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周年大事记之1970-1979:唐山大地震
历史趣谈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 为何地震三年后才被报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为何地震三年后才被报道?导语: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1976年7月28日,时钟倒转回30年前,历史凝固在凌晨3点42分56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1976年7月28日,时钟倒转回30年前,历史凝固在凌晨3点42分56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聚然爆发,相当于800吨黄色炸药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一时间地球颤动地层轰呜,一场人类史上堪为最惨烈的地震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的头上;转眼间唐山市区变成一片废墟,24241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36万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全国人民被投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
唐山大地震,强度7.8级,震中烈度11度,主震区东起市郊的越河乡、西至梁家屯、河北矿冶学院,南自女织寨,21中学,贾各庄、打靶场一带,呈东北走向的椭圆形,面积约47平方公里,长轴约10,5公里,短轴约3.6至5.5公里。
烈度10度区,呈东北窄西南宽的瓢形,长36公里宽15公里,面积320平方公里;唐山地区都处于7度区内。
唐山大地震的陆地有感范围约217万平方公里,东北的满洲里,宁夏的吴忠,河南省正阳,都有明显的震感。
唐山大地震中人员的伤亡主要由于房屋的损毁,唐山市城乡民用建筑68万余间约1千多万平方米,被地震损毁65万余间,达95%;在唐山火车站、小山、解放路、宋谢庄、复兴路、新立庄、风井和梁屯一带,建筑物被毁荡然无存。
唐山大地震对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破坏,280生活常识分享。
唐山大地震采访记

就认识,他对我们很支持。他说,军用电话已经接通,你们可以先用一下,但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超过半个小时。因为这是目前唐山通北京的唯一的一部电话,就靠它向军委汇报情况,联系调动部队抢险救灾。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新华社河北分社记者江山和北京军区分社记者张景发,他们也都是在当天随河北省委和北京部队领导一起乘飞机到达唐山的。我们简单地交换了一下情况,决定立即与总社联系,写内部报道。
进入唐山市后,到处是死尸。有时甚至马路上车子都没法通行。我们的司机说:“老张,你下去给我拉一拉吧!死的我也不敢轧!”没办法,我就只好下车把死尸一个一个拉开,车子才过去……
唐山全市已是一片废墟,地委机关所在地找不到了,市委大院房屋倒塌不见一人。组织在哪里?领导又在哪里?我们逢人便问,到处打听。在一家倒塌了的工厂门前,碰到一位全副武装的站岗民兵。他告诉我们说,市委领导在市中心马路上停着的一辆红色大轿车里,那里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指挥中心。我们按照那位民兵指给我们的方向去寻找。
他们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迅速抢救出倒塌的房屋下面压着的还没有死的群众(后来得知当时还有10万人左右)。时间就是生命,时间越长,这些人活着的希望就越小。现在余震不停,抢救工作的危险性很大,特别是那些残墙断壁,危险性更大。最关键的是工具,一般的锹镐之类工具不行,因为这些被压着的群众,大都是压在倒塌的房屋预制结构水泥板下面。一块水泥板都是两三千斤重,搬不动,拿不起。有的手指头抠得直流血,眼睁睁地看着人在那里压着,没有办法,最好是能够迅速派来一批吊车。其次是重伤员太多:一是抢救出之后立即包扎治疗问题;一是如何迅速转移问题。如果抢救出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就会增加……
在这辆车上,我们见到了当时的领导:当天从石家庄赶来的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马力和被抢救出来的唐山市委书记许家信。车上一共有四五个人。许家信上身穿着一件圆领衫,下身穿着短裤,头上和腿上缠着透着血迹的白色绷带。
唐山大地震的名词解释

唐山大地震的名词解释唐山大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一次强烈地震事件。
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威力最大的地震之一,也是国际上级别最高的地震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唐山大地震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上岩石层发生断裂和滑动所引起的地壳振动。
地震通常由地震波、震源和震中组成。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地震波可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等。
地震的强度可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来衡量。
2. 唐山市唐山市位于中国河北省东部,是该省第三大城市。
唐山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工业城市,素有“北方明珠”之称。
