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浅析_1241
四川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川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标题:四川省中小学舍抗震加固问题及解决方案近些年来,此随着我国西南山区地震灾害不断发生,许多学校出现大量建筑损坏。
四川省中小学舍抗震加固变得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削减支出、贫穷地理条件、落后的抗震技术以及管理混乱等原因,四川省中小学舍的抗震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学校建筑的耐震能力较低。
大多数学校建筑设计和施工质量较低,无法达到抗震要求,有的甚至比地震要求的防震性能还低。
此外,由于削减支出,很多学校完全没有抽象资金进行加固,维修,更新和使之符合当代抗震准则。
其次,贫穷的地理条件也严重影响了四川省学校舍的抗震能力。
许多学校坐落在西南山区,该地区受到强烈的地震活动,致使抗震加固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也对抗震技术带来了挑战,比如地下水层的不断变动等。
再者,抗震技术的落后也是影响学校舍抗震能力的一大因素。
虽然四川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学校建筑抗震技术的法律和规范,但学校实际实行的情况落后于要求,而且省内老旧的学校抗震技术更加落后。
最后,管理混乱也使得学校舍抗震加固遇到困难。
许多学校抗震加固的资金分散,绩效监督缺乏,因此产生了很多不合理的状况,一些抗震加固在实施过程中甚至发生了变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四川省应采取下列措施。
首先,省政府应加强抗震资金投入,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改善学校抗震能力,为学校加固安装抗震设施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省政府应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抗震加固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抗震技术规范,确保施工和质量达到要求。
最后,省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抗震加固项目,建立企业与政府的抗震合作模式,提高学校抗震能力。
经过上述措施,四川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水平将大大提高,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更安全的教学环境。
浅谈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新方法

浅谈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新方法摘要:抗震规范对中小学校舍的设防烈度提高,使得一些平面不规则、超高超限的已建中小学校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一些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也不能改变其高度或高宽比超限的致命弱点,本文提出了一些抗震加固新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中小学抗震加固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加固改造、隔震、耗能减震Abstract: With th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house improved in seismic code, the built schoolhouses with irregualr plane design and height and number exceeding can not be satisfactory, and some traditional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thods do not work. In this paper, some new seismic reinforcement methods are put forward, hop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the future reinforce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Key words: reinforcement; seismic isolation; seismic absorbing by energy dissipation0 引言四川5·12大地震让每一个中国人伤痛不已,此次地震造成许多砌体结构的中小学教学楼倒塌,众多学生遇难,在此次地震中仅四川省就有7 千余间校舍倒塌,很多学校成了灾区孩子们的共同坟墓,现状之惨烈让人触目惊心。
汶川地震后,国家的抗震规范快速做了调整。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按照“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的要求,提高了某些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特别加强对未成年人在地震等突发事件中的保护。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浅析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浅析汶川地震砌体结构的学校建筑毁坏、倒塌裂损严重,为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国务院于2009年4月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校舍建成最安全的建筑。
淄博地区积极行动,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加固设计方案,以保证校舍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文针对淄博地区现有中小学校舍加固现状和施工图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标签: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加固改造1.概述2011年五六月份,审图中心受理了部分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结构设计的审查任务,建设单位要求利用学生放暑假时间对校舍进行加固,任务比较集中,时间紧迫,如何把握深度、统一标准等必须达成共识,以尽快完成审查任务,为此审图中心结构室成立攻关小组,加班加点,集中学习鉴定标准、加固规程、熟悉掌握中小学加固图集做法,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讨论,选择最佳方案,形成一致性意见,成效显著。
2.中小学校舍现状2.1鉴定加固情况:中小学校舍的抗震抗灾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根据文献1数据统计,淄博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共鉴定136栋,需做抗震和安全加固67栋,占总鉴定面积的26.03%;博山区鉴定总面积19.00万㎡,需加固面积为8.00万㎡,占总鉴定面积的42.1%。
