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合集下载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篇: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

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

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

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

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料、油料、调料相互搭配,使用调味料调味,有先放、后放、多放、少放的细微差别。

火候方面:以火为纲,以水为介质,对火大、小、快、慢的调整,达到消除原料异味、制作出口感和味道都恰倒好处的美食出现了烹饪名家出现名食,东南西北饮食风尚地域差别初步形成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华民族饮食审美的原则:对味的强调和追求、强调食品的色、形、精美,饮食环境的优雅,主宾的相得,进食的良好气氛、进食礼仪和卫生等总结出饮食养生理论,提出了营养搭配结构,奠定了中国食养食疗的理论基础,成为两千多年来传统营养结构遵循的模式。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章节一: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2. 学习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3. 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2. 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讲解。

3. 饮食卫生基本知识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2. 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4. 讲解饮食卫生基本知识。

5. 小组活动:制定个人饮食计划。

章节二:营养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营养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3. 掌握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教学内容:1. 营养的基本概念介绍。

2. 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讲解。

3.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营养的重要性。

2. 讲解营养的基本概念。

3. 讲解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4. 讨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危害。

5. 小组活动:研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章节三:均衡饮食与健康教学目标:1. 学习均衡饮食的原则。

2. 了解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

3. 学习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

教学内容:1. 均衡饮食的原则介绍。

2. 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的讲解。

3. 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的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2. 讲解均衡饮食的原则。

3. 讲解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好处。

4. 小组讨论如何制定均衡饮食计划。

5. 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均衡的午餐。

章节四:饮食与疾病预防教学目标:1. 学习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2. 了解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

3. 学习健康饮食的建议。

教学内容:1. 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介绍。

2. 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的讲解。

3. 健康饮食的建议的讲解。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2. 讲解饮食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3. 讲解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疾病。

4. 讨论健康饮食的建议。

5. 小组活动:研究健康饮食的实践方法。

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

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

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问题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因此,提高人们的饮食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目标1.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不良饮食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掌握饮食卫生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教育内容1.什么是健康饮食?(1)合理搭配营养(2)多样化的食物(3)适量饮食2.不良饮食对健康的危害(1)肥胖(2)高血压(3)糖尿病3.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1)保持饮食均衡(2)清洁饮食环境(3)正确储存和加工食物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1)少吃垃圾食品(2)多吃蔬菜水果(3)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5.提高自我保健能力(1)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2)学会选择健康的食品(3)培养厨房卫生习惯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图表、视频等方式介绍饮食卫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案例。

2.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饮食卫生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饮食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综合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在饮食卫生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因此,饮食卫生与健康教育应该融入学校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部分。

饮食营养与卫生实践教学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实践教学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实践教学教案校内、校外实训22课时实践项目1营养食谱设计[实践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实践,使学生了解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能量需求、喜好、宜忌、本地区本季节的食物原料、适合的烹调方法等,掌握为不同人群配餐的方法及营 养核算方法。

[课时安排][实践教学地点]校内、校外[实践资料来源]学生独立或有组织的收集。

[实践形式]实地调查采访,分组实施、总结、汇报结果。

[实践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分组,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有组织进行调查、总结,指导学生进行食谱设计。

、根据本实践教学的目的,拟订项目设计基本思路,列出主要解决的问题。

三、实地调查和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能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愿望,以便得到对方的配合。

四、对调查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营养食谱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和步骤]、实践教学内容1.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能量需求、喜好、宜忌、本地区本季节的食物原料、适合的烹调方法2.营养食谱设计方法;3.;食谱营养核算与分析;4.食谱调整后总结汇报。

、实践教学步骤1.教师布置;2.学生分组;3.设计问题或问卷;4.联系调查或采访单位或个人;5.实地调查或采访;6.调查结果总结;7.依据调查结果进行营养食谱设计;8.食谱营养核算和调整;9.项目成果汇报,教师、学生点评;10.学生依据点评内容修订食谱上交。

[考核要点]1.不同人群的营养食谱设计原则;2.不同人群的营养食谱设计方法;3.食谱设计营养核算与调整;实践项目2 餐饮服务[实践教学目的]通过指导点餐实践,使学生了解在饭店指导消费者点餐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组建健康饮食咨询服务站,巩固饮食营养学基础知识,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实践教学地点]校内、校外实训6 课时校内、校外[实践资料来源]学生独立或有组织的收集。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实地演练,分组实施,座谈总结。

