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心理学概论 PPT
合集下载
心理学概论

– 视觉 • 暗适应 • 颜色视觉:明度、饱和度、色调 • 视敏度 • 视量后效:正、负 – 听觉 • 音高:高音、低音 • 响音:对声音强度的反映 • 强度:客观的物理量
– 其它感觉 • 嗅觉:气味的融合 • 味觉:味蕾 • 温度感觉:冷点、热点 • 痛觉: – 感觉的性质 • 适应性 • 感觉的补偿
– 心理学的研究也为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上的假设和实验上的依据 记忆的研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了 生理学关于记忆问题研究的探索
2、科学体系中的心理学
– 科学早期的一元系统性是由于科学本身不发 达造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分 化 – 心理学是从自然科学和被称为认识论的理论 那一哲学分支两者的结合发展起来的
– 注意的种类
• 无意注意:指人的主义没有预定的目的, 布需要刻意努力 • 随意注意: • 有意识注意 • 注意的轨道
– 注意的特征
• 广度: 范围(同一时间关注的数量) • 稳定性:保持时间的长短 • 紧张性:使注意中心高度的保持在某 一事物上 • 分配: 一心能否二用 • 转移: 根据需要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
法国的实验生理学
• 冯特:系统的提出心理学是什么,其研 究方法如何,他认为,心理学对 象是来自直接经验;其研究方法 是自我观察法或内省法
• 铁钦纳:在美国开始推行构造主义,其
作品有《心理学入门》《实验
心理学》等。
– 机械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 心理学探索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或机理 • 心理过程是一种活动能力的几何体,而构 造主义没有揭示心理活动的结果或成就
及文化打交道。运用心理学的社会科学的解
释对心理学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
在解释人的行为时更为有效
– 心理学常常受到伪科学的干扰——占星术、 相面学等 – 心理学研究受到思想家对人的非科学的、凭 感觉而定的思考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作品
决策心理学课件第二讲

虽然用主观期望效用模型来制定实际决 策非常困难,但是
• 它的数学模型美丽动人 • 结果简洁和谐 • 应用于数理分析时方便可行
因而深受一大批西方经济学家,尤其是 数理经济学家的喜爱。这充分体现了西方学 者热衷于模型构造和数理分析的倾向。
Allais悖论
• A1: 1.00的概率得到100万; A2: 0.1的概率得到500万;0.89的概率得到 100万;0.01的概率得到0
失VS得
• 假定你的身体很健康,如果说现在医药公司 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 种药品服用后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使你突 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 偿你呢?
人生多少事,得失一念间
• 人在面对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 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
• 人们在面对股票盈利时,往往获小利而出场; 而在股票投资套牢时,却希望价格出现反弹 而苦苦等待。
如何利用参照点?
• 商家定价 • 说服病人接受手术
失VS得
• A:你肯定赢1000元
• B:50%可能性赢2000元,50%可能性什么 都得不到
失VS得
• A:你肯定损失1000元
• B:50%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什 么都不损失
失VS得
• 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 突然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 死亡的可能性降为零,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 这种药?
