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
一、校舍加固的目的、目标、概念
2009 年4 月,(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务院决定启动中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中小学校舍综合防灾能力,把 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根据国务院、省 政府统一部署,我省已对中小学校舍建筑进行了全面排 查、鉴定,制定了实施规划,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 工程,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或避 险迁移等措施,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
目标
抗震加固后,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 (C类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即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30年(A 类)、40年(B类)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 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年限 50年的建筑。
大(1000万工程平均每天现场施工人员需达到200人); 4、施工人员流动性大; 5、受天气影响作用明显(如连续降雨,连续高温等); 6、恢复工程易存在质量通病; 7、原有建筑结构未预知性大。
四、拆除施工注意事项
1、拆除顺序相对整体建筑结构而言,拆除施工 应遵循自上而下的拆除顺序; 2、相对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而言,拆除施工 应按照先非结构构件后结构构件的拆除顺序; 3、相对结构传力顺序而言,拆除施工应按照先 次受力构件后主受力构件,先水平受力构件后竖 向受力构件的拆除顺序。
拆除施工注意事项
4、拆除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施工临时支撑,以保 证保留构件的结构安全和稳定,不得损伤原结构, 并对周围构件做强度和稳定分析,必要时对保留 构件进行加固。 5、拆除施工对保留构件的任何损伤均应及时修 补恢复。并对凿除后的构件进行相应处理: 6、采用高压水冲刷干净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面, 在混凝土充分湿润后,用水泥净浆或专业界面剂 涂刷一层,最后再按图纸要求浇筑混凝土。

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管理措施一、施工进度计划(一)施工进度安排:(二)工期保证措施:1、技术保证措施:(1)认真进行图纸审核,编制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超前预想,超前准备,提前编制材料计划,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2)加强质量通病的预防,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位,提前制定预防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返工。

(3)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2、加强工程进度的计划性:(1)施工期间建立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按施工项目的进展阶段进行目标分解,确定其进度目标,编制月、旬作业计划,做到日保旬,旬保月,并做好施工进度记录。

(2)加强施工中进度检查力度,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及时调整。

(3)建立现场会、协调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现场会,每天召开生产调度协调会,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进度计划。

3、材料订货超前准备: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加工的时间,提前做好材料进场时间安排。

进场后立即指定专人负责防水材料、坡屋面材料、塑钢门窗考察,订货,进场,复试等工作。

确保按施工进度要求供货。

4、合理划分作业区,实行分片流水、交叉作业,缩短施工工期。

(1)每层室内走廊两侧分成2个流水作业区;室外按面划分成4个流水作业区。

(2)钻孔、锚筋、绑筋、喷射混凝土按流水作业区进行流水交叉施工。

5、根据影响工期的钻孔、锚筋、喷射混凝土等关键工序的工作量、作业时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施工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充分合理利用,尽最大程度满足施工进度的需要。

6、加强成品保护工作:(1)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返修浪费,加快施工进度。

(2)对全体员工加强教育,晓之以理,在施工过程中做到自觉自律。

在每天的班前会,要求班长要强调职工的成品保护意识,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做到成品保护有制度,成品保护工作有人负责。

二、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1、设备配置说明:根据施工部署和工地施工场地具体情况,并考虑工程施工流水段划分,满足水平、垂直运输的需要,在教学楼一台2 T卷扬机上料提升架负责砂、石、水泥等材料运送至各施工楼层;选用两台350 L搅拌机完成框架结构混凝土及装修用砂浆的拌制任务。

施工加固工程验收规范(3篇)

施工加固工程验收规范(3篇)

第1篇一、总则1. 为确保施工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包括地基基础加固、墙体加固、梁柱加固、楼板加固等。

3.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验收。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2. 施工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1)施工场地平整、畅通;(2)施工机械、设备、材料齐全;(3)施工人员具备相应资质;(4)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三、施工过程控制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2.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1)施工测量:准确放线、定位;(2)材料检验:检查材料质量、规格、型号;(3)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4)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记录,包括材料、工艺、检验、验收等。

四、质量检验1. 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验。

2. 质量检验内容包括:(1)材料检验:检查材料质量、规格、型号;(2)施工工艺检验: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施工质量检验:检查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4)验收检验:检查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验收标准。

五、验收标准1.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规范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2. 验收标准包括:(1)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3)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4)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六、验收程序1. 施工单位自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监理单位验收:施工完成后,监理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

