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一、引言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对工艺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分析方法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工艺过程的全面了解,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标准,了解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进行现场观察和实地调查,了解工艺过程的具体情况;- 与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认识和经验。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利用统计数据和历史记录,分析类似工艺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运用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估;- 借助专家意见和经验,进行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级别。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优化工艺过程的设计,减少风险因素的存在;- 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确保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案例分析以某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1. 风险识别通过对该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查和观察,识别出以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化学品泄漏导致的中毒和火灾风险;- 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风险;- 操作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风险;- 环境污染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以化学品泄漏导致的中毒和火灾风险为例,可以采用定量评估的方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确定其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程度。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一、引言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wei)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目的、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结果。
二、目的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工艺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通过风险分析,可以提前预防潜在的危(wei)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方法1. 采集数据:首先需要采集与工艺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参数、操作规程、历史事故记录等。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提供基础。
2. 识别潜在风险: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结合专家经验和相关文献,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这些风险可以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物料泄漏等。
3. 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艺过程和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指数等方法,将风险分级,以便后续制定控制措施。
4. 分析风险原因:对每一个潜在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
这可以通过原因分析图、鱼骨图等方法进行。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分析和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措施可以包括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可靠性、加强操作培训等。
6. 风险监控和改进: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
四、步骤1. 采集数据:采集与工艺过程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参数、操作规程、历史事故记录等。
2. 识别潜在风险: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专家经验,识别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3. 评估风险严重程度: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艺过程和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
4. 分析风险原因:对每一个潜在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引言概述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工业生产中,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风险识别1.1 确定潜在危险源:首先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审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
1.2 识别危险因素:对于每个潜在危险源,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中毒等。
1.3 考虑外部因素:除了内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如自然灾害、供应链中断等。
二、风险评估2.1 确定风险等级: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生产过程的潜在影响程度和可能性,进而确定风险等级。
2.2 评估风险后果: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进行后果评估,分析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为后续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3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三、风险控制3.1 采取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管理计划中确定的控制措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潜在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3.2 建立监测机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3.3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风险应急响应4.1 制定应急预案:在风险管理计划中明确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准备等,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4.2 实施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各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及时调整和完善应急预案。
4.3 事后总结和改进:对每次风险事件的应急响应进行事后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来源、可能性和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风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
