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苷对胰腺癌细胞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巧用中药牛蒡子配伍发挥降血糖及抗肿瘤功效探讨

巧用中药牛蒡子配伍发挥降血糖及抗肿瘤功效探讨

巧用中药牛蒡子配伍发挥降血糖及抗肿瘤功效探讨甄妍牛蒡子为辛凉解表类中药,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浙江等地,全国均产,生用或炒后捣碎用,为菊科二年生草木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属肺胃经,其主要功效为发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

临床中多用牛蒡子治疗外感风热所引起的发热,头痛,流黄涕,咳嗽,咽痒咽痛,口渴喜饮等症,效果颇佳,尤以咽喉红肿疼痛用之为妙。

除治疗感冒外感风热症之外,也可用以治疗消渴,症瘕,积聚等症。

糖尿病为西医病名,祖国医学称之为消渴,根据辨证分型,分为上、中、下三消,主之三脏,即肺胃肾,以阴虚为主,牛蒡子所治消渴为上消之肺阴不足证,即烦渴引饮,小便色黄、次频量多,身形渐瘦,舌红苔少,脉滑数等症。

肺阴不足,阴虚而化热,热邪伤津,津不上承,故口舌干燥、烦渴引饮,牛蒡子可辛凉解散、润肺,针对上消患者阴虚肺热之症主治之。

肿瘤的中医病名为症瘕,积聚,乳岩,石瘿等,其病机为邪气积聚,侵入五脏六腑,聚于腹部,为症瘕、积聚,积于胸部,发为乳岩,结于颈部,称为石瘿,故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牛蒡子可散积聚之邪气,通十二经络,临床中可用牛蒡子治疗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皮肤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中应用牛蒡子并非单味药降血糖及抗肿瘤,而是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增强其临床疗效。

肺阴不足之上消,在玉液汤基础上可加用牛蒡子,增强滋阴润肺之功效,同时还可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平稳。

在大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基础上加牛蒡子,增强散结之势,以抑制肿瘤生长、转移。

1临床医案12017年5月12日,女,63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口苦,半年前形体消瘦,体质量渐轻,于门诊就诊。

症见:口干口苦,烦渴引饮,眼睛略干涩,偶有头晕,多食易饥,小便量多且频,大便偏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9.6mmol/L,糖化血经蛋白(HbA1c):8.2%,餐后2h血糖(2hPBG):12.8mmol/L,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处方:二甲双胍0.5g,口服,2次/d,阿卡波糖50mg,口服,3次/d。

牛蒡苷元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牛蒡苷元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牛蒡苷元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

目前,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仍然存在着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诸多劣势。

因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肿瘤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草药中含有多种具有很强抗肿瘤作用的植物单体,如何将其分离提取出来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世界医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中药牛蒡子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主要有效成分牛蒡苷(Arctiin,ARC)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低,需经肠道微生物酶解转化为牛蒡苷元(Arctigenin,ARG)方能吸收入血液,发挥药效。

目前,药学研究用ARG多为实验室自制,其制备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提取效率低、步骤繁杂、对实验室设备要求高等。

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牛蒡子粉中分离纯化ARG,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方法。

此外,据相关报道,ARG可以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但对于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

本研究选取人肝细胞癌作为研究对象,对ARG体内外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ARG的制备:本研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筛选出泡盛曲霉变种和里氏木霉作为发酵菌种,利用两株霉菌所产生的生物酶对牛蒡子粉进行炮制,将牛蒡子粉中的牛蒡苷转化为牛蒡苷元。

并且通过对发酵过程中碳源、氮源、发酵时间、p 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底物固液比、碳氮比等诸多因素进行优化,制定出一套牛蒡子粉最佳发酵工艺,可使牛蒡苷转化率达97.8%,产物溶出率达95.7%,损失率低至4.3%。

最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纯化牛蒡子发酵粗提物,牛蒡苷元纯化产物为白色晶体,纯度可达到99%以上。

ARG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ARG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ARG具有良好的广谱抗癌活性,但对正常细胞却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是指牛蒡果实内的种子,是一种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牛蒡子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提取物对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抗炎作用: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抑制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