张店区鉴定面积为47.00万㎡,需加固面积为42.1万㎡,占总鉴定面积89.6%,淄川区总建筑面积计62.76万㎡,其中需维修加固面积39.84万㎡,占总鉴定面积63.48%。
2.2 中小学校舍结构类型大部分为砌体结构,教室开间尺寸为9.9~10.8m,进深为6.6~8.1m,单面走廊较多,走廊2.1m左右,多数属横墙很少房屋,缺少构造柱布置,抗震措施达不到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要求,部分校舍施工质量也较差。
3 .主要审查工程一览表4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确定4.1 后续使用年限: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并完成预定的功能;现有校舍后续使用年限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鉴定标准)第1.0.4条;即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
摘要:中小学校舍建筑具有较高的抗震设防要求,同时具备重要功能意义,实现其在中大地震下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小中学校舍为案例,浅析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对学校类建筑的抗震加固设计作出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舍;框架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1.背景和意义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21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和洪涝、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我市接到省建设厅《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排查鉴定工作计划,对经鉴定需采取加固处理措施的校舍,应委托具有甲、乙级设计资质,且在市建设局备案登记并取得《信用手册》的设计单位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施工图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方可施工。
2.工程案例
2.1工程概况:某教学楼,四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竣工时间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设计的总结

对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设计的总结摘要:按老规范设计的砌体结构未考虑抗震,使用年代过长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
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抗震要求,则需进行加固。
现结合一实际工程对加固设计方法做一全面论述,供工程实际中参考。
关键词:抗震加固设计中小学校舍砌体结构0引言汶川地震中大量教学楼由于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为此,对学校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异常迫切。
2008年修订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用房,由原来的标准设防类提高到重点设防类。
按老规范建造的很多砌体结构建造时未考虑抗震设防,长时间使用后原结构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
结构承载力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结构安全,若要继续使用,需对原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且按照新规范进行验算并加固。
1抗震加固设计原则①优先采用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②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如框架结构经加固后宜尽量消除强梁弱柱不利于抗震的受力状态);③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宜使加固后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较均匀、对称;④加强抗震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⑤新增构件和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⑦女儿墙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宜拆除或拆矮。
2抗震加固设计方法2.1 新增圈梁、构造柱加固74、78规范根据震害调查结果,明确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不需要设置圈梁。
89规范和2001规范均规定,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允许不另设圈梁,但为加强砌体房屋的整体性,楼板沿抗震墙体周边均为加强配筋并应与当构造柱或芯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设置外加构造柱;当墙体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或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且在墙体交接处设置相互可靠拉结的配筋加强带时,可不另设构造柱。
当层高较大时,对纵横承重体系的外纵墙,无构造柱的承重窗间墙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组合柱。
浅谈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 钱浩

浅谈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钱浩摘要:“2008.5.12”汶川地震后,国家对《防震减灾法》进行修订,提高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水平。
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在三年内完成对现有校舍的安全排查、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工作,确保校舍的安全及抗震能力,这充分说明校舍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文章以实际案例解读校舍抗震加固的方法。
关键词:抗震加固、校舍、方法汶川地震后,国家对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能力高度重视,下面就校舍抗震加固谈一谈自己的心得。
1.抗震加固的特点现有中小学校舍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礼堂等,从结构类型上分,多以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食堂与礼堂多为单层空旷房屋。
早期建成的校舍多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校舍越来越多。