通过风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工艺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分析的步骤1. 确定风险分析的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工艺过程,确定分析的目标和要达到的结果。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工艺过程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使用手册、操作规程等。
3.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物料泄漏等。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对工艺过程的影响程度。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以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发生。
6. 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监督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7.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工艺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三、风险分析的方法和工具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通过分析故障模式和其对工艺过程的影响,评估故障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事件树分析(ETA):通过建立事件树,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事故树分析(ATA):通过建立事故树,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以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 系统可靠性分析(SRA):通过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提出改进措施。
5. 统计分析方法:如故障率分析、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等,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一、引言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失误、故障等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和损失的发生。
二、目的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1. 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失误、故障等的原因和条件;2. 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关键的风险事件;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4. 提高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变化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指标的评估。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维护、操作规程制定、培训教育等。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1. 风险识别:- 设备故障:设备老化、设备维护不及时等;- 操作失误:操作人员疏忽、操作规程不完善等;- 环境变化:气候变化、供应链变化等。
2. 风险评估: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果:- 设备故障可能性:中等;- 设备故障严重程度:高;- 设备故障影响范围:生产线停产、安全事故等;- 操作失误可能性:低;- 操作失误严重程度:中等;- 操作失误影响范围:产品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 环境变化可能性:高;- 环境变化严重程度:低;- 环境变化影响范围:生产效率下降、产品质量问题等。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设备故障控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操作失误控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人员培训和考核;- 环境变化控制:建立供应链管理机制,及时应对环境变化。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引言概述: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评估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通过对工艺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管理潜在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风险源分析1.1 原材料风险:原材料的质量、来源、存储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如原材料受污染、变质等。
1.2 设备风险:设备的老化、故障、维护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1.3 人为因素风险:人员操作不当、缺乏培训、疲劳等因素也是工艺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源。
二、风险识别和评估2.1 风险识别:通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源进行识别,包括原材料、设备、人为因素等。
2.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紧急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3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改进原材料采购管理、设备维护保养、人员培训等措施。
三、风险控制和监控3.1 风险控制计划:制定详细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责任人、时间节点等。
3.2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3.3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风险事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风险沟通与培训4.1 风险沟通: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了解工艺过程中的风险情况,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工作。
4.2 风险培训:开展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增强风险意识。
4.3 经验分享:定期组织风险管理经验分享会议,总结和分享成功的风险管理实践,促进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五、风险评估与持续改进5.1 风险评估:定期对工艺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新的风险问题。
5.2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措施,提高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 绩效评估:建立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机制,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水平。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引言概述: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指对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风险识别1.1 了解工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首先需要了解工艺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包括原料采购、加工流程、设备运行等。
