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对策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之间因诊疗服务、医疗保障、医疗安全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一、加强沟通与协商1.完善患者知情同意制度,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前应充分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减少患者对医疗结果产生的不满和争议。
2.加强医患双方的协商和合作,提高医患关系的信任度。
医生应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制定明确的操作规范,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化,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纠纷。
2.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教育。
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同时,通过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
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建立独立、公平、高效的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为医患双方提供公正的调解服务,协助双方化解纠纷,避免纠纷升级。
2.加强医疗纠纷的调查和处理。
对于发生的医疗纠纷,应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核实,找出纠纷的真相。
同时,要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追责,确保患者得到合理的赔偿和补偿。
四、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1.完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确保患者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得到及时的赔偿和补偿。
2.加强医疗纠纷公开和信息公示。
医院应及时公开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向患者和社会公众公布有关医疗纠纷的信息,增加医院和医生的透明度,提高公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

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医疗纠纷是指医疗行为产生争议或纠纷,包括医疗责任纠纷、医疗病案纠纷、医疗服务投诉纠纷、医疗保险理赔纠纷等多种方面。
医疗纠纷不仅对病人及其家属带来财产、健康等方面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医生的职业荣誉感,甚至会引发社会不安和舆论压力。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医疗系统的顺畅运转,保证病人及家属的合法权益,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一、医疗纠纷防范机制1.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控制。
医院应全面实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医生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严格遵守医德医风,避免医疗过失和医疗误诊等情形的发生。
2. 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
医院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不安和疑虑,建立“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医生应养成耐心、细心、贴心的工作态度,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和要求。
3. 建立医疗纠纷预警和风险防控机制。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生要认真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医疗风险。
4. 加强医疗纠纷信息公开。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医院的经营情况、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纠纷处理情况等。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医院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能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猜忌和不信任,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和互动性。
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1. 建立医疗纠纷的处理机构。
医院应设立医疗纠纷处理机构,由专业人员负责处理医疗纠纷,并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病人及家属。
2.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应建立明确的处理程序,如对纠纷进行初步调查、听取当事人陈述、整理证据、进行调解等,最终通过协商或其他方式解决纠纷。
3. 加强协商调解和仲裁机制。
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协商调解和仲裁机制,将医患纠纷纳入合法程序,如组建协商专家组、设立纠纷仲裁委员会等。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识
图1
1 . 2 . 2 某 医院2 0 0 8 ~2 0 1 1 年1 ~1 2 月份 医疗 纠 纷投 诉原 因前 三位
表1
2 0 0 8 年( 侧) 2 0 0 9 年( 伊 D 2 0 1 0 年( 例j 2 0 1 1 年( 侧 )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8 9 7 2 . 2 0 1 3 . 0 2 . 0 7 3
4新形势下医疗纠纷 的处理
4 . 1处理疗 纠纷 的防范 与处理
杨 砚
皖 南 医 学 院 弋矶 山 医 院
摘 要 通 过 对 某 医 院2 0 0 8 ~2 0 1 1 年1 ~1 2月份 发生 的 医疗纠纷 进 行研 究,分析 医疗 纠纷 的 发生 原 因、好 发科 室 以及赔付 额度 ,共 同探 讨 在 新 形 势下 如何 采取 相应 的 防范 与处理措 施 , 防 范 医疗 纠纷 ,保 障 医疗安 全。 关键 词 医疗 纠纷 ;防 范;处理
1—般 资料
1 . 1 资 料 来 源 :某 医 院 2 0 0 8 ~2 O l 1 年 l ~l 2 月份 受理 的医疗 纠纷 案 件 。 1 . 2资 料分 析 1 . 2 . 1 某 医院 2 0 0 8 ~2 0 1 1 年1 ~1 2 月份 医疗纠 纷发 生例 数
3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防范
2新形势下医疗 纠纷 主要表现及发生原因 分析
2 . 1 死 亡 争议 主要 表现 在 医务 人 员对 患者 病情 严重 性 、复 杂性估 计 不足 ,如术 前 准备 不够 完 善 ;术前 术后 没有 尽到相 应 的注 意 义务 和避 免 义务 ;实施 对重 要脏 器有 损害 的 治疗 和检 查 ,实施 前后 未进 行相 应检 测等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现代社会医疗卫生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了很好的医疗保障。