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具有年度跨度大,工期紧张、结构形式复杂、鉴定加固工作量任务紧,周期短的特点。
1.1年度跨度大,工期紧张:由于各地校舍加固、重建工程工作量大,短期内周转安置闲难,工程工期相当紧张。
1.2结构形式复杂:近些年建设的新校舍主要采用框架结构,而老建筑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这些房屋由于当时建造标准低,且使用年限较长,部分材料老化,结构整体性较差。
1.3加固工作量任务紧,周期短: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施工可能安排在学期中间,也可能安排在假期中。
无论安排在哪个时间段,施工周期一般都要求比较紧。
安排在学期中间,为了尽量减少影响教学、确保施工时的安全,一般要求尽快完成加固施工;安排在假期,由于假期的时间是确定的,工期也比较紧。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间施工,都要面临施工周期短的问题。
这是校舍抗震加固建设中所特有并且不可避免的特点。
2.抗震加因设计原则2.1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抗震加固是抗震鉴定的延续。
未进行抗震鉴定,则抗震加固缺乏基本的依据,成为盲目加固。
2.2加固方案的优化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的结果综合确定,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使方案有所优化:⑴针对鉴定结果和房屋的实际情况,弄清使房屋总体抗震能力达到规定设防要求的关键,是采用房屋整体加固还是区段加固或是构建加固。
新文件规定下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分析

2021 年,随着国务院令 744 号(建
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施行,其中第十
六条中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
构、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
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建筑,应当按照不
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
施。”[1] 安徽省几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皖震
发防[2021]34 号文件(以下简称为 34 号
表 1 所示;
另一部分分析附近居民楼倒塌风险
的相关风险因素,并给出控制措施和事
故应急措施,见表 2 所示。
4
结语
①提出施工过程中,以监测数据为
依据,以施工阶段进程为顺序,适用于基
坑工程的动态风险评价方法。动态分析
表1
事故应急措施
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
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
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
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
按 抗 震 设 防 烈 度 7 度 、地 震 加 速 度 选
0.15g,抗震等级取二级,最后按照《抗震
鉴定标准》
(GB50023-2009)相关规定
进行结构计算[4]。结构计算三维模型详
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
安徽建筑
郝成义
结构三维模型
图 2。
计算结果梁柱计算配筋与设计施工
图配筋进行对比,根据配筋差值进行加
碳布粘贴上去并沿碳布受力方向按压出
气泡,反复滚压,以使碳布与混凝土表面
紧密结合;d. 碳布粘贴完毕后须刷面胶
一遍,粘抹粗砂,胶体凝固后再分两次涂
抹 25mm 高强砂浆作为防护材料。选
用碳纤维布设计参数按:单位面积重量
为 300g/m,厚度 0.167mm,抗拉强度标
准值 3000MPa,伸长率≥1.5%。施工现
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探讨

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设计探讨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是发生频率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较大级别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建筑破坏和人员伤亡。
中小学校舍由于使用人群的密集性及使用者较差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成为特殊的受灾建筑群之一。
因此,提高对中小学教学楼的重视程度,加强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安全措施是当今社会的重中之重。
本文分析了某旧教学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固的措施,使抗震加固和建筑风格协调得到了有机统一。
标签中小学校建筑;工程抗震;抗震加固设计;方案评价本文以某中小学教学楼安全性能的检测为基本工作,依据相关标准,讨论了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总结了中小学教学楼中各薄弱环节存在的典型的抗震问题,仔细研究了各种震害表现并分析震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震害表现及其产生原因,选择了若干种抗震加固方案,并从安全可靠性、施工可行性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对各加固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选出了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为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加固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某中小学教学楼修建1990年,为三层砖混结构。
一、二层楼板为现浇混凝土密肋梁板结构,三层屋盖为木屋架结构,外观上看为大坡度瓦面屋顶,有独特建筑风格。
墙体为五十年代手工砖砌。
由于房屋使用时间较久,当时设计设防烈度为6度,现在为7度,因此对抗震问题考虑不足,通过鉴定分析,认为其抗震构造布置及抗震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要求,结合大修改造等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该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要求分析,抗震构造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房屋层高为4.25m,超过标准“层高不宜超过4m”的规定。
(2)屋盖处的圈梁仅沿外墙设置,内纵横墙均未设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3)顶层屋盖为木结构,其房间较大,抗震横墙间距最大达16m,超过了标准房屋刚性体系的规定。
(4)经回弹仪测试,砖的强度等级仅相当于现在的MU5,不符合标准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浅析
