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山谷山脊的区别是什么
山谷与等高线的判读

山谷与等高线的判读山谷与等高线的判读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等高线是指地形图上高度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曲线,它能够清楚地显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
而山谷是指在地形图中,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出的地方。
在判读山谷时,可以根据以下特点进行判断:1.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出:这表明该处的地形是山谷。
2.山谷的等高线数值小于相邻的等高线: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山谷的等高线数值比周围的等高线要小,这表示该处的地形比周围要低。
3.山谷的等高线密集:与山脉不同,山谷的等高线比较密集,这是因为山谷的地形变化比较快,等高线的间隔较近。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示坡线来判断山谷的位置。
示坡线是指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它指向低处,一般在没有数值注记的地方使用。
在山谷中,示坡线的方向会指向山脊,这有助于我们判断山谷的位置。
在理解了以上特点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读山谷:1.横向地势比较法:在地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山谷和山脊的横向地势变化。
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而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判断山谷和山脊的位置。
2.纵向地貌比较法:我们还可以观察山谷和山脊的纵向地貌变化。
在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而在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则由高处弯向低处。
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山谷和山脊的位置。
总之,掌握山谷与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对于理解地形起伏变化和进行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特点、示坡线的指向以及横向和纵向的地貌变化,我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山谷的位置和形态。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
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一》
等高线上看起伏,一凸一凹要清楚。
凸向低处是山脊,就像骆驼背突出。
凹向高处是山谷,仿佛大地开条谷。
山脊分水线来护,山谷集水成小湖。
记住这些不糊涂,判断起来很自如。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二》
等高线呀真奇妙,判断山脊和山谷有妙招。
一看高处和低处,二看弯曲像啥物。
向上凸的是山脊,好似脊梁挺得住。
向下凹的是山谷,如同弯弯小水沟。
小朋友们要记熟,地理知识不犯愁。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三》
等高线上细分辨,一脊一谷不混乱。
山脊高高向上弯,像个拱桥立上边。
山谷低凹向下转,犹如勺子把儿弯。
沿着线儿慢慢看,山脊山谷能判断。
学会这个好手段,地理难题都玩完。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四》
等高线里秘密藏,一找山脊二找谷。
山脊凸出来站岗,好像城墙保一方。
山谷凹进去躲藏,如同口袋把物装。
轻松识别不迷茫,地理世界任我闯。
《等高线山脊山谷判断口诀五》
要判山脊和山谷,等高线上有眉目。
一瞧形状怎么舞,二思比喻啥事物。
山脊就是高坡路,凸起来像龙脊骨。
山谷恰似小坑谷,凹下去像个盆地肚。
小朋友们齐记住,知识海洋快乐游。
区别地形类型,地形部位

区别地形类型,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是不一样的。
地形部位有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凸向低处的),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的),山顶,鞍部(两山之间相对低矮平缓的地区),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地形类型就是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这些就是陆地地形类型。
当然也有海底地形类型(海岭,海沟,海盆,大陆架,大陆坡)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地形常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包括山峰、陡崖、山脊、山谷、鞍部。
判断山峰

判断山峰、山谷、山脊的方法:
1、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山谷。
凸低为脊,凸高为
谷。
如:
2、如下图:XY方向地势特点为中间高两侧低,为山脊;MN方向地势特点为中间低两侧
高,为山谷。
学生在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经常会将山谷和山脊判断错误。
怎样区分山谷还是山脊是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重中之重。
我觉得在这部分还是要掌握山脊和山谷的本质区别,从剖面上来看,中间高两侧低的为山脊,中间低两侧高的为山谷。
高中地理——(河流的流向、山脊、山谷、等高线)