但是在医疗机构看病,也还是会发生意外,出现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那么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现在,我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如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1、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首要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起码标准,所以医院应该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文明就医。
2、医疗机构应加强质量管理,堵塞漏洞,是预防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要提高医疗质量、对医疗安全有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就要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控。
3、提高病历及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并加强管理。
严格依据客观情况如实记载患者的实际情况,补正病历时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标注,保存病历时安全妥当,对待病历严格负责。
二、医疗事故责任认定医疗诉讼的责任认定一般有三种:法官判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1、法官直接判定并不是所有医疗纠纷都必须经过医疗鉴定才能明确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目前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首次鉴定工作由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再次鉴定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对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商请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但一般情况下,再次鉴定就是最终鉴定。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呢?如何才能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和纠纷发⽣后处置⼯作呢?今天⼩编就为⼤家整理了有关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的⽂章,欢迎⼤家阅读了解!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办法有哪些⼀、医疗纠纷防范(⼀)强化医务⼈员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执业意识和诚信服务意识,树⽴法制观念,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
1、院科两级定期组织医务⼈员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范,使其懂得如何⽤法律武器保护⾃⼰,更重要的是使医护⼈员⾃觉的依法⾏医、诚信服务,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
2、进⼀步加强医务⼈员的法制教育、⼈⽂素质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采取以⾃学为主,集体培训、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辅的教育⽅式,不断提⾼其思想觉悟及⽂化素养。
(⼆)院科两级加强诊疗质量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考核,全⾯提⾼医务⼈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平。
1、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度,加强医务⼈员基本功训练。
2、医务⼈员认真执⾏医疗护理核⼼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考核。
3、提⾼医疗护理⽂件书写⽔平,做到客观、真实、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并做好保管⼯作。
4、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对有创操作、抗⽣素使⽤、⼿术知情同意等内容,切实履⾏告知义务及签字同意程序。
5、做好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指导培训⼯作,不断提⾼低年资医师、护⼠业务素质和技术⽔平。
6、不定期选派科室业务⾻⼲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积极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不断开拓眼界,同时做好所学知识的讲授⼯作,提⾼全员业务素质。
7、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前,充分做好论证、预案、知情同意等准备⼯作,防范医疗纠纷的发⽣。
(三)加强院科两级质控,分析总结院内、外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隐患,防范医疗纠纷的发⽣。
1、院质控组织除不定期抽查外,每⽉对各科进⾏⼀次全⾯质量检查考核。
监督各科室和医务⼈员对医疗卫⽣法规、规章、职责、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的执⾏情况,同时对医疗⼯作中发现的医疗缺陷和问题进⾏动态分析、评估和跟踪调查,并制定改进措施,从严把好质量关,使诊疗全过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标准。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技巧

医疗纠纷处理及防范技巧医疗纠纷是指医患之间因为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原因而产生的矛盾、纠纷,而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防范成为了医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下面将从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防范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医疗纠纷的处理1.及时沟通医疗纠纷发生后,首先应及时与纠纷双方进行沟通,尽量缓解双方的紧张情绪。
通过平等、真诚、开放的沟通方式,解答患方的疑问,提供相关的证据和资料,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的误解和不信任,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寻求第三方协助如果医患双方的沟通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协助。
可以向医院的医疗纠纷处理委员会或者相关的仲裁、调解机构申请纠纷解决。
这样可以借助中立的第三方进行公正、客观的调解,使双方能就纠纷达成一致意见。
3.法律途径解决如果通过沟通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纠纷,患方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通过起诉或申请仲裁等方式,将纠纷提交给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在法律程序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资料,以证明医方存在过失或疏忽行为。
