敏反应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布病防治知识 发布日期:2009年8月6日来源:网络作者: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 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 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 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4.加工布病畜的肉类可直接接触感染 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氏菌存在。而且可在肉中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因此厨师、售货员,在切割、清洗制作过程中如不注意防护,易被感染。 5.皮毛加工和收购人员易患布病

肠道传染病的2020疫情的应急防控演练方案.doc

肠道传染病疫情应急防控演练方案 为提高卫生系统的应急水平,检验对肠道传染病疫情防治的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某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一)检验对《某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处置预案》和《某县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 (二)检验县卫生监督所监督个人防护、消毒隔离等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能力。 (三)检验县疾病预防中心对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四)检验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发现和报告能力;检验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 (五)检验县疾病预防中心和县医院的应急准备情况。 (六)及时发现和整改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演练内容 (一)疫情信息的处理。一旦获得疫情信息,疾控、监督、医疗等部门能迅速协同行动,开展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同时进行监督检查。 (二)应急监督队伍实施卫生监督及现场控制能力。 (三)应急疾病控制队伍现场流调、标本采集、疫源地的消

毒处理、医学观察、宣传教育等应急处理能力。 (四)应急医疗队的反应能力。疑似病人转运、诊断、治疗、疫情报告等。 (五)检验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救护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力。 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 现场负责人: 现场考核评估组: 四、演练的过程 设定我县某村1村民因腹泻、呕吐患者到卫生院就诊。 科目1 疫情发现与报告 现场负责人: 现场评估员: 地点:某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 模拟事件:某男,43岁,某镇人。昨晚起,突然出现剧烈腹泻(为水样便),伴有呕吐(为胃内容物)等症状,今天8:30时来卫生院就诊,接诊医生发现病人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中度脱水、肌肉痉挛等症状,病情较严重。 1.卫生院门诊 腹泻门诊接诊医生要详细问诊,做出可疑肠道传染病的诊断,并立即用电话向院长汇报。将病人留置在相对独立的留观病房,并进行临时封闭,禁止其他人员接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