1970年代唐山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当发生地震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3. 破坏力唐山大地震的破坏力特别巨大,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在此次地震中,唐山市核心区几乎全毁,市区内的多层建筑和工矿厂房几乎全倒塌,这一切使得这次地震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4. 人员伤亡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地震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这次地震导致了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伤,几乎每个唐山市民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众多行政、医疗和救援人员奋力抢救伤者,以减少人员伤亡。
5. 救援工作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救援工作,调动了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
无论是在抢救伤者、搜救幸存者、提供食物和水源,还是建立临时住所,救援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地震成为了中国灾后救援工作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6. 唐山地震的意义唐山地震不仅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也给全球地震科学和防灾救援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引发了全球对地震科学和防灾救援的重视,推动了中国地震科学和应对灾害能力的发展。
今天,借鉴唐山地震的经验,中国在地震预警系统、建筑抗震设计和防灾救援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进步。
李玉林:唐山大地震驰报中南海第一人

李玉林:唐山大地震驰报中南海第一人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20期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丰南发生了7.8级大地震。
当时,没有人能判断出震中的准确位置。
上午8时,震中虽已初步确定,但有关灾情程度却没有任何消息。
是李玉林等人的出现,使中央领导意识到了灾难的惨重,并及早指示救灾部队、矿山救护队和医疗队迅速向唐山开进。
中央当时对李玉林这一举动的评价是:“为中央的救灾工作抢出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
”一个电话救了李玉林一命唐山大地震那一年,42岁的李玉林是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当时,全国能源紧张,开滦煤矿长年3班运转,24小时开工。
为了完成开滦煤矿翻两番的任务,李玉林没日没夜地耗在矿上。
1976年7月26日晚上9点,李玉林下了矿井,等他精疲力竭上来的时候,已经是27日下午6点了。
紧接着,他又去检查了28日将要举行的万人大会的准备工作是否就绪。
听完大会的准备汇报已经是晚上9点了,李玉林还到生产一线转了转,晚上11点多才回到办公室。
这时的李玉林已经将近30个钟头没合眼了,他打算在办公室凑合着打个瞌睡。
正当李玉林要入睡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电话是党委书记打来的,有事请他过去一趟。
两人谈话一直到深夜12点多,李玉林和党委书记分手后看离家不远,决定回家一趟。
到家后,李玉林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他找了碗米汤喝了,刚往下一坐脑袋就一晕———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这条汉子也有点招架不住了。
直到28日凌晨1点多,李玉林才睡下。
两个小时后,地震发生了。
从梦中惊醒的李玉林,首先看见了红色的地光,之后由红色转为白色,紧接着就听到海潮般的声音传来,那是整个唐山建筑物倒塌的声音。
李玉林回忆说:“回想起那个声音,现在还毛骨悚然。
”幸运的是,李玉林家的房子没有倒,小儿子从炕头被震到了炕尾,居然还没有醒,只是落得个灰头土脸。
李玉林光脚踹开房门一看,外面什么都没有了,他的第一反应是:“矿井下好几千人不知道怎么样了?”这时,他也很想过去看一眼家人是否平安,但他仅犹豫了一下,就继续往矿上跑。
地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经验教训

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地震事件,这些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下面是一些地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经验教训:1. 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一,造成了近24万人死亡。
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城市建设中应考虑到地震的影响。
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物应进行抗震设计,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2. 日本关东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是历史上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之一,造成了超过15万人死亡。
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应该加强防火和紧急救援能力。
该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火灾,导致更多的伤亡和破坏。
因此,在地震预防和应急准备中,需要注重火灾的防控,并提高救援的效率。
3.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地震事件之一。
这次地震的重要教训之一是地震后的重建规划应更加注重抗震能力。
在重建过程中,旧金山采取了严格的建筑措施,以确保新建筑物能够抵御未来的地震。
4. 智利瓦尔迪维亚地震(1960年):智利瓦尔迪维亚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
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之一是加强预警系统和公众教育。