认知闭合需要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对模糊性时表现出的 动机和愿望,它是个体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答 案的愿望, 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
高认知闭合的个体不是没有能力正确判断, 而是缺乏搜集信息并认真分析和思考的动机。
低认知闭合的个体对模糊性的容忍度较高, 因而具有更强烈的动机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决策方法概论(PPT-61张)

(第四步)
18
重复进行,在第三次预测中,大多数专家 又一次修改了自己的看法。第四次预测时, 所有专家都不再修改自己的意见。因此, 专家意见收集过程在第四次以后停止
最终预测结果为最低销售量26万册,最高 销售量6O万册,最可能销售量46万册
19
德尔菲法的优点
1、能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 准确度高
增长率 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
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 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
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33
相对竞争地位 它反映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企业
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因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带来较高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从而能使企 业得到较多的现金流量
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简称BS法),它实际 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方法,这种方法的英文直译为 “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它的提出者美国创造学 家奥斯本,他借用这个词来形容它的特点——让所 有参会者踊跃发言,没有障碍,使各种思想在相互 碰撞中产生创造性“风暴”
适用范围:解决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 (研究产品名称、广告口号、销售方法、产品的多 样化研究等,以及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 如广告业)
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 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 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 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 条新设想
11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 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 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 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 一时难以见效
7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 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 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 道”或“荒唐可笑”
18
重复进行,在第三次预测中,大多数专家 又一次修改了自己的看法。第四次预测时, 所有专家都不再修改自己的意见。因此, 专家意见收集过程在第四次以后停止
最终预测结果为最低销售量26万册,最高 销售量6O万册,最可能销售量46万册
19
德尔菲法的优点
1、能发挥各位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 准确度高
增长率 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资产的比例来衡量
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 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
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33
相对竞争地位 它反映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企业
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因为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带来较高的销售量和销售利润,从而能使企 业得到较多的现金流量
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简称BS法),它实际 上是一种智力激励方法,这种方法的英文直译为 “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它的提出者美国创造学 家奥斯本,他借用这个词来形容它的特点——让所 有参会者踊跃发言,没有障碍,使各种思想在相互 碰撞中产生创造性“风暴”
适用范围:解决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 (研究产品名称、广告口号、销售方法、产品的多 样化研究等,以及需要大量的构思、创意的行业, 如广告业)
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 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 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 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 条新设想
11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 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 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 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 一时难以见效
7
第一,自由思考。即要求与会者尽可能解 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 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 道”或“荒唐可笑”
心理学研究方法(图文版)-PPT

(一)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具有不同层次的分析单位。 ✓事物从宏观到微观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事物又具 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为科学研究的分析单位 (unit of analysis)。
人的心理现象具有多层次性,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 次:
分子层次是针对某一个别心理现象、行为片段或生物物理与生物化 学的特征,如短时记忆的容量、自我意识的维度、神经递质的传递 和染色体的变异等。
插入338页图片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为了探明未知的东西,解决新的问题。这就要求 必须了解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已解决了的问题。从这一点来 说,科学研究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堂上展示,接受点评。
➢ 对于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鼓励经过他人修改后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期 刊发表。
➢ 平时考核成绩(占学期末成绩30%)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评 定。 小组成绩有其他组评定、本组评定和老师评定相结合;个人成绩实行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 小组作业内容以开展一项研究为主。
2008级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部分记录
(二)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目的
➢心理学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 •可重复性 •证伪性 •控制性 •继承和创新性
【最全PPT】积极心理学概论

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快乐》 一、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渊源
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个体的动机系统为其人格的形成提供动力,动机具有一种机能自主的特性,使得人格具有动态性。 时任 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Seligman)邀请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福勒(Fowler)等人共商积极心理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3. 发展
• 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快乐》 • 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心理力量
的科学》 • 利文的《佛教和瑜伽中的积极心理学》 • 斯奈德和洛佩兹的《积极心理学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 积极心理学既是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价值的一种重新 回归,也是对消极心理学倾向的一种反动。
