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专题一读懂散文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 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 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一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 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 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 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 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和文章主旨的关联性理解。 [思路点拨]首先分析“机械的诗”与工人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第7段“看着这些站 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第8段“在这样的 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以及第12段“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 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可知,工人劳作时昂首自如,内心也充满诗意,同 时,机械让工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展现出更为勃发的雄姿,所以二者是相互映衬的 关系。其次结合文本第5段“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以及第6段“在 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 向前进”可知,工人管理、操控、指挥这些机械,如果没有工人,这些机械就是一堆 没有灵魂也没有价值的废铁。所以工人的管理和操作是“机械的诗”生成的条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

高考复习之散文阅读课件PPT(完美版)

[2015山东卷Z132 例2]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 版的介绍。 (2)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 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应考思路】首先,要分析相关段落的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的关系。 其次,要从相关段落所在的位置出发,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
2、寻找“文眼”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文中最 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创作意图的 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关键,找准了 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 “心里颇不宁静”,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 文时,要全力找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 与目的。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 论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找出 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解析】(1)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 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 的意愿而行。 (2)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 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例4]
【例题】 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那时这里有很多的树和鸟,鸟落到了枝头,枝头上
便有了歌唱。听见鸟唱,但看不见乌。鸟躲在绿荫里。它 旁边可能还有一只。我听见另一只鸟,在唱。每天黄昏, 当我们赤膊走向河流时,一行行碧树,全都默不作声地披 着霞光,每一片叶子轮廓分明。一泓清泉,就被这样一大 片碧绿的树掩映着,水中投下斜长的树影,水于是透明, 碧绿。
第三步,段落取精,分类合并。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 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 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阅读的整体理解】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阅读的整体理解】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散文阅读的整体理解】讲义及练习解析散文之所以难读懂,就在于形散而神聚。

怎样将“散形”用“线索”串起,透过“散形”聚焦“主旨”,这是一个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的问题。

具体来说,应当具有三种意识。

一、散文阅读的三种意识(一)整体阅读意识整体阅读是散文阅读最基本的原则与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散文,首先必须大致了解散文结构,知道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线索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二)段落摘要意识段落摘要就是要摄取散文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散文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散文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散文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三)提取线索意识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地理清散文的思路。

一篇散文,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1)以具体事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1)选材范围。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

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精读专题(含一篇散文读懂散文题型)+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精读专题(含一篇散文读懂散文题型)+课件57张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
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 如不说话。
文本二: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废名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
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
(1)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在儿童看来“放猖”的习俗简直就是一场快 乐的闹剧;
(2)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 如觉得“放猖”的猖兵很神奇,内心羡慕, “放猖”后要面对热闹后的寂寞;再见昨日的猖兵时有偶像破灭之感。
(3)在回忆放猖时,用儿童的视角、口吻和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 与的活动。
一、儿童视角作用 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
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 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 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 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 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 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 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 东西。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 扣人心。
二、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另 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 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思想性和哲理性。

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

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

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第一页:标题:《散文阅读专题复习》欢迎来到本次专题复习课程!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散文。

在此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第二页:标题:散文的基本特点1、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散文通常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读者可以通过文章感受到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内心世界。

2、自由的表达方式:散文没有严格的规则和限制,表达方式自由多样,可以涉及任何主题和体裁。

3、独特的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风格独特,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4、散文化的叙述结构:散文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叙述结构较为松散和自由。

标题:高考中的散文阅读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2、能够分析文章中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3、能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意境。

4、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和赏析。

第四页:标题:散文阅读技巧1、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主旨。

2、细读段落:逐段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手法。

3、关注重点:重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和段落,理解其深层含义。

4、想象与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和推理,拓宽阅读视野。

5、评价与赏析:结合文章内容和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提高阅读水平。

标题:散文阅读实践我们将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来掌握这些技巧。

请同学们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按照上述阅读技巧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六页:标题:《荷塘月色》片段阅读实践让我们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为例,进行阅读实践。

请同学们按照上述阅读技巧,仔细阅读并进行分析。

第七页:标题:《荷塘月色》片段分析总结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实践,分析总结《荷塘月色》片段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

第八至十页:标题:《荷塘月色》片段阅读答案与分析这里提供了《荷塘月色》片段的参考答案与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

2024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深度解读(96张PPT)

