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611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石河子大学2024年研究生大纲 语文教育综合(复试)

石河子大学2024年研究生大纲  语文教育综合(复试)

石河子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内容、教材结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与应用能力。

一、考试内容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①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及内容③语文课程实施建议及评价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①新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比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③高中语文课程结构④学习任务群⑤学业质量及实施建议、评价3.语文教材①教材系统分析②新旧教材比较③教材编写特点4.语文教学设计①语文教学设计理论②语文教学设计要素③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内容教学设计5.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①测量理论与方法②评价类型、方式③评价目的6.语文教育研究方法①语文教育研究对象、类型、基础、特点及原则②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③语文教育研究方案设计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硕士研究生复试文学教育评论为闭卷笔试,试卷务必书写清楚、规范、工整。

2.时间为2小时。

三、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100分。

2.试卷主要题型:①简答题(2-3题) 30分②论述题(2-3题) 40分③材料分析题(1题) 30分四、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1.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教育部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魏本亚:《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4.靳健,马胜科:《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5.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6.徐林祥:《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对教育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通过考试可以评估学生在教育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本文将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考试概述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旨在检测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学理论基础此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学派,并能在实际教育问题中灵活运用。

2.教育法律法规这一部分内容要求考生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教育管理与领导考试将关注教育管理和领导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并考察考生的管理决策能力、领导才能以及解决教育管理问题的能力。

4.教育评价此部分内容涉及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考察考生对教育评价目的、方法以及结果解读的理解和应用。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学习、发展、教与学过程等方面的心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二、考试形式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环节。

1.笔试笔试部分多采用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简答题则要求考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

2.口试口试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口头表达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通常会组织考生进行个人陈述、小组讨论以及答辩等活动,以评估其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备考建议针对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备考参考。

1.全面理解考纲认真阅读考纲并理解考试要求,明确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备考。

2.系统学习建立起系统的学习框架,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逐一学习知识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知识的纵向和横向拓展。

3.多维学习除了教材的学习,还可以阅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参加学术研讨会、参观教育相关机构等方式,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石河子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专门人才B.发展科学技术C.为社会服务D.促进产、学、研结合2.日本的高等教育起源于()。

A.私立大学B.帝国大学C.社区学院D.公立大学3.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级。

A.三B.四C.五D.六4.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以()的知识为主。

A.理论、系统B.间接、抽象C.概括、精炼D.直接、感性5.在思维的()阶段,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

A.言语前思维B.直觉行动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形式逻辑思维6.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

这一事例中,运用了()。

A.视觉编码B.语音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7.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8.下列对于调查访问的述说正确的是()。

A.在访问时,与被访问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9.合理的科研群体层次结构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除了()。

A.专业结构B.智能结构C.年龄结构D.体能结构10.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勿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

611教育‎学专业综合‎概述一、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比例:教育学原理‎占50%、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各占15%、教育心理学‎占20%。

三、题型结构:辨析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试卷满分3‎00分。

四、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学原理‎部分一、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五)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含‎义和特点、历史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形态与改革‎。

(七)课程: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教学过程的‎性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概‎念、意义、种类、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2019教育学学硕考研参考用书汇总,有没有你想考的学校?

2019教育学学硕考研参考用书汇总,有没有你想考的学校?
官方该科目不指定参考书,为大家整理一份书单,首师大大部分教育学 专业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教育科学出版 社 2008 年版 第二版 重点推荐 (2) 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重点推 荐
(3) 中外教育史
2019 教育学学硕考研参考用书汇总,有没有你想考的 学校?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教育学学硕统考以及部分自主命题院校的复习参考用 书,有需要的童鞋赶紧戳收藏
教育学考研统考 311 参考用书 学硕统考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 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导论。 《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 《当代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
北京理工大学参考书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 括: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33 教育学基础综合。 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 633 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 有指定参考书和大纲。 633 教育综合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管理、中国教育史、外 国教育史
山西地区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重庆地区 重庆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地区 西南科技大学
安徽地区 安徽大学 昌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广西地区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云南地区 云南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江苏地区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浙江省 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宁波大学
《中国教育史》 孙培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重点推荐