积极心理学概论
优选积极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1. 定义
• 利用心理学现有比较完善、有效的实验与测量方法, 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 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 2. 目的
• 发掘使个人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 积极力量(positive strength)包括与良好结果相 联系的某些人格特质。
• 如乐观主义、自我效能、自我弹压等,还包括人在 正确的时间能正确地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和技能来 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解决所面临困难的能力。
• 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
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使噪音停止。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个体的动机系统为其人格的形成提供动力,动机具有一种机能自主的特性,使得人格具有动态性。 时任 心理学会主席的塞利格曼(Seligman)邀请了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福勒(Fowler)等人共商积极心理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二)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3. 发展
• 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快乐》 • 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和人类积极心理力量
的科学》 • 利文的《佛教和瑜伽中的积极心理学》 • 斯奈德和洛佩兹的《积极心理学手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实现心理学的价值平衡
• 积极心理学既是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价值的一种重新 回归,也是对消极心理学倾向的一种反动。
积极心理学概论
优选积极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1. 定义
• 利用心理学现有比较完善、有效的实验与测量方法, 研究人类本身潜力的科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 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 2. 目的
• 发掘使个人及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二)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 积极力量(positive strength)包括与良好结果相 联系的某些人格特质。
• 如乐观主义、自我效能、自我弹压等,还包括人在 正确的时间能正确地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和技能来 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解决所面临困难的能力。
• 积极心理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积极力量:
管理学概论-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 座名城,是阿波罗神殿的所在 地。传说太阳神经常派使节到 各地搜集仁人志士的意见。兰 德公司的道奇(Dalkey)等人 应用这一创意,即集众人的智 慧,专门设计了一种专家集体 决策的方法,因而也称专家法。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由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用于听取专家 对某一问题的意见。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 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
二、决策的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原因:
A、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影响组织内外一切 因素的信息;
B、决策者对信息的利用能力是有限的; C、制订的方案数是有限的,对有限方案 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D、任何方案的实施都在未来,而未来是 不确定的。
决策的原则:
达到最优原则
但在现实中, 上述这些条件 往往得不到满足
2、名义小组技术
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 且意见严重分歧,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操作程序:(1)先召集一些有知识、有 经验、有能力的人,把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内 容告诉他们。(2)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 在一起讨论协商,各人独立思考后制定备选方 案并形成文字。(3)召开会议陈述成员各自 的方案;(4)对方案进行投票优选,产生大 家最赞同的方案,将其他方案提交管理者作为 决策参考。
关系融洽——时间短、障碍少、成本低 关系紧张——时间长、障碍多、成本高
决策主体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利弊
利
1、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 3、增加对决策方、少数人统治
3、屈从于压力,影响决 策的质量 4、责任不清
决策的效果与效率
第五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决策与决策理论 决策过程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决策的方法
决策心理学概论 PPT

标准化范式主要用于经济学和工程学研究,它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但由于描述性范式衍生于 标准化范式,许多描述性范式的研究者使用标准化范式的 模型作为基点或参照,所以,尽管标准化研究范式不是决 策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范式,但却是决策心理学研究者必须 了解的范式。
例如, 选择1 A 100%得到3000元 B 80%得到4000元
实验的优点
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现象产生,以进行充分、细致 的观察—主观可控性;
实验可以在同样条件下被重复多次—可验证性;
系统的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其相随的事件的变化-高 相关性。
变量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属性;
自变量
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为自变量;
(2)个体决策:由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 的条件
决策者希望 达到的目标明确
决策者面对的 客观环境完全确定
任何一个条件 都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存在, 要么不存在
存在可供决策者 选择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备选方案
每一备选方案 的效用值都能够
被准确 的计算出来。
决策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 态;
卡尼曼理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 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 价值的两倍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概述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决策无 处不在。决策心理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不断发 展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决策的行为研 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西蒙与决策心理学
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学科间由彼此独 立再到密不可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例如, 选择1 A 100%得到3000元 B 80%得到4000元
实验的优点
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现象产生,以进行充分、细致 的观察—主观可控性;
实验可以在同样条件下被重复多次—可验证性;
系统的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其相随的事件的变化-高 相关性。
变量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的事物属性;
自变量
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为自变量;
(2)个体决策:由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 的条件
决策者希望 达到的目标明确
决策者面对的 客观环境完全确定
任何一个条件 都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存在, 要么不存在
存在可供决策者 选择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备选方案
每一备选方案 的效用值都能够
被准确 的计算出来。
决策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 态;