高中地理——(河流的流向、山脊、山谷、等高线)知识点河流的流向判断河流的流向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地势高低、等高线形状、干流支流关系、海陆关系等来判断,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①地势高低。
河流从海拔高的地区,流向海拔低的地区;②等高线的形状。
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③干流支流。
较粗较平直的是干流,较细较弯曲的支流,河流由支流流向干流;其中要注意的是,顺着流向,干流与支流的夹角一般为锐角;④海陆关系。
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图1 河流流向的判断例题图2 例题答案:B、C精讲精析:(1)判断地形。
①图中没有指北针,因此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②图中多条近似平行的黑色实线为等高线,其中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距为2m;③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并且从西部缓缓向东部降低,因此很有可能为梯田。
(2)判断河流的流向。
判断水渠与河流的流向,用到了不同的方法。
①水渠呈东-西方向,由于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因此水渠由西向东流;②河流呈南-北方向,由于只有一条等高线,无法判断地势的高低变化,因此只能通过等高线的凸出方向。
等高线向北凸出,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因此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
③由于在海拔上,水渠>河流,因此水渠的水汇入河流。
总结山脊、山谷的判断河流流向的判断,与山脊山谷的判断有相似之处,最根本的都是要判断海拔。
可以根据以下步骤来判断山脊和山谷:①作出山脊线、山谷线。
沿着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作出一条棕色虚线,表示山脊线和山谷线;②作出垂线。
垂直于山脊线和山谷线,做出一条蓝色的实线,与山脊线山谷线相交,用绿色圆点表示;与两侧等高线相交,用红色五角星表示;分别读出中间圆点和两侧五角星的海拔;③比较海拔。
如果中间高两侧低,则为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则为山谷。
图3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其实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判断方法,看等高线凸出的方向:①由高海拔凸向低海拔,为山脊;②由低海拔凸向高海拔,为山谷。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山体的五种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包括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五局部。
山峰,山体中的上半局部,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
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局部。
山体地形部位1.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地形部位包括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五局部。
山峰,山体中的上半局部,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
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局部。
山体地形部位1.山峰,一般指尖状山顶并有一定高度,多为岩石构成。
也有断层,褶皱或铲状、垂直节理控制的结果,也有的是火山锥。
2.山脊,指山高处像兽脊凸起的局部。
是由两个坡向相反坡度不一的斜坡相遇组合而成条形脊状延伸的凸形地貌形态。
山脊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3.陡崖,指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高度不相等,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4.山谷,等高线的凸出局部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
5.鞍部,是地形当中两山之间比拟平缓的部位的指称。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比拟容易识别。
因为该部位在整个地形体系中似马鞍,
故名鞍部。
五大地形五种突出地形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除高原之外都有不同级别。
这些地形有一级类型与二级类型之别。
它们在相邻的同级形态上是彼此不同的,相邻的含义本身就排挤包容,例如四川盆地相邻的四周是平原和山脉。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微课件: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
制作:邵武六中 王建忠
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
仁·德·和
山脊、山谷实地地形特点
山峰
山脊谷:条 相形 邻两脊山状脊延或伸两的山凸之形间地低形凹,而它狭由两窄个的坡地向形相部反位、,坡常度呈不条一形的状斜的坡凹相形遇地形。 组 山合 谷而 最成 低。点山的脊连最线高,点 叫的 做连 山线 谷也 线就 。是两个斜坡的交线,叫做山脊线。 1.条凹形形状地凸形形;地形,从高处(或山峰)凸出,向低处延伸; 2.山脊谷线高低于脊山线谷两线侧 两, 侧常 ,成 其为 间河 多流 有的 河分 流水。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读方法
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B两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
是:A: 山脊 ;B: 山谷 。
低
A
100
200
300
B
400
高
方法一: 概念判断法 (凸低为脊,凸高为谷) 观察山脊(谷)线,两端的海拔高低,利用山脊山谷等高线的凸向不同来 判读。A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B地相反,为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山脊的判读方法
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中,A,B两处地形部位的名称分别
是:A: 山脊 ;B: 山谷 。
A
100
200
300
B
400
方法二: 截线判断法 (凸地为脊,凹地为谷)
在山谷(脊)线上任取一点,过该点画出垂直山谷线(山脊线) 的两个方向,观察它们海拔情况。A处两侧海拔更低,是山脊,B处两 侧海拔更高,是山谷。即侧低为脊,侧高为谷。
(若背记混乱时,可结合山脊山谷实地地形特点验证)
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 仁·德·和
山
脊
山
线
谷
线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山脊与山谷、高差的计算)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等高线、山脊与山谷、高差的计算)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380b833c1ec5da51e27002.png)
高中地理(等高线、山脊与山谷、高差的计算)考点详解•山脊、山谷依据等高线,判断山脊、山谷,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看凸出方向。
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凸向高处为山谷(凸低为脊、凸高为谷);②看两侧海拔。
沿着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
垂直于山脊线或山谷线,作一条垂线,与两侧等高线相交。
如果中间海拔高、两侧海拔低,则为山脊(下图中的②),中间低两侧高则为山谷(下图中的③)。
图1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例题下图为某山区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为山谷的地点是()A. 甲、乙B. 甲、丙C. 乙、丁D. 乙、戊4、乙、戊两地间的高差可能为()A. 40mB. 80mC. 160mD. 320m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河谷对应的等高线。
①等高线“凸低为脊、凸高为谷”,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即为山谷;②图中,丁地等高线凸向低处,因此为山脊;甲、丙两地的等高线凸向高处,因此为山谷,选项B正确;。
(2)计算两地的高差。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戊两地间隔了2根等高线,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为50m;②根据计算公式,(2-1)×50<高差H<(2+1)×50,即50m<H<150m,因此选项B的80m符合条件。
总结•高差的计算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分析可能为山谷的地点(等高线凸向高处);②根据两地间的等高线数量、等高距,根据公式计算乙、戊两地的高差。
等高线图中,当两点之间为连续增加(或减小)的等高线时,计算两点的高差H,可以采用以下公式:①最小值H1=(n-1)×d;②最大值H2=(n+1)×d;③最小值H1< H <最大值H2适中,H为高差,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数量,d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如下图所示,A、B两点间共有4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m,则两点间的高差:(4-1)×50<H<(4+1)×50,即150m< H <25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明显弯曲,并且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指向海拔高处,就是山谷。
等高线明显弯曲,并且等高线凸出的方向指向海拔低处,就是山脊。
区别
一、海拔指向不同
山谷山谷是在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山脊山脊是在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二、等高线形状不同
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形状是从低往高突。
山脊山脊的等高线形状是从高往低突。
等高线的作用
①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②根据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
③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