【文章编号】1627-6868(2012)05-0053-03
1.概述
2011年五六月份,审图中心受理了部分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结构设计的审查任务,建设单位要求利用学生放暑假时间对校舍进行加固,任务比较集中,时间紧迫,如何把握深度、统一标准等必须达成共识,以尽快完成审查任务,为此审图中心结构室成立攻关小组,加班加点,集中学习鉴定标准、加固规程、熟悉掌握中小学加固图集做法,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讨论,选择最佳方案,形成一致性意见,成效显著。
2.中小学校舍现状
2.1鉴定加固情况:中小学校舍的抗震抗灾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根据文献1数据统计,淄博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共鉴定136栋,需做抗震和安全加固67栋,占总鉴定面积的26.03%;博山区鉴定总面积19.00万?O,需加固面积为8.00万?O,占总鉴定面积的42.1%。
张店区鉴定面积为47.00万?O,需加固面积为42.1万?O,占总鉴定面积89.6%,淄川区总建
筑面积计62.76万?O,其中需维修加固面积39.84万?O,占总鉴定面积63.48%。
2.2 中小学校舍结构类型大部分为砌体结构,教室开间尺寸为9.9~10.8m,进深为6.6~8.1m,单面走廊较多,走廊2.1m左右,多数属横墙很少房屋,缺少构造柱布置,抗震措施达不到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要求,部分校舍施工质量也较差。
3 .主要审查工程一览表
4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确定
4.1 后续使用年限: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要重新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并完成预定的功能;现有校舍后续使用年限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鉴定标准)第1.0.4条;即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
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4.2 根据鉴定标准第1.0.5条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校舍简称C类建筑。
4.3 部分校舍建造年代和使用年限举例
5.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
5.1 工程鉴定报告格式存在一定缺陷。
采用框选形式,内容基本全面,但深度不足,如圈梁布置有层位,所有墙上是否均布不清楚;墙体、砂浆的实测强度等级具有不确定性,有的鉴定砂浆强度等级实测偏低;有的鉴定原设计砂浆强度等级为50号,设计直接推定为M1、M2.5;有的鉴定报告直接采用原设计砂浆显然不合理;鉴定报告是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缺失部分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实测,依据实测强度等级进行第二级鉴定。
5.2 加固方案应依据加固规程第3.0.1条设计原则确定;加固方法依据加固规程第5.2节进行选择。
因现有校舍结构类型不同、建造年代不同、设计时所采用的规范不同、地震动区划图的版本不同、施工质量不同,使用者的维护不同、设计、投资方不同等导致建筑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和处理。
5.3 依据规范标准应准确,必须提供原设计图纸,无图纸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绘制;按现行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2008,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加速度和地震分组各区有所不同,应执行现行抗震规范;抗震措施执行鉴定标准。
5.4超高问题:乙类重点设防A类、B类横墙很少校舍,7度设防,240厚普通实心砖砌体,层数超过4层(不包括4层),属超层;高度超过12米,为超高;依据鉴定标准第5.2.1条和5.3.1条要求提高加固标准或修改结构体系,不能只简单按A或B类校舍加固;
5.5 平面不规则:依据加固规程第5.2.4条宜尽量分割平面单元,减少扭转影响。
5.6构造柱设置:因中小学校舍大部分为砖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非常关键,是设计、审查的重点。
5.6.1必须清楚原设计构造柱的布置情况;
5.6.2 明确工程是横墙较少还是横墙很少房屋,以确定是增加一层还是增加二层设构造柱;如桓台县实验中学敬业楼、力行楼、求真楼为同一工程的三部分,四层建筑,力行楼部分应按横墙很少加两层,即按8度、6层;敬业楼属横墙较少按8度、5层设置构造柱,构造柱设置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房屋层数和设防烈度执行鉴定标准表5.3.5-1、2;
5.6.3 应同时结合现行抗震规范要求概念加强薄弱部位,如现行规范要求宽度大于2100的洞口两侧应加构造柱,该条文对于既有校舍实施比较困难,但墙体削弱较大部位必须加强,依据加固规程第5.2.1条加闭合砼配筋边框或加设闭合型钢边框代替设置构造柱比较安全、经济、实用。
5.6.4楼梯间构造柱设计达不到鉴定标准要求,是加固的重点部位。
为实现“安全岛”目的,现行抗震规范要求7度地区砖砌体结构三层及三层以上房屋楼梯间四角、梯梁斜梯段上下端对应位置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校舍加固结合墙体
加固方法外墙采用双面挂网抹灰加固时楼梯梁下应设挂网加强带;
5.7 预制楼板加固。
原校舍均为预制楼板装配式结构,楼板缺少拉结,无胡子筋,对抗震十分不利,这是校舍加固的难点,且部分建设单位要求不破坏地面装修等,依据加固规程第5.2.2条规定采用增设整浇层改成装配整体式楼板,整浇层做法符合加固规程第7.3.4条要求,效果较明显,但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实施较难。
大部分设计是依据加固规程第5.2.2条规定增设托梁加固楼、屋盖支承,参照03SG611中C-14页和加固图集第84页做法,并在加固处有螺栓孔部位空心板中孔局部落实。
5.8 计算方法宜采用QITI砌体结构程序及JDJG鉴定加固程序进行加固前、加固后承载力验算。
应注意参数的合理取值,砖砌体强度等级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应采用第一级鉴定实测值,如砂浆的强度等级位于规范砂浆强度等级两级中间时,宜取低一级强度等级采用。
面层加固的基准增强系数,按加固规程表5.3.1-1取值;应注意面层加固和板墙加固适用范围;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多层砌体结构应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对既有校舍可适当降低,7度地区,B类建筑取0.07,A类建筑取
0.06;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合理性判定。
6. 结语
抗震加固设计及施工是提高现有校舍抗震承载力的有效方法。
但加固效果是否理想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应尽量减少因加固造成的严重缺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方案的落实程度也需要相关单位密切配合监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