[实践教学要求]、根据本实践教学的目的,拟订项目设计基本思路,列出主要解决的问题。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饮食健康知识让学生能够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1.2 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的原则健康饮食的建议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讲解平衡膳食的原则提供健康饮食的建议学生讨论并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第二章:食物的营养成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学生掌握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成分2.2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脂肪的作用和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食物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2.3 教学活动讲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讲解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和食物来源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充营养成分第三章:食品安全与卫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食物以保证安全与卫生3.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食品保存的方法食品处理的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讲解食品保存的方法讲解食品处理的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并演示正确处理食物的方法第四章:不良饮食习惯与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4.2 教学内容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4.3 教学活动讲解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讲解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制定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计划第五章:饮食与疾病预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让学生掌握饮食预防疾病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制定饮食预防疾病的计划5.2 教学内容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饮食预防疾病的方法饮食预防疾病的计划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讲解饮食预防疾病的方法提供饮食预防疾病的计划学生讨论并制定饮食预防疾病的计划第六章:合理膳食与成长发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对成长发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需求让学生能够制定个人合理的膳食计划6.2 教学内容合理膳食对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膳食需求制定个人合理的膳食计划的方法6.3 教学活动讲解合理膳食对成长发育的重要性讲解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需求提供制定个人合理的膳食计划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制定个人的合理膳食计划第七章:饮食与运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运动的关系让学生掌握饮食与运动的平衡原则让学生能够制定饮食与运动的计划7.2 教学内容饮食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前、中、后的饮食原则制定饮食与运动的计划的方法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饮食与运动的关系讲解运动前、中、后的饮食原则提供制定饮食与运动的计划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制定饮食与运动的计划第八章:饮食文化与世界观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特点让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饮食文化8.2 教学内容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特点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饮食文化的重要性8.3 教学活动讲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讲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特点讨论尊重和欣赏不同的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学生展示对不同饮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第九章:饮食与环境保护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可持续饮食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实践可持续饮食的生活方式9.2 教学内容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可持续饮食的原则实践可持续饮食的生活方式的方法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饮食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讲解可持续饮食的原则提供实践可持续饮食的生活方式的方法学生讨论并实践可持续饮食的生活方式第十章:饮食营养与卫生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饮食营养与卫生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的饮食营养与卫生问题让学生能够提出改进饮食营养与卫生状况的建议10.2 教学内容饮食营养与卫生的综合实践方法实际饮食营养与卫生问题的解决策略提出改进饮食营养与卫生状况的建议10.3 教学活动讲解饮食营养与卫生的综合实践方法提供实际饮食营养与卫生问题的解决策略学生讨论并提出改进饮食营养与卫生状况的建议学生展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的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饮食与健康、食物的营养成分、食品安全与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与健康、饮食与疾病预防1.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重视健康饮食。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营养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求,分享各自的见解。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营养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营养与运动的关系、运动营养补充的基本原则等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员的营养补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营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1. 食品安全的基本要素
2. 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防
3. 必需营养素的作用与摄入途径
4. 食品标签的阅读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的基本要素,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防,必需营养素的作用与摄入途径。
2. 教学难点: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预防,必需营养素的摄入途径,食品标签的阅读与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饮食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
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饮食与慢性病的关联。
2. 学习抗氧化剂的知识,了解其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第十一部分章:饮食营养与心理健康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饮食改善心理健康的能力。
3. 让学生掌握饮食营养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求,分享各自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理营养与运动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营养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 观察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需求,分析其合理
第十一部分章:特殊人群的饮食营养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特殊人群饮食营养的特殊性。
2. 小组讨论法:讨论营养与情绪调节,分享各自的见解。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饮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膳食平衡的原则,分析不健康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膳食指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会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2 教学内容:介绍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包括食物种类,膳食搭配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讲解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第三章:不良饮食习惯与纠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如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活动:讲解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第四章:食品安全与卫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判断食品的安全性。

4.2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包括食品保存,食品加工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活动:讲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基本知识,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第五章:健康饮食的建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会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5.2 教学内容:介绍健康饮食的建议,包括饮食多样化,适量饮食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活动:讲解健康饮食的建议,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

第六章:谷薯类和全谷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学会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全谷物的摄入。

6.2 教学内容:介绍谷薯类及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全谷物食品的识别和选择。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第一章:饮食与健康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讲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讲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1.4.2 讲解均衡饮食的概念和方法。

1.4.3 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均衡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第二章:食物中毒与预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2 教学内容:介绍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讲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

2.4.2 分析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4.3 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第三章:食品安全与质量判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掌握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讲解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3.4.2 讲解判断食品质量的方法。

3.4.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判断食品质量。

第四章:合理膳食与营养搭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理膳食的概念,掌握营养搭配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合理膳食的概念,讲解营养搭配的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讲解合理膳食的概念。

4.4.2 讲解营养搭配的方法。

4.4.3 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第五章:饮食与慢性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掌握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5.2 教学内容:介绍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讲解预防慢性病的方法。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讲解饮食与慢性病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了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的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手段: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力求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
教学方法:互动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作品启发、分析讲解、开发思维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内容:
一、中国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饮食是一种文明: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种族、习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都有关联。

1、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就是人类在饮食品的生产、产品和产品消费中所创造的一切现象以及所有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

2、一切现象:
物质形态的现象:炉灶、锅、铲、烹饪原料、饮食产品、餐具等
制度形态现象:一日三餐,各种宴会制度
行为形态现象:饮食的礼俗、民俗、风俗,技艺、刀工、调味、爆炒等
社会心理形态现象:要求、愿望、情趣、风尚等
二、饮食文化概念的外延:
1、饮食生产工具文化。