3.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牛蒡子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损伤。

4. 降脂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牛蒡子提取物能够降低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

5. 降糖作用:研究发现,牛蒡子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 利尿作用:牛蒡子中的一些生物碱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尿液排出,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二、牛蒡子的药用价值与功效1. 清热解毒:牛蒡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病症,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肿疮疡等。

2. 利尿通淋:牛蒡子能够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助于治疗水肿、淋巴结核、膀胱炎等与排尿功能有关的疾病。

3. 降血脂:牛蒡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降血糖:牛蒡子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5. 抑制肿瘤生长:一些研究表明,牛蒡子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中可能与其含有的多糖成分及抗氧化物质有关。

6. 提高免疫力:牛蒡子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提供抗病能力。

三、牛蒡子的食疗作用除了药用价值,牛蒡子在食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牛蒡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具有养肝明目、滋阴润燥、健脾和胃等功效。

在传统中医饮食中,有很多与牛蒡子相关的食疗方法,比如牛蒡子炖猪蹄、牛蒡子炖排骨等。

牛蒡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蒡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牛蒡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郭娜娜刘露陈清政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7期摘要:牛蒡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含有木脂素、多糖等化学成分有多种药理活性。

日本学者提取其活性成分进行抗肿瘤等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对牛蒡的化学成分木脂素和多糖及其抗肿瘤、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就今后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牛蒡;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牛蒡(Arctiumlappa L.)又名白肌人参、蒡翁菜,属菊科牛蒡属2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牛蒡子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为常用中药。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胃二经。

具有疏散风热、祛痰止咳、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等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和抗菌等作用,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

牛蒡营养丰富,富含菊糖、纤维素、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

另外牛蒡根、茎、叶均可入药。

由于牛蒡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牛蒡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牛蒡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化学成分1.1牛蒡根化学成分研究牛蒡根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等营养成份外,还含牛蒡酸、醛类、多炔类及挥发油等多种小分子活性成份[3]。

马鲁豫等对牛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丁二酸、B-D-果糖乙苷、齐墩果酸、熊果酸,13-谷甾醇和胡萝I-苷[4]。

Jaiswal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牛蒡根中绿原酸进行了研究,发现了15种新的不同构型的绿原酸,它们分别是1-succinoyl-3,4-dicaf- feoylquinic acid;1,5-dicaffeoyl-3-succinoylquinic acid,1,5-dica-ffeoyl-4-succinoylquinicacid,3,4-dicaffeoyl-5-succinoylquinicacid,1,3-dicaffeoyl-5-fumaroyl-quinic acid等。

牛蒡子药理进展论文

牛蒡子药理进展论文

牛蒡子的药理研究进展摘要:总结近年来对牛蒡子的研究工作和文献,对有关牛蒡子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分别从药用历史、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牛蒡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81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45-01牛蒡子来源于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属牛蒡的干燥成熟实,性寒、味辛苦、归肺胃二经。

中医理论认为牛蒡子有辛凉解表、疏风散热和清热解毒的功效,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多痰和麻疹等症,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挥发油、多糖等。

药理学研究证明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抗病毒、抗菌等作用。

1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徐力采用角叉菜胶肿胀模型、组织胺及五羟色胺性血管通透模型,和甲基纤维素气囊模型考察牛蒡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发现牛蒡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由组织胺及五羟色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对白细胞移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王小晓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复方牛蒡子含片可抑制小鼠耳廓炎性肿胀程度及炎性灶内白细胞的聚集,可减轻急性咽炎模型大鼠咽腔组织黏膜的炎症表现,使急性咽炎症状缓解,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抗炎作用和对咽炎黏膜的改善作用均增强,因此可以说复方牛蒡子含片良好的抗炎作用是其治疗急性咽炎的一个重要药理学作用基础。

另有实验研究证明牛蒡多糖能显著地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小鼠脾脏、胸腺器官相对重量,说明牛蒡多糖具有较强的调节体液免疫功能和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2 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和苷元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的作用差异很大,通过牛蒡子苷和苷元对几种肿瘤的作用比较, 说明主要活性物质为苷元。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元对肺癌、皮肤癌、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肝癌等都有一定活性。