3. 质量监督部门验收: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质量监督部门应进行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

4. 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填写验收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备案。

七、总结本规范旨在确保施工加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进行验收,确保施工加固工程的质量。

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方案

中小学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工艺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中小学教育建筑在地震中常常存在安全隐患,为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安全,有必要进行抗震加固工程。

本方案针对中小学教育建筑的抗震加固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旨在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人员安全。

二、工程设计1.打桩工程:根据原建筑基础情况,采用打桩技术,加强建筑的承载能力。

选用适当的桩材料和桩型,例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桩,以提高桩基的承重能力和抗震能力。

2.钢筋加固工程:通过加固柱、梁、墙体等结构构件,提高其抗震强度。

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选用合适的加固方式,例如用钢筋混凝土包裹原有构件、增加钢筋的数量和截面积等。

加固时要确保加固材料和接头的质量,以提高加固效果。

3.设立剪力墙:根据建筑结构的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用于分担水平荷载和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墙体材料和施工工艺,以保证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设计和安装防震支座:在建筑的基础和重要节点处设置防震支座,用于减轻地震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防震支座的选择和安装应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地震状况进行设计,确保支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工艺1.动员组织阶段: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的各项任务和工作流程,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

2.基础处理工艺:对原有建筑基础进行清理和准备工作,包括清除杂物和软弱土层,打桩等。

3.钢筋加固工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固构件的钢筋焊接、搭接和固定。

加固钢筋应采用优质材料和符合规范的施工工艺,确保钢筋的质量和粘结性。

4.剪力墙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位置施工,采用适当的墙体材料进行砌筑和固定。

墙体应保持垂直和水平,并按要求进行分类、标记和编号。

5.防震支座安装工艺: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震支座,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支座的选择和安装应注意与结构的配合和稳定性,确保支座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6.完工验收工艺: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和整理工作。

学校加固工程施工

学校加固工程施工

学校加固工程施工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建筑材料的老化,导致部分学校建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工程,以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施工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首先需要对学校建筑进行全面的勘测,确定哪些楼房需要进行加固工程,确定施工范围。

2.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加固的需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流程和施工周期。

3.招标选承包商: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招标选取合格的承包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5.搭建施工工地:确定好施工区域,搭建施工工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规范。

三、施工过程1.清理施工现场: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危险物品,确保施工安全。

2.进行基础加固:首先对学校建筑的基础进行加固,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进行结构加固: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包括墙体、柱子、梁等部位的加固。

4.进行设备加固:对学校建筑内的设备设施进行加固,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进行外墙加固:对学校建筑的外墙进行加固,提高外墙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6.进行屋顶加固:加固建筑的屋顶结构,确保屋顶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7.进行装饰加固:对建筑的装饰部分进行加固,确保装饰的稳固和美观。

8.进行维修涂装:对已加固的建筑进行维修涂装,恢复建筑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四、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现场监督:严格监督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施工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2.施工质量检查: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对加固工程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要求。

五、施工结束1.清理整理施工现场: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理,恢复原貌,保持环境整洁。

学校抗震加固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抗震加固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抗震加固项目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抗震加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维护等全过程。

第三条抗震加固项目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成立学校抗震加固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

第五条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

第六条项目管理办公室应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项目规划与设计第七条项目规划应符合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案。

第八条项目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九条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设计文件应经专业审核机构审核通过。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质量,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进行严格控制。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及时报送项目管理办公室。

第五章验收与维护第十四条项目验收应按照国家抗震设防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第十五条项目验收合格后,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抗震加固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抗震性能。

第六章质量与安全监督第十七条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对抗震加固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依法予以查处。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学校抗震加固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质量检查的通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质量检查的通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质量检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09.23•【字号】吉建抗[2010]20号•【施行日期】2010.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勘察设计正文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质量检查的通知(吉建抗〔2010〕20号)各市(州)建委(建设局),长白山管委会规划建设局:为做好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工作,按照省校安办的工作安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质量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检查时间2010年10月25日-12月15日二、检查形式(一)请各市(州)建委(建设局)根据省教育厅提供的各地区开展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单位名单(附件1),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上述设计企业,填写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项目清单(附件2),于10月15日前自行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我厅将对项目进行抽选。

(二)选中的设计项目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通知(http:///),请各设计院按照通知要求,自行将设计文件报送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报送的设计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原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抗震加固设计图纸(建筑平、立、剖,结构)、结构计算书(原计算书、加固计算书)、排查鉴定报告(检测鉴定报告)、施工图审查报告。