通过对关键环节的分析,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2 利用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识别借助过往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识别工艺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通过与相关人员的交流和经验总结,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风险,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1.3 进行现场观察和调研现场观察和调研是识别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工艺过程,可以直观地了解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二、风险评估2.1 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风险评估中,需要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通过量化分析,可以将风险事件进行分类,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2.2 评估风险的严重性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需要对其严重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人身安全、环境影响、财务损失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2.3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包括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培训等,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降低其影响。
三、风险控制3.1 设立监控机制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通过监测关键指标和设备状态,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设备是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可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风险。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
3.3 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员工是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可以提高其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工艺过程风险分析一、背景介绍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艺过程风险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风险分析步骤1.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例如确定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其潜在影响。
2. 采集数据:采集与工艺过程相关的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和材料信息、操作规程等。
3.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数据和现场考察,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物理风险(火灾、爆炸等)、化学风险(有害物质泄漏等)、生物风险(细菌、病毒传播等)等。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潜在风险的特征和现有数据,评估每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使用概率分析、统计数据等方法。
5. 评估风险的影响:评估每种风险发生时可能对工艺过程、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生产中断、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6. 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可能性和影响的评估结果,确定每种风险的等级,以便进一步制定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7. 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每种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更新、操作规程修改等。
8.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监测其有效性。
9. 定期评估和更新:定期对工艺过程进行评估,更新风险分析结果,以确保风险控制的持续有效性。
三、案例分析以某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工艺过程风险分析。
1. 确定分析目标: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以及其潜在影响,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 采集数据:采集相关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和材料信息、操作规程等。
3.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分析数据和现场考察,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化学品泄漏、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4.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潜在风险的特征和现有数据,评估每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可以通过统计历史数据和设备维护记录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磷车间烘干、4#装置
11
二氧化硫气体
熔点为-72.4℃,沸点为-10℃,溶解度为9.4g/mL,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空气重2.26倍,SO2中S的氧化数为+4,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原性是主要的,如: ,它是一种易被氧化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酸性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其本身不具有燃烧性。SO2的职业慢性中毒会引起食欲丧失,大便不通和气管炎症等,属中等毒物类,危害等级为Ⅲ级。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的大小一般都在一微米以上,一般而言,直径在五微米之上的粉尘多沉积于鼻部或上呼吸道,而直径在五微米以下的粉尘则沉积于深部呼吸道。(人类可裸视约为一百微米,因此对健康具最高潜在危害的粉尘均非目力所能见)。磷矿粉中含游离二氧化硅通常在4.0~7.0%,在工作场所焦碳、磷矿最高允许浓度为10 mg/m3。
泥磷回收,黄磷包装、污水处理等
4
氮气
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活拨,不燃。常温下能和理能直接反因应,炽热时与镁、钙、锶、钡、氧氢和氢直接化合,低坝溶于说、乙醇。
危险特性:缺氧窒息
职业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过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乏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危险特性:
1.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
2.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又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噪声能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末梢血管收缩,心动过速,血压变化。长期工作在噪声车间的人,高血压发病率比无噪声车间高好几倍。
1.1磷矿烘干精化生产工艺
工艺简介
