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剪出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
故事讲述了唐代宰相魏征和李世民的一件轶事。

原文如下:
唐朝初年,李世民即位为帝,魏征任宰相。

魏征是一位谏官出身,年轻时多有得罪,
小有不遵时令之嫌,常常与同窗之人为伍,其不合举止,时人不少议论。

李世民即位后,
深知魏征忠诚勇毅,为政之道有大成就,不轻易以闲言视之。

一日,魏征早闻朝晨教令已定,当及时参拜,但毫不介意地俯身机旁,却对窗外花树异香、鸟飞昆岸的景致望洋兴叹。

忽见李世民来到,魏征心中倒惧,上前请罪,道:“太子,臣愧无心致意,正欲即行参见,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微笑道:“臣闻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臣与魏相公同窗小学,亦
曾有过这等‘不遵时令’的事,何须苦彼身心?今日一事,惟恐西窗剪烛之约也。

即忘了
天边日月,弹指之间已是红光四起,何以容得更多沉浸于佳景!”
于是两人笑谈畅饮,不觉已是日暮,魏征则飞走参拜,神色庄敬,李世民则放声高歌,精神抖擞。

后来,“西窗剪烛”逐渐成为一个典故,意为官员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勤于工作,而
不去沉醉于琐事琐闻,讲求纪律和时间观念。

成语故事剪纸

成语故事剪纸

成语故事剪纸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

剪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中国文化中,成语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那么,将成语与剪纸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奇妙效果呢?一、卧薪尝胆。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叫做“武王”的人,他的父亲被商朝的残暴统治者虐待致死,他发誓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决定“卧薪尝胆”,即躺在炉火上熬煮薪柴,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在剪纸作品中,可以用火焰和薪柴的图案来表现这一成语,同时配上剪纸的笔触,将这段古老的传说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成语,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是他觉得画中的龙还缺少一点灵气,于是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颜色,这样整幅画作便栩栩如生。

在剪纸作品中,可以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条神龙,然后在龙眼处用一点颜色来点睛,使整个作品焕发出生机和灵气。

三、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它源于《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相传,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劳作,他发现一根树下有一只兔子经常出现,于是他决定守株待兔,结果他真的等到了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根上。

在剪纸作品中,可以用栩栩如生的剪纸兔子和树根来表现这一寓言故事,让人在观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这个有趣的成语的含义。

四、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中突出出众,超越众人的成就。

在剪纸作品中,可以用高大优雅的剪纸鹤和普通的剪纸鸡来展现这一成语的内涵,通过对比来突出鹤的高贵和与众不同。

五、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是用来形容做某种多余的事情,或者在本来已经很完美的基础上做无用功。

在剪纸作品中,可以用生动的剪纸蛇和多余的剪纸脚来表现这一成语的意境,让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六、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是用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杞人忧天的行为。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

【成语故事】西窗剪烛西窗剪烛,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忠诚的传奇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做李时中的年轻人。

他有一个坚定的理想,就是要为国家尽力,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天,李时中听说国家处于战乱时期,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各种暴乱和盗匪不断出现。

他决定加入军队,为人民保卫家园,恢复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李时中凭着自己的勇敢和聪明才智,很快就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位非常受尊敬的将领。

他带领军队打败了敌人,恢复了国家的和平。

国王对他的贡献非常赞赏,提拔他为宰相。

李时中成为宰相后,一直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勤勉工作,清正廉洁,没有一丝污点。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忠诚和能力,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有一天,国王因为年老病重,召集了李时中前来。

国王告诉他,自己已经寿终正寝了,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护国家和人民。

李时中坚定地答应了国王的请求,并发誓要竭尽全力守卫国家。

国王去世后,李时中开始了新的征程。

他继续努力工作,改善人民的生活,维护国家的利益。

他的儿子却因为贪婪和懒惰而导致国家逐渐衰败。

李时中非常痛心,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和人民。

于是,他决定亲自出征,带领军队重建国家的威望。

他到处巡视,深入了解各地的情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和荣耀。

人民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时中感到非常欣慰,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天,李时中在皇宫中遇到了一位老人,他神秘地给了李时中一盒蜡烛。

