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
二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汇总

二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汇总
一、背诵课文
1. 《秋天的图画》全文
2. 《黄山奇石》全文
3. 《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
4.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
5. 《识字表》中的8个成语
二、背诵古诗
1.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背诵儿歌
1. 《秋天到》
秋天到,秋天到,田里庄稼长得好。
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 《谁会飞》
谁会飞?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游?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谁会跑?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背诵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二年级上册古诗1咏柳【作者】: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解释】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
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2夏日田园杂兴(其一)【作者】: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文解释】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
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3 偶成【作者】:朱熹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文解释】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
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展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4 雪【作者】:南宋尤袤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
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诗文解释】睡梦中,不知道天下雪了,只是很惊奇窗户怎么会变的这么明。
纷纷飘落的雪花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和着月光,把三更天照的通明。
5 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文解释】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上册语⽂第25课《古诗两⾸》原⽂、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 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⑶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赠汪伦】 原⽂: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词句注释 ⑴汪伦:李⽩的朋友。
⑵将欲⾏:敦煌写本《唐⼈选唐诗》作“欲远⾏”。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的⼀种⼿拉⼿、两⾜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百⾥。
《⼀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潭⽔深千尺⽐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了夸张的⼿法。
⑸不及:不如。
译⽂: 李⽩乘⾈将要离别远⾏,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即使深⾄千尺,也⽐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两首课文作者作品夕杜牧素材鲁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两首课文作者作品夕杜
牧素材鲁教版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秋夕:秋天的夜晚。
2、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3、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4、天阶:天庭上宫殿的台阶。
5、卧看:卧着朝天看。
【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
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1。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赞美枫叶不畏严寒,傲 然独立的高洁品质。
1.“刘”,音节是(liú ),共(6
2.“枫”,音节是(fēng ),共(8 ⒊“首”,音节是(shǒu ),共(9
)画,第二笔是(━
)笔,第七笔是(ノ )笔,第五笔是(︱
)。 )。 )。
《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 秋天(季节)的景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 雨 盖
?
荷叶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
菊残
一年好景君需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橙 黄 橘 绿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在山里走
径(石径)(路径) 斜(倾斜)(石径斜) 枫(枫叶)(枫树) 于(于是)(终于)
色,作者分别是 宋 朝诗人 苏轼 和 唐 朝诗人 杜牧 。 前一首诗是抓住 菊花 、荷叶 、 橙子 、_橘_子____
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后一句是抓住 寒山 和__枫__叶__
枫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 热爱大自然,喜欢田园
生活
的思想感情。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zèng liú qíng gài 赠送 姓刘 擎雨盖
jú cán yóu 菊花 残枝 犹有
jūn bìxū chéng jú 君子 必须 橙色 橘子
jìng xié fēng yú 小径 歪歪斜斜 枫树 于是
刘擎菊 残 犹君须 橙 橘 斜径 枫于
首 记 于 枫 径 斜 橘 橙 君 残
远上寒山石径斜,
一条羊肠小道 由山下通向远 处的山顶
径:小路
寒山:深秋时节 的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抬眼望去,白云升腾 的地方,隐隐约约地 有几户人家。
停坐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晚:傍晚 因为喜爱这傍
晚的枫树林, 不由得停下车 来观赏。
枫树
枫叶
枫叶
二月花
这经霜打过的枫叶,比 二月的鲜花还要红火。
菊 刘
yǐ
于 (由于) (于是)
dòu
枝 (树枝) (枝叶)
fēn
记 (记住) (识记)
jiǎ
首 (首都) (首先)
shí
枫 (枫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枫叶)
jīng
刘 (姓刘) (刘海)
摘苹果
必须 菊花
枫树
于是
树枝
姓刘 橙子
记得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需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