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1: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31: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季。

B.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

解析A项“无季”应为“无际”;B项“胪鱼”应为“鲈鱼”;D项“仓惶”应为“仓皇”。

★★答案★★C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脍”指把鱼、肉切细;D项“封”指筑坛祭天。

★★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D.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赢得”:古义,落得;今义,博得,获得。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唯见长江天际.流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B.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C.当年万里觅封.侯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D.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宣室求.贤访逐臣解析B项均为动词,相聚。

A项,名词,边际,边缘;名词,时候,时机。

C 项,动词,封赏;名词,边疆。

D项,动词,请求;动词,寻找。

★★答案★★B5.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A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或者“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B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项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10.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图景?
答: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 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_
11.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词作者常借它 曲折达意。这首词下片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 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é) 敛.财(liǎn) 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
A.春 ③⑧ C.秋 ②④
B.夏 ⑦ D.冬 ①⑤⑥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0~11 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 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 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尚能饭否
解析:A 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 项,“北”, 名词作状语,向北。D 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7: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7: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2.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3.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4.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3: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3: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 .鲈鱼堪脍. 脍:把鱼、肉切细 C .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3.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 .(1)刘裕 (2)周瑜 (3)霍去病 (4)张翰 B .(1)周瑜 (2)刘裕 (3)霍去病 (4)张翰 C .(1)周瑜(2)刘裕(3)张翰 (4)霍去病 D .(1)刘裕 (2)周瑜(3)霍去病(4)张翰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 (4)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____,揾英雄泪?(5)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8)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链接考点——赏析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借古讽今[解析考点]在古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8: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8: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一、积累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 倩.何人唤取(含笑的样子) 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 B .凭谁问...(靠谁来问)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 一片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 C .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 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刘郎才气....(有雄才大略的刘备) D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名)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烽火扬州路.....(当年扬州路上,到处都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遥岑远目.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目:眺望。

觅:寻找。

B.⎩⎪⎨⎪⎧ ①倩.何人唤取②人道.寄奴曾住倩:请求。

道:说。

C.⎩⎪⎨⎪⎧ ①揾.英雄泪②无人会.,登临意 揾:擦拭。

会:理解。

D.⎩⎪⎨⎪⎧ ①尽.西风,季鹰归未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尽:完尽。

否:不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博弈于市场的券商逐利本________,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借鉴。

②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_______的。

③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________。

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A.无可厚非无可非议毋庸置疑B.毋庸置疑无可厚非无可非议C.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毋庸置疑D.无可厚非毋庸置疑无可非议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②因为没有事先预备发言稿,于是他就信口开河....地谈了自己对这个工程的真实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表达专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鲈鱼堪脍.脍:把鱼、肉切细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 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3.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在赏心亭上看到“ ,”这一景色,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的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两句笔力遒劲,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不禁感叹:“ ,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中的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 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4

6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知识1.与“赢得仓皇北顾"中的“顾”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大行不顾.细谨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答案】D【解析】D.与例句均为“回头看,回头"。

A。

探问,拜访。

B。

考虑。

C.反而,难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遥岑远目B.赢得仓皇北顾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D.尚能饭否【答案】C【解析】A.“目",名词用作动词,看、望。

B。

“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D.“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答案】C【解析】C。

“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A。

“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B.“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

D.“红巾翠袖”代指女子.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D.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答案】A5.对下列句中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元嘉年间刘义隆不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典故,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答案】D【解析】用古事影射现实,告诫南宋朝廷: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6.名句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7: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27: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 2.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献愁供恨,玉簪螺髻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3.下列各项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应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4.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倩何人唤取,________________,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栏杆拍遍 神鸦社鼓 远目 嬴取B .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C .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季鹰D .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解析:A.嬴—赢;B.犹—忧;C.邪—斜。

答案:D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 .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 .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 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C.⎩⎪⎨⎪⎧ 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D.⎩⎪⎨⎪⎧ ①千古风流..人物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解析:A 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 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 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 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B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

答案:A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

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 (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A .①④⑤⑥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D .②③④⑥解析:①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C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

B .“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 .“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解析:应为儒者的装束。

答案:C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A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

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同。

答案:D8.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解析:B项中“刘备拜访陈登”错,应是“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

答案:B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下阕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

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

解析:“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

答案:A10.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

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

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答案:C1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相同点: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

不同点: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三、语言表达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4.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不超过30个字。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选自《宋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个人原因:为人刚直,不擅迎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