二、医疗纠纷的防范技巧1.提供充分的信息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和医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医疗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治疗患者时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疏忽大意导致的医疗事故。
3.建立规范的医疗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制度,明确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权责关系,规定医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和患者的权益保护等内容。
医生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并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加强医患交流和沟通医患之间的沟通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医生应该真诚和患者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同时,医生应向患者说明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以及治疗的预期效果等,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减少理解误差。
5.加强医疗纠纷的风险管理医院应加强对医疗纠纷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要定期开展医疗事故的分析和评估工作,总结医疗纠纷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消除潜在风险。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范文

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置方案范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安全,本文将针对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置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二、医疗纠纷的定义和分类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双方因医疗行为、医疗结果或医疗费用等问题产生的争议。
医疗纠纷可分为以下几类:医疗事故纠纷、医疗差错纠纷、医疗服务质量纠纷、医疗费用纠纷等。
三、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和医疗职业道德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职业道德,提高医务人员依法行医、诚信服务的意识,规范医疗行为。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3. 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完善医疗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5. 加强医疗纠纷应急处理能力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纠纷应急预案,提高医疗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够迅速、妥善地处理。
四、医疗纠纷的处置措施1. 及时响应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响应,避免事态扩大。
2. 积极沟通医疗机构应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诉求,积极解决问题。
3. 公正调查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纠纷调查小组,对医疗纠纷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查明事实真相。
4. 妥善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应依法、依规、公正地处理医疗纠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合理的赔偿。
5. 总结经验教训医疗机构应对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结论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置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应加强法律法规和医疗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

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工作总结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服务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对医疗机构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预防和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医疗机构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医疗管理能力。
医疗纠纷的发生往往与医疗机构的管理不善有关,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健全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积极改进服务质量。
二、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医疗纠纷的处理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和程序,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公开医疗纠纷处理规定,确保纠纷的处理过程公正、透明。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完善的调解机构,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调解服务。
三、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教育。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不满往往源于对医疗知识和权益的不了解,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医疗知识水平,让患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减少因误解而引发的纠纷。
四、建立健全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医疗纠纷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医疗事故和医疗失误引起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首先要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推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
其次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此外还要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质量监管,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加大医疗纠纷的惩罚力度。
对于故意违法、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严厉打击医疗纠纷的发生和扩大。