老人告诉他,这盒蜡烛非常特殊,只要按下烛尽之处,就能够看到自己的未来。

李时中回到自己的宫殿,怀着好奇的心情按下了蜡烛。

他看到的画面却让他大吃一惊。

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在污染河流,损害环境,让国家再次陷入危机。

李时中非常害怕,他决定马上采取行动,阻止儿子的错误行为。

他找到了儿子,告诉他自己的所见所闻,劝导他改正错误。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经典成语故事(通用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成语故事1孟子想到齐国施展自己的雄图大志,也很希望齐国君王能像历史上的商汤和周武王那样有作为。

他到齐国后,齐王很高兴,并且任用了他。

但孟子总感到不理想,于是决定离开齐国。

但他在离开时,心里又是矛盾着的,很想齐王能亲自出面来挽留他。

后来,尽管齐王也亲自到孟子住处见了面,但只是寒暄寒暄而己,并没有表示要真正留他。

孟子出京城临淄到齐国西南部的昼地后,住了3天才走。

途中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这样慢腾腾地,孟子说,我自认为还是太快了呢。

我想齐王也许能最终改变态度,把我召回去。

齐王如果用我,何止齐国的老百姓得到太平,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太平。

在回归的路上,又有一个名叫充虞的人问孟子,说:“老夫子现在好象很不愉快的样子,从前我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回答道:“彼一时,此一时嘛。

每过500年必定有位圣君出现,而这当中也必定会有命世之才出来。

从周朝到现在,已经过去700余年了。

论年头,早超过(500年)了;而以时势的'发展来考察之,则现在正该是出圣君贤臣的时候了。

老天爷如果想使天下太平,那么当今之世,除了我,还有谁呢?我有何不愉快的呢?”经典成语故事2一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声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脖子,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

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从此再也不吃饭了。

经典成语故事3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

一天晚上,庄子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欣然自得,轻快舒畅极了,称心如意极了。

这时,他己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而只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

成语故事天衣无缝

成语故事天衣无缝

成语故事天衣无缝
曾经有一位古代皇帝,他有一位史上最杰出的裁缝,可以制作出完美无瑕、天衣无缝的服装,令全国人民为之赞赏,他也为此赢得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称号:“天衣无缝”。

由于这位皇帝想要促进国家的发展,所以他给这位史上最杰出的裁缝另外派遣出去,要求他前往其他国家学习各种裁缝技艺。

于是,这位史上最杰出的裁缝准备出发,他决定携带自己的标志性作品那件完美无瑕、天衣无缝的衣服,作为他学习其他国家裁缝技术的证明。

在这位史上最杰出的裁缝行前准备的期间,他发现这件衣服上有一个小小的瑕疵。

这让他非常害怕,他非常急切想要修补好这个瑕疵,但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可以提升服装完美度的工具。

临近出发的时间,他却发现他的儿子正在手上拿着一把精致的小剪刀,他的儿子正在给自己的衣服轻轻缝补着一小碎衣裳。

他的儿子的灵感鼓舞了这位史上最杰出的裁缝,使他想到了一种方法,用那把小剪刀来修补瑕疵。

他开始缝补衣服,只用小剪刀,把瑕疵给修补得非常完美,令他非常欣慰。

他带着完美无瑕的衣服,开始了他自己的旅程,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收集各种新技艺,吸收许多不同的灵感,令他的手艺更上一层楼。

他重返故土,令皇上非常震惊,因为他所制作的衣服比以前更完美无瑕,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境界。

他的技艺被皇帝大加赞赏,他也因此赢得了更大的赞誉,此后,“天衣无缝”就成了一种美德。

从此,在语文及修辞方面“天衣无缝”就成了一种流行用法,被用来比喻说话言辞流畅,文笔优美,句读完美无瑕。

时至今日,“天衣无缝”仍然被广泛使用,也成为古书赞美文章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语故事500字文字版大全

成语故事500字文字版大全

成语故事500字文字版大全【孟母断机】孟轲(kē)是战国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的成就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孟轲小时候也很贪玩。

一天,孟母正在织布,还未到放学时间,小孟轲却逃学跑回家。

孟母见了,气得浑身发抖。

她把小孟轲叫到跟前,说:“孩子,穷人无本,力气是钱。

娘每天没日没夜地辛苦织布,赚(zhuàn)钱供你上学。

可是,你却逃学。

”说着,孟母拿起剪刀,“咔嚓”一声,把织布机上的绫(líng)子一刀剪断。

小孟轲见娘生这么大的气,吓坏了,连忙央求说:“娘,我错了!我一定改!”孟母见小孟轲知错,舒了一口气,指着机上的断绫说:“孩子,不管做什么事,功到才能成。

你不好好上学,就跟这些断绫一样,怎么能成材呢?”明白了娘的一片苦心,小孟轲赶快回到学堂。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过学。