石河子大学333教育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333教育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概述一、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二、各部分所占分值教育学原理占90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各占20分。

三、题型结构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 30分,共90分。

试卷满分150分。

四、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学原理部分一、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五)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含义和特点、历史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形态与改革。

(七)课程: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教学过程的性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概念、意义、种类、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作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333教育系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大纲内容,并探讨其对学生的指导意义。

一、考试概述333教育综合考试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并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考试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以及一些综合性的素质要求。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

二、语文考试语文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诗词、古代文言文、现代鲁迅文等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阅读材料。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理解和运用,来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数学考试数学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数与式、图形、函数以及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来展示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英语考试英语考试是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必考科目,目的是评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英语单词、句子、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等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来展示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五、综合素质考核333教育综合考试还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种考核方式主要通过项目实践、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形式展开。

学生需在实践中表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取得好成绩。

六、考试指导意义333教育综合考试的大纲内容设计合理,有助于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该考试,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

同时,该考试还鼓励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对学生综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教育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教育综合考试是为了评估学生在教育综合领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通过考试,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

考试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教育实践的要素,了解教育管理的原则,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和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内容1.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综合的基础,对于理解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非常重要。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流派、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学科的内涵。

2. 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将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教育中的过程。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模式、教育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过程中各项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管理活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的原则、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教育管理的评估等。

4.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的学科。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考试形式教育综合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两个部分。

1. 笔试笔试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实践实践部分根据考生的选择,可以选择开展教学设计、教育案例分析或教育实践报告等实践性的评测任务。

实践任务将在考试前告知,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四、考试评分标准考试采用百分制评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标准包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对教育实践的分析和设计、对教育管理的组织和评估以及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评分根据答案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全面性进行评判,要求学生展示对教育综合领域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复习建议为了备考教育综合考试,学生可以参考以下复习建议:1. 熟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流派,理解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2. 练习解答教育实践的题目,加强对教育教学设计和评估的理解和应用;3. 学习了解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评估方法;4. 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学习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5. 多做试题,加强对考试形式和要求的了解,提升答题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611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概述一、教育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比例:教育学原理占50%、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各占15%、教育心理学占20%。

三、题型结构:辨析题: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简答题: 7小题,每小题15分,共105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试卷满分300分。

四、考试时间:180分钟。

教育学原理部分一、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概念的界定。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五)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六)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含义和特点、历史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形态与改革。

(七)课程: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教学过程的性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概念、意义、种类、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九)德育:德育概念、特点、功能、任务和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途径与方法。

(十)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概述;班集体的培养;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十一)教师: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教师的素养;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十二)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概念、构成要素、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史部分一、考察目标了解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考查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二、考试内容(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私人讲学的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演变;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书院教育的特点;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朱熹的教育思想。

(六)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七)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八)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民国初年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1922年“新学制”。

(九)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外国教育史部分一、考察目标:了解学生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情况;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二、考试内容(一)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二)古罗马教育:共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基督教教育的机构、内容、特点;宫廷学校、骑士教育、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中世纪大学等世俗教育的发展;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机构、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家:莫尔;维多里诺;伊拉斯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英国(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1944年教育法》);法国(《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德国(“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俄国及苏联教育(彼得一世教育改革;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美国(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洛克、卢梭、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杜威的教育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现代欧美教育思潮;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部分一、考察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研究对象与任务、历史发展与趋势(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及其规律;皮亚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启示;埃里克森、柯尔伯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含义;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心理发展的认知差异性、人格差异、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学习的内涵与分类;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等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罗杰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内涵、分类及作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知识含义及其类型;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理解的类型、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技能及其特点、类型、作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原型模拟、形成过程、培养方法;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主要类型、形成过程、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问题解决的内涵与心理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创造性的内涵、心理结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成因分析、纠正与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参考书目: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大.《教育学基础》(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贺国庆.《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年修订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