三、相关要求(一)外省入吉企业需提供入吉备案手续。

(二)每个设计单位应报送至少两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

(三)每个市、县、区应报送两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

(四)检查结束后,我厅将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并将此次检查结果记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在省建筑行业诚信体系平台中予以公示。

联系人:张奇志刘兴梅姜天舒联系电话:*************(传真)、82752393邮箱:**************.cn地址:吉林省建设工程抗震协会长春市贵阳街287号建设大厦2805室邮编:130051附件:1、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企业名单2、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抗震加固设计项目清单(略)二○一○年九月二十三日附件1:。

中小学楼房校舍土建抗震加固工程监理细则

中小学楼房校舍土建抗震加固工程监理细则

╳╳╳年╳╳所中小学楼房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一标段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人:主持人:审核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2010.6一、工程概况1、2010年14所中小学楼房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一标段主要包括以下项目:2、╳╳区2010年14所中小学楼房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一标段的6所学校9栋楼房除去╳╳中学教学楼为框架结构外,均为砖混结构,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抗震设计分别按照78规范和89规范进行设计。

本次抗震加固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安全等级二级,设防烈度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抗震措施按9度设防考虑。

房屋后续使用年限40年。

3、加固包括以下内容:二、监理依据:1)《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22)《建设工程安全监理规程》DB11/382-20063)《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5)《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6)《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7)《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8)《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3)《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程》JGJ123-200014)《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11/T689-200915)《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16)《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CECS161:200417)《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18)《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06SG311-119)《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SG111-120)《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22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DBJ01-91-200422)房屋安全鉴定报告23)本工程招标、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24)委托监理合同25)施工承包合同26)本工程经过审批的抗震加固工程施工图纸及说明;27)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抗震加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28)本工程监理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5)3.1 基本要求 (5)3.2 质量控制 (5)3.3 验收 (6)4 材料 (10)4.1 水泥砂浆原材料 (10)4.2 聚合物砂浆 (10)4.3 混凝土原材料 (11)4.4干混自密实混凝土 (12)4.5 水泥基灌浆料 (13)4.6 钢材 (14)4.7 焊接材料 (16)4.8 纤维材料 (16)4.9 结构胶粘剂 (17)4.10 混凝土界面胶 (18)4.11 锚栓 (19)5 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20)5.1 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及要求 (20)5.2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工程 (20)5.3 水泥砂浆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工程 (25)5.4 板墙加固工程 (27)5.5 增设砌体抗震墙加固工程 (33)5.6 增设圈梁构造柱加固工程 (35)5.7 钢(钢绞线)拉杆加固工程 (39)5.8 墙体裂缝修补工程 (41)6 钢筋混凝土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45)6.1 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及要求 (45)6.2 增设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工程 (45)6.3 钢构套加固工程 (49)6.4 钢筋混凝土套加固工程 (52)6.5 粘贴钢板加固工程 (53)6.6 粘贴纤维材料加固工程 (55)6.7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 (58)6.8 框架结构增设支撑加固工程 (62)6.9 框架结构填充墙加固工程 (63)6.10 混凝土损伤和裂缝修补工程 (63)6.11 植筋工程 (67)6.12 锚栓工程 (70)7 空旷结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73)7.1 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及要求 (73)7.2 面层组合柱加固工程 (73)7.3 组合壁柱加固工程 (75)7.4 增设钢构套加固工程 (77)7.5 增设支撑加固工程 (78)7.6 屋架体系加固工程 (81)8 装配式楼屋盖抗震加固工程 (83)8.1 加固施工方法选择及要求 (83)8.2 楼屋盖增设现浇层加固工程 (83)8.3 预制板底增设托梁加固工程 (85)8.4 预制板横向粘贴钢板或纤维布加固工程 (87)9 校舍结构减震、隔震工程 (89)9.1 校舍结构的减震工程 (89)9.2 校舍结构的隔震工程 (91)9.3 减震与隔震工程的施工验收 (94)10 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95)附录 A 加固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102)附录B 锚固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103)B.1 适用范围 (103)B.2 试件 (103)B.3 试验设备及装置 (103)B.4 试验步骤 (104)B.5 试验结果 (105)附录C 结构加固用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107)C.1 适用范围 (107)C.2 试验装置和设备 (107)C.3 取样规则 (108)C.4 试件制备 (108)C.5 试验步骤 (109)C.6 试验结果 (109)本规程用词说明 (111)1 总则1.0.1为了保证江苏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加强现有校舍抗震加固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江苏省中小学校舍结构抗震加固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现有校舍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江苏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经抗震鉴定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中小学校舍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