耿果霞等通过实验观察牛蒡子醇提物对实体瘤抑瘤率和腹水瘤生命延长率的影响,发现醇提物3个剂量组对小鼠宫颈癌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均> 30%, 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牛蒡子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有一定的抗癌疗效。

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共3篇

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共3篇

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共3篇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1基于化学生物学的中药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等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研究中药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认可,很多中药在临床应用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而牛蒡子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其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功效,被广泛用于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的制造。

然而,牛蒡子苷元的作用靶点及体内分布还需要深入研究。

化学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学科,可以将化学的分子、反应等特性运用到生物学的研究中。

因此,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牛蒡子苷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靶点和体内分布。

牛蒡子苷元的生物活性是由其与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牛蒡子苷元与细胞膜、细胞内分子、以及细胞外分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基于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牛蒡子苷元对于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该抗氧化作用依赖于牛蒡子苷元与细胞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同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可以瞭解牛蒡子苷元在复杂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目前,基于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已经发现,牛蒡子苷元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摄入方式、代谢速率、生物相容性等。

摄入方式影响了牛蒡子苷元在生物体内的有效浓度,尤其是在口服摄入时,牛蒡子苷元的分布范围和浓度变化非常显著。

代谢速率是另一个影响牛蒡子苷元分布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在摄入牛蒡子苷元后,身体需要将其代谢成水溶性的物质以便于排泄,但这个代谢速率是个体差异较大的。

生物相容性则是指牛蒡子苷元对于生物体的耐受性,这取决于具体的生物环境和生理状态,因此可能会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基于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为更深入了解牛蒡子苷元的生物活性和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而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

牛蒡子苷元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中药和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而基于化学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解析其作用机理,并为牛蒡子苷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上述分析,牛蒡子苷元具有抗氧化作用,并与细胞膜蛋白相互作用,但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

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王哲王佳贺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第32期[摘要] 牛蒡子苷元(ARC-G)是传统中药牛蒡子的有效活性成分,近年来,不断被学者证实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活性,以及对糖尿病肾病和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对ARC-G的多种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做了系统的分析,重点阐述了ARC-G对肿瘤细胞的影响,为ARC-G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11(b)-0050-04[Abstract] Arctigenin (ARC-G) is an effective active ingredi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ctii Fructu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confirmed by scholars that it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anti-inflammatory, immunomodulatory, anti-virus, anti-tumor activity, and it also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som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This article reviews a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RC-G,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ARC-G on tumor cell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RC-G.[Key words] Arctigen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nti-tumor; Mechanism of action药物的生产中,天然产物大多占有一定比例。

牛蒡子苷元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牛蒡子苷元抑制人胰腺癌细胞PANC-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t w o g r o u p s w i t h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i  ̄e c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r u g s , e x p e i r me n t g r o u p( Ar c t i g e n i n 1 0 t a g / g )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P C NA )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g r o wt h f a c t o r( V E GF ) . Re s u l t s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t u mo r
的表达量 ( 2 8 . 5 3士4 . 1 9 ,0 . 0 9±0 . 0 2 )均明显低 于对照组 ( 7 7 . 8 1土6 . 0 5 ,0 . 3 1土0 . 0 5 ) ,具有统计学差
异( 尸<0 . O 1 ) 。结论 牛 蒡子苷元可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增 殖,其机制可 能与下调 V E G F 及P C N A的表达有 关。
The ant i - t u mo r e f f e c t o f Ar c t i g e ni n o n pa nc r e at i c c a nc e r c e l l x e n og r a R W U L i - me i . Y US u - h u i
[ 摘
要] 目的 探讨牛 蒡子苷元对人胰腺癌细胞 P A N C 一 1 裸 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实验组,实验组按体重给予 1 0 I J g / g 牛蒡子苷 元,对照组则给予等量 1 6 4 0 培 养液。各 组均采用腹腔 注射给 药,1 次/ d ,持 续 2 周。实验过程中测量肿瘤体 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测增 值细胞核抗 原 ( P C N A )及血管 内皮生 长因子 ( V E G F )的表达。结果 末次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通过牛蒡子苷对胰腺癌细胞株(capan-1)体内外实验,验证其是否具有抗胰腺癌作用。

