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饮食与营养教案
第3单元第5章第1节饮食与营养-教案2-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组织学生实读图表:了解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较多的食物有哪些。
三、小结反思拓展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常见的食物中,常见的营养成分有哪些?
2.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方法鉴定它们的存在?
各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后由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发言进行总结。
二、鉴定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水、维生素、无机盐
2.鉴定主要营养物质的方法:
蛋白质(方法略)
糖类(方法略)
脂肪(方法略)
3.识别生活中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猪肉、馒头、豆腐等
教学重点
认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
实验材料用具
美食图片、实物及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复备栏
新课引入
利用图片,引入话题:你知道可口诱人的美食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主要原料:面粉、肉、蔬菜、水果等)
互相质疑,反思实验,补充认识: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不止一种,且营养成分含有量不均衡,不同的方法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由此分析,启发学生产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
5.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识别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
例如:肥猪肉放在热锅中煎出油,说明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馒头放在口中咀嚼会有甜味,说明其中含有糖类;做豆腐时会凝结成块,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信息库中的内容尝试鉴定食物中含有无机盐和维生素。
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主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部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掌控生物学科特点,积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毕生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上饮食与营养教案1_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点相干的资料。
教学进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由于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观赏屏幕上所出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画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状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状,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何?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由于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点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怎样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罗列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食粮等食品,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七年级生物上册3.1饮食与营养教案苏科版

1. 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食物来源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并保持膳食的平衡。
3. 学生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查看食品标签和营养成分表,能够自主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播放食品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查询和分析,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获取知识。
(4)实物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各种食品、营养成分表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课堂
1. 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将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物质、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2)观察: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操作技能。例如,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和材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 3.1 饮食与营养教案 苏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3.1《饮食与营养》。教材主要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膳食以及食品安全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内容包含食物中提供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合理膳食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如平衡膳食宝塔、食物多样化、营养搭配合理等;食品安全的概念,以及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等。
初中饮食与营养教案

教案:初中饮食与营养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平衡膳食。
教学重点:1.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1. 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
2. 合理搭配食物,做到平衡膳食。
教学准备:1. 食物营养知识PPT。
2. 食物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食物为我们提供能量,帮助我们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
二、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15分钟)1. 介绍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2.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营养素在食物中的来源。
3. 讲解每种营养素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症状。
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5分钟)1. 讲解合理膳食的原则: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物。
2.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避免挑食、偏食。
3. 强调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保存和烹饪方法。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个典型的不良饮食习惯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加深对食物营养和饮食习惯的认识。
2. 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食物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是否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及其作用,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物展示、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年级生物上册3.5.1《饮食与营养》教案1(新版)苏科版

培养学生对营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提升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
1.描述营养素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素成分。
2.阐释合理膳食与健康的关系,形成科学饮食的观念。
3.探究生活中营养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使用图表和实例说明合理膳食的构成,强调不同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以常见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等)为例,讲解营养不良的后果。
2.教学难点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不同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物营养成分的解读:学会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
具体题目示例:
选择题:
1.以下哪种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A.鸡蛋B.白糖C.面包D.蔬菜
2.下列哪种维生素对维持皮肤和粘膜健康有重要作用?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填空题:
1.脂肪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它能为身体提供______能量。
2.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奶制品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其中每100克牛奶大约含有______毫克的钙。
2.当堂检测
-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测试学生对营养素基本概念和功能的掌握。
-填空题:通过填空题,检查学生对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和合理膳食原则的理解。
-判断题:设计判断题,考察学生对营养相关健康问题的判断能力。
-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膳食计划,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营养状况。
-实践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定的一日三餐菜单,指出其营养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生物饮食与营养教案

初中生物饮食与营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饮食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
3.掌握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
1.饮食与健康
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3.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
4.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图片、实例等方式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讲解:简要介绍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
3.示范:为学生展示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法,教导他们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营养搭配。
4.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和建议。
5.实践: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制作营养早餐、健康午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健康饮
食的重要性。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饮食与营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并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互动参与等,对他们的表现进行
好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1.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为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
七年级生物上册《饮食与营养》设计方案

7.畅谈收获,理性反思
让我们理清思绪,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呢?引导学生静思并适度讨论说出:⑴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分别是:⑵每一种食物一般都含有主要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各不相同。⑶我们为什么要饮食。⑷通过动手实验鉴定营养物质,知道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特性特点……最后引导学生理性反思: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过的各种食物都来源于哪里呢?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呢?提醒人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关爱生物。
⑷帮助梳理、整合网络资源;做到课前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筛选,梳理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提炼整合网络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找重点,讲关键。
教学资源应用原则:要与教学目标相同一,始终为教学服务。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
1.组员自评互评(组内交流评价)
2.小组间互评(班际交流)
之所以安排分组实验,是因为本实验内容多,时间紧,原理多,难理解,分组有助于相互提醒,督促规范操作,有助于讨论化解难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5.激疑设疑,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在我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是一个常态化的程序,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批判地学习获取知识,形成一种学习品质”。通过三个鉴定实验,学生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上都知道了食物中确实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但考虑到学生对于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何分别对应选择馒头、鸡蛋清、花生等材料不甚理解,因而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或困惑?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解决。”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设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提出“馒头中是否只含有糖类而不含蛋白质、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在鉴定食物是否含有糖类的实验中,为什么选择馒头等食物,而不选择花生或鸡蛋清等食物呢?”等问题启发学生辩证思考,从而引出主要营养物质这一概念。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拓展。“一般来说,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高的营养物质,我们把含量较高的营养物质称之为该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如糖类是馒头等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脂肪是花生等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蛋白质是鸡蛋清的主要营养物质。”再一次运用《主要营养成分表》并观察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含量较高常见食物(展示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据此,教师可引出根据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对食物进行分类的话题,让学生了解常见的4或5大类分类法(即谷类、蔬菜水果、鱼肉类、蛋奶类、油脂类)。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5.1 饮食与营养 教案

《饮食与营养》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第一节。
本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对食物具有营养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食物主要成分的鉴定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几种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对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有明确的认识,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合理安排食谱。
情感上能关注到生活中的特殊人群如孕妇、宇航员、青少年、易过敏人群等,培养生命关联意识。
让生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相互合作的地方。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为以后学习《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及《合理膳食》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食物中含有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
2.学会鉴定常见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
2.完成鉴定食物主要营养物质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习惯,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逐步养成早餐吃饱、吃好的习惯。
2.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培养关注特殊群体的生命教育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堂小调查:今天,你吃早餐了吗?(学生举手作答,完成课堂调查。
)师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学生普遍对早餐不重视。
师: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多媒体展示多种美食佳肴的图片)师:你能自己当家,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吗?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发言。
师:你是如何进行食物搭配的?搭配的理由是什么?生1: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生2: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师:大家回答的很好。
食物中含有营养,合理搭配是为了获得充足的营养,本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饮食与营养。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我们每日摄入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大家能说说吗?生1:脂肪、淀粉;生2:糖类、蛋白质;师:很好,通过已有的经验,我们知道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除此之外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还有水分、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培养学生实验、调查报告分析、交流表达的能力
3、认同人类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
对“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馒头、载玻片、碘酒、蛋清、开水、烧杯、花生、白纸、植物油、新鲜果蔬、小麦、玉米、解剖针、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滴管等
2、学生准备:
课前分小组问卷调查、制做汇报PPT、每个学生带新鲜蔬果、食品包装袋若干【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节饮食与营养
脂肪水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