1.0.3本规程应与下列现行国家标准配套使用: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 50203;6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7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

1.0.5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及其配套使用的标准、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现有校舍建筑 available school buildings在役的现有学校教学楼、办公楼、试验楼、体育馆(风雨操场)、食堂、宿舍楼、实习工厂厂房等房屋建筑。

2.0.2校舍后续使用年限 continuous seismic working life of school building对现有校舍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

2.0.3 校舍抗震加固 seismic strengthening of school buildings使现有校舍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及施工。

2.0.4校舍抗震加固工程质量 quality of seismic strengthening engineering反映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满足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使用功能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

2.0.5验收 acceptance校舍抗震加固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由参与该工程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查,根据现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加固材料、制品、构配件、连接件、锚固件、器具和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或检验,以对其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凡涉及安全或功能的加固材料、产品,在进场时,不论事先持有何种检验合格证书,均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所指定项目进行的见证抽样检验活动。

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施工方法,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产品或材料集合。

为实施抽样检验(检查)而指定的受检批次。

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学校)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或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实施的现场取样过程。

见证取样的样本应经监督人员签封后,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独立检测机构进行测试。

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或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2.0.6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已有)构件。

2.0.7基材 substrate涂布胶粘剂或其他粘结材料的被粘物之一。

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系指被粘接的原构件。

若原构件为复合材或组合材,则专指其中被粘合部分的材料。

2.0.8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ves用于承重结构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

在土木工程中,基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其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主要指室温固化的结构胶粘剂。

2.0.9裂缝修补胶 repairing adhesive for concrete crack以低粘度改性环氧类胶粘剂配制的用于填充、封闭混凝土裂缝的胶粘剂,也称裂缝修补剂。

当有可靠的工程经验时,也可用其他改性合成树脂替代改性环氧树脂进行配制。

若工程要求恢复开裂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强度时,应使用高粘结性结构胶配制的具有修复功能的裂缝修补胶(剂),也称裂缝修复胶(剂)。

2.0.10裂缝注浆料 grout for concrete crack一种高流态、塑性的、采用压力注入的修补裂缝材料,一般分为改性环氧类注浆料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类注浆料两类;在结构加固工程中应用的注浆料,必须具有不分层、不分化、固化收缩极小、体积稳定的物理特性和粘结特性。

2.0.11结构界面胶(剂) structural interfacial adhesive(agent)为改善粘结材料、加固材料与基材之间的相互粘接性能而在基材表面涂布的胶粘剂,专称为结构界面胶(剂)。

其性能和质量完全不同于一般界面处理剂。

2.0.12纤维增强复合材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omposite FRP以具有所要求特性的连续纤维或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与基体-结构胶粘剂粘结而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旧称纤维增强塑料。

在工程结构中常用的有碳纤维复合材、玻璃纤维复合材和芳纶纤维复合材等。

2.0.13预拌混凝土 ready-mixed concrete由专业工厂生产的、对掺合料质量有特定要求的、专用于结构加固工程的混凝土拌合物。

2.0.14预拌砂浆 ready-mixed mortar由专业工厂生产的、对掺合料质量有特定要求的、专用于结构加固工程的砂浆拌合物,按产品形态分为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

2.0.15聚合物砂浆 polymer mortar掺有改性环氧乳液(或水性环氧)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强度水泥砂浆。

结构加固用的聚合物砂浆在安全性能上有专门要求,应与普通聚合物砂浆相区别。

2.0.16 结构加固用灌浆料 grout for structural strengthening在混凝土增大截面工程或嵌入式圈梁构造柱中,为保证钢筋密集部位新旧结构之间紧密接合和填充饱满,而采用的水泥基灌浆料(豆石型)。

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1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建设程序应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

3.1.2采用经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并经审图机构审查通过的抗震、隔震、减震新技术时,应按成果鉴定要求、审图意见和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3.1.3施工单位施工现场项目部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施工单位应对从事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3.2 质量控制3.2.1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质量控制应采取资料完善、过程控制与结果抽验相结合的原则。

3.2.2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的施工应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施工。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采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进行验收,对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同时,做好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

2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

严格工序管理,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交接检查并签字确认。

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