卡尼曼理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 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 价值的两倍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概述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决策无 处不在。决策心理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不断发 展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决策的行为研 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西蒙与决策心理学
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学科间由彼此独 立再到密不可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决策心理学第一讲共45页文档

决策心理学第一讲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尼曼理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 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 价值的两倍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概述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决策无 处不在。决策心理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不断发 展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决策的行为研 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条件概率:在同一个样本空间M 中的事件或者 子集 A 与 B,如果随机从 M中选出的一个元素 属于 B,那么下一个随机选择的元素属于 A 的 概率就定义为在 B 的前提下 A 的条件概率。就 是事件 A 在另外一个事件 B 已经发生条件下的 发生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 P(A|B),读作“在 B 条件下 A 的概率”。
西蒙与决策心理学
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学科间由彼此独 立再到密不可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在以往,心理学和经济学不相往来,但西蒙
却独辟蹊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贯彻和审视经济 领域的行为和现象,也正为此,
1978年,凭借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 的开创性研究”西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心理学的前途在于应用,生命力也在于应用。
决策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Decision-Making
专题一 决策心理学概论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背景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背景
西蒙 卡尼曼 经济学发展中的心理学背影
西蒙简介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 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2001),美国 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 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位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的心理学家,中国 名字 司马贺。
决策的定义
当今,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 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 以下三种理解:
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
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 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 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 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 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 概念最狭义的理解。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决策(确定性风险决策/不确定性风
险决策)
根据决策包含阶段的多寡,可分为:
(1)静态决策:仅包含一次选择的过程 (2)动态决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阶
段的决策即为动态决策。
从决策主体讲,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 以将决策分为:
(1)群体决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 的群体进行的决策;
“决策”(decision making),简单而言意即“ 选择、确定策略”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决策过程中 ,个体需要运用自己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 能力,对情景作出判断和选择。
广义的决策包括判断和决策两部分。判断主要研 究人们推知或知觉尚不清楚事件及其结果或后果的 过程。
决策类型
根据决策问题所处客观条件不同,可以 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而根 据概率是否已知,风险决策又可分为确定 型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风险决策。
经济学发展中的心理学背影 经济学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筑在人们受自身利益 驱动和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理性人假设)之 上,而且经济学还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实际观 察而不是可控的实验室实验的非实验性科学。而 且,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 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 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 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
卡尼曼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卡纳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 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 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 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 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将心理学研究 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 领域的奠基人。
卡纳曼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 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 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
后果:个体对结果的主观评价(注意与结果的 区别);
不确定性:决策者对事件出现的倾向性判断, 具体指对事件发生概率不能知晓的情况。“概 率、信心、可能性”;
先验概率 :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 。其中,利用过去历史资料计算得到的先验概 率,称为客观先验概率; 当历史资料无从取得 或资料不完全时,凭人们的主观经验来判断而 得到的先验概率,称为主观先验概率。
(2)个体决策:由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 的条件
决策者希望 达到的目标明确
决策者面对的 客观环境完全确定
任何一个条件 都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存在, 要么不存在
存在可供决策者 选择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备选方案
每一备选方案 的效用值都能够
被准确 的计算出来。
决策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 态;
经济学研究的现代观点
当代,经济学研究越来越置身于修正和实验基础的经济理 论前提,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 数据。这种研究植根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相融合的领 域:一个是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 为的领域(西蒙、卡尼曼、特沃斯基等),另一个是通过 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所作出的预测的领域。
卡尼曼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现任普林斯顿 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公共事务 教授,l934年生于以色列, 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 学博士学位,拥有以色列和 美国双重国籍。行为经济学 奠基者。2002年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