方法在capan-1细胞培养液中加牛蒡子苷,培养72 h并观察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癌细胞形态变化。

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apan-1细胞周期及凋亡率;tunel法检测capan-1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apan-1细胞的增殖凋亡调控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

用capan-1细胞制作balb/c裸小鼠荷瘤模型,连续每天腹腔注射牛蒡子苷(10 mg·kg-1·d-1)10d,以5-fu(30 mg·kg-1·d-1)作阳性对照观察抑瘤率。

结果牛蒡子苷抑制capan-1细胞生长;阻滞capan-1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通过上调bax蛋白表达(p<0.01),下调bcl-2蛋白表达(p<0.05)诱导capan-1细胞凋亡;抑制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1.7%。

结论牛蒡子苷具有抗胰腺癌活性,其作用机理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

【关键词】牛蒡子苷;抗肿瘤活性;细胞凋亡; capan-1细胞株
牛蒡子是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中药,且常用于抗癌方剂中。

牛蒡子主要含牛蒡子苷(arctiin)、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牛蒡子酚a、b(lappaol a,b)、脂肪油等[1]。

近来研究表明,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具有抗癌活性[2~4]。

牛蒡子苷对capan-1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尚无报道,为进一步研究牛蒡子苷的抗肿瘤活性,利用capan-1细胞进行体内外实验,探讨牛蒡子苷是否具有抗胰腺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1 材料
牛蒡子苷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capan-1细胞株由上海细胞研究所提供;fcs-1640细胞培养液,胎牛血清,抗生素,胰蛋白酶等(gib co);sp免疫组化试剂盒,小鼠抗人bcl-2及bax单克隆抗体(santa cruz co)。

2 方法
2.1 牛蒡子苷对capan-1细胞生长的影响取fcs-1640细胞培养液中对数生长期的capan-1细胞3ml(细胞浓度约为6.5×103个·ml-1),接种于直径35mm的培养皿中。

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

用药组分别加入用0.02%二甲亚砜溶解的牛蒡子苷0.5,1,1.5mg·ml-1;对照组加入0.02%二甲亚砜。

每一浓度3个重复培养皿,培养72h,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用下面公式计算各用药组癌细胞增殖率。

增殖率(%)=[(用药组各时段癌细胞数-用药组开始癌细胞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100%。

2.2 癌细胞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皿中capan-1细胞用药前后的变化。

2.3 fcm细胞周期检测收集对照组和加牛蒡子苷1 μg·ml-1的用药组培养24,48,72h 的capan-1细胞;pbs洗涤后,4℃下用75%酒精固定12 h以上;离心除去酒精,pbs洗涤,加入10mg·ml-1 rna酶溶液150 μl,37℃水浴30 min,加入碘化丙啶(pi),300目尼龙网过滤后4℃下放置15 min,用fcm测定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的百分比及细胞凋亡率。

2.4 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在培养皿中放置盖玻片,capan-1细胞在盖玻片粘壁生长后,用药组加入1 μg·ml-1牛蒡子苷,收集对照组和用药组培养24,48,72h附细capan-1胞的盖玻片,按tunel试剂盒标记染色,结果判断:以细胞核内出现棕褐色为阳性。

光镜下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

ai是指每张tunel玻片选取5个阳性细胞数最多的高倍镜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百分比。

2.5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增殖凋亡调控相关基因bax及bcl-2的蛋白表达分别收集对照组和加牛蒡子苷1 μg·ml-1的用药组培养48 h的capan-1细胞,用s-p法进行染色。

小鼠bax 单克隆抗体按1∶200稀释,bcl-2单克隆抗体按1∶50稀释,阴性对照以pbs代替抗体。

结果判断:细胞染色呈棕黄色为阳性,随机计数100个细胞,测定每一指标的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重复3次,取均值。

li=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总数×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