烹饪原料、烹饪加工等需要使用的工具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2、饮食原料文化。

烹饪所采用的原料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3、饮食加工技艺文化。

对烹饪原料的鉴定选择、原料加工的方式方法、烹调方法、调味和火候技巧等所体现的文化,属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4、饮食风尚、习俗、民俗文化。

各地区、各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民俗、风俗及由饮食风尚习俗而形成的各种风味流派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5、饮食制度文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宗教等食制、食礼、与饮食有关的制度、规范等文化,属
于制度形态文化范畴。

6、各种菜肴、面点、小吃、饮料、瓜果、糖果、罐头制品、方便食品等。

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7、饮食器具文化。

进食中所使用的盛器,餐具等。

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8、饮食设施设备器具文化。

饮食场所使用的设施、设备和器具,如餐厅、装饰、餐桌、餐椅、台布、餐巾、屏风、摆设品等所体现的文化,属于物质形态文化范畴。

9、饮食生产管理和销售文化。

饮食产品制作中的生产管理、餐馆酒店推销产品和销售产品所体现的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10、饮食消费文化。

饮食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各种宴会、上菜方式和程序、进餐环境条件、饮食审美等文化,属于行为形态文化范畴。

11、饮食心理文化。

饮食活动中人们的心理,要求、愿望、情趣等,属于社会心理形态的文化范畴。

12、饮食意识文化。

饮食观念、饮食理论、饮食文学以及政治、哲学、语言、艺术、宗教等联系的饮食意识观念等,属于社会心理形态的文化范畴。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世界饮食文化中,中国饮食文化是一朵奇葩。

世界烹饪有三大流派:一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西式烹饪、一是以土尔其烹饪为代表的清真烹饪、再一就是以中国烹饪为代表的东方烹饪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有一段话:“昔日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饪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


“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烹饪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饮食文化根基之深厚、成就之巨大为世人瞩目。

中国烹饪以食物之盛美、烹调法之精良,称雄于世界。

1、基本特征一: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基本特征二:中国饮食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
中国饮食文化各历史时期、各阶段的内容相当丰富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处于诸侯混战、大国争霸、七国称雄的的局面,但饮食文化却积淀了丰厚的内容,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饮食工具方面:青铜炊具、食具、酒具、水具等不下数十种
饮食原料方面:粮食作物10余种,蔬菜不下50种,果品20余种,畜禽类不下50种,水产类50多种。

烹饪工艺方面:烹调方法多达30多种,总结出一套鉴别选择原料的原则及分档取料、择优取料的方法,发明了勾芡法。

一道菜使用多种烹调方法。

调味方面:总结出不同的主料要有相应的配料、调味料、左辅料合理搭配,不同季节要选用不同的原
料、油料、调料相互搭配,使用调味料调味,,有先放、后放、多放、少放的细微差别。

火候方面:以火为纲,以水为介质,,对火大、小、快、慢的调整,达到消除原料异味、制作出口感和味道都恰倒好处的美食
出现了烹饪名家
出现名食,东南西北饮食风尚地域差别初步形成
较全面地提出了中华民族饮食审美的原则:对味的强调和追求、强调食品的色、形、精美,饮食环境的优雅,主宾的相得,进食的良好气氛、进食礼仪和卫生等
总结出饮食养生理论,提出了营养搭配结构,奠定了中国食养食疗的理论基础,成为两千多年来传统营养结构遵循的模式。

哲学家、政治家还特别喜欢以烹调为例,阐发哲理,讲解治理国家的道理。

伊尹说汤;“负鼎俎,以至味说汤。

至于王道。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

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鼎中直变,精妙微纤。

3、基本特征三:中国饮食文化结构完整、层面丰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犹如一座大厦。

如风味流派。

什么是风味流派——以原料、工具、烹调方法等物质、技术条件为依托,经过一定的时间、空间、群体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具有风尚性质的文化现象。

分为:地域风味流派、民族风味流派、宗教风味流派、市肆风味流派、仿古风味流派等。

在每一风味流派之下又有子系列,广东,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安徽,福建等,子系列之下又有孙系列,如广东之下又有广州风味、潮州风味、东江风味
基本特征四:中国饮食文化开放外向、兼收并蓄
中国饮食文化展现了其博大的胸怀,显示了来着不拒、为我所用的大家风范。

兼收并蓄的拿来主义,象涓涓细流,使外来饮食文化变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营养成分,汇成中国饮食文化的汪洋大海。

中国餐馆开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4、基本特征五: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不能竭泽而鱼、焚林而狩,注意原料的“择优选用”,又强调原料的“物尽其用”。

主张“天人相通”,即人体内部阴阳二气、五行运转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相符,才能处于健康状态。

5、基本特征六:中国饮食文化有独特的审美观。

色、香、味、形、器、名
四、作业:以某一道菜式为例,用书面文字阐明这一菜式具有哪些特点
五、小结:理论概念太多,应多一些图片和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