孟轲在孟母的循循善诱下,勤奋学习,成了学堂里有名的好学生。

【风吹草动】解释:风一吹,草就摇晃,比喻有一点点动静而引起警觉。

故事:春秋时,楚平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

他听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小人的谗言,要把太子建废掉。

但又担心太子建的老师伍奢不同意,于是把伍奢叫来,让他说太子建企图谋反。

伍奢不承认,立刻被关进了监狱。

这时,费无忌又对楚平王说:“伍奢的两个儿子很厉害,大王一定要把他们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骗来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亲的信,对哥哥伍尚说:“平王想加害我们啊,还是快些逃走吧,日后为父亲报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结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了。

平王一定要斩草除根,下令官兵四处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丛林中,晚上出来赶路,来到了楚国的边境昭关。

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

伍子胥因为出不了关而愁得睡不着觉,几天以后满头黑发竟全部变成了灰白。

幸亏好心的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找个模样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过关。

守关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却混出关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条江边正在着急时,江上过来个渔夫,把他渡过江去。

二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十篇

二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十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整理的《⼆年级⼩学⽣成语故事⼗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年级⼩学⽣成语故事 胸有成⽵ 北宋画家⽂同,字与可。

他画的⽵⼦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登门求画。

⽂同画⽵的妙诀在哪⾥呢?原来,⽂同在⾃⼰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论春夏秋冬,阴睛风⾬,他经常去⽵林观察⽵⼦的⽣长变化情况,琢磨⽵枝的长短粗细,叶⼦的形态、颜⾊,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积⽉累,⽵⼦在不同季节、不同天⽓、不同时⾠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站,平⽇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刻浮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他都显得⾮常从容⾃信,画出的⽵⼦,⽆不逼真传神。

当⼈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中琢磨成熟的⽵⼦画下来罢了。

” 有位青年想学画⽵,得知诗⼈晁补之对⽂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晃补之写了⼀⾸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胸中有成⽵。

” 2.⼆年级⼩学⽣成语故事 千载难逢 唐代的⽂学家韩愈,⼩时候就成为孤⼉由他的嫂⼦抚养。

他刻苦⾃学。

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打下了坚实的基矗35岁到京城,担任国⼦监博⼠,后来⼜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

他听说有所寺院⾥安放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礼拜。

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篇《谏迎佛⾻表》加以反对。

其中提到,佛教传⼈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

⼗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作对,⽽且⽤历史来影射⾃⼰活不长。

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益削弱。

宪宗执政后,改⾰了前朝的⼀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八年级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八年级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八年级1 哀鸿遍野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霸占一切湖泊河流,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民怨四起。

同时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令其专门监督百姓的言行,禁止国人批评朝政,弄得人们遇见朋友都不敢说话,只能侧目以视。

如此过了三年,忍无可忍的百姓举行大规模暴动,围攻王宫赶走了周厉王。

周厉王死后,人们拥立太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在带领卿士视察城郊时,看见到处都是一片“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2 爱屋及乌商朝末年,纣王残暴无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周武王在军师姜太公、弟弟召公、周公等人的辅佐下,联合众诸侯攻入殷都,商朝的残暴统治终于被推翻。

然而,伐纣成功的武王却觉得天下还没有安定,该如何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呢?于是,他召集姜太公、召公、周公等人问道:“应该怎样处置商朝的士众呢?”姜太公说:“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杀尽所有的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武王认为不妥,又问召公,召公说:“有罪者杀,无罪者赦。

大王您看如何?”武王摇摇头,再问周公,周公说:“惟仁是亲。

过错在于纣王,百姓无责,我看应该让他们各回各家,各种各地。

”武王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感慨道:“真是胸怀宽广呀,这样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3 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

齐宣王慕名召其进宫。

颜斶却行至殿前止步不走,齐宣王很奇怪,就叫道:“颜斶,走过来!”没想到颜斶也出口叫道:“大王,走过来!”左右大臣一时纷纷责难于他。

颜斶说:“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有些恼火,质问他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并同时举例道:“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他还下有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