同时,对于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其进行惩戒,确保医疗机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行业的规范。
总之,只有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教育,加强医疗风险防范,加大对医疗纠纷的惩罚力度,才能有效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章爱芬(无锡市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23)〔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76(2014)11-0048-03〔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患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医疗现状,找到化解医患矛盾的钥匙,使医患关系回归正常的轨道,是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医疗现状;.医患矛盾原因;医疗糾纷的防范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全国卫生行政部门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5093件,打伤医务人员2604人,医院财产损失6709万元;2004年,全国发生该类事件8093件,打伤医务人员3735人,医院财产损失12412万元;2006年1~10月,此类事件增加到9831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20 467万元。
河南省医师协会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73. 85%的医院出现过患者或家属在医院内拉横幅,聚众同攻医院、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的现象,64.62%的医院出现过患者或家+属殴打陕务人员的现象,97.69%的医院在无过错的情况下仍给予赔付,64.62%的医院认为当前医务人员的执业状况较差,甚至恶劣[9]。
本文旨在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从中寻找新形势下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的新特点和新观念。
1新形势下医疔纠纷的现状与特点目前医疗纠纷的现状可归纳为“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⑴。
具体表现为:(1)医疗纠纷数量成倍增加,非医疗事故者明显多于医疗事故者,例如收费纠纷、服务纠纷等。
(2)索赔额增高,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3)以往以行政处理为主,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转向诉诸法律,不但增加了难度和成本,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个案的判决差异较大,同情弱者的思维方式以及参考人身伤害赔偿条款的做法往往使医院被判脱离国情和医学科学的高额赔偿,医院难以接受。
(4)“医闹”现象:以医疗纠纷为由扰乱医院医疗秩序,侵犯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故意诽镑,敲诈勒索等不良现象甚至犯罪行为也时有发生,给医院造收稿日期:2014-07-2448成损失,更增加了处理的难度。
2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成因与分析[2]2.1医源性因素。
某些医院领导忙于抓经济,忽略了科学管理和医德医风教育,导致个别医务人员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技术不过硬、.服务不到位、甚至违章违规、擅离职守,以至在诊疗中发生误诊误治、延误抢救、操作失误等失误,由此引发责任在院方的纠纷。
2.2误解性因素。
医疗本身是一种高科技髙风险的行业,由于人们对“高风险”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一旦疗效不好、有残缺或者死亡,往往误认为必定是医务人员出了什么差错。
此外,医疗作为一种社会福利,费用由国家或单位报销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人的潜意识里就是看病不用花钱,现在要个人自己出一些,心理就不平衡,把气出在医院头上,特别是疗效不如人意时,更是不能自拔,非闹一下不可。
2.3误导性因素。
在医患关系上,特别是在医疗纠纷中,病人作为弱者往往受到社会舆论广泛同情,加上有些传媒不当炒作,整个医务人员的形象受到损害,信任度下降。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下,一旦疗效不如人意,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可能是医务人员出了错,甚至可能因误导诱发纠纷。
2.4故意性因素。
个别心怀不轨的人为赖帐或敲诈,故意挑起纠纷;个别脾气暴躁者到医院看病闹事,甚至还有打骂恐吓医务人员和打砸医疗机构等恶性事件的报道。
这种情况即所谓的“医闹”现象。
3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3.1医院自律是防范医疗纠纷的主要举措。
医疗纠纷因素中,医源性因素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即使在其他因素占主导的个案中,也常或多或少带Medical Equipment VoL27,No.11有医源性的问题。
因此,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在于医院自律,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改进工作。
“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是医院的服务宗旨;“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放心满意”应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科技兴院,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以德治院,以法治院,做好岗位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各项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制度”是不可忽略的工作;“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增强医院发展软实力”才能使医院工作步人正轨[3],从而从根本上防范医疗纠纷。
3.2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以化解误解性纠纷。
医患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平等参予合作的医患关系。
医院要尊重患者的权益,提高服务质素;患者及其家属要尊重医务人员和遵守就医道德,调整就医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来化解误解性纠纷。
3.3多作正面报道,提高公众信任度。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科技髙风险的行业,医务人员的工作既要付出体力也要付出脑力,十分辛苦。
医疗队伍中有很多先进模范和感人故事,医院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争取多一些的正面报道,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以增进社会各界对医疗行业的理解和支持[3]。
3.4完善法律法规,走上法治轨道。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2002年10月1日起执行,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建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出台了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这将使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逐渐走向规范的法治轨道。