经过一级破碎筛分后的磷矿石进入烘干干燥机,用电炉产生的尾气(CO)为热源对磷矿石进行加热处理,在对磷矿的处理中产生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器、水幕除尘系统及干燥机出口筛分后,有输送系统送入灰仓。均化磷矿则进入储存备料仓备用。除尘系统产生的废水,形成生产系统循环水。
爆炸极限:下限12.5%,上限74.2%
微溶于乙醇、水: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已脂、乙酸、三氯甲烷。
稳定性:400-700℃时,或在教底温度与催化剂表面接触时,分解成碳和二氧化碳。
危险性:遇明火或热会爆炸,能与下列物质发生激烈反应:B r F3、CLF3、O2等毒性分级:MAC=30mg/m。
生产过程中注意温度及固体物料湿度控制接触注意安全防护,检修动火过程及受限空间动火作业,严格监管作业场所保持良好通风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所在涉及岗位人员熟悉黄磷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遇到情况,能熟练应对。
黄磷装置:精制系统、包装、磷运输储存。泥磷回收精制,取样、分析等。
2
一氧化碳
别名或商品名:煤气
生产中会有一氧化碳气体产生。
外观气味:无色、无嗅气体;相对密度:气体0.97,液态0.793;熔点:-207℃;沸点:-191.3℃;闪点:自然点608.89℃
接触注意安全防护,超限作业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生产上设置SO2泄漏在线监测报警,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辅助车间锅炉班
16
盐酸
无色或者黄色发烟液体,与水混溶。不燃,能与一些活性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较强的腐蚀性。
所在涉及岗位人员熟悉盐酸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遇到情况,能熟练应对。
禁止食用
辅助车间污水处理班
其他共性风险
1
机械伤害
因人为操作不当,传动、转动部件造成人体伤害
传动、转动部件设置安全罩,清理维护时不碰触正在转动的部件,出现失误及时断电。
2
淹溺
敞口式水池,不小心坠落,存在淹溺危险(含磷石膏渣场水工坝)
在池子周围设置防护栏,及警示标识,不慎落水及时呼救,
二、工艺简介、温度、压力控制的安全性及所用设备的可靠性做适当简述
黄磷原料烘干,放料入炉等。
3
五氧化二磷
别名或商品名:磷酸酐分子量142。比重2.39(20/4℃)。在347℃升华。加压下563℃熔融、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生成磷酸。车间装置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不能与甲酸、氟化氢、碱、金属、氧化剂和水共存。
五氧化二磷遇水生成磷酸有时含游离磷,可能引起磷中毒。
密闭、吸风、除尘,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佩带合适的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
接触注意安全防护,超限作业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生产上设置SO2泄漏在线监测报警,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黄磷车间烘干
12
三氧化硫气体
纯净的SO3是无色易挥发的固体,熔点16.8℃,沸点44.8℃,SO3中S原子处于最高氧化态+6,所以SO3是一种强氧化剂,特别在高温时能氧化磷、碘化物和铁、锌等金属。纯品三氧化硫较稳定,但在某些化合物的催化下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与水化合成硫酸,溶于100%硫酸形成发烟硫酸。是一种强氧化剂,是最强的路易斯酸之一。干燥时对大多数金属无腐蚀性。几乎能与所有有机化合物发生磺化、氧化和脱水反应。由二氧化硫催化(钒催化剂)氧化制得。用于制造硫酸、氯磺酸、氨基磺酸、硫酸二甲酯、洗涤剂,以及有机化合物磺化等。SO3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影响有牙齿酸腐蚀、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危害等级为Ⅲ级,属中等毒物类。
生产过程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
黄磷包装:使用氮气
5
黄磷
无色至黄色腊状固体,有蒜臭味,在暗处发淡绿色绿光;自燃温度30℃,熔点44.1℃,相对密度(空气﹦1)﹕4.42;不溶于水,微溶于笨氯仿,易溶于二氧化碳;接触空气能自燃,并引起燃烧和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氯酸盐等氧化剂混合发生爆炸;其碎片或碎屑接触皮肤,干燥后即着火,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
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接触皮肤、眼睛或呼吸道会导致灼伤,立即用清水冲洗,漱口,必要时就医。
辅助车间污水处理班
19
石灰乳
主要成份Ca(OH)2,呈灰白色乳状,PH=12,无毒,但碱性强,接触皮肤、眼睛会导致灼伤。
接触皮肤、眼睛会导致灼伤。立即用清水冲洗。
辅助车间污水处理班
20
絮凝剂
凝剂(聚丙烯酰胺),分子式为:+CH2-CHn线状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微黄色)细小颗粒或粉末状固体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200~2000万,微毒,误食或吸入对身体有危害。溶于水后粘滑,有导致滑跌事故的风险。
马龙分公司工艺过程风险分析报告
公司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有:电炉法生产黄磷工艺。下面就对以上工艺过程、物料(原料)物化危险性、温度、压力控制的安全性及所用设备的可靠性做适当简述:
一、电炉法生产黄磷工艺过程危化品性质及其防控
序号
名称
物化性质和危化性质
预防
控制Hale Waihona Puke 备注1黄磷
磷 别名或商品名:黄(白)磷
外观气味:无色到黄色立方形晶体,类似腊状固体 常温下呈蜡状固体。熔点为44.1℃、沸点280.5℃。在空气中会自然,燃点为30℃。黄磷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每100g水中只溶解0.3mg。黄磷的比重大于水,44.1℃时(液态)比重为1.75,70℃时为1.72。储存和运输黄磷应将其置于水中,以隔绝空气,防止燃烧。当发生黄磷火灾时,用水灭火效果很好。
稳定性:400-700℃时,或在较底温度与催化剂表面接触时,分解成碳和二氧化碳。
危险性:遇明火或热会爆炸,能与下列物质发生激烈反应:ВгF3、CLF3、O2等。
毒性分级:MAC=30mg/m3。分级:MAC=30mg/m3。
1.作业场所保持良好通风,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⒉检修时对炉内进行置换,严禁用铁器敲打设备管道;
辅助车间锅炉班
17
氨水
极易挥发出氨气。浓氨水对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并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弱碱性。在脱盐水生产过程中用稀氨水调节脱盐水碱度,人体一般不直接接触,危险性较小。
禁止食用,不小心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即可注意个人防护
辅助车间锅炉班
18
生石灰
是一种相当活泼的强碱性物质,呈灰白色,主要成份CaO,无毒,但碱性强,与水消化时放出大量的热,接触皮肤、眼睛或呼吸道会导致灼伤;
接触注意安全防护,超限作业佩戴过滤式防毒面罩。
黄磷车间烘干
13
噪音
外观及物化特性: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就是没有规律的声音,是各种频率和声强的声音的杂乱组合。但是,有时候一些优美的乐曲也会引起人的讨厌,例如一首好的钢琴演奏曲可算得优美吧,可是对正在睡觉或做功课的人来说,就成了讨厌的噪声。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讲,噪声就是人们所不希望要、不需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防护技术措施:
防治噪声的根本办法是从声源上治理它,把发声体改造成不发声体或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
控制噪声源;将流噪声和机械撞击性噪声的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如吸声、消声、阻尼降噪等方法;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水封密闭,N2隔绝,避免人体直接接触磷;可能接触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工作场所必须配备事故应急安全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禁止穿化纤服装;储罐、管道、阀门泄漏时,切断泄漏来源,消除泄漏,用雾状水或沙土覆盖,防止燃烧和大量P2O5气体逸出扩散;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