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

小学语文22-教案设计 - 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各个要素的作用;3.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4.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小说;2.小说的类型;3.小说的结构;4.小说的要素;5.阅读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特征和结构;2.掌握小说的各个要素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阅读小说;2.如何理解小说的要素。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近看的一本小说,听一听同学们的看法。
正文(40分钟)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1.分小组交流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教师从小说的故事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三个方面解释小说的特征。
2. 理解小说的结构和各个要素的作用(10分钟)1.分小组讨论小说的结构,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模式。
2.分小组讨论小说的要素,如人物、情节、环境、语言、风格等要素的作用。
3. 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20分钟)1.讲解小说的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深度阅读等。
2.教师演示如何运用阅读技巧阅读小说。
3.学生跟读,尝试使用阅读技巧阅读小说。
总结(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1.学生可以准确理解小说的特征和结构;2.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3.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各个要素的作用;4.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小说。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通用优秀版教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设计:李召峰审核:张均华使用:元月日一.教学目标①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及高考设题类型;②通过训练归纳答题技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能力。
二.考点分析、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纵观年高考试卷,考查小说的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共套。
而山东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知识整合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 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揣摩人物形象。
*命题者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鉴赏人物教案教学目标1、构建小说相关的知识网络,快速阅读小说《玻璃》,把握情节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提升专题素养,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小说阅读鉴赏人物重点内容(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二)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学生阅读小说《玻璃》,思考探究: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变式训练】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具体探究分析(一)概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补充: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小说内容的重要因素,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人物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形象和次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教师点评(略)出示参考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维提升【变式训练】小说的主人公王有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学生思考后合作探究,并请学生试概括)教师点评(略)参考答案:王有福是一个性情谦卑、胆小怕事、有点固执但又本分善良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他生活困难,性情谦卑;他不小心撞坏了酒店的玻璃怕让自己赔偿而偷偷溜走;因不相信酒店诚意不敢去打官司,同时心地善良而最后竭尽所能赔偿玻璃。
思维提升小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五方法”(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气质等方面入手。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3)从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第二十六章 现代小说阅读教案

第二十六章现代小说阅读教案第二十六章:现代小说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2. 掌握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现代小说的结构与风格;3. 解读现代小说的文本和背景;4. 阅读现代小说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引入1. 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现代小说对于当下社会的重要性;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现代小说吗?第二节:概念与特点解读1. 解释现代小说的概念:现代小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欧美的文学形式,以呈现当代社会生活为主题,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2. 分析现代小说的特点:写实性强、风格多样、关注社会问题、主题广泛等。
第三节:结构与风格分析1. 探讨现代小说的结构:多线叙事、时空交错、内外交叉等;2. 分析现代小说的风格:现实主义、自传体、意识流、内心独白等。
第四节:文本与背景解读1. 解读现代小说中的文本:对关键章节和人物进行分析和评论;2. 探究现代小说中的背景: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信息和渊源。
第五节:阅读技巧和方法1. 教授阅读现代小说的技巧:提问、概括、归纳、推理等;2. 分享阅读现代小说的方法:品味、批评、评比、联想等。
四、教学要点:1. 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2. 现代小说的结构与风格;3. 现代小说的文本与背景解读;4. 阅读现代小说的技巧与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大量现代小说的片段和背景资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思考现代小说的创作动机和表达手法,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作用;3. 通过设置个人或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现代小说,培养持续的阅读兴趣和习惯;2. 提供更多的现代小说资源和选读推荐,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和品味现代小说的魅力;3. 组织学生进行现代小说的读后感交流和作品创作,拓展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指导(一)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小说阅读的指导,明确此类文体阅读技巧以提高叙述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形成此类阅读文章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此类阅读文章答题模式的形成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考相关资料教学时数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要点:知识传授一,具体操作(一)小说文体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二)小说阅读三步曲第一步:写什么?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主题第二步:怎么写?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第三步:写得怎样?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鉴赏:题目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药》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雁阵》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侯银匠》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一、人物设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答题: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定位)】2、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答题:(1)衬托主要人物(2)突出主题】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答题: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从四个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现代文阅读小说》优秀教案

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2、掌握小说考查的题型及解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在2011年高考中,16套题中有七八套考到了小说阅读。
山东《审丑》、江苏《这是你的战争》、浙江《第九车厢》、安徽《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四川《锈损了的铁铃铛》、辽宁《怪人》等。
湖南省高考暂时没有考过小说阅读。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1 、小说的概念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小说阅读考查的题型(一)环境型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1、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B渲染或营造某种气氛,奠定作品的某种基调;C.衬托人物的某种心情,表现人物性格;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铺垫)。
E、反映民族风情,地域风光F、烘托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G、深化小说主题2、社会环境(二)人物型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两种题型: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他人之口来描述主要人物。
如:2人物形象的特点A总体概括人物的特点B具体分析C 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等(三)情节型1、情节的组成: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类试题题型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概括类: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 小说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课教案——小说阅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小说类型、关注、把握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
2. 小说人物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性格等。
3. 小说情节理解:情节发展、情节转折、情节高潮等。
4. 小说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作用等。
5. 小说主题理解:主题提炼、主题表现、主题挖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2. 教学难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教学小说阅读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分析人物、理解情节、品味语言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主题。
4. 分享与反馈: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完成一篇中考真题小说阅读题目。
2. 写一篇关于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分析短文。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升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小说中的元素和技巧。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 应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小说的特点和风格。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中考真题中的小说阅读题目及其答案解析。
2. 搜集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实例展示等。
4. 准备反馈和评价表,用于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
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
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
丈夫也不知道。
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
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
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
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
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
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
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
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
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
可它们毕竟是字。
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
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
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1)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6分)【答案】(6分)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6分)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考点】考查小说的构思【解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
这三个场景都有孕妇在场。
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
【思路分析】考生可以从作者笔下的牛的形象的角度入手分析,它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
(3)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答案】(8分)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
【解析】考生根据文章和题目的提示,可以任选一种情况。
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
(二)(2009辽宁)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
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
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
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
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
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
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