预警系统可以提供关键的时间窗口,让人们采取适当的避难措施。
公众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地震意识和应对能力也至关重要。
5.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引发了一系列海啸,造成了超过22万人死亡。
这次地震的重要教训之一是加强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
地震是跨国性的灾害,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享地震监测数据和预警技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地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们应该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抗震设计,加强防火和紧急救援能力,重建规划中注重抗震能力,加强预警系统和公众教育,以及加强跨国合作和信息共享。
通过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并将其融入到地震防灾减灾工作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
申论唐山事件作文素材

申论唐山事件作文素材
素材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北方的唐山市,震中
位于市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之一。
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市区建筑物倒塌,数十万人死亡,受伤人数更多。
在灾区,房屋、医院、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灾民面临着严重的生活和救援困境。
素材二:唐山大地震后,国家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抢险救灾行动。
全国范围内的救援队伍迅速投入到抢险任务中,各级政府组织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资源,紧急转移被困的群众,成立了临时的救助站点,提供食品、医疗等援助。
素材三:唐山大地震震后,国际社会也伸出援助之手。
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提供了援助物资和人员,协助抢险救灾工作。
这一援助的形式有医疗队伍、救援物资、大型机械设备等,给灾区的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支持。
素材四:唐山大地震对整个中国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从地震中汲取教训,提出了工程抗震的重要性,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增强抗灾救援能力。
唐山大地震也引起了全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关注,推动了中国国内地震监测与防御体系的建设。
素材五:唐山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但也展现了人民的顽强意志和互助精神。
在灾区,人们互相帮助,携手共渡困境,形成了无数感人的故事。
这场灾难让整个国家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挑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抗逆精神。
历史回眸唐山大地震背后的真相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38年,可是又有多少人對這一大災害的過程有個相對完整的認識呢?“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準確地預測出來了。
”唐山作家張慶洲經過長時間調查,05年即向世人披露了這一令人震驚的消息。
《報告文學》雜誌社推出張慶洲的長篇調查《唐山警世錄》,揭開了鮮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地震前,地震監測網覆蓋了整個唐山地區。
”張慶洲援引1986年《地震報》統計資料說,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區群測點中的骨幹點就達85個。
“各種異常都已經十分明顯了,光監測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燒了多少塊。
”張慶洲說,據他調查,絕大多數監測點都發現了不同程度的臨震異常,至少十幾個點向上級單位發出了短期臨震預報。
張慶洲把幾十盤錄音帶往桌子上一攤,對記者說,“這是幾十位當事人的採訪錄音,裡面講的是一個20多年前的秘密。
”當年唐山地震監測網的工作人員中,張慶洲說他印象最深的,是開灤馬家溝礦地震台的馬希融。
這位擔任過河北省第六、七、八屆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兩次發出了臨震預報。
從1976年5月28日開始,馬希融發現,一直平穩的地電阻率值出現了急速下降的現象。
他一邊加緊觀測計算,一邊注意觀察地下水和動物變化。
為慎重起見,馬希融還與其他地震台站進行溝通,最後確認監測結果無誤。
7月6日,馬希融正式向國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開灤礦務局地震辦公室,發出短期將發生強震的緊急預報。
7月14日,國家地震局派來兩位分析預報室負責地電的專家。
他們檢查了設備、線路,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之後指出,地電阻率值下降是干擾引起的。
《唐山警世錄》記錄了馬希融與國家地震局專家那天的對話。
專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見,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毀了嗎?馬希融:我是這個看法。
專家:如果真是大震,發生前將有很多小震。
馬希融:如果先發生大震,後發生小震群呢?專家: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震例。