(三)一线串珠:散文物象与结构
3.物象与结构手法 ① 物象安排在文章开头、结尾:起首尾呼应作用。 ② 物象安排在文章中间:起过渡、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等作用。 ③ 物象是文中着墨较多的内容:在文章详略安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物象意蕴
分析物象意蕴
知识方法 1.题干关键词 特点、特征、品质、品格、精神;含意、内涵、涵义、意蕴、象征意义等。 2.解题思路 物象的意蕴丰富,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等,需要结合散文
散文类型——物象
(二)神与物游:散文物象与主题、手法
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重在书写主体感受和情思。情缘物 起,寓意于物。虽然文章重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 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散文中的物象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 触发点。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手法,是连接散文物象与主 题的关键手法。我们可以结合散文物象、手法,来理解物象是如何表现 主题的。
1.情景交融
② 因情写景,借景抒情。作者带着某种情感去观察景物,随着情感变化,似 乎看到的景物也产生了不同。即以情感为轴心选择与之契合度较高的景物进行描 写。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
关联教材: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所写北平之秋景物众多。作者选取了具 有悲凉之感的景物组合,如槐树的落蕊、秋蝉衰弱的残声、微凉的秋雨等,来表 现对故都的思念与眷恋,皆因它们与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相契合。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 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 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 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 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 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 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 落受人尊重的长辈、九十四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读懂散文的方法梳理+课件34张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读懂散文的方法梳理+课件34张
文章的脉络思路。(从捕捉“线索”入手来理清思路。通常所讲的“线索”
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②以感情为线索;
③以人或具体事物为线索; 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2.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 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 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3.从概括段意、划分层次入手来理清思路。
一看类型(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说理(议论)散文三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
定的感受和情思,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 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事件 的意义。
根据所写内容的侧重点,可分为两种类型, ①记人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 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 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②叙事散文,它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 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 是片段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要侧选择某一曲折有致、 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来写。
相关评价
1、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写 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
(张守仁:编辑家、散文家、翻译家)
2、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 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
(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散文家。)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生命表述得 更彻底,更有诗意。
(3)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扩大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突出景物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主要特征有: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而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把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要点(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做题自然就不在话下。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

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为我们所捕捉了。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一)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

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其读法。

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精神的顺序把握所写之“物”的特点。

即要由表象到思想,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捕捉被注入到这个“物”中的思想感情。

2.要把握所写之“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进而把握所言之“志”(情)。

作者对所写之“物”进行具体描绘,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赞美它,而是以它为载体,表达自己特定的情感、志趣。

3.把握内容类别,辨识表现手法。

状物散文从内容上可分为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

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风貌的,是托物喻人;通过描写客观物象,委婉曲折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是托物抒情;由具有某种特性的具体之“物”联想开去,由此及彼地思考社会人生,揭示深刻哲理的,是托物寓理。

阅读时,除了把握内容类别外,还要辨识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喻人或寓理)、象征、拟人、对比、衬托、类比、反复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文化的梅岭徐怀谦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曾经以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

然而并不,这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

唐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

他的身旁是儿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

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

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苍凉的。

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

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岭,穿行在古驿道上。

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

”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

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被贬雷州后病死的。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

万历十一年二月,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

那是一个清秋时节,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照人千古去未还。

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朱缨头上斑。

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风静鸟声闲。

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

”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可练的广东。

⑨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

赤乌四年(241),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

他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先河。

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

宋代诗人张道洽《梅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

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⑪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

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

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

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有改动)快速阅读,整体把握1.抓住段中关键句及文中过渡句,迅速把握全文各层次及大意。

(1)全文可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次是①至②段,主要写的是“我”因对梅岭仰慕而游览它。

第二层次是③至⑩段,主要阐释了梅岭文化的两层内涵:贬官文化和梅文化。

其中层次过渡句是“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写出原句)。

第三层次是第⑪段,主要内容是小结“梅岭文化”,照应标题与开头。

(2)全文以“文化”为线索,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抓住标题及文中重要的议论抒情词句,迅速把握全文主旨。

依据标题的题眼“文化”和开头“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写出原句)及结尾“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写出原句),可以概括出本文主旨是通过游览梅岭,品赏了梅岭文化中“贬官文化”和“梅文化”的内涵,表达了对梅岭文化的推崇和神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