3.5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合法权益。
医务人员在行医的过程中,即接诊、转运、检査、处理、诊断、治疗、注射、发药、输血、抢救、麻醉、手术等等过程中,以及医疗文件书写形成和整理保管等环节上,都要有法制观念,接受良性约束,注意保护医院和自己,既要认真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设法将病人治好,又要避免陷人不必要的纠纷之中,使自己蒙受损失。
目前,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要注意教育和加强,特别是医疗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已经实施,一旦发生医疗诉讼,医院要承担为自己的无过错首先进行举证,更加不能掉以轻心的重要一条是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为依据,规范医疗行为[4]。
如果纠纷已经发生,医院要积极应对,不遮掩、不医疗装备2014第11期回避、不护短、不施压,以免矛盾激化,拿起法律法规和道德舆论的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近,一些医院开始聘请有医学背景的律师当法律顾问或到医院任职,这也是医院重视维权的一项有力措施。
4新形势下防范医疗纠纷要有新观念和新举措4.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互动换位中防范4.1.1强化互动式观念:医患双方应该是彼此互动、相互配合的开放式平等关系,但现实生活中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医生处于强势、患者处于弱势的“力量悬殊”的不平等。
医生要有积极开放的思维,用宽广的胸怀对待患者,依据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人性化思想,积极让患者了解和参与医疗活动,使医患双方都成为参与诊疗的主体。
4.1.2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当事医护人员的态度、耐心程度和随机应变能力有直接关系。
医护人员要自觉站在病人的角度,从转变服务意识人手,用仁心仁术真心诚意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一流的服务,把“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变为现实。
4.1.3强化风险分担意识:一些医患纠纷的客观事实告诫我们,提供医疗服务一定要有风险分担意识,强化沟通环节,让患者知道,患者亲人知情,患者朋友了解,彼此共担风险,或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化解和减少风险。
4.1.4强化换位意识:如果医患双方换个角度看问题,作为患者,应对医生多些尊重、理解、配合和谅解;作为医生,更要对患者多些宽容和同情,应以自己有病后的心情和渴望来对待患者的需求,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融洽,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4.2提升人文素养,强化医患沟通4.2.1高尚的医德和敬业精神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石:一要对患者恪守医德,病人至上。
二要对患者有真挚情感,富有同情心。
在检查、用药等诊疗活动中,要多为病人着想,处处为患者考虑,带着真情下病房,想着病人开处方,自觉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
三要学会倾听。
医生仔细倾听患者叙述的过程,实际就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及病史和患者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
4.2.2熟练的沟通技巧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前提与载体:在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医护人49员良好的语言沟通对化解及减少医患矛盾是非常重要的[6]。
它不仅使病人获得欣慰,得到力量,消除疾病,更是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和素质。
要自觉做到:一要用真诚和爱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二要医患双方彼此平等交流,让患者感到踏实和信赖;三要持续、多次地进行沟通。
医护人员要走出沟通一次就完事的误区,只有这样,我们的沟通才能真正奏效。
4.2.3高超的医技水平是医患有效沟通的保障:娴熟而精湛的医术是医患沟通最令人信服的基础,一些资历深、经验多、医术高的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成功率就高,靠的就是患者对他们的信任。
与患者接触较多、沟通最频繁的往往是年轻的医生。
因此,这就要求年轻医生在刻苦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的基础上,一旦遇到一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需要沟通时,要及时请专家进行重点沟通,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尤其对一些病情复杂可能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患者,医生在与患者沟通前应组织病情讨论达成共识后再进行沟通,并在病历中及时记录,使诊疗过程严谨、科学和规范。
4.3尊重患者权益,强化以法行医4.3.1要始终尊重患者的生命权:生命权既是每个患者最基本的权利,又是医学伦理的基本准则和法律保护的主体内容。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轻易放弃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进行救治。
4.3.2要充分尊重患者的身体所属的权利:患者的身体权不管生前还是死后都不容侵犯。
只要未征得其家属的同意或没有患者的遗嘱,医护人员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能擅自处置死者的身体和任何器官。
4.3.3患者享有平等医疗和护理的权利:在医疗活动中,经常出现在患者手术排床、门诊患者就诊排队、各项检查等候、临床护理等环节,医院的内部人员常有不守规矩的现象,由此打破了患者应有的平等,很容易激怒守规排队的患者及家属,有可能引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4.3.4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隐私权是法律赋予病人的合法权益,但有些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保护意识,在诊疗活动或在医患沟通中泄露了病患的隐私,这都有可能引起医患纠纷和诉讼。
4.3.5患者享有健康权和疾病认知权:患者的健50康权是指患者不仅拥有生命的健康权,还享有心理健康权。
病人到医院就诊的目的就是请求医生为其解除病痛,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身心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神圣使命。
同时,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诊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的权利。
因此,医生应让患者及时知悉病情。
4.3.6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近年来,有些医患矛盾和纠纷的产生,就是一些医护人员忽视了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和选择权利,只注意患者家属的意见和选择,用家属的意见代替了患者的意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