馬希融:昌黎後土橋是專業地震台,為什麼近兩個月來曲線形態和我台那麼一致?專家:後土橋地震台內外線很亂,現在也不承認是異常了。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

【图文】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的故事40年前发生了一起举国痛哀的灾难,直至今日我们依旧无法忘怀。
我们心怀悲戚,铭记历史,不忘逝去的同胞。
看到如今,昔日的灾难幸存者,已经在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上坚强地站了起来,修补着家园,不禁让人欣慰感慨。
灾难给他们带去了永不磨灭的苦痛记忆,也给了他们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坚毅。
与的一起祈祷吧,愿逝者安息,愿生者顺利,愿天地少灾少难,愿人们幸福美满。
整理了唐山大地震的故事,与你分享。
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废墟上诞生,代表着新生,给人以希望,同时也将自己的命运同1976年的大地震紧紧地连接起来。
今年,他们40岁了。
“震军、震红、震雨、军培。
”地震婴儿的名字,大都有那个特殊时刻的印记,每个名字后都有一段关于地震悲情而动人的历史。
在这其中,“震生”、“抗震”是地震婴儿最普遍的名字。
如今的杨震生是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
他生于1976年7月28日,是震后唐山第一个在废墟上生生的婴儿。
“我们这些人,对地震没有印象,但身上却有地震抹不去的印记。
由于特殊的经历,我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民政局工作。
如今,在截瘫疗养院已经工作了11年。
”杨震生说。
在唐山,因大地震导致截瘫的有3817人,是灾难留给这座城市的一道“集体伤疤”。
杨震生说,当时有外国专家预计,他们的生命极限是15年。
但唐山打破了这个“魔咒”“40年后,唐山还有800多名截瘫伤者,疗养院现在年纪最大的老人是85岁。
对这部分特殊人群,唐山市的政策是治疗、吃住全免费,每个人每月都有补贴。
他们现在生活的很好。
作为地震后生生的婴儿,能够照顾这些不幸的长辈们,我很愿意。
”杨震生说。
地震后生生的孩子,从小听父母说过无数次唐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故事,每个人都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汶川地震那一年,270多名叫‘震生‘、‘抗震’的地震婴儿组织了一个大型聚会。
怀着感恩的心情,他们集体去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前,给灾区捐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周年大事记之1970-1979:唐山大地震
简介: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并且波及天津、北京市。
极震区以唐山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公里。
唐山市老区多为老式单层民房,震后变成一片瓦砾;新市区大多是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几乎倒塌殆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物亦未能幸免,铁路轨道发生蛇形扭曲或由于路基下沉而呈波浪式起伏,地表产生宽大裂缝,桥梁普遍塌毁,地震构造裂缝延伸达8公里,裂缝带附近的地面运动非常惊人,其两则200多米的范围内连人都被抛向空中。
地震的影响区域极大,强震波及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的漂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名咀山,14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几亿人受到扰动。
遭受地震破坏的区域约2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严重破坏区3万多平方公里。
区内民房大量倒塌,农田淤满泥沙,水渠、水并堵塞,公路,铁路、桥梁损毁。
据京津唐地区累计地震中死亡24。
2万余人,重伤16。
4万余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毛泽东极为关心唐山的救灾情况,他于重病中多次审看了有关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派出的以华国锋总理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达灾区,亲切看望受灾群众。
这期间,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人民决心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困难,谢绝外部提供的援助。
大批救灾人员抵达唐山后,唐山的救灾工作全面展开,8月4日,以华国锋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灾区慰问群众,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十几万解放军、2万多医务人员和数万各方支援人员奔赴灾区。
经过20多天的抢险工作,初步控制了灾情。
由于一系列防疫灭病措施的实施,唐山市在地震后没有出现瘟疫的流行。
更多唐山大地震相关作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有感观后感:唐山大地震看《唐山大地震》有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哭点集结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撕开伤口尽情痛哭《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活着真好《唐山大地震》感想:心灵的呼唤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感想《唐山大地震》读后感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看的不只是电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