卡尼曼与决策心理学
深厚的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功底使卡尼曼完成了行 为经济学的奠基性工作。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 新闻公报,卡尼曼“成功地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 融入到了经济学中,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 究结合在一起, 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 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 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凭此,获得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概述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决策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当中,决策无 处不在。决策心理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不断发 展的产物。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决策的行为研 究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门课题。
条件概率:在同一个样本空间M 中的事件或者 子集 A 与 B,如果随机从 M中选出的一个元素 属于 B,那么下一个随机选择的元素属于 A 的 概率就定义为在 B 的前提下 A 的条件概率。就 是事件 A 在另外一个事件 B 已经发生条件下的 发生概率。条件概率表示为 P(A|B),读作“在 B 条件下 A 的概率”。
西蒙与决策心理学
学科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学科间由彼此独 立再到密不可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在以往,心理学和经济学不相往来,但西蒙
却独辟蹊径,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贯彻和审视经济 领域的行为和现象,也正为此,
1978年,凭借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过程进行 的开创性研究”西蒙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心理学的前途在于应用,生命力也在于应用。
决策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Decision-Making
专题一 决策心理学概论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背景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决策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决策心理学的研究背景
西蒙 卡尼曼 经济学发展中的心理学背影
西蒙简介
赫伯特.亚历山大.西 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2001),美国 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 创者之一,世界上第一位 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的心理学家,中国 名字 司马贺。
决策的定义
当今,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 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 以下三种理解:
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 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
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 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
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 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 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 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 概念最狭义的理解。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决策(确定性风险决策/不确定性风
险决策)
根据决策包含阶段的多寡,可分为:
(1)静态决策:仅包含一次选择的过程 (2)动态决策: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阶
段的决策即为动态决策。
从决策主体讲,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可 以将决策分为:
(1)群体决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组成 的群体进行的决策;
“决策”(decision making),简单而言意即“ 选择、确定策略”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决策过程中 ,个体需要运用自己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 能力,对情景作出判断和选择。
广义的决策包括判断和决策两部分。判断主要研 究人们推知或知觉尚不清楚事件及其结果或后果的 过程。
决策类型
根据决策问题所处客观条件不同,可以 将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而根 据概率是否已知,风险决策又可分为确定 型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风险决策。
经济学发展中的心理学背影 经济学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筑在人们受自身利益 驱动和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理性人假设)之 上,而且经济学还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实际观 察而不是可控的实验室实验的非实验性科学。而 且,经济学和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上有着 极大的区别:经济学的观点认为外在的激励形成 人们的行为,而心理学恰恰相反,认为内在的激 励才是决定行为的因。
卡尼曼对行为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卡纳曼在不断修正“经济人”假设的过程 中,看到了经济理性这一前提的缺陷,也 就发现了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 决策行为,由此正式将心理学的内在观点 和研究方法引进了经济学,将心理学研究 的视角与经济科学结合起来,成为这一新 领域的奠基人。
卡纳曼最重要的成果是关于不确定情形下人类决 策的研究,他证明了人类的决策行为如何系统性 地偏离标准经济理论所预测的结果。
后果:个体对结果的主观评价(注意与结果的 区别);
不确定性:决策者对事件出现的倾向性判断, 具体指对事件发生概率不能知晓的情况。“概 率、信心、可能性”;
先验概率 :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 。其中,利用过去历史资料计算得到的先验概 率,称为客观先验概率; 当历史资料无从取得 或资料不完全时,凭人们的主观经验来判断而 得到的先验概率,称为主观先验概率。
(2)个体决策:由单个人作出的决策。
确定型决策 的条件
决策者希望 达到的目标明确
决策者面对的 客观环境完全确定
任何一个条件 都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存在, 要么不存在
存在可供决策者 选择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备选方案
每一备选方案 的效用值都能够
被准确 的计算出来。
决策研究中的基本术语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 态;
经济学研究的现代观点
当代,经济学研究越来越置身于修正和实验基础的经济理 论前提,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 数据。这种研究植根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相融合的领 域:一个是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 为的领域(西蒙、卡尼曼、特沃斯基等),另一个是通过 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所作出的预测的领域。
卡尼曼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现任普林斯顿 大学心理学教授和公共事务 教授,l934年生于以色列, 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心理 学博士学位,拥有以色列和 美国双重国籍。行为经济学 奠基者。2002年获诺贝尔经 济学奖。
卡尼曼与决策心理学
深厚的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功底使卡尼曼完成了行 为经济学的奠基性工作。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 新闻公报,卡尼曼“成功地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 融入到了经济学中,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 究结合在一起, 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 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 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凭此,获得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